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复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变更:在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会审中决定对原设计图纸进行较大修改,或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设计有差错或与实际情况不符,以及当施工条件变化、工程使用意图的变化。用料变化等原因不能按照原图纸施工时对设计文件的额修改。

区别:工程设计与可行性研究的关系:可行性研究是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工程设计不能改变已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方案提出的工程布局方案和设计标准。基础图件的要求不同;资料收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论证细致程度不同;专业技术力量不同。

工程设计与设计变更的关系:设计变更一般由工程承担单位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后再修改工程设计;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对原设计不合理之处提出设计变更,经项目承担单位同意后再执行工程设计修改;施工单位也可根据现场条件提出合理化建议,请求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设计变更。

联系;(1)可行性研究是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工程设计不能改变已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方案提出的工程布局方案和设计标准。(2)初步设计以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按有关技术标准,在施工前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工程的实施进行调查和科学分析,阐明在既定地点、时间和投资内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作为施工依据的设计文件过程。(3)施工图设计是在初步设计基础上,结合土地整理区现场实际情况,完善的表现各项施工主体的外形、内部空间分割、结构体系、构造状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配合情况

三、土地平整的方法:方格网、散点法、截面法

采用何种土地平整方法应该根据地块的地形地貌状况、土地平整方式等具体情况确定,以方格网法为主要计算方法。(1)方法特点:方格法特点是计算精度较高,但计算方法较为复杂;散点法特点是测点位置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地形情况灵活布点,求平均高程方法简便;截面法特点是计算简便,但精度受限制。散点法:适用于非均匀变化的凹凸不平地面和挖填方分解不明的地块。步骤:布置测点求出田面平均高程、计算工程量。截面法:适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和挖填深度较大有不规则的地区。步骤:划分横断面、绘制横断面图形、计算横断面面积、计算工程量。方格网法: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均匀和能够找到挖填方分界线的地块。步骤:划分方格网、定角点高程、求平整单元的平均高程、求平整单元内各角点的设计高程、求各角点的挖填数、初步计算挖填方量、计算沉陷高、确定挖填零位线、计算工程量。

五、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内容

1.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的区别: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田、水、路、林”四大工程的平面布局。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田、水、路、林”各单项工程的型式、尺寸和结构的确定。

2.土地整理工程规划:1土地利用布局:确定各类用地位置和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分析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计算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2工程平面布局1、说明需要进行土地平整的区域,确定田块的形状、规格和方向,说明土壤改良措施。

2、说明水源工程的控制范围和面积。

3、说明输配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和各级渠道的典型控制面积、间距。

4、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形式和布置。

5、说明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及与承泄区衔接措施

6、确定渠系建筑物的位置、类型。

7、说明变电站的位置及配电设施的布置,确定接线方式及地点,说明输配电线路路径。

8、确定项目区内道路系统布置和各级道路配置关系,说明项目区骨干道路与项目区外道路衔接情况。

9、确定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类型及布置。10、确定拆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景观生态等其它工程的布置。3.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3.1土地平整工程1田块设计:2土地平整分区:3土方计算:

3.2灌溉与排水工程包括水源工程、灌溉渠道工程、灌溉管道工程、排水沟道工程、建筑物布设、灌排电气工程

3.3田间道路工程:确定各级道路断面结构型式和路基处理措施,说明主要技术参数。

统计各级道路长度,计算分项工程量

3.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1农田防护林:说明项目区农田风害情况,确定农田防护林工程布设的范围、林带结构、林带走向。确定主、副林带的间距,选择防护林树种,计算分项工程量。确定整地措施、整地季节、苗木栽植季节和造林方法。2其它防护工程:根据防治目标,提出防治工程设计标准。按防治分区进行防护工程设计,计算分项工程量。

3.5其它工程:确定居民点用地整理、拆迁、景观生态等工程的类型及技术参数,计算分项工程量。

3.6典型田块:论述典型田块的代表性。说明各类典型田块周围及内部道路、沟渠、防护林等工程的布置关系。

塌陷地复垦条件与适用条件:(1)平原地区

低潜水位平原地区塌陷地:特点:低潜水位平原地区因地下水位较深,开采沉陷后地面只有小部分常年积水,积水区周围部分缓坡地易发生季节性积水,造成水土流失和盐渍化。

分布:我国黄河以北大部分平原矿区属于此类。与高潜水位平原地区塌陷地主要区别:低潜水位地区没有明显的塌陷积水现象,或积水较少和季节性积水。

高潜水位平原地区:特点:由于地表潜水位高,开采沉陷后地表大部分常年积水,造成耕地绝产,积水区周围沉陷斜坡地大部分发生季节性积水,并使原地面农田水利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开采沉陷对土地影响严重,将出现明显的地表积水坑,淹没农田、房屋等地表设施,使其失去或减弱应有的功能,损失较大。分布:我国黄淮海平原中东部矿区均属此类

主要土地复垦模式:深塌陷区水面养殖复垦模式;浅塌陷区复垦造地种植模式;煤矸石充填塌陷区复垦模式;粉煤灰充填沉陷区复垦模式;深浅交错未稳定塌陷区用于鱼鸭混养、果蔬间作复垦模式;利用大水面塌陷区兴建水上公园模式;其他。

主要采取的工程技术:疏排水工程:表土剥离工程:田块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针对耕地修建,平原地区一般耕地分布范围较广,有较为完善的灌溉系统,如农灌沟渠及各级支渠到达田间。鱼塘工程:用作水产养殖:一般有粗放养殖和综合精养两种。植被工程:平原地区的塌陷地中,待复垦土地如果复垦为林地或草地,应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并适合相应地形区域的树种或草种种植。道路工程:

山地丘陵地区煤矿土地塌陷特点:开采沉陷后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基本不积水,主要是裂缝和塌陷漏斗对土地的破坏,个别区域还可能因开采沉陷而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分布:我国的西北、西南、华中和东北的大部分山地、丘陵矿区属于此类。

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的矿区:一般土层较厚、土源丰富,但降水少,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较为稀疏,生态系统较脆弱,土地复垦时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生态恢复;四川、重庆、湖南、贵州、云南等西南及中部的矿区:土层较薄、土源缺乏,但降水较充沛,气候湿润,利于植物生长,植被繁茂,土地复垦时在植被恢复方面一般投入相对较少。主要采取的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工程、裂缝充填工程、田块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植被种植工程、道路工程、管护工程等

方法:1、直接利用法:积水区直接利用法:对于大面积或很深的沉陷集水区,常根据沉陷地现状因地制宜的直接加以利用,如网箱养鱼、养鸭、种植浅水藕或耐湿作物等。2、未稳定沉陷区的直接利用法:对于采矿初期地面受影响较小的沉陷地,除居民点用地以外,可以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大面积未稳定沉陷地,且地表无积水的,在有监测保障条件下,可继续按原用途使用;暂不宜复垦的,因地制宜的进行利用,如种植浅水藕、牧草等。

2、修整法:在低浅水位沉陷地或潜水位在种植临界水位以下,地表无积水的带复垦沉陷地、尾矿、矸石山、采矿迹地等,可采用平整土地或改造成宽田面梯田等修整法复垦利用。

3、疏排法:将开采沉陷积水区通过强排或自排的方式实现复垦,即采用合理的排水措施(如建立排水沟、直接泵排等),使采煤沉陷地的积水排干,再加以必要的地表整修,使采煤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