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

庆阳市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
庆阳市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节点上和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上,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符合市情实际、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意愿、凝聚人民意志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是深入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率先、创新、绿色、和谐发展的总纲。

1、“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优势资源大规模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度推进,“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全市步入了产业开发加快、经济转型加速、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阶段,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庆阳大地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这是规划对“十一五”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断,是符合实际的。预计“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50亿元,年均增长14%,比“十五”末增长9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80亿元,年均增长43。3%,比“十五”末增长5倍;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6亿元、2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7%、33%,是“十五”末的2。39倍和3。1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050元,年均增长12。4%,比“十五”末增长79。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150元,年均增长12。7%,比“十五”末增长81。7%。实践证明,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庆阳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全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城镇建设、“三农”工作投入最大的时期;

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清晰、产业开发步伐加快、干部群众谋发展促和谐劲头更足、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老干部、各位代表委员的关心、支持和无私奉献,凝结着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

2、“十二五”发展思路。“十二五”是我市消除瓶颈、打牢基础、改善民生、蓄势而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国家级区域能源中心,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攻坚时期、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庆阳在全省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目标中,肩负着率先发展的时代重任;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肩负着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建设区域能源中心的战略任务。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客观要求,在延续“十一五”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规划对“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进行了完善,增加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体现了五中全会的精神要求;增加了“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体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办29号文件的政策实质;突出循环经济、低碳开发、绿色发展,在开发“四大资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设“四大基地”的战略重点,使优势资源开发的路径更科学,目标更宏伟,重

点更突出,因果关系更明确;把破解“四大瓶颈”调整为强化交通、水利基础建设“两大支撑”,突出了基础建设的关键领域和战略重点。这些调整既保持了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承上启下、与时俱进,又提高了指导发展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更加坚定全市人民的信心,激发出强大的奋进力量。https://www.360docs.net/doc/a16095089.html,

经过调整完善后,“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要求,紧盯“一个目标”(建设国家级区域能源中心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实施“两大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强化“两大支撑”(交通、水利基础建设),开发“四大资源”(红、黑、绿、黄),建设“四大基地”(大型能源化工和西电东送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全国重要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实现率先、创新、绿色、和谐发展。

3、“十二五”发展目标。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度、高质量、赶超式发展的主要目标,涉及经济发展、产业开发、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这个目标体系同中央和省上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充分体现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我市做到率先、创

新、绿色、和谐发展。到“十二五”末,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翻番,有力支撑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全市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翻1。5番,年均增长23。5%,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2番,年均增长33。3%,达到16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1。74番,年均增长27。2%,达到6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翻1。5番,年均增长24。6%,达到150亿元以上。这些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非常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体现了庆阳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和干部群众的决心,又遵循规律、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必将有效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全市上下艰苦卓绝努力,是可以全面完成规划目标的。

4、“十二五”战略重点。基于我市资源禀赋、战略定位、基本思路、发展目标,规划把“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建设四大基地、强化两大支撑、推进四项建设、完善七大民生保障体系”。

建设四大基地:

一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和西电东送基地,打造国家级区域能源中心。这是“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转型的关键所在。规划以建设大型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为目标,确定了“4466”的开发思路,就是开发“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新能源”四种资源;建设“西峰、正宁周家、长庆桥、环县沙井子”四个工业集中区,使长庆桥、西峰工业集中区晋升为国家级工业集中区,沙井子、驿马工业集中区晋升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发

展“石油化工、煤炭、煤电材、煤化工、天然气(煤层气)、新能源”六大产业;建设“千万吨级原油生产、千万吨原油加工、千万吨煤化工、千万千瓦煤电装机、亿吨级煤炭生产、10亿立方天然气(煤层气)六大基地。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原油产量和加工量达到双1000万吨,建成核桃峪年产1200万吨、新庄年产800万吨等11大煤矿,原煤产量达到6000万吨。建成正宁、环县各2×100万千瓦电厂和西峰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启动实施宁县、合水电厂一期和正宁罗川电厂项目,建成煤电装机1220万千瓦。实施40亿立方米煤制气、240万吨煤制甲醇、60万吨二甲醚、200万吨合成氨、320万吨尿素生产等煤化工项目,“十二五”末煤化工生产规模达到500万吨、天然气(煤层气)10亿立方米,建成6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不移地扶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做到大工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合围形成强大的工业发展势头。

