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合集下载

“四个全面”引领军民融合的发展

“四个全面”引领军民融合的发展

“四个全面”引领军民融合的发展“四个全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则是这一总方略在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关系上的战略展开。

在当代中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强国兴军、聚合国力的关键所在。

从“四个全面”高度认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深谋远虑和战略运筹,需要我们从多维视角进行深刻领悟和思考。

完善大国战略体系的重要布局。

在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如何统筹安全与发展,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综合国力处于快速上升期。

我们既要维持经济发展强势,又要保持军事发展强势,倘若处理不好“大炮和黄油”的关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甚至导致国家崛起进程受阻。

因此,在大国发展战略中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解除“资源统筹”困境,关乎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

基于此,强调要更加注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中国现代化战略体系,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运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发展、改革、法治、党建,通贯内政、外交、国防,涉及现代国家治理的各主要领域,蕴含着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国防已经成为一个科技高度密集、知识高度密集、资源高度密集并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复杂巨系统。

如何管理国防事业、如何治理军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治国能力的重要体现和显著标志。

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不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今天,尽管我国国家实力日益增强,物质技术资源极大丰富,但如果不能有效解除军民分离二元结构,不能实现军民之间“车同轨、书同文”,未来一旦遭遇战事,国家能力仍是“一麻袋土豆”,很难快速聚合资源形成有效战争能力。

浅谈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浅谈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调,以及与外部民用经济和社会资 本的军转民、民参军合作事项管理 工作,打破军民分离,与外部合作 偏少的不利局面,以产品开发为纽 带,推动军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8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OVERY 研究与探讨
2. 统筹分配资源,军民协调 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全所层面 可调配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完成国 防装备型号任务的同时又要兼顾全 所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 展战略,关注军民两用技术、军民 两用人才,势必会对军品任务造成
影响。因此,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 极性和创造性,在符合国家政策的
中,要全所一盘棋,定期组织科研 前提下,最大可能的给予他们优惠
领域,通过与民参军优势企业的合 用军民品领域多年来的资金积累,
作研发、联合攻关,助推军工市场 建立科学的军民融合项目、民品项
的开拓工作。在民用领域,通过合 目投资评价体系,支撑军民融合发
作,激发内部发展活力,提升现有 展战略,最终要形成“一种资源,
产品核心技术,并根据市场需求研 两种能力”,军工技术走出去,外
果推介、创新创业军转民大赛等形 法规的实施,完善推进军民融合发 展规划,绘制军民融合技术路线图,
式,拓宽军民资源联通渠道,推进 展的制度环境,实施各项有利于军 充分发挥技术资源的潜力,创新体
军民融合发展。
民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投入保障 系聚焦军工成果转化、军民两用技
(二)加快军民融合平台建 政 策、 激 励 考 核 和 评 估 政 策, 加 术研发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党委会决策程 善全所的薪酬体制改革,彻底改变 励举措,调动全所上下参与军民融
序前置于董事会,推动董事会、监 现有军民独立运行的薪酬分配考核 合的积极性。

深入学习贯彻强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深入学习贯彻强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高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把握核心要义,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深入学习贯彻 强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张高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国防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创新,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把握核心要义,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一、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统筹设计和强力推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形成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了科学指南。

在战略定位上,强调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

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国防实力。

在奋斗目标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几点思考

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几点思考

CAIXUN财讯-12-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几点思考 □武警杭州士官学校军需系被装教研室 魏裔军 / 文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经进入破除主要障碍、破解深层矛盾的攻坚期,如何加快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建立强力战略领导与指挥机构、构建军民融合法规体系、开拓创新融合方式,找准切人点、突破口,协调有序加以推动。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法规体系创新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积极顺应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的发展潮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开启富国强军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指引、明确了战略举措。

通过军民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破除国防体系与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壁垒,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植根于综合国力之中,使经济增长和军队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强军目标。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已经进入破除主要障碍、破解深层矛盾的攻坚期,如何加快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用更加宽广的战略视野、用改革创新的思路方法,找准切人点、突破口,协调有序加以推动。

