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4《醉翁亭记》教学设计语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教学设想: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极其生动的笔触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该文脍炙人口,底蕴丰厚,享誉后世。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此文的教学目标为: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乐为主线的结构;体会散中有整、错落有致的句式。课堂教学从朗读入手,以“读”贯穿全课,并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品内涵及艺术风格,并学以致用,提高写景状物的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体会文中“也”字的作用及传达出来的作者情感;

2、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本文乐为主线,前呼后应的结构。

4、品味散中有整、错落有致的句式,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其积极意义。

2、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乐为主线的结构。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滁州的琅琊山不算高,却有“东晋千秋胜地,南谯第一名山”的称号;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不算大,却位于中国四大名亭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亭”。而真正让琅琊山和醉翁亭名垂千古的,却是欧阳修的一篇400多字的短文——《醉翁亭记》。今天就让我们漫步琅琊山,走进醉翁亭,去感受脍炙人口的名篇。

【资料助读】

南谯第一名山——琅琊山

琅琊山自古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它是天然的植物园,198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森林公园,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琅琊山不但林壑优美,风景如画,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全山现已发现从唐到明朝的摩崖石刻300多处,及多处亭台楼阁。

天下第一亭——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其造型古朴美观,有飞檐翘角,全亭共有十六根立柱,周围设有栏杆,侧旁刻有“醉翁亭”三个巨大的篆字。

据《琅琊山志》记载,宋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用自身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他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并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其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亭内有联对此亦作了点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醉翁亭不但成就了欧阳修的政绩,也成就了中国历代文人心中一个真儒者的形象。

大名鼎鼎的“酿泉”

醉翁亭下有酿泉又名让泉,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故又称“玻璃泉”。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进入池中,再汇入山溪。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所立“酿泉”二字碑刻。酿泉水甘醇可口,正是“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据说当年欧阳修,每次上琅琊山都要到醉翁亭中休息饮茶。他见老百姓个个都喝酿泉水,自也舀了一盏一饮而尽,一迭声赞道“甘哉!美哉!”此后,欧阳修把饮茶改为饮泉水,还用酿泉水招待幕僚,称之为“与民同味”,提醒自己和幕僚们关心百姓疾苦。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贫寒,天资聪颖,勤奋苦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谏官,又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遭贬,当过滁州太守。在文学上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力扫晚唐五代文学的奢靡之风,提掖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精英。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北宋就占了六家。而且除了欧阳修本人以外,其余五家都出自欧门。《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不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令后辈景仰不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及节奏。

①注意21个“也”字的不同语气。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①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②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③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注意25个“而”字的语气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③注意骈散结合句式的节奏变化。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 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自由练读。

3、学生范读。

4、全体齐读。

5、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梳理字词,疏通文意。

注意:译文时不要把原文中很有特色的句法和语气全部阉割了。

★词类活用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山行六七里山: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③酿泉为酒酿泉:用酿泉,名作动。

④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趣,动词)

⑥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形容词)

⑦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⑧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形容词,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