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典医案导读
名医针灸医案
名医针灸医案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名医针灸医案中的经典案例,向我们展示了针灸的神奇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名医针灸医案。
1. 张仲景的针灸治疗皮肤病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记录了许多针灸治疗疾病的案例。
其中一例是关于治疗皮肤病的。
一位患者面部多发丘疹,经过张仲景的针灸治疗后,丘疹逐渐消退,最终痊愈。
这个案例表明针灸对于皮肤病的疗效显著。
2. 王居易的针灸治疗内科疾病王居易是唐朝时期的针灸名医,他的针灸医案中有许多关于内科疾病的治疗案例。
比如一位患者患有胸闷气短,经过王居易的针灸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这个案例说明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对于内科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3.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治疗妇科疾病《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其中也有许多关于针灸治疗疾病的案例。
比如一位女性患者患有月经不调,经过黄帝内经中推荐的针灸治疗方法,她的月经恢复正常。
这个案例说明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生理功能,对于妇科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这些名医针灸医案充分展示了针灸的疗效和应用领域之广。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还可以对一些顽固性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仍然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指导和操作。
针灸治疗需要针灸师具备扎针的技术和临床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要慎重考虑是否使用针灸治疗。
此外,针灸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感染、出血等。
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患者应该与医师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风险和禁忌症。
名医针灸医案是中医宝贵的经验总结,它们向我们展示了针灸治疗的神奇疗效。
然而,针灸治疗仍然需要科学合理的运用,不能盲目追求。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3.3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3.3金匮名医验案精选3.3三十五、转胞医案:张某,女,44岁,1975年9月就诊。
一个多月前,曾经发现过少腹部觉得胀满,但不痛,溺时不畅,只是劳动时感到不舒,未作任何治疗,大约三天以后,症状自行消失。
就诊前夕,脐下胀满急痛,牵引腰部,意欲解小溲以缓其急,溺时点滴难出,胸中烦闷,呼吸促迫,但坐不得眠,然其食欲并无影响,大便正常,舌淡红少苔,脉细弱。
脐下急痛,小便不痛,证为转胞。
肾气虚弱,水气不化。
治以振奋肾阳,温化膀胱之气,气化小便能出矣。
肾气丸主之。
连服5剂,气化行,小便通,诸证自愈。
(湖北中医杂志1979;(1):38) 按语:肾虚虚衰,气化不行,以致“胞系了戾”,而发转胞,其辨证要点是虽脐下急痛但小便不痛、排除了淋证的可能性,又见舌淡少苔,脉来细弱,此肾中阴阳两虚之象,故当以肾气丸鼓动肾气,以复气化之功,则小便自出矣,此《金匮》所谓“但利小便则愈”之本意也。
三十六、不孕赵三立医案:胡某某,30岁,1981年10月6 13初诊。
婚后6年不孕。
经期紊乱,量少色淡,性欲淡漠,夜尿频数,大便溏薄,腰腿酸软。
脉沉细,舌淡体胖,苔腻。
上海某医院诊为幼稚子宫,经多种治疗无效。
此乃肾气不足。
予肾气丸加枸杞子30克,白术20克,当归15克,续断、党参各10克。
以上方为大,随证变化加减,经6个月调治,基本告愈,于次年5月怀孕。
(浙江中医杂志1990;(4):181)按语:肾藏精,主生殖。
肾虚则精血亏损,冲任竭绝,无以受精成孕。
多见经期紊乱,量少色淡,或月经闭止,性欲淡漠,腰膝酸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等症。
以肾气丸培补肾元有良效。
三十七、耳漏王保来医案:房某某,男,46岁,农民,1989年7月25日初诊。
右耳廓肿胀软绵而无硬结,溃破流白色清稀脓液8月余,经西医迭治罔效,而前来就诊。
正值盛夏,患者上身穿棉袄,下着棉毛裤。
观面色觥白,流出的脓液清稀不稠,无腥臭味。
形寒怕冷,无发热,体温36~C,口淡无味,纳谷不香,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两尺微弱。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引言经典医案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古代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这些经典医案不仅反映了古代医生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还为后世的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详细解析几个经典医案,展示其中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医案一:曹氏《金匮要略》中的《阳明中风》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50岁,突然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中风(脑卒中)。
