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0
t
半衰期、有效期计算
t1/2=(C0-C0 /2)/k=C0 /2k t0.9= (C0-0.9C0 )/k =0.1C0/K
二级反应 Second order reaction
n=2
dc 2 Kc dt
1/ C kt 1/ Co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化学动力学简介
药物的分解反应以一级反应多见。也有零级、 二级及其他级数 预测中药制剂的稳定性。首先确定降解反应 的级数,然后求出反应速度常数K值,进而 确定反应速度方程,计算出t0.9
一、稳定性考察项目
质量标准中的性状、检查、鉴别、含量测定项目 注射剂 性状、鉴别、澄明度、pH、无菌、热原、溶 血、刺激性、含量测定 合剂 性状、鉴别、澄明度、相对密度、pH值、含 口服液 量测定、卫生学检查 片剂 性状、鉴别、硬度、崩解时限、含量测定、 卫生学检查 颗粒剂 性状(吸潮、软化)、鉴别、水分、粒度检 查、含量测定、卫生学检查
一级反应
logC logC0
0 .693 t1 K 2
t 0 .9
t
0 .1054 K
有效期的计算
即:C=90%C0时,则 t 0.9= 2.303 log(C0/C)/k=0.1054/k
可见:一级反应的有效期与制剂中药物的初 浓度无关,而与速度常数k值呈反比关系,即 k值愈大,t 0.9值愈小,制剂的稳定性愈差。
银黄口服液的稳定性考察
不同放置时间样品含量测定mg/ml
批号 绿原酸 1天 黄芩甙 6 个 12 个 18 个 24 个 30 个 36 个 1 天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6 个 12 个 18 个 24 个 30 个 36 个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930422-1 11.92 11.85 11.80 11.66 11.60 11.56 11.52 23.00 23.02 23.00 22.96 22.95 22.90 22.88 930926-3 11.22 11.18 11.12 11.00 11.04 11.00 10.82 22.46 22.42 22.42 22.40 22.38 22.38 22.35 931007-1 11.66 11.60 11.50 11.45 11.29 11.23 11.08 22.68 22.67 22.66 22.65 22.64 22.60 22.49 931007-3 11.39 11.32 11.26 11.20 11.18 11.16 11.00 22.56 22.58 22.55 22.50 22.50 22.46 22.45 931116-1 11.50 11.42 11.34 11.28 11.20 11.16 11.10 23.16 23.10 22.90 22.89 22.50 22.50 22.46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2
Stability of Chinese Herbal Preparations
大纲要求
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及有效期的 含义和计算方法; 了解包装材料与制剂稳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
一、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项目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方法 三、中药制剂稳定性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Logk logC
E 1 log k log A 2.303 R T
一级反应公式:lnC=lnC0-kt (同温)
k log C t log Co 2.303
1/T, t
1、经典恒温法
稳定性试验与有效期计算步骤 (1) 进行加速试验:3~5个温度×4~5个时间 (2) 确定反应级数:logC - t 作图 (3) 求各试验温度时的k值: k=2.303×斜率 (4) 以logk对1/T作图: (5) 求室温(20℃)时的k值: (6) 求室温时的有效期t0.9: t0.9=0.1054/k
C(µg/mL) 88.6
问:①该注射剂按几级反应分解? ②半衰期多少日? ③求该成分初始浓度是多少?