二是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三农”工作始终是头等大事。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按照“夯基础、调结构、育龙头、强科技、攻难点、抓劳务、促增收、奔小康”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全面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八大工程”,扎实推进农民增收“十大行动计划”,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加快实施调整农业结构“七个百万”工程,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培育“521”工程(建设5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扶大做强20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开发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的“十大实用技术”推

广应用,认真实施扶贫开发“三大片带”攻坚工程和60个整村推进项目,积极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输转和劳务基地建设“三大工程”,努力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三是建设全国重要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旅游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朝阳产业。规划立足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把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以融入延安红色旅游圈为目标,以发展红色革命圣迹游为重点,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加快开发岐黄文化和农耕文化游、民俗风情游、生态度假游,积极开发配套旅游产品,建立健全旅游网络,逐步把我市建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和特色文化基地,与云南丽江历史文化名城形成“南有丽江、北有庆阳”的南北呼应之势。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旅游业年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5%。

四是全力推进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硬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规划提出“十二五”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红色革命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岐黄中医药文化”三大名片,加强以香包、刺绣、皮影、民间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组建一批国际化营销龙头企业,建立一套国际化生产标准和设计研发体系,打造一批富有庆阳特色的品牌,培育一大批以国、省级艺术大师为领头人的生产销售企业,建成中医药博物馆、民俗文化产业园、周祖农耕文化产

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把庆阳建成特色文化产品生产经营销售中心和集散地。到“十二五”末,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增加值占GDP的2-3%。

强化两大支撑:

一是强化交通基础支撑。按照“高速公路通县(区),二级公路连基地,油路覆盖乡和村,主要航线达五城(北京、广州、兰州、银川、西安),铁路连通大煤矿,管道运输连成网”的目标,建设陆空畅通、快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规划以构筑立体交通网络为目标,按照两步并作一步走的要求,完成机场4C级扩建改造。开工建设西雷等3条高速公路和长青铁路北延段等3条铁路,做好银(川)西(安)高速铁路庆阳段项目前期工作。到“十二五”末,建成重点矿区铁路、公路运输大通道,实现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二级公路通达县城。加强电网建设,争取建设以±800千伏直流换流站为重点的电力外送通道。

二是强化水利设施支撑。规划坚持立足当地、外调内挖、节约为先,“大、中、小”工程结合,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境外水“四水齐抓”,蓄、引、提、改、节“五措并举”,主攻“四个重点”(以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为重点)、力求“五个突破”(在跨流域或区域调水上实现突破,在雨洪集蓄利用上实现突破,在马莲河水质改造和开发利用上实现突破,在承压水开发利用上实现突破,在节约用水上实现突破),处理好“六个关系”(处理好开源与节流,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管理与服务,兴利与除害,

大与小,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努力走出了一条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重点加快长庆桥工业集中区水资源综合保障工程、马莲河水质改造、扬黄人饮三期、“千池百湖”、葫芦河引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新增供水量3。2亿立方米,累计达到6亿立方米,满足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推进四项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规划从五个方面对未来5年庆阳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谋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活动,推进“一城十镇百村”建设,做大市区、做强县城、做特小城镇、做优中心村,不断扩大城镇规模,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城镇品位,逐步形成以市区为核心,以县城为骨干,以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把庆阳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活力城市、人文魅力城市和黄土生态城市。新区开发:按照“营造宜居环境、政府划格子、社会填空子、高效运营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科学谋划定位新城、和谐宜居规划新城、产业发展繁荣新城。城市管理:围绕“五城同创”活动,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的同时,以开展专项治理为突破口,以强化综合执法为手段,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加强力量、加大投入为保障,坚持铁手腕治理、高水平运营,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功

能完善、环境优美、秩序井然、行为文明、社会和谐的宜居城市。到“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

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以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以新村规划为龙头,以优势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为两翼,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以水、电、路、民居、梯田、能源、广电宽带网延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条件提升7大工程,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长庆桥-西峰-庆城-华池-环县25个乡镇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带创建工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三是建设高原生态屏障。生态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基础。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大规模优势资源开发承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绿色基地建设,抓好以资源开发区为重点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扩大环境容量,提高承载能力,力争“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富裕”的目标。

