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语言的审美价值判断

合集下载

“陌生化”作为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实现

“陌生化”作为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实现

“陌生化”作为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实现【摘要】陌生化作为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实现,是一种通过改变常规认知和习惯来创造新颖体验的设计手段。

本文从陌生化的概念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入手,探讨了其历史背景、具体表现、实现技巧、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以及挑战与应对策略。

陌生化的潜力在于打破固有模式,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关注。

陌生化也给设计师带来了启示,提醒他们在创作中勇于突破常规,挑战传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对陌生化这一艺术语言的深入探讨,可以为设计行业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

【关键词】陌生化、艺术语言、设计、实现、引言、正文、结论、概念、运用、历史背景、具体表现、实现技巧、用户体验、影响、挑战、应对策略、潜力、未来发展、启示。

1. 引言1.1 陌生化的概念“陌生化”是一种艺术概念,最初由俄国文学理论家织田真纪夫在20世纪初提出。

它指的是通过对常见事物或概念进行排斥、异化或扭曲,使之呈现出一种陌生的、不可理解的状态。

在设计领域中,陌生化被广泛运用,用以引起观众的思考和感知体验。

通过打破常规、颠覆传统的设计方式,陌生化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发他们对设计作品的深入探索和思考。

陌生化设计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还可以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和认知挑战。

在当今设计领域中,陌生化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可以赋予设计作品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引发人们对设计本身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陌生化的概念和应用,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艺术语言,为用户创造出更有趣、更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1.2 设计中的运用在设计中,陌生化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通过将日常物件或概念进行重新解构和拼合,从而使观者产生一种不寻常的感觉和思考体验。

在设计领域中,陌生化被广泛运用于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建筑设计等各个领域。

通过引入陌生化的元素,设计师可以打破现有的设计惯例和思维定式,创造出更具创意和独特性的作品。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一、内指性
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文学语言总是返身指向内在心灵世界的,内在地自足的,它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而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

二、音乐性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三、陌生化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术语,最早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他认为文学的基本功能是对受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过程起反作用,使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从而重新构造我们对现实的普通感觉。

文学形象的概念
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出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1.艺术世界的有机性:作品中的形象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系统。

例如《红楼梦》是由三百多个人物形象及其关系构成的形象的有机系统,我们不能随意把其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抽掉来理解《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为此,恩格斯提出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重要命题。

2.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情景交融、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展现他者:从陌生化理论角度浅析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

展现他者:从陌生化理论角度浅析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

展现他者:从陌生化理论角度浅析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文学翻译以其特有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与其他类型的翻译区别开来。

原作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保留和传递是判断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俄国形式主义指出,文学性是文学作品的本质属性,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的陌生化手法是实现文学性的重要手段。

文学的任务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去感知语言本身带给他们的陌生感和新鲜感。

因此,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要能够注意到原作中的陌生化元素并在译文中做出恰当的处理。

小说《长恨歌》是王安忆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1995年一经发表便令其跻身于中国当代文坛最著名作家的行列。

2008年白睿文和陈毓贤合作的英译本在美出版,立刻吸引了许多西方主流媒体和评论家的关注及高度赞扬。

由于中国文学长期以来在世界文学中处于边缘地位,西方读者对于该小说的认可和赞赏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译本的成功。

在研究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本论文作者认为:海外读者接受该小说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忠实地再现了原文中的异质性文化和文学特征,从而使目的语文本产生了极大的陌生化效果。

文章针对《长恨歌》中的陌生化元素及其在英译本中的再现情况做了具体的分析。

文章作者将原文中的陌生化手法和译文中再现陌生化的对应情况分为三种类型,由此讨论译者在不同情况下分别采用的处理方法和策略。

文章作者结合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进行分析,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为了展现来自中国文学中的他者元素从而满足英语读者求异的阅读期待,译者有义务将原作中语言表达,叙事方式和风格等方面的陌生化手法尽可能地再现在译文中。

第二,在再现陌生化手段的过程中,译者不能忽略可读性的要求,必要的时候要适当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编以避免译文文本沦落到完全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境地。

从陌生化理论视角对《长恨歌》及其英译本的讨论可以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

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

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一、文学批评的定义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活动。

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作家:《论鲁迅》❖作品:钟嵘《诗品》❖作家作品:托尔斯泰《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文学流派:冯健男《<荷花淀作品选>序》❖文学批评:韦勒克《当代欧洲文学批评概观》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文学史:是探讨各民族文学发展或世界文学中具体作家和作品的编年史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普遍原理、一般规律、判断标准等。

文学批评:是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艺术性科学❖文学批评既评价优劣,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又创造批评意境和思想美,具有科学和艺术的性质。

三、文学批评的功能❖(一)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阐释功能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

所谓阐释,是指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

❖1、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批评的纽带作用: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批评与作家:审美发现功能(朋友诤友)❖车尔尼雪夫斯基最早发现托尔斯泰作品的特色,¡°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味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心理过程的形式,心理过程的规律,用明确的术语来表达,这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文学批评与读者:引导深入理解(平等对话)夏志清:让历史活埋的作家重见天光❖1961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