准确性
n越大,即试验温度越多,则回归估计 精度越高。有人已经证明三个温度比四 个温度准确性差很多。 加速温度离室温越远即温度越高、准确 性越差。
经典恒温法预测有效期步骤
恒温加速试验 各温度T的k 室温k logC~kt logk~1/T t 0.9=0.1054/k
K 4.077 10 3 ( h 1 ) r 0 . 9942
K 8 .714 10 3 ( h 1 ) r 0 . 9998
log k 4283 .11 / T 9.9108
20
1.9424 1.9057
K 1 .879 10 2 ( h 1 ) r 0 . 9918
室温t0.9
2、简化法
(1) t 0.9法 (2) 初均速法 (3) 温度指数法 (4) 温度系数法(Q10法) (5) 单测点法(Kennon 法) (6) 活化能估算法
k20
log k 4283 .11 / T 9.9108
k20℃=1.963×10-5(h-1)
t
20o C 0.9
0.1054 223 日 5 1.963 10
某中药注射剂中药成分按下列速度分解
t(月)
3
6 44.29
9 22.15
12 11.08
15 5.54
微浊
澄清,50日后析出沉淀 澄清,3个月内无沉淀 析出 同上 同上 同上
10wenku.baidu.com
51
同上
同上
(二)留样观察法(长期试验法)
方法是将样品置放于室温或分别置放于 3~5℃、20~ 25℃、33~37℃的恒温箱中,按剂型要求,定期检查有 关的稳定性指标,逐项记录结果。 初步稳定性:0,1,2,3,6个月; 中药新药稳定性:0,3,6,9,12,18,24个月 鉴于包装容器、贮存条件能影响制剂的稳定性,留样观 察试验应与商品包装、贮存条件一致。
相关概念
反应速度V:系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 应物下降的量。 半衰期t 1/2:药物的量(或浓度)下降一半所 需要的时间。 有效期t 0.9:一般规定,于25℃(或20℃) 药物的量(或浓度)下降10%所需要的时间。 又叫贮存期。
浓度与反应级数
dc/dt为反应速度,也常称 为反应瞬时速度,即当dt趋 向零时反应物浓度的改变。 n是反 应级数
K 1 .723 10 3 ( h 1 )
r 0 . 9993
1.9962 k 99.12 log C t Co 12 68.49 95.11 log1.9782 24 64.92 303 90.15 1.955 2. 48 85 59.64 82.82 1.9181 72.01 100 2 logC = 0-0.0007483 t 97.79 + 1.9994 3 70.42 1.9903 2 = 0.9986 68.51 6 95.14 1.9784 R 12 24 95 0 2 4 8 12 65.09 58.5 72.01 71.49 67.33 63.06 57.96 90.39 81.24 100 99.28 93.5 87.57 80.49 1.9561 1.9098 2 1.9969 1.9708
=-0.0417 k = 斜率×( -2.303) = 0.0958(小时-1)
(五)化学动力学法测定有效期
室温t0.9 各温度T的k t 0.9=0.1054/k logC~kt 室温k logk~1/T
恒温加速试验
经典恒温法 台阶型变温法
简化法 经验法
两个公式
Arrhenius公式 lnk=lnA-E/RT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考核的方法
处方工艺剂型:比较试验法 成品:
留样观察法(长期试验法)
经验法
化学动力学法(加速试验法)
(一)比较试验法
是单项因素考察法
适用于筛选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的研究
例 影响藿香正气水澄清度的因素考察
藿香正气水澄清度的因素考察
(1) 静置时间 对澄清度的影响 (2) 酸碱度 对澄清度的影响 (3) 含醇量 对澄清度的影响
(三)经验法
美国FDA规定: “固体剂型在温度40℃、相对湿度75%的条件 下加速试验3个月,如果规定的质量指标仍在 所要求的范围内,则此产品有效期可定2年”。 若试验6个月,质量合乎要求,则认为与室温 有效期3年相当。
(四)化学动力学简介
热:由于多数药物的降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显著加快,所以通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光:若光对降解速度有显著影响,则可以在 强光照射下进行耐光性加速试验。 最终目的:短时间内确定制剂的稳定性。
0.9603
4.1667
6.6667 0.9460
-0.61979
-0.82391
0.9886
图解法求算某药物的K值
0 0.0 -0.2 -0.4 -0.6 小时(h) 5 10 15 20
logC
0.82 (0.32) 斜率= 16 4
-0.8 -1.0 回归计算:logC= -0.0407t - 0.1611 图解法求算某药物的k值
反应级数 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n=0 n=1
c kt co
lnC = -kt + lnC0
k log C t log Co 2.303
n=2
1/ C kt 1/ Co
反应级数的确定
预测药剂稳定性,须先了解反应级数 图解法(或回归法)
将t-C的实验数据,以t对f(c)作图或直线
11
12
7.5
8.31
浑浊
浑浊
乙醇含量对澄清度的影响
实验序号 含醇量(%) 1
2 3
显微镜观察结果 有很多悬浮的油珠和絮状 的不溶物
同上 同上
澄清度观察结果 浑浊
浑浊 浑浊
41.4
42.7 43.4
4
5 6 7 8 9
44.5
45.7 46.7 47.4 48 49.8
发现油珠和杂质
未发现任何现象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dc / dt kc
k称为反应速度常数,是特定 条件下(当反应物浓度等于1 摩尔浓度时)的反应速度。
n
C为反应物 浓度
零级反应 Zero order reaction
n=0
dc 0 Kc K dt
c kt co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零级反应
如:化合物的光解反应、混悬液中药物的降 解。