四是加强财源基础建设。财政是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十二五”要着力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围绕科学制定收支总量、支出结构、运行质量“三大目标”,着力完善分配、调控、保障、管理“四大体系”,积极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支出管理,实现翻番目标,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构建基础稳固、职能健全、保障有力、管理高效的公共财政体系,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撑。坚持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并举、加快金融发展与加强金融服务并举、推进金融创新与保持金融稳定并举,着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着力实施“引行入庆”战略,着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地方金融机构和担保服务体系,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完善、服务高效、运行安全的地方金融体系。

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民生至上的理念,坚持富民与兴市并重,重点是按照符合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民教育、科技创新、医疗卫生、文化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防灾减灾、安全防范等七大民生保障体系。

坚持教育立市、教育兴市,整合资源,调整布局,提升质量,逐步免除职业教育学费,逐步建成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均衡

发展,促进由人人上得起学向人人上得好学转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突出加快创新型庆阳建设“一个主题”,建设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性科技创新“四个体系”,强化责任、政策、投入和人才保障“四项措施”,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争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监管供应体系;建立健全药品价格监督、连锁配送和统一采购管理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乡村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市县逐年降低药品加成比例,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工作,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解决医疗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努力实现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和新型农村医疗全覆盖。

建设庆阳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城市馆、民俗文化产业园、农耕文化产业园、中医博物馆,和已建成的博物馆、体育场

馆等,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开展面向市场、服务多元、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安臵、企地联促就业、双导就业、环境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七项工程”,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劳动力实现全员就业。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有弹性、可持续”和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的方针,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搞高保障水平,探索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同类社会保险制度的对接、并轨,力争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构筑消除百姓后顾之忧的“安全网”;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建立防灾抗灾减灾保障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平安创建工程,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扩大民生政策覆盖面,坚持每年为民办实事,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

5、“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不折腾、不争论、不浮躁,真抓实干,落实落实再落实。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机遇意识。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就赢得了主动、赢得了优势、赢得了未来。“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用足用活国家和省上一系列扶持政策,自我加压、埋头奋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朝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进发。

二要进一步营造环境,强化多元发展。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营造环境作为跨越式发展基础工程常抓不懈,把“四最四低”优良环境延伸到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发展的各个领域,使一切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新格局。牢固树立“有问题帮助化解、有困难协调解决、有障碍积极疏通”的服务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三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强化金融支持。“十二五”大发展、大跨越必须依靠大投资保障、大金融体系支撑。把与“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合作作为拓宽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以更大的力度和魄力,积极与央企对接,开展多领域战略合作,争取新的更大的突破。充分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利用金融资金的能力,完善政府融资平台,健全完善投融资体系,吸引省

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兴办村镇银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资源、资产换资金的放大倍增效益,灵活运用证券化、股份制、并购重组等融资方式,提高资本运作水平,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四要进一步真抓实干,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目标,全市上下必须争先创优、奋发有为、埋头快干,把抓落实、干到位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对于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逐级靠实责任,逐条细化措施,逐项落实到位,确保执行规划不走样、完成任务不欠账。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着力解决领导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到位和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以实现跨越发展论英雄,引导各级干部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五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权力运行监督约束;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积极因素,形成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上是对规划重点问题所做的说明。希望各位老干部、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同志们献计献策,对规划提出好的修改意见,使规划充分体现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更加切合我市的实际,既鼓舞人心,又具有可操作性,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谢谢大家。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芜湖市国土空间规划文本

《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主要内容简介 一、总则 1、规划目的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优化空间组织和结构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探索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管控和高效利用空间资源,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 2、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3、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市区两个层次。 市域:即芜湖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南陵县,总面积约6026.05平方公里。 市区:即芜湖市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及三山区的行政区范围,面积1495平方公里。 二、市域规划 1、市域发展定位 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市域主要城市职能 芜湖市及所辖县的主要职能依据各市县至 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而确定。 芜湖市城市职能: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无为县城市职能:皖江北岸区域次中心城市、沿江产业基地、交通物流中心、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江新城。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芜湖市规划