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必要性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是简单的国防和经济社会的“板块式“结合,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建立国防经济体系和军队建设保障体系,是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因此,树牢“一盘棋”思想,不断凝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共识至关重要。

(1)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国防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也是强军之策。

明确提出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根本目的是为兴国与强军服务,实现国兴军强的发展目标。

河南省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河南省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21决策探索2018.8下河南省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问题研究文/刘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要求,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是兴国强军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作为军工大省,具备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

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对促进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河南省军民融合发展基本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一、现阶段河南省军民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一)军地机制耦合度较低当前,制约河南省军民转向深度融合的首要制约因素仍是军民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

虽然河南省成立了跨军地议事协调机构,但由于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没有实际的决策权和监督管理权,并不能从根本上破解军民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

囿于军地体制较低的耦合度,军地系统各自为政,融合领域间不能实现有效的统筹协调。

(二)军地产业链条开放度较低当前,一方面,河南省军工单位受传统观念和旧有运行模式制约,先进技术倾向于内部转化,产业项目倾向于封闭运行。

另一方面,省域内军工配套产业培育不够,市场开拓和挖掘不够充分,军工集团“研发在省内,配套在省外”,军民融合型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较弱。

(三)军地科技创新协同度较低当前,河南省军民融合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军地科技协同创新受思维定式、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因素制约,优势资源难以共享和自由流动。

其一,狭隘思维定式、惯性思维定式、固守思维定式严重制约军民协同创新。

其二,统筹机制、协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制约军地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其三,存在军民协同创新顶层法律法规缺位、财税政策不公平和技术法规不兼容等问题,导致军民协同创新缺少有力的法规保障,军民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较大影响。

(四)军地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度较低当前,总体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决策观察方位全覆盖监督,避免出现监督盲区。

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宋纯利 宋 政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顶层发展战略不完善、组织领导机构不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备、技术标准体系不互通、新兴领域融合不深化、体制机制运行不顺畅等问题,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就需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主席这一重大思想成果,就需要找出制约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一、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增长。

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层次还比较低,范围还比较窄,程度还比较浅,与强军目标的要求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顶层发展战略不完善 战略规划布局事关融合成败。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缺乏顶层战略规划设计和统一领导,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多头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从近年来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践探索来看,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划布局军地衔接不够、资源、技术和人才军民双向共享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出现这一情况,在于目前我们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不够、军地脱节的情况比较明显,导致国防需求没能很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国防建设不能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例,政府对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力建设和产业发展按照军民属性分线管理,不利于军、民两方面科研生产能力和两类产业的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军地科技资源和科研成果难以共享。

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问题浅析

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问题浅析

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问题浅析1. 引言1.1 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航天领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领域之一,航天科技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国家安全能力。

军民融合可以加强国家在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国防装备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国家的安全防卫能力。

二是促进航天科技的民用应用。

军民融合可以促进航天领域的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推动航天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助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是提升国家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军民融合可以促进航天科技的跨界融合和创新,提升国家在国际航天领域的竞争力,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推动航天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军民融合在航天领域的具体表现军民融合在航天领域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军方和民用航天技术的融合在卫星应用领域体现得非常突出。

军方卫星和民用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共建共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军民融合在航天领域还表现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上。

军方在发展航天技术和装备的也会促进相关技术的民用化应用,推动航天产业的发展。

军民融合还体现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方面。

军方和民用单位在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上的合作,可以促进双方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军民融合在航天领域的具体表现丰富多样,涉及卫星应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这种融合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加强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升国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2 现阶段航天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1. 技术难题和信息安全隐患:在航天领域,军民融合需要共享先进技术,但同时也存在技术的保密和转移难题。

为什么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为什么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中国军转民24近年来,有关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政策接连出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一、为什么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分析说,军民融合发展,就是国家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相关性,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做到一份投入、两份收益。