回归。 若t对 C 作图得一直线,为零级反应; t对logC作图得一直线,为一级反应; t对1/C 作图得一直线,为二级反应。
实验法:确定反应级数
t 4 8 C 0.48 0.31 1/C
2.0833 3.2258
logC -0.31876 -0.50864
12
16
R2
0.24
0.15
二级反应
t1/2=1/(kC0)
1/C
t0.9=1/(9kC0)
1/C0 t
一级反应 First order reaction
n=1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dc/dt=kC lnC = -kt + lnC0
换算成常用对数,得C与t的关系式为:
k log C t log Co 2.303
举例
雷公藤甲素注射液稳定性预测
雷公藤甲素注射液在各温度下的水解试验数据
取样时间 温度(℃) 65 (h) 0 12 24 48 96 75 0 6 含量(ug) 72.01 70.46 68.72 66.36 60.93 72.01 71.38 相对浓度 C(%) 100 97.85 95.43 92.15 84.61 100 对数浓度 logC 2 1.9905 1.9797 1.9645 1.9274 2 回归结果
pH
2.1 2.3 2.58 3.2 3.5 4.16 4.58 4.98 5.8 6.75
澄清度观察结果
浑浊,有沉淀析出 浑浊,有沉淀析出 微浊,不足1天析出沉淀 澄清,7天后析出沉淀 澄清,1个月内无沉淀 澄清,1个月内无沉淀 澄清,2个月内无沉淀 澄清,2个月内无沉淀 澄清,2个月内无沉淀 微浊
静置时间对澄清度的影响
试验 静置时间 澄清度观察结果 序号 (日) 1 3 浑浊 2 4 浑浊 3 5 浑浊 4 6 微浊 5 7 澄清,1 个月后析出沉淀 6 10 澄清,2个月内无沉淀析出 7 14 澄清,同上 8 21 澄清,同上
酸碱度对澄清度的影响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t
半衰期、有效期计算
t1/2=(C0-C0 /2)/k=C0 /2k t0.9= (C0-0.9C0 )/k =0.1C0/K
二级反应 Second order reaction
n=2
dc 2 Kc dt
1/ C kt 1/ Co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化学动力学简介
药物的分解反应以一级反应多见。也有零级、 二级及其他级数 预测中药制剂的稳定性。首先确定降解反应 的级数,然后求出反应速度常数K值,进而 确定反应速度方程,计算出t0.9
一、稳定性考察项目
质量标准中的性状、检查、鉴别、含量测定项目 注射剂 性状、鉴别、澄明度、pH、无菌、热原、溶 血、刺激性、含量测定 合剂 性状、鉴别、澄明度、相对密度、pH值、含 口服液 量测定、卫生学检查 片剂 性状、鉴别、硬度、崩解时限、含量测定、 卫生学检查 颗粒剂 性状(吸潮、软化)、鉴别、水分、粒度检 查、含量测定、卫生学检查
一级反应
logC logC0
0 .693 t1 K 2
t 0 .9
t
0 .1054 K
有效期的计算
即:C=90%C0时,则 t 0.9= 2.303 log(C0/C)/k=0.1054/k
可见:一级反应的有效期与制剂中药物的初 浓度无关,而与速度常数k值呈反比关系,即 k值愈大,t 0.9值愈小,制剂的稳定性愈差。
银黄口服液的稳定性考察
不同放置时间样品含量测定mg/ml
批号 绿原酸 1天 黄芩甙 6 个 12 个 18 个 24 个 30 个 36 个 1 天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6 个 12 个 18 个 24 个 30 个 36 个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930422-1 11.92 11.85 11.80 11.66 11.60 11.56 11.52 23.00 23.02 23.00 22.96 22.95 22.90 22.88 930926-3 11.22 11.18 11.12 11.00 11.04 11.00 10.82 22.46 22.42 22.42 22.40 22.38 22.38 22.35 931007-1 11.66 11.60 11.50 11.45 11.29 11.23 11.08 22.68 22.67 22.66 22.65 22.64 22.60 22.49 931007-3 11.39 11.32 11.26 11.20 11.18 11.16 11.00 22.56 22.58 22.55 22.50 22.50 22.46 22.45 931116-1 11.50 11.42 11.34 11.28 11.20 11.16 11.10 23.16 23.10 22.90 22.89 22.50 22.50 22.46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2
Stability of Chinese Herbal Preparations
大纲要求
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及有效期的 含义和计算方法; 了解包装材料与制剂稳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
一、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项目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方法 三、中药制剂稳定性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Logk logC
E 1 log k log A 2.303 R T
一级反应公式:lnC=lnC0-kt (同温)
k log C t log Co 2.303
1/T, t
1、经典恒温法
稳定性试验与有效期计算步骤 (1) 进行加速试验:3~5个温度×4~5个时间 (2) 确定反应级数:logC - t 作图 (3) 求各试验温度时的k值: k=2.303×斜率 (4) 以logk对1/T作图: (5) 求室温(20℃)时的k值: (6) 求室温时的有效期t0.9: t0.9=0.1054/k
C(µg/mL) 88.6
问:①该注射剂按几级反应分解? ②半衰期多少日? ③求该成分初始浓度是多少?