根据曹氏在《金匮要略》中所述,《阳明中风》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阳明经(手足阳明经)相关症状。
治疗方案根据曹氏在《金匮要略》中所述,《阳明中风》应采用温通法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配伍药物:使用大黄、芒硝、生姜等药物,以温通阳明经络为主要目标。
2.内服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分次服用。
3.外敷治疗:使用艾叶、辣椒等温性药物外敷患部,促进血液循环。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7天的治疗,患者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有所改善。
经复诊确认,患者康复良好。
医案二:《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发汗法》病情描述患者女性,年龄30岁,体温升高、出现寒战、头晕等症状。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表现,可以初步判断为伤寒(一种传染性传染性急性肠道传染病)。
根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述,《伤寒发汗法》是治疗伤寒的主要方法。
治疗方案根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述,《伤寒发汗法》应采用温开发汗为主要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药物选择:使用麻黄、桂枝、杏仁等药物,以温开发汗为主要目标。
2.内服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分次服用。
3.外敷治疗:使用温水湿敷患者的额头和背部,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3天的治疗,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并且寒战、头晕等不适感也有所减轻。
经复诊确认,患者已基本康复。
医案三:《医宗金鉴》中的《胃脘冷满》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0岁,出现胃脘冷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伤寒论 名医 医案
伤寒论名医医案
伤寒论是一部经典的中医著作,主要论述了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治方法。
历代都有许多名医通过运用伤寒论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医案。
其中,有一位名医叫张仲景,他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也是伤寒论的集大成者。
他的医术精湛,深受当时人们的信赖。
张仲景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运用伤寒论的理论,结合具体病情,灵活施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有一次,张仲景遇到了一位高热不退的病人,病情十分危急。
他仔细观察了病人的症状,发现病人脉象洪大,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这是典型的阳明热盛之象。
于是,张仲景果断地采用了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加减治疗,同时配合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很快病人的病情就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这个医案充分体现了张仲景运用伤寒论理论的高超医术。
他能够准确地把握病情,灵活运用伤寒论中的方剂,使病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也充分说明了伤寒论对于中医临床的重要性,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系统的辨证施治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病情。
总之,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的宝贵财富,历代名医通过运用其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些医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也为我们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伤寒论的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老中医临床医案讲解
老中医临床医案讲解中医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医学,它凭借着自身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中医中,医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材和学习工具。
通过研究医案,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疗法的实践应用,深化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水平。
下面是几个老中医的医案讲解,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例一:痰多嗽喘某女,56岁,体质偏寒,平素容易痰多咳嗽。