❖夏志清颇为得意的是捧了四个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

❖《小说史》重新给张爱玲定位,推许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2、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文本释义即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揭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意义,包括作品中所萌芽的新的倾向,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而作者本人却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

❖文本释义的表现:对文本内容的阐释❖对形式本身的阐释《野草》:文本内容的阐释:韧性精神的颂歌❖自我心灵的解剖❖针砭社会的投枪形式本身的阐释:独创性的散文诗❖(二)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通过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影响社会生活。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在阅读实践中,咱们常常会碰到看似不符合语法标准和逻辑事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习见的语法标准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咱们把这种语言称为“陌生化语言”。

它要紧出此刻诗歌中,小说、散文中也常可见到。

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应引发咱们的重视。

一、语言“陌生化”的要紧类型1.名词并置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句由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记忆犹新,脍炙人口。

2.主谓反常他配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例①“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

例②“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例③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康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

例④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刻推移,又包括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⑤得得的马蹄声又恍如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

(吴伯箫《山屋》)⑥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超级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安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例⑤和例⑥别离出自散文或小说,例⑤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

例⑥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成心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⑦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超级简练。

(莫言《红高粱》)“简练”通常形容语言,莫言制造性地用“简练”来形容头部,新奇、贴切,令人叫绝。

3.动宾反常搭配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②妄图,仿佛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可不能赔本。

你能够向妄图的银行透支欢乐。

“陌生化”作为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实现

“陌生化”作为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实现

“陌生化”作为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实现一、陌生化的概念和特点陌生化(Alienation)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指的是人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疏离。

在艺术语境中,陌生化被理解为一种重新塑造和拟态的过程,即使已经熟悉的事物通过某种方式被呈现到人们面前,却又产生了陌生的感觉。

陌生化的设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破传统观念:陌生化设计通常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思维定势,采用令人意外和让人难以理解的手法,使传统的事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 强调感官体验:陌生化设计注重观众的感官体验,通过独特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段,激发人们的感官刺激,使其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受。

3. 唤起思考:陌生化设计常常以一种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方式呈现,通过引发观众的反思和思考,使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以上三个特点构成了陌生化设计的核心特征,也为陌生化在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二、陌生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在平面设计领域,陌生化被广泛应用于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设计等多个方面。

通过陌生化手法,设计师们可以打破传统平面设计的模式,塑造出更加富有张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以标志设计为例,陌生化可以使标志图形与对象之间产生联想,或者通过变形、分解、组合等手法,使原本熟悉的标志图形呈现出陌生感,从而使人们对品牌或机构有更深层次的联想和认知。

海报设计中的陌生化设计则可以通过对图像、文字和布局等元素进行重新构造和重组,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吸引人们的目光并引发共鸣。

而在书籍设计中,陌生化的排版、插图和装帧等手法也可以使书籍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产品设计领域,陌生化被运用于工业品、家居用品、服装饰品等各类产品的设计中。

通过对产品形态、结构、功能等进行重新构造和再组合,设计师们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作品,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创新性和艺术性的追求。

在工业品设计中,陌生化设计可以使产品呈现出异想天开和前卫的外观,为产品注入更多的时尚、潮流与科技元素,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浅析俄国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理论

浅析俄国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理论

浅析俄国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理论作者:王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6期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

文本从陌生化的三个维度以及陌生化独特的审美价值等方面来论述陌生化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陌生化是文艺乃至整个文学界发生的普遍规律之一,认识并掌握这一文学理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审美功能[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01陌生化理论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不仅在俄国形式主义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后来以新批评为代表的其它现代文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各种理论流派,尤其是形式主义各派的批评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陌生化理论的“三维透视”1、陌生化与文学性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所确立的一个关乎文学作品自主性的动态的概念,它与陌生化作为两个核心,一起支撑着俄国形式主义的整个文学理论体系。

在俄国形式主义看来,文学是一种自我指涉的人类活动,而文学性就是对文学这一主要特征的代名词,或简而言之,文学的本质就是文学性,而陌生化是文学性得以实现的手段和生命的源泉。

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性的高度重视和强调,是其文艺传统开始背离传统道路,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的一个标志。

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从理论和历史上认识属于文学艺术本身的各种现象”,“希望根据文学的内在性质建立一种独立的文学学科。

”2、陌生化与可感受性陌生化与可感受性同时出现于“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这一段文字随着陌生化理论的出现而被提及,由此可见,陌生化与可感受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段话中的可感受性主要强调增加接受者对作品中的事物的感受性,从而恢复对生活的感受性。

可感受性更多的是指对作品本身——艺术程序、技巧、结构等形式的可感受性,什克洛夫斯基在《词语的复活》中曾说:“如果我们要给诗歌甚至是艺术感觉下一个定义,那么这个定义就必然是这样的:艺术感觉是我们能在其中感觉到的形式(可能不仅是形式,但至少是形式)的一种感觉。

