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 干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水苹果圈
脱水苹果丁
第二节 干制果蔬的加工意义与原理
干制果蔬的加工意义: • 干制设备可简可繁,简易的生产技术较易掌
握,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可就地取材,当地 加工。 • 干制品水分含量少,有良好的包装,则保存 容易。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较 易运输贮藏。 • 由于干制技术的提高,干制品质量显著改进 ,食用又方便。
一、水分:
(一)水是果蔬中的主要成分,一般来说 果品中水分含量在70%—90%,蔬菜为75%-95% 。根据在果蔬中的存在形式这些水可以分为游 离水和结合水。

游离水
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果蔬组织中的水分。
果蔬中的水分,绝大多数都是以游离水的
形态存在。游离水具有水的全部性质,能
作为溶剂溶解很多物质如糖、酸等。游离
食品被加热,水分被蒸发加 快,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 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 到最高值;A-----B初期加热 阶段; B---C恒率干燥阶段,水分 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 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 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 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 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 的速率,是第一干燥阶段;
水流动性大,能借助毛细管和渗透作用向
外或向内移动,所以干制时容易蒸发排除

结合水
是指通过氢键和果蔬组织中的化学物质相 结合的水分。结合水仅占极小部分,和游离
水相比,结合水稳定、难以蒸发,一般在 -40℃以上不能结冰。结合水不能作溶剂,也 不能被微生物所利用。干燥时,当游离水蒸
发完之后,一部分结合水才会被排除。
即干燥不等于灭酶
二、干制机理及过程
(1)水分梯度ΔM
干制过程中潮湿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 首先有液态转化为气态,即水分蒸发, 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 扩散,此时表面湿含量比物料中心的 湿含量低,出现水分含量的差异,即 存在水分梯度。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 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 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
• 微生物发育时必需的水分活度表
微生物
发育所需要 的最低AW
微生物
发育所需要 的最低AW
普通细菌
0.90
嗜盐细菌 小于0.75
普通酵母
0.87
耐干燥细菌
0.65
普通霉菌
0.80耐渗透细菌0.61果蔬干制的原理
• 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使果蔬的水分活度降低 到微生物可以生活的值以下。
• 若果蔬干的AW值在0.80-0.85,在一至两周内, 可以被霉菌等微生物引起变质败坏。
• 可以调节果蔬生产淡旺季,有利于解决果 蔬周年供应问题。
•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需求市场也会 有更大的提高。
• 部分干制品不需复水便可直接使用,结构 疏松多空,口感独特,满足了顾客风味和 营养的要求
• 果蔬干制品对于勘测、航海、旅游、军需 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干制果蔬的加工原理:
果蔬干制即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一定技 术脱除果蔬中的水分,将水分活度降低到微生 物难以生存繁殖的程度,从而使产品具有良好 保藏性。脱水产品不仅应达到耐久耐藏的要求 ,而且要求复水后基本能恢复原状
自由水分
指在一定干燥条件下,果蔬中所含的大 于平衡水分的水。这部分水在干制过程中, 能够排除掉。自由水分大部分是游离水, 还有一部分是结合水。果蔬中除水分以外 的物质,统称为干物质,包括可溶性物质 与不溶性物质。
(二)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水分活度是指 食品中水分存在的 状态,即水分与食 品结合程度(游离 程度)。水分活度 值越高,结合程度 越低;水分活度值 越低,结合程度越 高。
水分减少时,酶活性下降。只有干制品 的水分降低到1%以下时,酶的活性才会 完全消失。但当干制品吸湿后,酶仍然 会缓慢地活动,从而使干制品品质变劣。
酶对湿热环境很敏感,在较高的水分活度 环境中更容易发生热失活,而在干热环境 中对热不敏感,如在干燥状态下,即使用 204℃ 热 处 理 , 对 酶 活 的 影 响 也 极 微 。 这 说明干制食品中的酶并未完全失活,在低 水分干制品中,特别是它吸湿后,酶仍会 缓慢地活动,从而可能降低制品的品质。
果蔬干制
目录
1
干制果蔬简介
2
干制果蔬的加工原理
3 果蔬干加工技术与主要设备
4
干制品的处理与贮藏
第一节 果蔬干制简介
果蔬的干制在 我国历史悠久,源 远流长。古代人们 利用日晒进行自然 干制,大大延长果 蔬的保藏期限。如 今,果蔬干制已经 不仅仅为了满足保 藏方面,也是快节 奏的社会中不可或 缺的营养食品。
到第一临界水分时,干燥速 率减慢,降率干燥阶段,说 明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小 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率;
干燥速率下降是由食品内 部水分转移速率决定的
当达到平衡水分时,干燥 就停止。
(1)干燥曲线
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和干制时间的关系曲线干 燥初始时,食品被预热,食品水分在短暂的平衡后 (AB段),出现快速下降,几乎时直线下降 (BC),当达到较低水分含量(C点)时(第一临 界水分),干燥速率减慢,随后趋于平衡,达到平 衡水分(DE)。
根据水分是否能被排除,可分为平衡水分 和自由水分:
平衡水分
指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当果蔬中排出的 水分与吸收的水分相等时,果蔬的含水量称 为该干燥条件下某种果蔬的平衡水分。在任 何情况下,如果干燥介质条件(温度和湿度) 不发生变化,果蔬中所含的平衡水分也将维 持不变。因此,平衡水分也就是在这一干燥 条件下,果蔬干燥的极限。
• 若AW保持在0.70,就可以较长期防止微生物的 生长。
• AW为0.65的食品,仅是极为少数的微生物有生 长的可能。
尽管在干制品贮存过程中微生物总数 逐渐地缓慢地减少,但干制并不能将微 生物全部杀死,只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干制品复水后,残留的微生物仍能复苏 并再次生长。
即干燥不等于杀菌
(三)水分活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水分活度影响酶促反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水作为运动介质促进扩散作用(底物与酶 靠近); 2.稳定酶的结构和构象; 3.水是水解反应的底物; 4.通过水化作用使酶和底物活化。
内部水分转 移到表面
Food H2O
表面水分扩散 到空气中
T T- ΔT
M M- ΔM
(2)温度梯度ΔT
食品在热空气中,食品表面受 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 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差,即 温度梯度。温度梯度将促使水 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 高温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 称为导湿温性。
(2)干燥速率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