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互通共融、相互支撑;根本目的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现阶段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谋求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龙红山表示,当前我国军民融合还面临思想认识跟不上、运行机制亟待完善、资源统筹共享不够、政策制度相对滞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他认为,惟有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凝聚国家整体力量,形成中央、地方、军队、企业、社会各方协同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性发展格局。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掌握了一大批先进技术、人才和成果,其中许多都是国防科技工业迫切需要的。

而国防科技工业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与成果,也已经应用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深度’意味着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防和军队建设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经济建设也能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科技支持。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还是引领国家由大到强的长远谋划。

”龙红山表示,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来看,军民融合、军民通用技术已成大势所趋,我们要缩短与世界军工强国的代差,并跑甚至领跑,必须学习先进模式,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使经济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金壮龙: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金壮龙: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金壮龙: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作者:金壮龙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08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总体设计、统筹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这些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深刻领会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就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军民融合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

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开启军民融合发展新征程的行动指南。

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是党领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经验,是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指导原则。

党的十九大将军民融合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写入党章,进一步强化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

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

进一步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

现状和问题
军民融合发展一般经过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两
62 Ⅰ2017/08
GUOSHILUNCONG| 国是论丛 |
军工企业给当地财政的贡献较少,因此部分军工企 业集团难以有效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2.民企参军的各种壁垒依旧存在 相对其他一些领域而言,军工领域由于自身的 特点属性,显得相对封闭,军工企业的竞争性采购 比例较低,其上下游的一些相关性采购往往不是选 择最物美价廉的,而是选择相关关系人的。另外, 由于多数军工企业缺少必要的需求信息通报、发布 机制(一些军工产业往往会有完整的上、下游配套 产业链,一般不对外发布需求信息),大多数民营 企业对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和能力了解较少,对配套 需求知之更少,导致一些地方民营企业虽然具有某 些领先技术优势,但是由于渠道不畅、信息不通, 往往“参军无门”,影响了军民产业融合的效率。 因此,军工产业对于民企参军的各种壁垒依旧存 在,相关需求通报机制和服务平台仍不完善。 3.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多地同质化现象 伴随着军民融合战略实施,许多地区都把发 展军民融合相关产业作为推进重点,甚至许多原本 就没有军民融合基础的地方也将军民融合产业列为 未来优先发展的产业。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设 立了鼓励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但是从各 地军民融合产业的选择和定位来看,产业布局不科 学、定位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区盲目引入 高端制造、重型装备制造等产业,各地区产业结构 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了为融合而融合、 为建设而建设的问题,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阶段。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正处于由初步融合 开始向深度融合推进的阶段,正处于由发展初期向 发展中期迈进的阶段,即军民融合深化发展期。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军民 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 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军工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军民融合跨越发展的龙 头。在一些传统军工大省,如四川、陕西和湖南等 省份,军民融合发展的相关产业已经成为本地经济 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军工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 如何通过有效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充分发挥其对当 地产业的带动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实现形 式。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军工企业难以有效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军工和地方工业的协调发展处 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 导致“军口”和“民口”两张皮。军队的装备基本 由军工企业生产,地方工业较少参与。在过去机械 化军队的时代,这种军工和地方工业不够协调的状 态还能勉强应对,但在信息化、高科技的今天,这 种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受现有体制因 素影响,分散于全国范围的军工企业大多隶属各个 国有大型军工集团。受军品免税和优惠政策影响,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遵循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点规律,顺应世界新科技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是适应战争形态信息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经济形态市场化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

一、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遵循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点规律,顺应世界新科技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一)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党领导打赢革命战争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战略高度提出“军民两用”战略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为实现两大建设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之路,促进了两大建设的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对新形势下统筹两大建设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号召全党全国全军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格局,不仅赋予了军民融合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提出了军民融合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多措并举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多措并举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多措并举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者:白晓燕来源:《中国军转民》2018年第07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近几年来党中央从我国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航空工业西飞在国内率先发展民机产业到如今新舟系列飞机批量交付国际用户,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军民结合之路的探索到如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纵观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军民产业同步发展、相互融合的奋斗史。

