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
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三.朗读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
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
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四.研讨课文1—4节:
1.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
讨论明确:
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
2.学习1、2两节:
(1)集体朗读
(2)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
以“门”为喻,生动形象。
3.学习3、4两节:
(1)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
(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
(2)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
学生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3)启发谈话: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4)齐读第四节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预习课文5—11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说说阅读5—11节的感受。
二学习“致文学”部分
1.指导朗读:要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的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2.教师范读第6节,学生感情朗读6—11节(分男女生配读)。
3.理解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学生同座交流:“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
讨论明确:文学可以增长读者的知识
文学可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文学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
文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5.找出这部分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片刻,相互交流)6.“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
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同学们能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吗?(要求学生对所说的角色作一些简要分析)
7.集体朗读6—11节,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教师小结: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四.布置作业
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繁星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
2.朗读品味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把自己在阅读中喜欢的语句尝试批注。
3.想想自己有没有看星的经历,把你的经历与感受描述一下。
4.查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学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学生漫谈自己平时观察星空的情景及感受。
导入本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2.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学生课前收集作者巴金的资料,查找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师总结。
二、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感情。
1. 配乐朗读课文。
(学生聆听并想象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星空)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
3. 学生讨论交流:作者观察星天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先划出文中的相关
语句,再讨论品味。
)
形成板书:
从前————三年前————如今
4.感情朗读表现作者望星空感受的句子,引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品味语言,掌握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1.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
2.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可进行比较阅读)
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
四、合作探究虚实结合的写法(重点结合第三段)
1.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
2. 分析虚写部分语言的美感。
(可从修辞角度)
3. 讨论虚实结合的写法的作用。
4. 小练笔:如果你来到海边,面对着碧海蓝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请以“大海,你象……”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
五、时文阅读
夏日的荷塘
是在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好的去处,在城市的近郊,靠近国道的地方,竟然有着一大片荷塘,看荷塘的是一位老人,在路边搭着一个小棚,经营着一个茶水摊,方便着过往的路人。
是那无边的绿色吸引了我,在疲倦的周末,到荷塘散步变成了一个星期来最值得期待的一道大餐。
傍晚,当太阳收敛了最后一束炽热的光线,微风带着凉爽降临大地时,这便是荷塘魅力尽现的时候。
无风时,宽大的荷叶擎立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
密密层层的叶子占满了整个荷塘,又不甘寂寞地探头到了细细的田埂上,人在田埂上穿行时,荷叶碰到腿上,
嗤嗤啦啦地响。
不用低头,就能感觉到荷叶厚实的质感。
荷花的香气却是轻易闻不到的,要定气凝神,收敛身心,才能间或闻到若有若无的清香。
风中的荷塘更令人心旷神怡。
每当有风吹过,荷叶就形成层层绿浪,一波一波地,从远方天水交接处,一直翻滚到你面前,荷花的清香也迎面扑来。
每个毛孔都沐浴在这清香中,舒展开来。
荷塘如海,洗涤身心。
坐在荷塘边的田埂上,看着无边无际的荷叶延伸到远方,听着风吹过荷叶簌簌的声响,闻着荷花沁人心脾的清香,我们都会忘了纷杂的尘事。
和老人笑言:要是在路边砌一堵围墙,遮住这片荷塘,然后坐着卖门票,倒也是个赚钱的买卖。
老人只是笑,依然摆弄着他的茶具。
想想晚年的时候,守着这片绿色,不思名利,不图富贵,那份安详与朴素俨然就像那一枝枝默默直立的荷花。
虽身处安着空调的办公室,但这城市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热,因为在心中,有着一份对那片绿色永远的憧憬。
(汪蕾)
练习
1结合语境理解“每个毛孔都沐浴在这清香中,舒展开来。
”中“沐浴”一词的含义.("沐浴"在这里可理解为沉浸.)
2.文中结尾部分“虽身处安着空调的办公室,但这城市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热,因为在心中,有着一份对那片绿色永远的憧憬。
”作者所憧憬的那片绿色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守着绿色,不思名利,不图富贵,有着一份安详与朴素.)
3.仿写句子:
“坐在荷塘边的田埂上,看着无边无际的荷叶延伸到远方,听着风吹过荷叶簌簌的声响,闻着荷花沁人心脾的清香,我们都会忘了纷杂的尘事。
”这句话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对荷进行了描绘,请仿照该句的写法,任选一事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
(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角度进行描绘.)