前日突发咳嗽,痰多,引起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喘息。
她前往医院进行了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她前往一家中医诊所就诊,在中医师的治疗下,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中医师使用咳喘平方加减加料法,给予了咳喘平剂加减加石英、肉桂、半夏、白芍等药物,每日两剂,连服7日。
同时,医师还指导她注意饮食,忌食辛辣、油腻及寒凉食品。
分析:此案属于中医学上的痰热、气阻、肺虚咳喘症,治疗时应注意清热化痰、行气化痰、益肺化痰等方面。
咳喘平方是一种适用于痰热壅肺、呼吸困难的方剂,方中加石英、肉桂、半夏、白芍等药物,可帮助化痰止咳、行气舒肺、益气固本。
同时,注意调节饮食,可以有效地协助治疗,加速康复。
例二:肩臂疼痛某男,42岁,平时工作较为繁忙,经常需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近日突然出现肩臂疼痛。
疼痛程度较为严重,且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他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肩周炎,但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后来,他听说了一位老中医,就前往寻求帮助。
该老中医通过诊察,认为此案是“风寒湿气”侵袭所致。
医师采用外用药物加内服药物的治疗方式,给予加减爆苦芪、寇陈薯、羌活、川姜、木香、证龙蛇等药物,同时在患处进行艾灸治疗,连续治疗两周,逐渐缓解。
分析:此案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中医学上的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常见于劳动过度、体质过敏或感受寒湿等原因引起。
中医在治疗肩周炎时,通常采用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和体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如此案中,医师采用了加减爆苦芪、寇陈薯、羌活、川姜、木香、证龙蛇等药物,同时在患处进行艾灸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1. 《黄帝内经》留传下来的医案如下:
一个名叫苏合之人,他的蛇咬伤病颇多,求了不少名医都未能治愈。
最后他听说了黄帝的名声,特地来找他治病。
黄帝很快就治好了他的病,于是苏合非常感激地问道:“为什么你能治好我的病,而别的医生不能?”黄帝回答说:“蛇咬伤病的治疗法并不难,但是其他医生都没有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无法治愈你的病。
”
2. 《食疗本草》记载了一位名叫李时中的名医,在一次因山洪暴发而引起水下溺水的事故中,他化险为夷,救出了许多被困在水下的人。
他运用了一些食物来急救溺水者,例如葱、生姜和细盐,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呼吸和心跳。
3.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医案之一是关于治疗头痛的。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头痛的厉害,连走路都困难。
他询问了病人的具体症状,并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来诊断病因。
最后,他用一种名叫“急止疽散”的药物治疗了病人的病症,结果病人几分钟后头痛完全消失。
4. 《千金方》中记载有一名医生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时使用了一种名叫“豆腐酥”(一种以豆腐和酥制成的食物)来辅助治疗。
他观察到患者竟然能够通过食用豆腐酥来减少抑郁症状,并最终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
5. 《本草纲目》官方医案中有一例关于治疗痛经的案例,医生使用了一种名叫“香附”(一种中药材)来治疗病人的病症。
经
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痛经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体验到了病痛的减轻。
以上这些医案都是历代名医留下来的经典案例,它们在古代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老中医经典医案
名老中医经典医案
1.肝病调理:一位中年男子因长期酗酒导致肝功能损害,医生采用中药汤剂加以调理,患者服用后肝功能明显改善。
2. 妇科病治疗:一名女性患有子宫颈炎和月经不调,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子宫颈炎得到根治。
3. 消化系统调理:一位老年男子多年来饮食不规律,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医生采用中药调理,让他的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4. 呼吸系统调理:一名年轻男子患有哮喘,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呼吸顺畅。
5. 神经系统调理:一位年轻女子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头痛等症状,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身心得到放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6. 风湿类疾病治疗:一位中年男子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关节炎得到有效缓解,且病情不再反复发作。