陌生化语言的审美价值判断

陌生化语言的审美价值判断

陌生化语言的审美价值判断作者:孙国华来源:《现代语文》2018年第01期摘要:陌生化语言是一种有别于日常语言的审美性艺术语言,它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哪里?这些价值又是如何从其特殊的形式中作出判断?本文拟从陌生化语言“真”的审美价值判断、陌生化语言“形式美”的价值判断和陌生化语言“意义”的审美价值判断三个方面做一探讨。

关键词:陌生化语言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判断一(1)她们的声音都很光滑,让瞎子想到自己捧起碗时的感觉。

(余华《往事如烟》)(2)远处一页风帆,正慢慢吻过来,间常听到鸽哨,轻轻明丽的天空正抒情地滑过去。

(何立伟《一夕三逝》)例(1)为什么不用简明扼要的“她们的声音都很圆润”来表达,例(2)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远处一页风帆,正慢慢行过来,间常听到鸽哨轻轻地从明丽的天空中划过”,而偏要用失明人捧起光滑的碗的感觉来表现声音的圆润,用情人温柔的吻来表现风帆在水上慢行的感觉,用听觉与触觉换位来表现鸽哨的婉转悠扬?这些问题涉及到对陌生化语言的本质问题。

在认识论的范畴里,这样的问题无法得到正解,只有放在本体论的视野中,谜团才会被逐渐解开。

人们认识世界,经常把自己跟认识的对象对立起来,“我”永远是处于积极主动地位的认识主体,外在于我的认识对象永远是处于消极被动位置的客体。

表现在对语言的认识上,是我们常常把语言仅仅是看成一种符号性工具。

这种认知的结果,在由文字语言构成的文本作品中,“我”永远无法进入作品语言自身所构成的艺术审美世界。

这种游离于语言本身的研究,充其量是对语言的外部研究。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大体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把话说清楚,让对方能够听懂或读懂;另一类是把话说好,让对方不仅能够听懂读懂,还能获得审美享受,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交流。

前者的言语活动,旨在客观传达一个信息,其语言本身并不为人关注,在语言的运用上只要合乎常人言语习惯、遵循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使用日常语言进行交际即可。

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与语言文字处在一种主客分离状态,人是人、文字是文字,文字传达的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冷静、单一的语义内容。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2、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又具 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A、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的同步。 就精神生产本身而言, 一方面它都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是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 的精神资料的基础上发展的。 另一方面,它又有自己特殊的现实的社会条件。 B、精神生产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 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
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 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第二种意义,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 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内涵
2、文学话语中甚至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文学话语中甚至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诗人玉屑》卷六记载了王仲题试馆绝句,有“日斜奏罢《长杨赋》, 闲拂尘埃看画墙”句,王安石改成“日斜奏赋《长杨赋》罢”,认为 这样更符合情理,而且说“诗家语如此乃健”。这里不过是将“赋”字 词性稍作变化,却使诗句更加经典。
这一学说认为,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 的“自然”最初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 生活。
从文学与世界的联系来看待文学活动,中西方都形成 了悠久的模仿论传统。
西方:摹仿说、“镜子说”、“艺术显微镜”说。 中国:“象天法地”说、“观物取象”说、“感物”说。
这一种理论认为,文学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 文学客体即人的心灵。
三、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1、作为叙述、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文学话语采用隐喻、暗喻、转 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题的情思,因此, 文学作品中言语的指涉意义往往是不能一眼看穿的,而且对于只称明 确的科学语言而言,文学话语常用来表达或激发感情和态度。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1.本文汇总了XXX《文学概论》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2.做考题时,可以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3.第一部分是单选题,涵盖了《文学概论》中的各个知识点。

4.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反映论”最为相似。

5.“文学四要素”理论指的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观众。

6.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象征、阅读期待、开放。

7.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8.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XXX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9.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指意性、感染性。

10.诗是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11.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母语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12.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13.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1.文学“四要素”理论指的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宇宙、作品、艺术家和观众四个要素。

2.在中外文论史上,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文化论和语言论之外,还有意志论和反映论等主要文学观念。