4.你是否喜欢作者所描绘的那种生活,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冰心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品位这三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三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正当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投入社会的大海时,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投影放出作者简介
三.配乐诗朗诵
学生自由朗诵这三首诗,并推荐朗诵比较好的四人(一小组一人),教师放音乐,这四人依次朗诵这三首诗,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评比出最佳朗诵者。
评比角度:要求用普通话,并且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品读三首小诗,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成功的花
(1)、读完本首小诗,你能品味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2)、第二句的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要抒发什么慨叹?
(3)、体会“明艳“、“然而”一词在本诗中的作用;比较词语:“惊羡”与“羡慕”的区别;诗中的“泉”和“雨”能否省略?
(4)、你还羡慕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嫩绿的芽儿
(1)、“嫩绿”“淡白”“深红”三个词除形象地描绘出芽、花、果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分别体现芽、花、果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2)、“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
(3)、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有意义?
青年人
(1)、是谁“描写”,“描写”什么,为什么要“珍重”地描写?
(2)、感叹句蕴喊着作者对青年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中“描写”和“着笔”的比喻义。
(4)、你将如何“珍重的”来“描写”你的生命史?
五.学生齐读三首诗,用投影放出冰心诗歌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的探究练习。
2.阅读泰戈尔的〈〈园丁集〉〉〈〈飞鸟集〉〉及冰心的〈〈繁星〉〉〈〈春水〉〉等诗集。
安恩和奶牛
文本文体特征
《安恩和奶牛》是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原先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虽然两篇文章的体裁一样,都是小说,都是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特征不同的是,前者表现哈尔威船长敬业爱岗的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乘客的执着的爱;后者表现安恩老太太尽管不富裕,却拥有爱心,拥有自尊,关爱动物,善待动物,在看到奶牛孤单时,就带到集市上和同类聚聚,说明她已经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相依为命文本的改动说明了什么显然,是一种教育的转型,一种“舍身救人”到“仁爱天下”的转型文章就是希望孩子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在自保的基础上,关爱他人,甚至动物,力求“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学习目标:
1.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2.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3.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感情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感。
2.学习小说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阅读指南
1.简介小说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了解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预习情况反馈PPT出示生字词,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三、问题探究
读了这篇小说,你觉得这个小说的结尾给你感觉是意料之外还是在情理之中的?
学生分成两种观点后,请学生针对各自的观点找出依据,说出理由。
情理之中的依据:
1.小说开头就点明了“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
(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安恩不太像做买卖的人,同时,她并没有炫耀她的奶牛。
)2. 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这是环境描写,用“闹”反衬安恩的“静”,喧闹的环境让安恩显得并不引人注目。
这句动作神态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
3.“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
(可以看出安恩和奶牛的亲密关系。
)
4.“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
(神态描写,看出她是一个安静,不引人注目的人。
)
5.安恩面对买主一次次的询问都回答“它是不卖的”
(通过前面的多次暗示性交代,结尾安恩再告诉我们她到集市上来不是卖奶牛的,我们就觉得这个结尾并不突然,还是合情合理的。
)
意料之外的依据:
1. “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这是衣着外貌描写,写出了安恩老人是个朴素的老人,不富裕。
穿着旧,但干干净净。
这样一位老人或许是需要卖掉牛来赚钱的。
)
2.“它是一头好母牛,而且显而易见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文中分别写了四拨人都要来买奶牛。
(说明奶牛是一头好奶牛,非常的抢手,应该容易出手,也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可是最后都遭到了安恩的拒绝,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感情很深厚,这是一种很令人感动的关怀。
)
3.“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
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一个充满诱惑的价格,本以为会打动安恩,但仍然遭到安恩拒绝,安恩的窘迫也并非是因为拒绝了高价,而是因为周围人对自己的不理解。
)
四、人物形象分析
刚才我们找出的句子中,从安恩的外貌、神态、语言等描写中,看出她是怎样一个人?
(安恩——认真,勤劳,过得有尊严,善良、爱怜奶牛、善解人意、不贪图利益)板书:安恩——简朴有尊严爱怜奶牛
五、探究主题。
从安恩和奶牛身上,我们能读出点什么?
安恩对待奶牛已经超越了人和动物的关系,安恩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当做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和尊重,她不仅关心奶牛的吃喝,还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可谓爱心无限。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
板书:安恩——精神关怀
学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理解主题:
1. 安恩孤独吗?
应该是孤独的,孤独的安恩才能真正理解孤独的奶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孤独是痛苦的。
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
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除非这两个人有相似的经历,所以,让自己用一颗开放的心胸面对世间的一切,多体验才能多理解。
2. 清贫、孤独的安恩并不让我们觉得她是一个可怜的人,反而让我们觉得她可敬。
为什么?