今后航空工业西飞将按照十九大的战略指引,继续加强、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通过军民机产业融合,实现综合实力的跨越近年来,西飞聚焦航空主业,以型号为牵引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同时坚持军机产业和民机产业两条腿走路。

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可以说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典范,该型号集合了行业乃至全国的制造力量,吸纳了包含数百家民营单位在内的千余家企业、院校共同参与项目研制生产。

正是因为包括民营力量在内的广泛社会资源的参与,才能够在短短五年时间内攻克无数难关,创造国际飞机研制史上的奇迹。

大型运输机于2013年1月成功首飞,2016年7月列装部队,标志着西飞的航空武器装备建设能力迈上了新高度。

秉承矢志不渝发展国产民用飞机、做强国家支线航空这一宗旨,新舟系列飞机近年来也取得长足发展。

作为目前交付数量最多、首个实现规模化运营的国产民机,新舟系列飞机已经交付100余架,在全球18个国家、近300条航线上成功运营超过12年。

以市场需求为牵引,西飞加快新舟60/600系列化发展,先后研制了公务机、货运机、救护机、增雨机、气象机等民用特种飞机。

2013年,新舟700国家立项,型号研制工作全面启动,并通过合资设立了民机项目公司,获取地方投资机构入股,吸引其他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该项目已成为民间资本参与航空制造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西飞依托新舟系列飞机建立的民用飞机研发和制造体系、以及开展国际合际业务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积极参与C919大客飞机、ARJ21新支线飞机以及AG600水陆两栖飞机项目研制,已形成了以飞机机翼为核心,以机身、垂尾、平尾、内襟翼等大部件为主的民用飞机机体结构大部件制造能力。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实现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转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转变,目的是要打破“军”与“民”单边发展、从各自利益出发、相对独立运行的格局,实现“军”与“民”协调发展、互利共赢、双向一体运行的双边格局,真正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融为一体。

全面规划,顶层布局。

实现军民融合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的转变,目的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为增强国家战略潜力和国防实力提供保障。

有效推进这一战略举措,必须从牵引机制及制约双边格局构建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整体规划、顶层布局。

着眼发挥整体核心功能,构建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的由军地双方共同参与的顶层组织领导机构,着重在管理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咨询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

制度先行,衔接配套。

军民融合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转变,将打破长期以来单边格局形成的固有状态。

可以想见,在新的双边格局取代原有的利益格局、独立运行格局、自我封闭格局过程中,各种失衡状态、无序运行、阻力障碍都将显现出来,矛盾和问题将此起彼伏。

因此,需要在构建双边格局的同时进行行为规范,确保在转变中按规则行事、依照准则推进、遵循规程深入。

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制度先行,着重解决各体系间的制度盲区、交叉重叠、操作性差和各体系内部的制度衔接等问题,做到军民融合处处有遵循、时时有规范。

实现由系统格局向体系格局转变军民融合作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两大领域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由诸多系统构成,军民融合实现由系统格局向体系格局转变,就是将目前诸多仍处于相对独立、分散实施、各自为政的系统,纳入到军民融合这个体系格局之中,实现各个系统的整体联动、一体运行、协调发展、步调一致。

系统运行,体系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当前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经济与国防建设的有机统一,实现各领域间的跨界发展,实现各系统的优势互补,迫切要求军民融合必须实现从系统运行格局向体系管理格局过渡。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和路径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和路径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和路径作者:毕京京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5年第7期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系统阐述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充分展现了习主席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智慧和远见卓识,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

毕京京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系统阐述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充分展现了习主席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智慧和远见卓识,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

一、深刻认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习主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囊括内政外交国防各个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主席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民族复兴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总体战略设计。

(一)着眼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跃升的战略抉择。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崛起既要维持经济发展强势,又要保持军事发展强势,通常会面临资源统筹的两难选择。