3.创意型文本是注重呈现作者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

4.“陌生化”一词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的特征。

论"陌生化"的审美价值

论"陌生化"的审美价值
论。
“ 生化 ” 概 念 的 界 定 陌 11 9 7年 ,俄 国形式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维克多 ・ 什克洛夫斯基在学 术论文 《 为手法 的艺术》 ( 作 又译 为 《 为程 序 的艺术 》 作 )中对 于文学 性 、文学形式与文学艺术感受有如下论述 : 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 ,感受到事物的存在 ,为了使 石头成其 为石头 ,才存在所谓的艺术 。艺术 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 为一种可观 可见之 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 。艺术 的手法是将事物 “ 奇异化” 的手 法 ,是把形式艰深化 ,从而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的手 法 ,因为艺术中 感受过 程本身就是 目的 ,应该使之延长 。艺术是对事物 的制作进行体验 的一种 方式 ,而 已制成之物在艺术中并不重要 。 日后蜚声文学理论界的 “ 陌生化” 概念正是从这篇论文中生发 出来 的 ,文章中的 “ 奇异化” 后来被什克洛夫斯基修正为 “ 陌生化” 。… 陌 生化 ’( cpH H e OT a eH )是什克洛夫斯基按照俄文构词法生造 的一个新词 。 它 的 产 生 本 身 就 是 早 期 奥 波 亚 兹 和 未 来 派 崇 尚 言 语 创 造 ( eeBp eT O 、把诗 当作一种语言创造活动本身 的文艺观的体 现” pqTO  ̄cB ) 。 “ 陌生化 ” 的主要 内涵包括 :其 一,文学只为文学 的本质特点 ;其 二 ,文学艺术的创作手法是 陌生化 ,其三 ,陌生化能够延长 审美体验 的 难度与时间 。 所谓陌生化 ,就是对 常规常识 的偏离 ,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 的陌 生感 。在指称上 ,要使那 些现实生活 中为人们习以为常 的东 西化为一种 具有新 的意义 、新的生命 力的语言感觉 ;在语 言结构上 ,要使那些 日常 语 言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化为一种具有新的形 态 、 的审美价 新 值 的语言艺术 。 二 、 “ 生 化 ” 的 艺术 蕴 含 陌 ( 一)“ 陌生化 ”的诗歌语 言 “ 陌生化” 理论最早 用于研究诗歌语 言。诗 歌语言是 日常无意识 的 实用语言经过艺 术加工 ,被强化 、浓 缩、扭 曲、套叠 、拖 长、颠倒等 , 而变得陌生而新鲜 。“ 诗歌语言是从新的角度 ,以新的方式来表现对象 , 使人们早 已熟悉 的客体或事物 ,在新 的语境 中显得 ‘ 陌生 ’ ,如初次见 到一般” 。具体说来 ,诗歌语言 的陌生化 ,主要体现 在语音 、语义 和语

陌生化:萧红小说语言的审美诉求

陌生化:萧红小说语言的审美诉求

凭 着 自己 的艺 术 直 觉 暗 合 了形 式 主 义 的 文 学 主
张, 探 索 了语 言 的陌生化 效应 , 不 仅使 小说 语 言变 得新 奇 , 而且 使 小说 语 言从传 统形 式 中脱颖 而出 ,
这 是《 王阿嫂 的死 》 中的 首段文 字 。不说 霜覆
完 成 了“ 萧 红体 ” 小说 的 自由表达 。
带来 了“ 明丽 和新鲜 ” 感。
草 叶 和 菜 叶 都 蒙盖 上 灰 白 色 的 霜 。 山上 黄 了叶 子 的
树, 在等候 太阳。太阳出来了, 又 走 进 朝 霞去 。… …
则 清新 、 奇异、 充 满 活 力 。 当然 , 萧 红 并 不 一 定 知
道 和 了解 形式 主 义 关 于文 学 陌生 化 的理 论 , 但 她
昭 通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Z h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2月
Fe b .2 01 3
● 文 学 研 究
陌生化 : 萧 红小 说 语 言 的审美 诉 求
陈 俐
( 昭通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 云南 昭 通 6 5 7 O 0 0 )
但是主语穷汉们后面的谓语部分在行为状语摇煽着阔大的肩膀后消失了而谓语部分因把字句换成被动句出现了又一个主谓句王大哥的骨头被运到西岗子上全句的主语穷汉们没着落而后一个主谓句既不能充当谓语部分又不与穷汉们构成复句从逻辑上看二者不是并列的
第3 5卷 第 1期
V0 1 . 3 5 No . 1
摘要 : 从“ 陌 生 化” 的 向度 再 次 审 视 萧 红 小 说 的 语 言 。 正 是 陌 生 化 语 言 的 运 用 , 强 化 了 萧 红 小 说 的 审 美 效

诗歌的陌生化手法

诗歌的陌生化手法

诗歌的陌生化手法
诗歌的陌生化手法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对传统语言
的颠覆、调整和创新,达到一种独特的陌生感效果,使诗歌更具审美
价值和艺术魅力。

陌生化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对语言的扭曲、变形、嵌套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使用词语的新词义或违背常规
使用顺序创造新的词语组合,模拟本来与词语无关的感官经验等等。

这些陌生化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人们对日常语言的习惯性认知,进而使
读者能够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更深入地挖掘文字潜能。

通过对诗歌的陌生化表达,不仅丰富了词汇的使用,更是激发了
人们探索文学及其内在意蕴的求知欲,对人物形象、情感、事件等进
行深入分析。

同时,这种表达方式还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官新奇感,传递作者的想法或气氛,增加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总之,诗歌的陌生化手法是一种创新的诗歌表现形式,通过独特
的语言运用与思维颠覆,为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体验,具有强烈的艺
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

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

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摘要:一、引言二、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2.特点三、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1.词语陌生化2.语法陌生化3.形象陌生化4.结构陌生化四、实例分析1.具体诗歌实例2.分析诗歌中语言陌生化的运用五、陌生化语言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作用1.提高诗歌的艺术价值2.丰富诗歌的审美内涵3.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六、结论正文:一、引言现代诗歌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其语言表达往往充满陌生化。