因为她有一个高贵的灵魂。
她虽然贫穷却不抱怨,虽然年迈却不怠惰,虽然孤独却不寂寞,她用“勤劳尊严”将朴素的生活装点得五彩缤纷,她用谦和友善让冷寂的人生变得温情脉脉。
六、语言赏析
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作者是用哪些生动的语言来描写这些买牛人的?这些语言对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挑剔”“锱铢必较”“死乞百赖”“纠缠”含有比较明显的贬义,用来表现生意人的精明、小气;
“惶惑”“踌躇不决”刻画人物在听到安恩回答后表现出的意外神情,“精明利落”“扬长而去”写屠夫的形象,生动传神;
“说长道短”“刨根究底”表现集市上的人们对安恩的不理解。
(补充:可以从课文其他描写中找出精彩的词句进行赏析。
)
七、总结
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给予,还应有精神的关怀。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
八、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养小宠物,给小宠物梳小辫子,穿各式各样的衣服,带宠物出去散步,你觉得这些人和安恩有区别吗?为什么?
九、作业: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
(写“笔记本”上)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
《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
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
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1.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
郑人买履《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欲(且):想要,打算。
郑国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先自度其足(duó)量长短
(duó)量长短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四、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一、检查反馈。
1.齐读课文。
2.抽查同学的作业情况(到展示台上展示)
3.师生评价。
二、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
1.启发学生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句式。
教师示范:文中“郑人有欲买履者”而小学教师材中选用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不一样,由此可见:“欲”与“且”、“买”与“置”意思相近。
请在活页夹上“备注”栏上记下来。
(见上)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个词语的意思,想想他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包含这个词的成语有哪些,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项等。
(学生自主研究)3.请同学谈自己的发现。
4.师生评价。
(尊重学生的发现,鼓励创新,把握不准的问题存疑,课后研究。
)
三、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1.请同学说说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完成)2.思考:《刻舟求剑》原文中省略了几句话:“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请同学思考:这几句什么意思?为什么省略呢?
3.结合介绍《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作文:有感而发
教学目标:围绕自己日常生活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心里话
重点难点:1、说自己想说的话
2、语句通顺,层次分明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说起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往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闭上眼睛,不假思索即会脱口而出,如数家珍。
相反地,对于陌生的人和事,说起来往往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勉强为之,磕磕绊绊,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甚至“咬断笔头,开不了头”“刚开了头,言语不周”,这样的文章必然内容空洞苍白,语言干瘪枯燥,读之味同嚼蜡。
怎么办?作文的实质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只有“为心声”,才能字字真情,句句实意。
对于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切身独到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手写我口”,就好象老朋友在谈心,敞开心扉,坦诚亲切……这,就是第一次“见面文”的要求。
2、目标
说自己想说的话
明确:(1)说心里话,恰当选材
(2)文通字顺,层次分明
二、习作启发
1、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获得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从而产生了写作《繁星》的激情。
2、赵丽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才写出了《为你打开一扇门》。
3、老舍亲眼见到在反动政府治辖下害人的臭水沟被人民政府治理好,受到感动,创作了《龙须沟》。
三、指导审题
1、依次对书上的作文题目作相应的讲解、分析、提示。
2、学生就作文题目作口头交流。
四、构思
1、定中心,列提纲
2、打草稿,修改
五、工整誊抄
诵读欣赏1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反复诵读,音量适中,感情充沛,节奏感强,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感悟、背诵。
3.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涵。
教学重点:同目标1、2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学生:1.准备好积累的诗词。
2.搜索资料:作者简介、古诗词名句摘录。
第一课时古代诗词四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赞美优秀的传统文化导入。
二.实践
1.教师声情并茂配乐示范,使诗的音韵美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出来。
2.学生自由读、互相听读、集体读,反复体会、揣摩。
3.让学生配乐朗诵这几首诗,师生共同对朗诵水平作出评价。
4.检测背诵。
三.探究:
1.你怎样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句诗?
2.你见过“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般景致吗?
3.请用一句话评说《赤壁》和《浣溪沙》。
四.拓展:
教师推荐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背诵篇目,让学生多读、多背,增加积累。
第二课时泰戈尔诗三首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 落实字词
1.学生通过字典疏通字词。
2.同学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3.正音。
教学板块之二. 通读课文
1.通读全文,理解大致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每一首诗的内容。
教学板块之三. 练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