7. 血管疾病调理:一位老年男子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血压得到控制,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且病情得到稳定。
8. 免疫系统调理:一名年轻女子患有免疫系统紊乱的疾病,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免疫系统得到调理,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 1 -。
医案通读八大名医案----轻松掌握中医精要
医案通读八大名医案----轻松掌握中医精要 学医难,学中医尤难!因此,元代名医王好古写的中医书名叫《此事难知》!而一旦通晓医理,就能以一当十,一通百通,就像清代名医陈修园写的书《医学实在易》!学习中医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实(寒热燥湿风)、虚(阴阳气血津)"这两大系统(共10项要素),再辅之于脏腑(心肝脾肾胃)系统,基本上构成了中医的全部基础。
由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可以推导、叠加出中医所有的内容。
事实上,要掌握中医复杂的基础理论,只需通读如下八个名医治病的真实故事,就能够轻松熟知中医经典的"八纲辨证、五邪六淫、治病八法、中药方剂"等基本内容。
中医故事之一:死则甘愿偿命!(清代名医徐大椿)清朝名医徐大椿碰到一位这样的病人:酷暑之天气,病人"暑病热极,大汗不止",而且"脉微肢冷,面赤气短"。
众多医生按照"热症"来治,给病人开出"寒凉之药"。
徐大椿的诊断却完全相反,认为这是"寒症",必须服用"温热之药"。
结果病人的家人面有难色,不知道该听哪位医生的话。
毕竟,夏天酷暑,病人大汗,似乎按照"热症"来治更加稳妥一些。
而徐大椿则开出完全相反的药物,万一有误,岂不是火上浇油?!徐大椿斩钉截铁地说:"哪里有不自信而仅作尝试的道理,如果病人出现问题,我愿意以死来偿命!"结果病人勉强喝下徐大椿开的"大热之药",结果一剂药汗就止住了;冷凉的身体变得温暖,也能够很好地睡觉了。
随后,调节药方,不到十天就病愈了。
徐大椿之所以敢用大热之药,是因为:这个病人虽然有"大汗、面赤"等热症,但也有"肢冷"等寒症,这是寒热并杂、真寒假热的病症,需要用"参附汤"这样的热性药物进行救治。
名医王为兰治类风湿医案
名医王为兰治类风湿医案近年来,慢性病不断增加,其中类风湿是一种较为常见且疼痛度极高的疾病。
在医学界中备受尊重的名医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此类疾病的治疗。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名医王为一位类风湿患者——兰治病痛的经历。
兰是一名中年女性,突然间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左手和膝盖部位非常疼痛,晨起时甚至连床都下不了。
在前往医院后,得知兰患有类风湿,兰深感绝望。
起初,兰使用西药控制病情,但病情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反而有些药物副作用会使她的身体感到反弹。
鉴于此,一位朋友向她介绍了名医王,并大力赞扬王医生的治疗技能,于是,兰也选择了前往王医生的诊所。
王医生是一位极为和蔼的医生,他在精心的检查过后,为兰制定了一份个性化服药方案,并且会定期对病情进行检查。
在名医的治疗下,兰的病情在不断改善。
虽然类风湿不是一种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但可以通过控制病情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兰也感到自己的病情虽未完全治愈,但是大大的减轻了痛苦。
通过与王医生交流,兰意识到治疗类风湿的关键是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对于类风湿患者来说,积极的心态也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类风湿无法完全治愈,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心态,病人能够继续享受生活和工作。
名医王在治疗过程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关注全面的治疗,包括关节保护、康复治疗和营养方面的指导。
这样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类风湿这一慢性病症状的严重性。
尽管抗炎药物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疼痛,但成效有限。
名医王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还能够减少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名医王为兰治类风湿疾病的经历告诉人们,慢性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早的治疗和心态的调节。
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医生的指导,往往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最经典的中医医案十部
最经典的中医医案十部
中医医案数量众多,其中比较经典的十部医案如下:
1. 曹,四七。
早食颇受,晚食必胃痛呕吐。
阳气日微,浊阴聚则有形,夜痛至晓,阴邪用事乃剧。
半夏、姜汁、淡干姜、秦椒、厚朴、茯苓。
2. 陈。
宿病冲气胃痛,今饱食动怒痛发,呕吐,是肝木侵犯胃土,浊气上踞,胀痛不休,逆乱不已。
变为先寒后热,烦躁,面赤,汗泄,此为厥象。
厥阴肝脏之现症,显然在目。
夫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
议用泻心法。
干姜、川连、人参、枳实、半夏、姜汁。
3. 杜。
酒客胃中酿热,嗔怒,亦令肝阳犯胃,今纳谷脘中微痛,乃阳逆失降。
酒家忌用甘腻,辛苦清降,平肝和胃治之。
川连、吴萸、半夏、姜汁、茯苓、橘红、竹沥。
4. 费,二九。
劳力气泄阳伤,胸脘痛发,得食自缓,已非质滞停蓄。