如果长期处理不好“大炮和黄油”的关系,跌入“修昔底德陷阱”,国家就会走向衰落。

历史上那些曾经挑战世界头号强国的法国、德国、日本和苏联等国家,都有过惨痛的教训。

当代中国在快速崛起过程中,也面临这方面的考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也进入调整期,收支矛盾日趋突出,国防投入资源条件趋紧。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体量越大,承受的外部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内部矛盾就会越多。

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家 战 略优 势 的重大 举 措 ..加 快 形成 全 对加 快推 进 军 民融合 深 度发 展 战略 的 州 市 更 多 的技 术 创 新 和 产 业 化 的 形
要素 、多领 域 、高 效 益 的 民融 合深 度 大力 支持 ,甘肃 省兰 卅l市迎 来加 快 推 成 。以兰 州 国家 高新 区 为例 ,陔 区通 过
地 提 fiJ丫军 民融 合深 度发 展 的时 代命 展的意 见》,科技部 、军委科 技委联 合 门领 导 高度 重视 军 民 融合 深度 发展 工
题 ,并 上 升 为国 家 战略 ,开 创 了军 民 融 印 发《“十 三 五 ”科技 军 民 融 合 发 展 专 作 ,多 次 凋 研 考 察 ,积 极 关 注 指 导 ,坚
空间,率先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践行 和短板弱项。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 然而 ,由于武器装备的政府规制特性 ,
了习 近平新 时代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 军 一 个 时期是军民融合 的战略机遇期 , 民事资金和技术进入军工市场的 “用
事 思 想 和 军 民 融 合 深 度 发 展 战 略 思 也是军民融合 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 民为军 ”却 非 市场主 导 。

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加快推进军 民融合发展
■ 张振 东 刘百 林
党 的十 九大 提 出 。坚持 富 国 和 强军 相 统 一 ,强 化 统 一领 导 、顶 层设 计 、改 革创 新 和 重大 项 目 落 实 ,深 化 国 防 科 技 工 业 改革 ,形 成 军 民 融 合 深 度 发展 格 局 ,构 建 一体 化 的 国家 战 略体 系和 能 力。贯彻 落 实 十九 大精 神 ,就是 要 以习近 平新 时代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思想 为指 引 。按 照 中央 和省 委 、市 委重 大 战 略部 署 ,深 入 实施 军 民 融合 深度 发 展 战 略 ,加快 推 进 军 民融 合深 度发 展 战 略 走 向 成 功 实践 。

2018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心得体会(一)

2018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心得体会(一)

2018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心得体会(一)2018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心得体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3月2日上午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会议审议通过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及第一批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设计,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战略规划引领不断强化,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步伐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军民协同推进,坚持有序开放合作。

要立足我国国情,顺应时代大势,科学把握方向,明确战略目标,强化战略举措,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运筹全局中赢得战略优势。

要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要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任务,推进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资源共享、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统筹发展、国防动员现代化建设、新兴领域军民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军民融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支撑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走向强盛过程中,面对多方位的制约因素和阻力,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既需要国防实力有大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提供坚强保障,也需要切实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拉动作用,提高物质产品与社会服务的总体供给水平。

第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赢得国家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

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变革加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系越来越紧密,必须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争取主动、实现超越的战略途径,全方位整合国家力量,加快军民协同创新发展。

第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健全党领导下的统筹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制度管理体系,就必须打破传统封闭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的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第四,军民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支撑。

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基础。

强军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基础保障。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发展改革系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使命任务十分艰巨。

要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在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上下功夫,在打造军民融合龙头工程和精品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上下功夫。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

当前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认真研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

一、军民深度融合以高新武器装备保障为重点,推动形成新质战斗力以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装备,深刻改变着战斗力生成要素的内涵,并已成为现代作战的重要手段。

世界主要国家都加紧推进军事转型,加强高新武器装备研发,竭力抢占军事竞争的制高点。

2012年1月5日美国出台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防务战略指针。

该文件强调:“美军将选择利用高技术而不是军队规模来维持其优势”。

未来美国将加强对高技术、高性能武器装备的研发投入,主要包括无人机、隐形轰炸机、隐形远程巡航导弹及侦察、通信、指挥、监控系统和网络战武器等领域。

但是,信息化局部战争所要达成的高新武器装备优势,单纯依靠军队系统是难以持久的,而必须以军民两用技术为载体,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依托,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潜力,才能推动形成新质战斗力,谋求武器装备的发展优势。

