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表现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石症
病因
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

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球囊、椭圆囊。

因为在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后者称为耳石,前者称为耳石器。

有的医生把由于耳石器病变引发的眩晕称为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原因还在探讨中,有人认为和耳石器中的耳石脱落有关。

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年老局部结构退化,耳石器内的耳石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

就像儿童手里玩的滚珠迷宫,在迷宫内,滚珠无序游动,导致平衡失调。

医生治疗就是通过手法转动,将在迷宫道中滚动的滚珠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恢复平衡。

继发于哪些疾病
1、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发生于老年性退行性改变时,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并沉积于此。

2、外伤:头颅外伤后或头部加速运动,可出现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

3、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淋巴瘘、梅尼埃病缓解期等,均可导致耳石脱落。

4、内耳供血不足:因动脉硬化、高血压致内耳供血不足,囊斑之胶质膜变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

易感人群
由于现在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中,头部的轻微碰撞,都可能日后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成为危险人群,但引发的原因不明;社会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人耳器官功能减退,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眩晕是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引起的。

因此,得此病的人很多,往往占医院门诊眩晕病人总数一半以上。

由于手法治疗有效,许多患者完全康复后,对治疗非常满意、感到医生非常神奇。

临床表现
耳石症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诊断
耳石症的诊断完全依据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

Dix-Hallpike测试:患者坐于检查台上,在检查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一侧偏45度,PC-BPPV者,头转向患侧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和垂直旋转性眼震,反复试验有疲劳性。

当然以上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也有的作者这样描述:某一头位诱发的短暂(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突发性眩晕和眼震,病程为数小时或数天。

从头位到位置眩晕发作和眼震出现有数秒钟的潜伏期。

可伴有恶心、呕吐,但一般无听力障碍和耳鸣。

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缓解期可无任何不适。

耳石症的鉴别诊断
颈性眩晕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反复发作与颈部运动有关,眩晕可伴有耳鸣、耳痛、头痛、视觉症状、颈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少数病人发作时出现意识障碍。

前庭功能、颈椎X线,TCD检查可发现颈椎病变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性眩晕
多发生于老年人,因前庭系统供血不足所致。

眩晕可伴有耳鸣、耳聋、视觉症状、肢体麻痹、构音困难。

CT、MRI、TCD检查可发现脑供血不足等异常。

BPPV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法、复位手法及手术治疗。

许多学者推荐复位手法。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耳石症手法复位复位治疗,以其见效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是,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症,对于耳石症的患者而言,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属于耳石症手法复位的治疗范围呢?本其专家观点特为您详细介绍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

第一步
体位
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

第二步
移位
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

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位置,即Dix-Hallpick实验的体位,因此,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著。

耳石从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动,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

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失,这也意味着耳石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而沉降的过程也是引发眼震以及眩晕的基础,反过来说,随着眼震和眩晕的消失,我们也可以推知耳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位置,没有了前庭激惹的症状,也就意味着耳石已经稳定在新的部位,而且,不再活动。

因此,保持这个位置上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

第三步
再移位
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以上。

由于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共同享有一个单脚,因此,耳石被移动到总脚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误进上半规管形成上半规管的结石症。

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第四步
进入水平半规管
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

解剖学上,水平半规管的单脚位于总脚的前下方,因此,这个时候的耳石容易进入水平半规管造成该管的耳石症。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第五步
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
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其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因为该管的壶腹最靠下面。

至此,Epley 耳石复位已经全部完成。

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效果较好,但该病不易被患者察觉。

如果自己不能分辨是正常还是异常,应及早请医生来帮助,一旦确诊,立刻进行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
复位手法治疗耳石症的疗效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

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

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

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

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

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

目前有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该项治疗。

外地患者如果当地未能确诊,或者确诊后不能正确复位,也可联系到大医院诊治。

复位手法治疗耳石症的注意事项
有经验的医生通过检查,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选用正确的手法治疗,使治疗变的简单、有效。

对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错误的方法和粗暴的操作,有可能导致患者耳石异位、眩晕加重,对于有颈椎病的患者,不仅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瘫痪,甚者危及生命。

再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饮食上无特殊限制,一般经过一到两次的手法治疗,病人基本上能够完全康复。

手法治疗结束后,医生要求病人需要一周内高卧,即休息时垫两个枕头;晨起时动作缓慢,在床边低头静坐几分钟;两周内不要尝试偏向发病的位置。

药物治疗耳石症
药物治疗
耳石症本身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眩晕发作。

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

有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防止耳石症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