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学说的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剧;

D.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3.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的发现.

5.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唯物史观;

B.阶级斗争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6.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学说;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7.列宁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他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终极真理、永恒真理;

D.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A.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体现;

B.一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用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解答中国的现实问题;

D.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

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1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

B.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学说;

C.唯物论和辩证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1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1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17.判断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

A.吧实践当做物质性发的活动;

B.是否强调人的主体性;

C.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D.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的基本问题;

B.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哲学可分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时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4.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