陌生化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有意识地运用非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以突破读者惯有的阅读思维,使诗歌呈现出新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对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其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以期为诗歌爱好者和创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二、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是指诗人有意识地突破传统诗歌的语言规范,运用新颖、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诗歌呈现出一种新奇的艺术效果。

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是词语、语法、形象和结构等方面的创新。

2.特点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常规:陌生化语言打破读者对传统诗歌的认知,使诗歌语言具有现代性。

(2)创新性:陌生化语言体现在词语、语法、形象和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为诗歌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3)审美价值:陌生化语言使诗歌呈现出新的审美内涵,提高诗歌的艺术价值。

三、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1.词语陌生化词语陌生化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有意识地使用生僻、新颖的词汇,以突破读者惯有的阅读思维。

如:将“月亮”称为“月牙儿”,将“春天”称为“绿潮”等。

2.语法陌生化语法陌生化是指诗人打破常规语法规则,重新组合词语,使诗歌语言具有新奇感。

如:将“我要去远方”改为“远方,我要去”等。

3.形象陌生化形象陌生化是指诗人通过独特的形象描绘,使诗歌中的事物具有新的视觉感受。

如:将“雪花”描绘为“天空的白糖”等。

4.结构陌生化结构陌生化是指诗人突破传统诗歌的篇章结构,重新组织诗歌形式,使诗歌具有新颖感。

文学性和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

文学性和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

文学性和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文学性和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俄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并非源于其内容所描述的现实世界,而是源于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结构。

在这一背景下,文学性和陌生化被提出作为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关键概念。

本文将阐述文学性的概念及其在俄国形式主义中的地位。

文学性指的是文学作品所特有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特点,它使文学作品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文本和现实世界。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性是文学作品的本质属性,是评价文学作品价值的根本标准。

本文将介绍陌生化的概念及其在俄国形式主义中的作用。

陌生化是指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观念以新的、不同寻常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读者产生新鲜感和惊异感。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陌生化是文学作品创新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打破读者的常规期待和阅读习惯,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分析文学性和陌生化在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文学性为陌生化提供了基础,使陌生化得以在文学作品中实现;另一方面,陌生化又反过来增强了文学性,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加独特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特点。

通过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本文旨在揭示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重要贡献,并为现代文学研究和批评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文学性理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文学性”,这一概念在早期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文学性理论主张,文学的本质并非在于其内容、主题或道德价值,而在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形式技巧。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之所以区别于非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其独特的“文学性”。

在俄国形式主义者看来,文学性体现于文本中的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即通过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结构安排,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新鲜、陌生的审美体验。

这种陌生化效果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突出了文学作品的独特性。

陌生化语言的体验性特征

陌生化语言的体验性特征

陌生化语言的体验性特征作者:孙国华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23期孙国华内容摘要:陌生化语言是一种审美性语言,主体通过审美体验,实现对象世界向审美艺术世界的美学转换。

本文基于本体论视野,从陌生化语言主体角度,揭示陌生化语言的体验性特征。

关键词:陌生化语言体验体验性特征陌生化语言将现实的对象变成审美对象,将对象世界转化为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世界,离不开主体的审美体验。

正是这样的体验,才赋予了陌生化语言的审美意义,让陌生化语言闪耀绚烂夺目的异彩,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基于本体论视野,试从陌生化语言主体角度,力求揭示陌生化语言的体验性特征。

经过体验的语言不一定是陌生化语言,但陌生化语言一定是经过主体体验的语言。

一个人说“愁怨”,很有可能是基于内心的体验,但“愁怨”一词本身不是陌生化语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同样表达心情的“愁怨”,但它是陌生化语言,有着主体独特的审美体验。

我们可以这样说,陌生化语言的审美意义、审美价值离不开体验,并且就是体验的表现。

“体验”这个词的概念,产生于西方的体验哲学。

“对‘体验’这个词的创造是以两个意义方面为依据的。

其一,是一种直接性,这种直接性是在所有解释、处理或传达之前发生的,而且只是为解释提供线索,为创造提供素材的;其二,是从直接性中获得的收获,即直接性留存下来的结果。

”[1]所谓直接性,是指对生命、生活的亲身感受;所谓直接性中获得的收获,是指通过自身体验来确证经历的东西。

在这里,“体验”既是原因又是结果,既是认识论又是本体论。

体验被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关联,“只要某些东西不仅仅是被经历了,而且其所经历的存在获得了一个是自身具有永久意义的铸造,那么,这些东西就成了体验物。

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在艺术中就完全获得了一种新的存在状态。

”[2]艺术家经历过的事情,也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入乎其内,与对象融为一体,发现其意义,赋予世界以全新的意义。

“获得新的存在状态”正表明崭新艺术形象的诞生。

艺术语言的陌生化 艺术概论

艺术语言的陌生化 艺术概论

艺术语言的陌生化艺术概论摘要:艺术语言“陌生化”美的本质在于:它往往重写意而不重写实,重心理时空而不重物理时空,语言放肆而不逾规矩,笔有活法而不出法度,正是这种词与词的超常搭配,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从而在想象中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蕴。