第一篇芜湖的骄傲——中国地级市中最大火车站 芜湖新火车站是最新颁布的中国60铁路枢纽中心站之一,规划拆除原先火车站,将继续扩大在原先规划的5万平米上扩大到6万平米(目前是7200平米左右),最终规模将达到14台,20线,共计三个站场,分别为普速场,宁安城际,商杭高铁(和规划的皖赣高铁二线共用),将成为华东地区大型枢纽站之一。车站另有多条存车线,具备始发京津方向、沪宁方向、杭州方向、汉粤方向和全国各地动车组的能力。芜湖火车站位于芜湖市中心,分东西站广场,候车室架于铁路线上方。采用上进下出似飞机场的下客运输模式。芜湖市内采用“铁路四线高架”的方式全线穿越芜湖市区。另外还将建设芜宁路特大铁路立交桥。芜湖新火车站整个设计大气磅礴,造型之中既有现代动感的线条,也有徽州古民居的写意与凝重,体现出长江文化、皖江明珠、现代铁路枢纽的形象特征,体现芜湖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品质。据了解,在宁安铁路沿线各站房中,芜湖站规模最大。芜湖站位于中心城区与新兴城区结合区域,将成为芜湖城市景观新的标志性建筑。 在站型设计上,芜湖新火车站的主体站房为“上进下出”高架跨线式,分为高架候车进站层、地面站场层、出站大厅层和地下出站层共4层。同时,以火车站为核心,将打造一个连接公交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兼顾长途汽车、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芜湖新火车站以主体站房为核心,沿东西轴线布置东、西双广场和高架候车站房,与神山、赭山所形成的自然景观轴有机衔接。其中,东广场站前路结合站区规划路与弋江北路相接,西广场站前路结合梅莲路和北京东路,与赭山东路相接。建筑造型取两江交汇、皖江明珠之寓意,是神山、赭山之间城市视觉走廊上的重要亮点之一。 据了解,芜湖新火车站的初步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将在征求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尤其要重点解决火车站内部旅客流线和外部旅客流线的对接问题,形成一体化、零距离的换乘,最终方案预计在7、8月份确定。另外,围绕新火车站还将打造一个2。5平方公里的核心商圈,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将车站旅客引入商圈,增强服务功能,并通过商圈道路辅助车站交通。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3日】【来源:信息化推进司】【字号:大中小】 前言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成绩和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成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地方和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开展,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继续完善,许多地方制定了相关法规。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深入推进,富有成效的典型应用不断涌现。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70%。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一批国家电子政务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应用进一步深化,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宏观经济管理、财政管理、进出口业务管理等宏观调控信息系统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等方面电子政务积极推进,改善和增强了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普及,加强和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县级以上政务部门普遍建立政府网站,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等服务。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初步满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系统推进业务应用的需要,技术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普遍建立,管理制度规范逐步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七篇-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教学内容

第七篇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节约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保障,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人居环境领先中西部。 第一章强化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创新资源节约利用机制,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强化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到2015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2.1万公顷,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末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不低于3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下降16%。 第一节强化能源保障和节约利用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做好电、气、油等专项能源发展规划,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适度超前。做好电煤供应工作,保证

火电平稳生产,解决枯水期电力供需矛盾。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天然气、成品油增量供应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新能源,推进生物质能源利用。 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优化电网资源配置。实施“有保有压”的天然气有序供应应急预案。探索天然气梯级定价、峰谷定价,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能源节约的调控机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全方位推进节能。加强高效节能技术应用,实施工业用电设备节电、能量系统优化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节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煤等工程,促进工业节能。加强全过程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妥善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施工新技术,促进建筑节能。优化交通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运输装备技术等级,加强道路运输组织管理,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应用,促进交通节能。 第二节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 优化完善市县乡土地利用规划。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建设基本农田连片保护区,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耕地动态巡查和长效监管机制,调动广大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规范管理各类建设用地,清理和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严格执行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科学规划开发利用旧城土地、未利用土地、低丘缓坡地。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十二五规划解读(独家整理版)

十二五”规划解读:构建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2010年10月28日 20:44:24 来源:东北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今晚发布。通读之下,可以看出,中国决策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在本月18日中共中央五中全会闭幕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中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主攻产业。 总理温家宝刚刚开过五中全会不久,就到武汉考察。他听取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负责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汇报后,意有所指地加了一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所有这些,均可视为中国决策层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企图心。 今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共有十二个部分,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皆可看出经济转型创新的主旨。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2012年7月11日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规划范围 第三节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主要目标 第三章基本公共教育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四章劳动就业服务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五章社会保险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六章基本社会服务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七章基本医疗卫生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八章人口和计划生育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九章基本住房保障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政策 第十章公共文化体育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十一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 第十二章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十三章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第一节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 第二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第三节健全财力保障机制 第十四章创新供给模式 第一节建立多元供给机制 第二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三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明确责任分工 第二节加强监督问责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历时半年制定并经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阶段是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阶段。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 第四个阶段是经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阶段。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96.6%的(赞成2778票,反对59票,弃权38票)赞成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订并正式公布的规划纲要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 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得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 “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版)