为此,世界主要军事大国不断改进军用和民用两种工业基础间的融合度,加强高新武器装备建设能力,努力占据军事装备发展的制高点。

因此,美国在发展高新武器装备的同时,明确提出“只有通过加强民用技术基础,才能解决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的两个孪生问题”。

初步估计,美国大约80%的航空航天企业、70%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的机电设备企业、30%的机械制造企业和10%的钢铁与石油企业从事军品研发和生产。

浅谈军民融合发展

浅谈军民融合发展

浅谈军民融合发展杨文超(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0000)[摘 要]习主席强调,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要选择。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要从国内外军与民的发展道路中汲取经验教训,着力双重领导、双向需求、双赢目标,进一步在融合发展的机制、后劲、层次上下功夫,将军民融合发展向更深程度、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推进。

[关键词]军民融合;模式;创新近年来,军地双方协调用力,军民融合扬帆远航,取得了较好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在融合机制、融合落实、融合层次上还有很多不足,军民融合建设中还存在任务衔接不紧密、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一条适合国内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军民融合性发展的历史借鉴(一)由“以军带民”到“以民促军”的美国模式美国在二战后坚持“以军带民”,积极将国防科技成果和人才转入民用企业,成立研究与技术应用办公室,帮助军工科研所将国防科技成果转向私营企业。

1994年,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在《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军民融合”的概念,要求将国防与民用科技工业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军民融合作为一项国策被正式确立。

(二)“军转民”到“军民一体化”的俄罗斯模式1990年,俄政府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防工业“军转民”法》,通过对军工企业进行结构改革,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加强军工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想尽快改变军事畸形发展的局面。

但因国内政治剧变与金融危机,俄罗斯国防工业军转民的改革收效甚微。

(三)“军民两用”的日本模式为恢复战后国内经济,日本政府强调国家经济依靠民用部,强调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没有区别,采取大力发展民间军事工业、成立军民一体化公司、公司内优先发展民用技术、以民用带动军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推进军民一体化进程。

(四)欧盟各国的“国防科技一体化”英、意、德、法等欧洲国家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渴望和平成为欧洲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各国元首开始审视军与民之间发展的次序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作者:蓝天
来源:《祖国》2017年第19期
摘要:想要切实达成强军富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竭尽全力促成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换句话说,就是同步开展国防与经济建设工作。

由此,笔者决定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探讨论证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需要关注的要点,以及日后可靠性的控制建议。

关键词: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要点控制建议
在新时期下,党有必要结合不同时期国家安全和实际发展状况,持续规划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和国防建设方案,唯独如此,才能保证同步大幅度强化我国的综合与国防实力。

不过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如今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始终处于初步向深度融合的转化阶段,其间不可避免地会遗留军民融合思想水平不高、顶层与统管体制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严重滞后等弊端状况,就是说军民融合应有的效益与潜力目前还未能得以全方位挖掘释放。

所以说,尽快探讨出合理的控制方案,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的衍生进程,显得尤为必要。

一、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需要注意的要点
第一,确保客观对待国情与军情现状。

想要尽快开辟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且高效率的军民融合路径,就必须预先将军民融合管理思想和有关决策动态化地贯穿融入到具体的经济、国防建设活动之中基础上,竭尽全力激发社会主义规范体制的一系列政治优势;再就是长期秉承国家主导和市场协调交互式作用的理念,灵活性沿用体制革新、政策扶植、法治保障等有效控制方式,将军民发展合力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即落实经济与国防建设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控制目标。