关键词:艺术语言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艺术的目的是要使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根据什克洛夫斯基的解释,诗歌的目的就是颠倒习惯化的过程,使我们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气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使普通语言变形、扭曲、拉长、缩短、颠倒,从而造成不同于普通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把我们从语言对我们的感觉所产生的麻醉效力中解脱出来”。

什克洛夫斯基创造性地提出“陌生化”理论,并将其上升为艺术的总原则,随后“陌生化”理论日渐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

“欧洲文论家几乎每一个新派别都从这‘形式主义’传统得到启发。

”陌生化不只是一种手法,它首先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感觉。

它产生的审美功能也不局限于使人产生新鲜感、惊奇感的范畴里,人们好奇、震惊之后面对的是陌生化形式所建构的新的意义的空间。

“陌生化”是写作这一艺术性精神活动的一种本质体现,用什克洛夫斯基的话来说就是:“几乎哪里有形象,哪里就有奇特化(陌生化)。

”“艺术语言是变异的语言艺术,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以,有的也把它叫作对语法偏离的语言,或者把它叫作破格语言。

”艺术语言和普通语言的对立性表现为:普通语言用的是定法,艺术语言用的是活法;普通语言以理服人,艺术语言以情造言;普通语言用的是理性逻辑,艺术语言用的是情感逻辑;普通语言的语义在言内,艺术语言则在言外(象外);普通语言是科学的,艺术语言是艺术的;普通语言是认识的,艺术语言是审美的回。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

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及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

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及刘姥姥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及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及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简答及论述: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艺术表现及当代意义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艺术表现及当代意义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艺术表现及当代意义
张晨霞
【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4)3
【摘要】文学语言在文学艺术中具有独立、重要的审美价值。

作为文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学语言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形式,其审美特征可概括为韵律性、蕴藉性、修辞性和陌生化。

文学语言的艺术表现是多元的,大体包括塑造间接性艺术形象、反映恢宏幽微的物质化世界、探求有意味的情感世界。

正是文学语言自身的审美性与多元的艺术表现,使文学语言对历史传统、文学发展、个体生存产生了积极意义,并在当今社会获得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总页数】6页(P36-41)
【作者】张晨霞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5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五条路向——兼论其对当代文学语言研究的借鉴意义
2.文学语言的表现性审美特征
3.当代艺术的审美多元化趋势——由“审美疲劳”诱发的当代艺术的审美转向
4.文学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求索——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审美教学浅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言陌生化

语言陌生化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纵观学生的作文,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和不足,那就是语言过于平淡无味,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基于这样的实际,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使用“世说新词”这一角度入手,让作文语言亮起来在中学教育中,语文教学是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其语文能力的表征。

高考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的作文,学生却并不擅长。

目前的高考作文,语言表达大多数表现为空疏干瘪、枯燥乏味、呆板僵死、空话套话较多,缺乏活力,更无美感可言。

笔者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以及“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语言的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近十年各省市的高考优秀作文,结合思维训练,得出高考作文语言的建构策略。

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做到脱颖而出,语言必须在达到“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的基础等级的前提下,达到发展等级要求的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而这就要求高考作文的语言要求新、求变、求美。

笔者在论文中初步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章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作文语言的要求两方面总结了高考作文语言写作要求;第二章对修辞和思维训练的相关知识...作家或艺术家的全部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使所描写事物"迥异于通常我们接受他们的形态"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2011-07-18标签写作方法一、语言陌生化的艺术魅力所谓“陌生化”,通俗点讲,就是“换一种说法”,以陌生表现熟悉。

我们在叙写或陈述我们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时,不用大多数人习惯采用的说法,而采用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表现语言——一张“陌生的面孔”,会给文章带来一道亮丽的色彩。

有这样两句话:“春天来了。

”“被细雨淋湿的鸟鸣跌落在河面上,江水微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生化语言的审美价值判断陌生化语言是一种有别于日常语言的审美性艺术语言,它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哪里?这些价值又是如何从其特殊的形式中作出判断?本文拟从陌生化语言“真”的审美价值判断、陌生化语言“形式美”的价值判断和陌生化语言“意义”的审美价值判断三个方面做一探讨。

标签:陌生化语言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判断一(1)她们的声音都很光滑,让瞎子想到自己捧起碗时的感觉。

(余华《往事如烟》)(2)远处一页风帆,正慢慢吻过来,间常听到鸽哨,轻轻明丽的天空正抒情地滑过去。

(何立伟《一夕三逝》)例(1)为什么不用简明扼要的“她们的声音都很圆润”来表达,例(2)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远处一页风帆,正慢慢行过来,间常听到鸽哨轻轻地从明丽的天空中划过”,而偏要用失明人捧起光滑的碗的感觉来表现声音的圆润,用情人温柔的吻来表现风帆在水上慢行的感觉,用听觉与触觉换位来表现鸽哨的婉转悠扬?这些问题涉及到对陌生化语言的本质问题。

