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包括内容很多,但是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方面:(1)对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动态的,是发展的,(2)对内,小学生的“自我”是越来越强烈的,(3)总体,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变化的,是不可捉摸的。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由于年龄过小,对世间万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对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有强烈的兴趣和认知欲望。这个认知的发展,是会随着小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增加而发展变化的。

在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身体长成过程开始变得平稳,在骨骼、大脑、肌肉、內腹等方面都会有平稳的增强。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日益健全,小学生的各种状态开始趋于平衡,比如兴奋,压抑等等。这种大脑成熟带来的平衡能够加强大脑对人体脑补以及身体的控制,使得人体能对所处环境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总结,这给小学生接受课堂学习打下大脑控制基础。

“感知”是一个人在开始形成时就伴随而来的能力,是人的思维发展的起源,“感知”包括的内容有:视觉、听觉、感觉、嗅觉、触觉等。在视觉上,儿童在六岁之后,对于颜色的分辨处理能力有大幅度提升,也有自身的爱好偏向,其大脑对于颜色、图案等方面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发展,这种大幅度的提升知道十岁左右才开始放缓。在听觉上,小学生已经完全能够

分别声音的特色,也能慢慢发展出“听声辨位”的能力。在感觉上,小学生对于大小、左右、上下、前后等可以实质化的概念作出精准判断,但是对于时间、空间等无实体的概念,反应比较困难,无法准确的感知时间过去了多久。小学生的身体结构会有很突出发展,能为想要表达的想法提供生理支持,比如表达对某些东西特别有兴趣,但是认识是模糊的,是浅显的。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会平稳发展,但是三岁左右的记忆巅峰期已经过去,这个阶段的记忆,不仅仅体现在简单的机械记忆上,也体现在理解上的记忆。从六岁到十二岁,记忆的主要层次会慢慢由强制记忆转变为理解性记忆,由无意识的转变为有想法的记忆,由具体实物记忆转变为抽象概念记忆。当然,抽象的记忆仍然需要反复以实物为基础才能达到。

小学生的注意力会有长足的进步,在年龄偏小时,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带有强烈的被引导性和主观性,“热闹”是这个阶段注意力的主题。这个注意力分散在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有意识的控制下,会追逐渐的消失,直至达到“专注”。

小学生的思维也会发展转变,慢慢从具体形象转变为抽象逻辑。这个转变大都数以十岁为分界,在此之前,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具体实物来辅助,比如对数学的学习往往需要道具;在此之后,思维的品质有极大提升,能够掌握许多抽象概念,能够对语文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小学生的想象力也会有大的转变,主要是从五彩缤纷、万花筒类的想象逐渐向现实转变,然后向创造转变。后期的想象

事物中,既有真实的背景,也有非本质的增加。

(二)小学生的“自我”发展

“自我”是指对自己身心活动的感觉,也就是自己认识自己,包括:身体状态(体重,体态等)、心理状态(性格、兴趣等)、社会关系(朋友、作用等)等方面,人在各个阶段的“自我”都是不同的,小学生的“自我”会简单化。

小学生的“自我”一般都通过自己主动表达出来,这与小学生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小学生前期的自我表达一般需要模仿对象,既要有具体的外部形象和特征,例如:我是奥特曼;后期则是用比较抽象化的术语来表达,例如:我是科学家,其原因在于小学生后期会擅长认识事物的复杂内部特点、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有明显的爱好偏向和品质偏向。不过这种“自我”仍然有很浓的具体化和特征化。此外,小学生的“自我”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主要是缘于常规认识上的女生早熟,医学上认为女生发育普遍比男生早两年,其心理成熟会更加进步。通常,男生对自己的看法不太有较大的变化,女生对自己的看法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差。

自我评价是“自我”的重要组成和标志,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发展成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跟随、赞成、顺从他人的评价上,逐步发展为发到自己的看法,特别是表达有自己特性的看法,这种评价的独立或者“自我”会随着年级提高而增强;(2)从整体上的笼统评价转变到自身某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的评价,例如:从高

矮胖瘦等整体转变为鼻子、眼睛等细微;(3)开始发展出对个人的品质评价,会有明确的好坏之分,会对个人及他人有明确的认识,能人为的划分群体;(4)自我评价的抽象性会有很大进步,从前期的简单的外形判断到后期的性格、品格等方面的判断。

自我体验与调节是“自我”的另一个重点,小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评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他们不再满足于从别人那里获取结论,也不再唯命是从,往往都是自己主动去实践,去获得经验,体验结果,这种自我体验,会随着年龄、认识、阅历的增加而快速加深;在自我调节上,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发展会落后于评价和体验,这是因为小学生会不断的尝试体验,不断的获取经验,直至达到他认为的结论为止,然后才会有后续的调节行为。

(三)小学生心理发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所处环境关系最为密切,发展的结果也大不相同,这个时期中,在学校学习是主要活动,次要活动是在家所受的教育,两者相互结合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异常迅速的,特别是在思维能力方面和智力发展方面,思维主要从具体的、实质的、形象思维发展过度到抽象化的逻辑思维,这个抽象化的思维,仍然需要世界实质性物体的支撑,还不具备发散和创造能力。

自我意识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道德和对错层面。关于道德的概念往往会从直观的、经验的、肤浅的向抽象的、

认知的、本质的过度,不再靠别人的单一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来判断是非对错,开始有意识的从动机和效果上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在集体层面,伙伴的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不仅仅是一起学习、玩耍上,也体现在心理的依赖和支持上。

在个人层面上,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会非常突出,靠模仿成年人来约束和评价自我,同时其他小学生的行为和老师的行为也会影响其自我评价。

二、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我国建国初期,基础教育是扫除文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基础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加大人口技术红利,在现阶段基础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时代发展也是密切相关,所处时代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儿童见识不同,对社会的认知水平不同,心理发展状态也不同,学校的教育方式也要跟随发生变化。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以及地位,注定了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决定基础教育的目标。

(一)以小学生为中心

小学生的教育中心是随社会发展阶段进步而变化的,在2008年及之前,教育的中心是以知识为本,各个教育阶段都是以传播知识为中心,这取决于我国当时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是将工程技术知识尽量传递,以加快国家发展建设进程,也是因为我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