然初病气伤,久泄不止,营络亦伤,古谓络虚则痛也。
攻痰破气,不去病即伤胃,致纳食不甘,嗳噫欲呕,显见胃伤阳败。
当以辛甘温方。
人参、桂枝、茯苓、炙草、煨姜、南枣。
5. 顾氏。
天癸当绝仍来,昔壮年已有头晕。
七年前秋起胃痛若嘈,今春悲哀,先麻木头眩,痛发下部,膝胫冷三日,病属肝厥胃痛。
述痛引背胁,是久病络脉空隙,厥阳热气,因情志郁勃拂逆,气攻乘络,内风旋动,袭阳明,致呕逆不能进食。
当归拈痛汤名医医案及按语
当归拈痛汤名医医案及按语
当归拈痛汤是一种中医药方,被用于治疗痛经等妇科疾病。
下面是一位名医的医案及按语:
医案:
患者女性,年龄30岁,主诉每个月经来潮时都伴随着剧烈的
腹痛。
经过检查,确诊为痛经。
给予当归拈痛汤治疗。
按语:
当归拈痛汤是一种温补血宽中理气的方剂,适用于血虚气滞所致的痛经。
当归补血养颜,芍药、川芎疏肝理气,白芍养肝血,香附开郁散结,川芎和红花活血散淤。
通过调理气血的运行,缓解经血的瘀滞,从而减轻腹痛症状。
此名医按照患者的症状特点和疾病机制,选择了当归拈痛汤作为治疗方剂。
该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为许多痛经患者带来了快速的缓解。
然而,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调整。
因此,在使用当归拈痛汤或其他中药方剂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名家医案解读
中医名家医案解读中国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宝贵经验,其中医家的医案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通过解读中医名家医案,探寻其诊疗方法和理论,以及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名家医案解析张仲景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家,他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诊疗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医案揭示了他对于诊疗方法的独到见解。
例如,张仲景在书中介绍了一位患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症状,他诊断为“太阳病”。
他采用清热解表的方法,使用麻黄汤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通过药物的辛温、香降气的作用,调和了患者的体温和免疫功能,最终使患者康复。
这个医案告诉我们,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是症状的表面治疗。
二、李时中医名家医案解析李时是明代医学家,他的医案中展示了中医诊疗方法的独特之处。
例如,李时介绍了一位患者出现心悸、头晕的情况。
他辨证施治,将该患者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不足两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肝阳上亢型,他使用镇静安眠的方剂,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和神经系统功能;对于气血不足型,他则采用补益气血的草药治疗,以增强患者的体质。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强调个体化的诊疗,将每个患者视为独特的个体,而非简单地将疾病归纳为某种通病。
三、华佗名家医案解析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医案展示了其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卓越能力。
例如,华佗治疗曹操的医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曹操患有剧烈头痛和面颊肿胀的症状,华佗通过详细观察曹操的脉搏和舌苔,诊断为“风邪入络,络结气筋”。
他使用清热解毒的草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拔火罐来加速血液循环。
最终,曹操的头痛和面颊肿胀得到了明显缓解。
这个医案告诉我们,中医注重综合分析,包括脉搏、舌苔等观察,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对症下药。
四、中医名家医案对现代医学的启示中医名家医案的研究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医名家医案强调了个体化诊疗,将每个患者视为独特的个体,而非简单地将疾病归纳为某种通病。
升陷汤名医医案
升陷汤是中医治疗气虚的经典方剂,由李东恒所创,其功效为益气升阳。
升陷汤的医案有很多,这里提供一个来自名医的案例。
* 患者信息:张女士,45岁,已婚,长期工作劳累,导致气虚下陷,出现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胸闷等症状。
* 病情分析:患者症状属于气虚下陷,需要益气升阳治疗。
升陷汤是治疗气虚的经典方剂,具有益气升阳的功效,对于气虚下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治疗方法:采用升陷汤加减治疗,加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益气健脾的药物,以增强益气升阳的效果。
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 药方组成:黄芪30克,知母15克,桔梗9克,柴胡6克,升麻6克,党参15克,白术9克,山药20克。
* 治疗效果:患者服用升陷汤加减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体力恢复。
继续服药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出现任何不适。