在认识论的范畴里,这样的问题无法得到正解,只有放在本体论的视野中,谜团才会被逐渐解开。

人们认识世界,经常把自己跟认识的对象对立起来,“我”永远是处于积极主动地位的认识主体,外在于我的认识对象永远是处于消极被动位置的客体。

表现在对语言的认识上,是我们常常把语言仅仅是看成一种符号性工具。

这种认知的结果,在由文字语言构成的文本作品中,“我”永远无法进入作品语言自身所构成的艺术审美世界。

这种游离于语言本身的研究,充其量是对语言的外部研究。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大体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把话说清楚,让对方能够听懂或读懂;另一类是把话说好,让对方不仅能够听懂读懂,还能获得审美享受,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交流。

前者的言语活动,旨在客观传达一个信息,其语言本身并不为人关注,在语言的运用上只要合乎常人言语习惯、遵循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使用日常语言进行交际即可。

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与语言文字处在一种主客分离状态,人是人、文字是文字,文字传达的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冷静、单一的语义内容。

“她们的声音都很圆润”,仅是对“她们的声音”传达出“圆润”这样的一种理性判断,但言说者主体之情思隐而不见。

这种语言只是一种日常语言,还不是进入审美层次的艺术语言。

具有审美性的艺术语言,言语者的侧重点不止在于让听读者听得懂、读得懂,而在于让听读者在此基础上获得审美享受,这样的语言已经从日常使用领域跃升为语言审美领域,这样的语言更多地融进了言说者主体的情思,夹杂进了个体的情感体验。

这种富有主体独特个性色彩的语言,烙上了言说者主体对语言审美形式的心灵图式,陌生化语言就是一种蕴含这种心灵图式的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中有着言说者主体精神的张扬、情感的洋溢和心灵的气息。

因此,背离了日常语言规则“法度”的被扭曲了的、反常化的陌生化語言是人心灵的需要。

说陌生化语言是“人心灵的需要”,这个“心灵需要”是主体“人”的心灵需要,因为对陌生化的语言形式的选择本身就体现了“人”的一种价值取向。

陌生化的形式语言不只是主体对象化的工具,同时也是主体真实情感本身。

“语言在其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有机体的吐白,也不是一个生物的表达。

因此,语言决不能从符号特性方面来得到合乎本质的思考,也许连从意义特性方面都不能得到合乎本质的思考。

语言是存在本身的既澄明着又遮蔽着的过程。

”[1]这表明使用陌生化的语言形式,实际上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解蔽的过程,因为作为存在之真理总是在主体如何“说”的过程中才会呈现。

“远处一页风帆,正慢慢行过来,间常听到鸽哨轻轻地从明丽的天空中划过”,这是对事物的一种客观陈述,他符合日常语言规则,是一种日常语言,其“意义”是单薄的,通过字面意义构成的语义流,我们就能得到理性、客观的文本意义。

但“远处一页风帆,正慢慢吻过来,间常听到鸽哨,轻轻明丽的天空正抒情地滑过去。

”则蕴含了言说者自身对生命的体验、感悟,赋予了理性意义、客观意义之外更多的生命情感意义、审美意义,蕴含了言说者自身的精神、情感以及对生命的体认。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作为心灵需要主体的“人”,既是指言说者,同时也是指听读者。

从接受美学、阐释学视野来讲,语言文本的“意义”是一个动态的构建过程,言说者把自己的所有思想情感都赋予了文本,但听读者视野中的语言文本,其理解的“意义”又融入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因此,陌生化语言无论从言说者还是听读者而言,都是满足人的心灵需要。

基于这样的结论,本文开头提出的那几个具体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审美价值,与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关。

审美价值有赖于欣赏者的积极参与和发现,故其价值不是衡定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过程。

陌生化语言既然是一种审美性艺术语言,那么它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价值又是如何从其特殊的形式中作出判断?本文试从陌生化语言“真”的审美价值判断、陌生化语言“形式美”的价值判断和陌生化语言“意义”的审美价值判断三个方面作些思考。

(一)陌生化语言“真”的审美价值判断1.陌生化语言情感的真实性陌生化语言是一种审美性语言,其审美价值就在其本身。

杜夫海纳认为:“价值就是对象自身,因为对象真正成为所希望的东西,因为对象是真的;现在我们说,因为对象是真理的中心,而说明对象的价值的东西,就是对象在种种情感性质中所揭示的真理。

”[2]陌生化语言具有审美价值,其表现的情感一定是真实的,“真实”是判断陌生化语言审美价值的关键。

“她们的声音都很光滑,让瞎子想到自己捧起碗时的感觉。

”用失明人捧起光滑的碗的感觉来表现声音的圆润;“远处一页风帆,正慢慢吻过来,间常听到鸽哨,轻轻明丽的天空正抒情地滑过去。

”用情人温柔的吻来表现风帆在水上慢行的感觉,用听觉与触觉换位来表现鸽哨的婉转悠扬。

这些语言虽然增加了读者感知的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但同时更让人在语言反复玩味中领悟到更为丰富的审美韵味。