准确性
n越大,即试验温度越多,则回归估计 精度越高。有人已经证明三个温度比四 个温度准确性差很多。 加速温度离室温越远即温度越高、准确 性越差。
经典恒温法预测有效期步骤
恒温加速试验 各温度T的k 室温k logC~kt logk~1/T t 0.9=0.1054/k
K 4.077 10 3 ( h 1 ) r 0 . 9942
K 8 .714 10 3 ( h 1 ) r 0 . 9998
log k 4283 .11 / T 9.9108
20
1.9424 1.9057
K 1 .879 10 2 ( h 1 ) r 0 . 9918
室温t0.9
2、简化法
(1) t 0.9法 (2) 初均速法 (3) 温度指数法 (4) 温度系数法(Q10法) (5) 单测点法(Kennon 法) (6) 活化能估算法
k20
log k 4283 .11 / T 9.9108
k20℃=1.963×10-5(h-1)
t
20o C 0.9
0.1054 223 日 5 1.963 10
某中药注射剂中药成分按下列速度分解
t(月)
3
6 44.29
9 22.15
12 11.08
15 5.54
微浊
澄清,50日后析出沉淀 澄清,3个月内无沉淀 析出 同上 同上 同上
10wenku.baidu.com
51
同上
同上
(二)留样观察法(长期试验法)
方法是将样品置放于室温或分别置放于 3~5℃、20~ 25℃、33~37℃的恒温箱中,按剂型要求,定期检查有 关的稳定性指标,逐项记录结果。 初步稳定性:0,1,2,3,6个月; 中药新药稳定性:0,3,6,9,12,18,24个月 鉴于包装容器、贮存条件能影响制剂的稳定性,留样观 察试验应与商品包装、贮存条件一致。
相关概念
反应速度V:系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 应物下降的量。 半衰期t 1/2:药物的量(或浓度)下降一半所 需要的时间。 有效期t 0.9:一般规定,于25℃(或20℃) 药物的量(或浓度)下降10%所需要的时间。 又叫贮存期。
浓度与反应级数
dc/dt为反应速度,也常称 为反应瞬时速度,即当dt趋 向零时反应物浓度的改变。 n是反 应级数
K 1 .723 10 3 ( h 1 )
r 0 . 9993
1.9962 k 99.12 log C t Co 12 68.49 95.11 log1.9782 24 64.92 303 90.15 1.955 2. 48 85 59.64 82.82 1.9181 72.01 100 2 logC = 0-0.0007483 t 97.79 + 1.9994 3 70.42 1.9903 2 = 0.9986 68.51 6 95.14 1.9784 R 12 24 95 0 2 4 8 12 65.09 58.5 72.01 71.49 67.33 63.06 57.96 90.39 81.24 100 99.28 93.5 87.57 80.49 1.9561 1.9098 2 1.9969 1.9708
=-0.0417 k = 斜率×( -2.303) = 0.0958(小时-1)
(五)化学动力学法测定有效期
室温t0.9 各温度T的k t 0.9=0.1054/k logC~kt 室温k logk~1/T
恒温加速试验
经典恒温法 台阶型变温法
简化法 经验法
两个公式
Arrhenius公式 lnk=lnA-E/RT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考核的方法
处方工艺剂型:比较试验法 成品:
留样观察法(长期试验法)
经验法
化学动力学法(加速试验法)
(一)比较试验法
是单项因素考察法
适用于筛选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的研究
例 影响藿香正气水澄清度的因素考察
藿香正气水澄清度的因素考察
(1) 静置时间 对澄清度的影响 (2) 酸碱度 对澄清度的影响 (3) 含醇量 对澄清度的影响
(三)经验法
美国FDA规定: “固体剂型在温度40℃、相对湿度75%的条件 下加速试验3个月,如果规定的质量指标仍在 所要求的范围内,则此产品有效期可定2年”。 若试验6个月,质量合乎要求,则认为与室温 有效期3年相当。