这个案例说明了升陷汤在治疗气虚下陷方面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合理的药物加减和中医外治法的配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在服用药物时,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早日康复。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学中医必读的6本医案
学中医必读的6本医案
1.《金匮要略》- 这是中医经典之一,收录了许多医案和治疗方法,对于学习中医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2.《伤寒杂病论》- 这本书是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医案,可以帮助学习中医在治疗传染病方面的思路和方法。
3.《医心方》- 这是明代医家张景岳的医案集,收录了许多他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对于学习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4.《临证指南医案精选》- 这本书是由多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合作编写的,收录了许多实用的医案,对于学习中医的临床应用非常有帮助。
5.《中医临床经验集》- 这本书是由多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合作编写的,其中收录了许多临床医案,对于学习中医的临床思维和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6.《中医医案精选》- 这本书是由多位中医专家合作编写的,收录了许多经典的中医医案,对于学习中医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名家经典医案
名家经典医案1. 针刺巨虫病明代名医陈元靓治疗一例巨虫病(即疣赘病)。
患者肌肤有大量肉瘤,状如泥鳅鱼之类,且面积之广、数量之多,超过医者曾治例。
医者首先考虑到以祛风活血的中药治疗,但疗效不佳。
因此,他决定用针刺疗法,采取以虫取虫的方法,即将巨虫病患者身上的虫刺出来,再将针刺所取的虫用盐腌制保存。
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陈元靓每天用近米粗的铁针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推挤、旋转及抽提之术,每次可以将多只虫子取出。
术后,他再用柳丝在患处扎入穴位,以消肿止痛。
通过长时间的针灸治疗,患处的疣块逐渐消失,患者的身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最终,陈元靓成功治疗了这一奇特的病症。
2. 肝硬化患者的救命草祁连山地区的草原上,有一种叫“鸡冠花”的野草,被藏医称为“乌汝杂”(意为天然药草)。
这种植物在藏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疱疹、下肢水肿等病症。
但最让人惊叹的是,这种野草竟然可以救治肝硬化患者。
据传,一名患有肝硬化的老妇人,身体瘦弱,连口饭也吃不下。
藏医给她用鸡冠花磨成粉末,每日分三次加水送服,大约连续服用了20天,老妇人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不但能够进食,而且恢复了体力。
后来,经医学研究,发现鸡冠花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鸡冠花甙”,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具有极好的防治功效。
自此之后,藏医草药中常常会用到这种救命草。
3. 黄帝羊肘神功《内经》中记载了一著名医案——黄帝羊肘神功。
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姓采的少年,因得胃病而身体日益消瘦。
一天,他偶然见到一个用羊肘吃饭的老人,老人告诉他,“这个羊肘乃是治疗胃病的上品,你将它煮白水吃,病即可痊愈。
”然而当年轻人试图煮熟羊肘之后吃下去时,却没有任何效果。
年轻人又找来老人,老人告诉年轻人,“吃羊肘不是只吃它的肉和骨,更重要的是吃掉它的筋,将筋拨下,反复拉扯,转动用它打水(即用羊肘搅拌水),就能治愈胃病了。
”年轻人依照老人的方法进行操作,不久就逐渐康复。
此后,这种方法就被称为“黄帝羊肘神功”,被世人推崇为治疗胃病的最佳良药。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患者刘某,男,45岁。
主诉:乏力、出汗多、腰酸背痛,舌
淡苔白,脉细弱。
查体:体温36.3℃,血压110/70mmHg,心
率72次/分,心肺听诊无异常。
肢体无肌力减退,无肌束震颤,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中医辩证分析认为,该患者为气虚血瘀证。
乏力、出汗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虚症状;腰酸背痛为气滞血瘀症状。
鉴于患者肝脾虚弱,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常用方剂,具有补气扶脾,活血行气的作用。
治疗方案:给予患者黄芪桂枝五物汤,处方如下:
黄芪30g,桂枝10g,茯苓12g,白术9g,党参15g,当归12g,川芎9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山药15g,丹参15g,红
花9g,益母草15g,五味子12g,紫苏叶10g,炙甘草6g。
治疗过程:该患者坚持连续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3个月,每日一剂,每剂煎服,分两次服用。
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该患者乏力症状明显减轻,出汗量减少,腰酸背痛症状明显改善。
辅助检查显示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均正常。