陌生化语言中包含的审美意象具有形象性特点,但这种具体的形象是客观事物主体心灵幻化的产物,所表现的是被“扭曲”了的现实世界,融入了言说者一种不可言传的、非群体性的体验。

这种语言成了现实世界诗意性存在的符号,他们虽然偏离了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真实,但恰恰是基于主体对客观世界全身心体验感悟基础之上的细腻而又真实的精神情感世界。

2.陌生化语言审美的合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任何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也无论是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凡是符合美的规律的东西就是美的事物。

陌生化语言无论是从审美过程还是审美效果来看,都是合规律的,因此这样的语言是美的,也必定是真的。

1)陌生化语言在陌生中发现熟悉的审美过程(3)鸿渐还在高中读书,随家里作主订了婚。

未婚妻并没见面,只瞻仰过一张半身照相,也漠不关心。

(钱钟书《围城》)(4)我也渐渐地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

不过三星期,我似乎对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

(鲁迅《伤逝》)例(1)中“瞻仰”的日常语义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看”的对象一般指“死去的人”,在比较隆重、庄严、肃穆的场合使用。

用在未曾谋面但还活着的未婚妻身上,从日常逻辑角度来说是有悖常理的,因此这种语言形式是“陌生”的。

但文本中用来表现方鸿渐因不满家庭包办婚姻,移情到对未婚妻的情感态度上,方鸿渐的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恰又得到合规律性的解释,因为在方鸿渐心目中,这活着的未婚妻与死去的未婚妻究竟又有多少区别?!语言内涵得到丰富,情感张力得到扩张,因此文本中的“瞻仰”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既是反常的,又是符合情理,使人重新认识了“瞻仰”,赋予“瞻仰”崭新的意义,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再看例(2),“读”书,是正常的,但“读身体”已显陌生,“读灵魂”则更见夸张、更觉反常。

但细细一想,能够把一个人的身体、尤其是灵魂当做一本书来细细品读,不正好见得对一个人理解、欣赏的透彻深刻吗?也不正好让读者感受到“我”对“她”情感的渐变过程吗?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读”字,被赋予了特殊的审美意义,这“读”字同样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它符合读者在陌生中发现熟悉的审美过程。

因此,如果抛开具体的心理过程细节,我们可以说,陌生化语言的审美过程就是语言交际双方在“陌生”中发现“熟悉”的过程。

2)陌生化语言“反常合道”“无理而妙”的审美效果词在实用语里是表达逻辑含义的顺从工具,每个词之间以及词组也没有自己的特殊含义。

用雅库宾斯基的话说,实用语系的“语言概念(音素、形态部分等等)没有独立的价值,只是交际的工具。

”[3]与此相反,艺术语则是“实用目的退居末位,语音组合获得自我价值”。

[4]在表意文字语言体系中,经由变异、夸张、譬喻、压缩等等诸多陌生化程序制造出来的陌生化语言,其语词意义的组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我价值。

如果说实用语强调突出的是科学性、合逻辑性的理性意义,那么陌生化语言强调突出的是非逻辑性、非确定性的审美意义。

陌生化语言的特殊审美效果就是“反常合道”“无理而妙”。

“无理”指达意传情所采取的手段,“妙”指经过无理化后获得的审美意义。

这种审美意义的获得在语言上表现为一反实用语的指称性(即要求准确化真理化),运用非指称性语言寄至味于笔端。

语言的陌生化,往往意味着对普通语言规则的故意“破坏”,往往会产生超逻辑的语言现象,但陌生化语言本身并不是无逻辑,它是在对现成语言逻辑实现超越之后达到的对语言逻辑的自由运用,达到“反常合道”“无理而妙”的艺术审美境界,它具有不合逻辑的合逻辑性。

(5)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了。

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色的因为一动也不动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

他好像是从一场恶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看见自己头顶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太阳。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太阳已经升起,天空岂能是黑色?更令人费解的是,又有谁见过“黑色的太阳”?色彩词语的乖谬组合给读者带来了理解上的难度。

但我们只要联系具体的上下文,又觉得这种反常搭配又是那么贴切,作者用“黑色”扭曲“天空”和“太阳”的颜色,从而令人拍案叫绝地感受到主人公葛利高里埋葬了情人阿克西妮亚后陷入哀伤绝望之中时刹那间的主观幻觉,烘托了主人公痛不欲生的真情实感。

这是对“天空”和“太阳”全新独到的审美体验,赋予了全新的审美感知、审美发现。

在这里,语言的理性逻辑失去了意义,情感逻辑得到强化和张扬,正如柯勒律治所言,“给日常事物一新奇的魅力,通过唤起人们对习惯的麻木性的注意”,引导人们“去观察眼前美丽而惊人的事物,以激起一种类似于超自然的感觉。

”[5](二)陌生化语言“形式美”的价值判断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说:“艺术形式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内容,即它的意义。

在逻辑上,它是表达性或具有意味的形式。

它是明确表达情感符号,并传达难以捉摸却又为人熟悉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