(四)化学动力学简介
热:由于多数药物的降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显著加快,所以通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光:若光对降解速度有显著影响,则可以在 强光照射下进行耐光性加速试验。 最终目的:短时间内确定制剂的稳定性。
0.9603
4.1667
6.6667 0.9460
-0.61979
-0.82391
0.9886
图解法求算某药物的K值
0 0.0 -0.2 -0.4 -0.6 小时(h) 5 10 15 20
logC
0.82 (0.32) 斜率= 16 4
-0.8 -1.0 回归计算:logC= -0.0407t - 0.1611 图解法求算某药物的k值
反应级数 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n=0 n=1
c kt co
lnC = -kt + lnC0
k log C t log Co 2.303
n=2
1/ C kt 1/ Co
反应级数的确定
预测药剂稳定性,须先了解反应级数 图解法(或回归法)
将t-C的实验数据,以t对f(c)作图或直线
11
12
7.5
8.31
浑浊
浑浊
乙醇含量对澄清度的影响
实验序号 含醇量(%) 1
2 3
显微镜观察结果 有很多悬浮的油珠和絮状 的不溶物
同上 同上
澄清度观察结果 浑浊
浑浊 浑浊
41.4
42.7 43.4
4
5 6 7 8 9
44.5
45.7 46.7 47.4 48 49.8
发现油珠和杂质
未发现任何现象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dc / dt kc
k称为反应速度常数,是特定 条件下(当反应物浓度等于1 摩尔浓度时)的反应速度。
n
C为反应物 浓度
零级反应 Zero order reaction
n=0
dc 0 Kc K dt
c kt co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零级反应
如:化合物的光解反应、混悬液中药物的降 解。
回归。 若t对 C 作图得一直线,为零级反应; t对logC作图得一直线,为一级反应; t对1/C 作图得一直线,为二级反应。
实验法:确定反应级数
t 4 8 C 0.48 0.31 1/C
2.0833 3.2258
logC -0.31876 -0.50864
12
16
R2
0.24
0.15
二级反应
t1/2=1/(kC0)
1/C
t0.9=1/(9kC0)
1/C0 t
一级反应 First order reaction
n=1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dc/dt=kC lnC = -kt + lnC0
换算成常用对数,得C与t的关系式为:
k log C t log Co 2.303
举例
雷公藤甲素注射液稳定性预测
雷公藤甲素注射液在各温度下的水解试验数据
取样时间 温度(℃) 65 (h) 0 12 24 48 96 75 0 6 含量(ug) 72.01 70.46 68.72 66.36 60.93 72.01 71.38 相对浓度 C(%) 100 97.85 95.43 92.15 84.61 100 对数浓度 logC 2 1.9905 1.9797 1.9645 1.9274 2 回归结果
pH
2.1 2.3 2.58 3.2 3.5 4.16 4.58 4.98 5.8 6.75
澄清度观察结果
浑浊,有沉淀析出 浑浊,有沉淀析出 微浊,不足1天析出沉淀 澄清,7天后析出沉淀 澄清,1个月内无沉淀 澄清,1个月内无沉淀 澄清,2个月内无沉淀 澄清,2个月内无沉淀 澄清,2个月内无沉淀 微浊
静置时间对澄清度的影响
试验 静置时间 澄清度观察结果 序号 (日) 1 3 浑浊 2 4 浑浊 3 5 浑浊 4 6 微浊 5 7 澄清,1 个月后析出沉淀 6 10 澄清,2个月内无沉淀析出 7 14 澄清,同上 8 21 澄清,同上
酸碱度对澄清度的影响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