舌淡苔白,脉细弱明显改善。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该方剂通过补气扶脾、活血行气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气虚症状
和腰酸背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剂中包含多种草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中医医案经典50
中医医案经典50中医医案是中医诊断、治疗的重要记录,每个医案都包含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详细信息。
以下是50个经典的中医医案:1. 李某,男,45岁。
患有慢性胃炎,胃痛反复发作,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脾胃虚弱、气机不畅所致。
治疗以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王某,女,52岁。
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出现心烦、失眠、头晕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肝肾阴虚、内热所致。
治疗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3. 张某,男,28岁。
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疼痛剧烈,活动受限。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寒湿痹阻所致。
治疗以散寒除湿、舒筋活络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 李某,女,35岁。
患有慢性盆腔炎,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量多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湿热瘀结所致。
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5. 陈某,男,60岁。
患有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阴虚燥热所致。
治疗以养阴润燥、清热生津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由于篇幅有限,其余45个医案不能逐一列举。
这些经典的中医医案反映了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理论体系。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医案,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的诊疗思路和方法,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名医治肝郁型椎间盘膨出医案
名医治肝郁型椎间盘膨出医案一、引言。
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一个挺常见又让人头疼的问题——椎间盘膨出,而且还是肝郁型的。
这病,折磨了不少人,不过,有些名中医就有特别厉害的治疗方法。
下面咱就来看一个精彩的医案。
二、患者情况介绍。
有个叫老张的大叔,50多岁。
他平时工作压力特别大,经常得应酬喝酒,还老是为了一些琐事生闷气。
慢慢地,他就感觉腰特别疼,尤其是左边那一块儿。
去医院一检查,发现是腰椎椎间盘膨出,而且,医生还说他这是肝郁型的。
老张这疼起来,那真是干啥都没精神。
晚上睡觉翻个身都困难,稍微弯会儿腰,那疼得就直冒冷汗。
这可把他愁坏了,家里人也跟着着急。
三、中医诊断过程。
老张就想着找中医试试。
他挂了一位特别有名的中医的号。
这位中医,特别细心。
先是问了老张好多问题,像平时的生活习惯,有没有受过伤,心情怎么样等等。
然后又给他把了脉,看了看舌头。
中医就跟老张说:“你这,主要是肝郁气滞。
你看你平时老是生气,气在身体里堵着,就影响到气血运行,这椎间盘就容易出问题。
”老张一听,觉得还挺有道理的。
四、治疗方案及原理。
中医给老张开了个方子。
这里面,有柴胡、郁金这些药。
柴胡,就像是一个小卫士,能把身体里的气给理顺了,让气顺畅地运行。
郁金,可以帮助把那些郁闷的情绪给化解掉,让心情好起来。
还有一些药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就好比是工人,把堵住的地方给疏通开。
除了吃药,中医还让老张每天做一些简单的锻炼。
比如说,躺在床上,把腿伸直了,慢慢往上抬,抬到一定高度再慢慢放下,反复做几次。
这就像是给腰部做按摩一样,能让腰部的肌肉更有力。
五、治疗效果及后续情况。
老张按照中医的嘱咐,按时吃药,每天坚持锻炼。
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感觉腰没那么疼。
又坚持了几个疗程,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说他的椎间盘膨出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老张现在可高兴,整个人精神头都不一样了。
他逢人就说中医厉害,还把自己的经历告诉身边有类似问题的朋友。
六、总结。
从老张这个医案咱能看出来,中医治疗肝郁型椎间盘膨出还是挺有一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名医经典医案导读
原价:32.80元
作者:张栋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9123560
字数: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名老中医学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中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之成就,医案最著。