第二,积极地开展军民融合模式创新调试工作。

军民融合和其余事业一样,想要获得深入性改革发展成就,就必须积极地进行传统工作模式创新调试。

依照目前国情观察,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扩大开放与冲破封闭作为核心点,持续进行既有的规范体制和政策体系创建,使得军民深度融合工作中的重点与重塑内容得到统筹规划;与此同时,积极地进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形式的驱动性发展战略融合,在成功搭建起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与必要性的示范平台之后,有机拓宽军民融合工程的全新发展空间范畴,延展出军民融合的全新适应路径。

第三,有效结合法治思维和对应的控制模式推动军民融合进程。

想要保证积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进程,就必须要注意预先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效用予以有机发挥,而目前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这部分法律法规的废释事务。

如在第一时间内优化改进军民融合性发展的体制环境,包括消除诸多不必要的限制性门槛等,令有关市场准入机制得以愈加健全可靠,为后期更多的企业、技术、人才、服务项目在军民融合工作体系中的有序地投入应用,以及它们各自理想化的作为发挥,做足准备工作。

第四,快速锁定重点并进行聚焦控制。

归根结底,就是遵照以点带面原则促进军民融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结果。

须知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之余,涉及我国基础设施、国防科技、武器装备、军队社会化保障、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等活动领域,都开始呈现出十分巨大的军民融合潜力,在此期间,为了保证将军民深度融合的效益发挥到极致状态之上,就必须要保证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前提下,积极地进行各类必要性资源整合、存储,以及优化配置。

如在适当关注网络、海洋、生物、全新能源等领域较强的军民共用性特征前提下,进行统筹规划,使得军民融合理念和规范诉求在各类活动设计组织过程中得以严格落实,保证快速解决一系列冲突性问题的同时,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共进、跨越性发展等创新型领域军民融合的发展格局。

二、新时期下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衍生进程的控制建议
首先,绝对要待人民如亲人,视驻地为故乡。

其核心要点就是要保证令军人全面服从党与国家正确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应用周边一切有利的资源与优势条件、努力承担起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协调区域经济建设与脱贫事务等。

如在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位置点进行持续开拓发展,包括创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服务活动,以及全面介入到各个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之中等,同时保证令部队长期贯彻节能降耗、资源节约等规范性守则,使得军事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降低在最低范畴之中,最终顺利地建设起梦想的美丽中国。

再如参与到地方的社会稳定秩序维护事务之中,在保证将战斗、工作、生产队伍的职责同步予以贯彻的同时,强化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等斗争,以及群众团结和政策推广宣传等工作的处理实效,最终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维护等关鍵性职能尽数得以妥善性发挥。

其次,各级党委与政府要持续强化国家安全与防护意识。

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政府与党委可以长时期地将国防与军队建设支持作为核心职责,之后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军队创建等事务之上,使得各类官兵的工作压力得以及时减轻,并尽快为现代化军队和国防工程创建,提供一切必要的保障条件。

如在持续发挥驻地发达经济、高端科技、多元化资源等优势条件基础上,加快智力和技术拥军等目标的贯彻进程。

在此期间,作为党政军民要做到彼此团结一致,倾力合作令国防与军队等改革工作得以顺利性地布置延展,必要时可以考虑制定一系列可靠性的控制策略,以及倾斜性政策,使得即将退役的军人与职工及时获取合理的工作,令干部群众能够更为积极地协助军队保护好一切军事财产与技术设备。

最后,进行一定程度的紧迫感强化,即保证紧抓快干、依照职责严密性分工的前提下,令一系列重大工程和关键任务能够快速地收获有关成效。

如针对网络安全、信息资源动员、城市防护、地理信息测绘、气象水文计量标准、航空航天等军民融合领域制定可靠性的规范法规基础上,及时做好动态化地监督评价工作,进而衍生出以军民融合发展为核心且保留鲜明导向功能的评价标准,换取更加理想化的军民深度融合工作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十分繁琐,希望日后有关工作人员能够持续结合实际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控制。

长此以往,真正令节能减排、区域美化、民众基础利益维护等目标得以顺利贯彻,促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改革发展结果。

参考文献:
[1]吴明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探讨[J].卫星应用,2015,(17).
[2]许达哲.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J].求是,2015,(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