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5版) 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二O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1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1)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1) 3 居住用地 (2) 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5) 5 工业用地 (5) 6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6) 7 绿地和广场用地 (6) 第二部分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 (6) 8 公共开放空间 (6) 9 建筑容量控制 (7) 10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 (8) 11 建筑间距控制要求 (10) 12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12) 13 建筑物的景观控制 (13) 14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14) 第三部分道路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 (15) 15 道路交通设施 (15) 16 市政公用设施 (16) 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21) 附表二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指标 (23) 附表三建筑间距图示 (25) 附录A 本标准用词说明 (30) 附录B 计算规则 (31)

1 总则 1.1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规定。 1.2本技术规定以国家和安徽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并结合芜湖市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本市规划区范围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从事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技术规定。 1.4在本规定发布施行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已提供规划条件或审批的规划方案,原则上按原规划条件或批准的规划方案实施。但涉及日照间距、建筑面积计算等需按照此技术规定执行。 1.5如本技术规定依据的国家或安徽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发生变化,以新的标准执行。 1.6本技术规定解释权属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1.7本技术规定自2015年1 月1日起试行。 1.8市辖四县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实际使用的主要性质或规划引导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2.1.3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执行。 2.1.4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目录 序言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规划围 第三节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基本公共教育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四章劳动就业服务 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五章社会保险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六章基本社会服务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七章基本医疗卫生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八章人口和计划生育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九章基本住房保障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政策第十章公共文化体育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十一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重点任务 第二节基本标准 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十二章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十三章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第一节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 第二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第三节健全财力保障机制第十四章创新供给模式

第一节建立多元供给机制 第二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三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明确责任分工 第二节加强监督问责 序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在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编制,主要阐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明确基本围、标准和工作重点,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基本概念 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属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九篇 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第九篇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深入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全面深化“六个一体化”,努力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和推进灾后发展振兴的成功典范。 第一章深入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等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第一节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房屋以及集体经营性资产等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和量化到农村居民工作,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鼓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主、自愿、自治方式,形成农村产权长久不变决议。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耕地保护基金筹集和解缴力度,强化耕地保护基金使用管理,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第二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协调和衔接好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发展、村镇建设、交通、水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关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

编制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整合资金渠道,以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参与为主,在更大范围内聚集各类涉农资金,共同用于土地综合整治和挂钩项目。第三节深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建立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分类供给、经费保障、设施统筹建设、民主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五大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创新办法和途径,放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村级公共设施建设。规范民主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民主议事制度和规则。建立村级民主机制建设达标验收和日常检查监督机制。 第四节加快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全面推进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保证农村居民的民主权利。调整村级组织职能定位,实行“三分离、两完善、一加强”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重点调整村委会村级事务决策者和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者的职能。优化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村务监督机制和村级公共服务机制。加强和改进党组织领导,实现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向管方向、定原则、强监督和加强自身建设转变。 第二章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66766人阅读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隐藏>> 13 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科教人才强国不是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7日晚浮出水面。第七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到1500字,22处讲“创新”,让人看到了执政党的孜孜以求。就在此前公布三个月前,新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四个多月前,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世;四年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这一系列中长期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都在不断呼唤“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讲“创新”要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特殊创新力的人,才能引领各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解决,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创新型人才”必然成为国家战略。“建议”也明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数字可证中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2009年,全国共有在校生2.6亿人,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以下。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979万。但要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则要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普及达到40%以上。而要实现有创新能力的人数呈规模效应的“人才强国”,远非几个文件所就能达到,需要全社会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珍视。今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时谆谆告诫教育者“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这显示出中南海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同样的困扰也存在于教育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无破解良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而这注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求索过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现在讲“创新”好像是个很时髦的词,其实创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讲中国缺乏创新就是缺乏像互联网那样改变世界的技术,而是要从教育基层的点点滴滴做起。教育部日前下令要求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时,强调“使横跨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在头一个五年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而这要求“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着力提高教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14 广州日报:您认为,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哪些新的亮点?辛鸣: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其一、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一五”再至“十二五”,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根本指针一直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始终。此前,有人曾对“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进行炒作,但实际上,这没有必要,因为它的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新兴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二,发展战略前后衔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强调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要求一直未变,只是在进入“十二五”之际,我们更加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