”医案作为名医学术经验的重要载体,在历代中医学术传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内容提要
《名医经典医案导读》精选了近现代名老中医的经典医案,这些医案,或是有名医对处方用药的独到发挥,或是体现了名医辨证论治造诣水平,或是对中医治法的活学活用。
医案作为名医学术经验的重要载体,在
历代中医学术传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一医案,都能给读者以启发,可以说是拓展临证诊治思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的重要参考书,适合各级中医业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外感时病医案外感(刘惠民医案)感冒(章次公医案)风寒外束(章次公医案)挟湿感冒(黄少华医案)风温(赵绍琴医案)春温(赵绍琴医案)春温夹郁(张鹳一医案)凉遏(胃肠型感冒)(赵绍琴医案)寒凝(胃肠型感冒)(赵绍琴医案)冰伏(重感冒)(赵绍琴医案)伤寒表实证(刘渡舟医案)湿温(赵炯恒医案)夏季湿热(范仲明医案)暑温(李莲清医案)阳明温病(姚贞白医案)上呼吸道感染(胡建华医案)病毒性咽炎(胡建华医案)第2章内科医案咳嗽1(张之文医案)咳嗽2(黎炳南医案)咳嗽3(朱荩臣医案)咳嗽4(张之文医案)夜咳5(胡翘武医案)躁咳(潘龙田医案)久嗽(王祖贤医案)咳喘1(刘渡舟医案)咳喘2(龚士澄医案)咳喘3(李翰卿医案)咳喘4(王少华医案)咳喘5(刘渡舟医案)咳喘6(赵锡武医案)哮喘7(周仲瑛医案)哮喘8(董漱六医案)哮喘9(周仲瑛医案)哮喘10(胡建华医案)哮喘11(苏世屏医案)哮喘12(王焕禄医案)过敏性哮喘(周耀庭医案)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邵长荣医案)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胡建华医案)悬饮1(焦树德医案)悬饮2(池如勋医案)悬饮腑实(管光炜医案)胸憋咳逆(胡翘武医案)心悸1(连建伟医案)心悸2(伍炳彩医案)心悸(贫血待查)(赵绍琴医案)心动过缓(彭静山医案)心下满痛(张志豪医案)胸痛1(胡翘武医案)胸痛2(余发梓医案)胸痹1(万友生医案)胸痹2(陈瑞春医案)真心痛(高辉远医案)冠心病1(刘渡舟医案)冠心病2(张珍玉医案)高血压病(盛国荣医案)高血压病(朱良春医案)头痛1(陈苏生医案)头痛2(刘献琳医案)头痛3(钟耀奎医案)头痛4(陈苏生医案)头痛5(王祖贤医案)头痛6(周耀庭医案)头痛7(池如勋医案)头痛8(万有生医案)头痛9(三叉神经痛)(赵绍琴医案)头痛10(神经性头痛)(赵绍琴医案)风阳头痛(范文虎医案)头痛痰喘(秦伯未医案)风邪头痛(江克明医案)血管性头痛(胡建华医案)面神经麻痹(胡建华医案)眩晕1(乔保钧医案)眩晕2(胡建华医案)眩晕3(余发梓医案)中风1(裴一民医案)中风2(刘渡舟医案)中风3(颜乾麟医案)出血性卒中(邓铁涛医案)蛛网
膜下腔出血(王以文医案)偏瘫(苏世屏医案)失眠1(刘渡舟医案)失眠2(郭济川医案)失眠3(祝谌予医案)失眠4(祝谌予医案)失眠5(伍炳彩医案)不寐1(吴少怀医案)不寐2(张业儒医案)多寐(肖明珍医案)发作性嗜睡病(李克绍医案)神经强迫症(张琪医案)癫痫(李克绍医案)癫狂(姚贞白医案)呃逆1(祝谌予医案)呃逆2(陈景河医案)呃逆3(王国营医案)嗳气(俞岳真医案)呕吐1(柴瑞霭医案)呕吐2(柴瑞霭医案)呕吐3(柴瑞霭医案)周期性顽固性呕吐(李克绍医案)胃脘痛1(刘渡舟医案)胃脘痛2(梁乃津医案)胃脘痛3(胡安邦医案)胃脘痛4(陈继明医案)胃脘痛5(梁乃津医案)胃脘痛6(张泽生医案)胃脘痛7(浅表性胃炎)(赵绍琴医案)胃脘痛8(鲍友麟医案)胃炎(任应秋医案)慢性浅表性胃炎(单兆伟医案)糜烂性胃炎(单兆伟医案)慢性萎缩性胃炎(单兆伟医案)腹痛1(张志豪医案)腹痛2(郭济川医案)腹痛3(乔保钧医案)……第3章儿科医案第4章妇科医案第5章外科医案第6章皮肤五官科医案第7章其他医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
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们更加鲜活,更具可用性。
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必须要让其得以继承,并发扬广大。
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研究,是中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继承是我们首先需要做好的重要的基础工作。
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能很好地继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
启动会上的讲话所强调的。
医案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
它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也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所云:“中医之成就,医案最著。
”医案除了作为医疗活动的真实记述以外,还反映了医家的临床经验及思维活动。
因此,临床中医诊疗技术的高低,临床水平的优劣,在医案中能明确无误并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
医案作为名医学术经验的重要载体,在历代中医学术传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强医案的学习和研究,琢磨并领略中医医案里所蕴涵的学术内涵、思路方法,乃是中医业者拓展临证诊治思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的有效途径。
鉴于本书所辑医案按语或为名老中医本人亲撰,或为其随诊门人所撰,皆能如实反映该医案的精华部分,所以为保证医案原汁原味,编者未刻意加以自己的评按,以求避免不成熟的评按,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评按给读者带来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