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属于信仰范畴,回答人们用理性无法解释的人生根本问题。
与科学不同,科学探索事实世界,宗教探索意义世界。
与哲学也不同,哲学解释意义世界的方式是理性逻辑,宗教对意义世界的解释是超理性思维。
一句話,凡人们想不通、做不到的地方,就有宗教存在。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宗教的唯心,它是科学的,唯物的。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
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
一切旧哲学——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真正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从而导致观察世界一系列问题上的重大缺陷和错误。
旧唯物主义不把对象、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不了解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唯心主义则抽象、片面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
市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情况

市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情况市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的情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点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信仰被认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种信仰,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
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张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人的解放,关注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消除。
集体主义:相较于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更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倡导共同富裕。
二、宗教信仰的特点超自然性:宗教信仰通常包含对超自然力量或神灵的信仰,认为存在某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力量或存在。
仪式与传统:宗教信仰往往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传统,信徒通过特定的宗教活动来表达信仰。
个人救赎:许多宗教信仰强调个人灵魂的救赎或解脱,关注个人的精神世界。
三、市民信仰状况多样性:现代社会中,市民的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也有各种宗教信仰者,还有一些持有无神论观点的人。
融合性:在一些情况下,个人的信仰可能是多元化的组合,即可能同时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的元素。
信仰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流通,个人在选择信仰时有更多的自由度,可以根据个人经历、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来决定信仰。
四、信仰影响因素教育背景:不同的教育背景会对个人的信仰产生影响,高等教育往往倾向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可能更易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等科学信仰。
社会环境:所在社会的文化氛围、宗教传统等也会对个人的信仰选择产生影响。
个人经历: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信仰的选择和发展。
五、信仰间的差异认知方式:马克思主义信仰强调通过理性分析解决问题,而宗教信仰则更侧重于心灵慰藉和个人的精神寄托。
实践方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更多体现在参与社会变革活动中,而宗教信仰的实践则更多体现在个人的修行和宗教仪式中。
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信仰通常与政党和社会运动联系紧密,而宗教信仰则往往通过教会或其他宗教组织来组织信徒。
六、信仰教育与传播教育体系:在教育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信仰往往通过政治课、哲学课等方式进行传播;而宗教信仰则可能通过宗教教育或家庭传承等方式进行。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与宗教信仰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与宗教信仰自由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它对于宗教问题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态度。
宗教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作用和发展趋势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宗教信仰自由是指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人们在宗教信仰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与宗教信仰自由。
一、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幻觉和精神鸦片,是无产阶级受压迫的产物。
宗教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面对生存的压力和无法解决的矛盾,往往会将希望寄托在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和宗教教义中。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强调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消除宗教的根本途径。
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不再面临压迫和剥削,宗教信仰将不再存在。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宗教是一种反映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是一种阶级社会中迷信的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仅是一种幻觉和精神鸦片,还是一种控制和压迫人民的工具。
宗教教义常常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神圣工具。
宗教通过传教和传统习俗的规范,让人们服从传统道德和伦理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现有的权威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进行了理论批判,认为宗教是一种形式上的错误和迷信。
宗教试图通过超自然力量解释世界和人类的存在,这种解释是片面和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坚信科学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改变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自由马克思主义主张人民在宗教信仰上享有自由和权利。
马克思主义主张消除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将不再面临宗教的压迫和束缚,他们将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是否信仰宗教以及选择何种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需要的一种表现,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哲学体系和社会学理论,旨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解放被压迫阶级的方法。
宗教信仰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一种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都是人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诸多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的共性和矛盾。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反映现实的表象,并存在于被剥削阶级的社会中。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无知和对社会压迫的安慰,是对压迫者的妥协和逃避现实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麻痹了人们的意识,使他们无法看清社会矛盾的本质,反而用宗教信仰来应对现实的问题。
二、宗教信仰的作用与意义然而,宗教信仰对个体和社会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宗教信仰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安慰和力量,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找到信心和希望。
宗教信仰还提供了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此外,宗教信仰也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凝聚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共性尽管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持有批判态度,但也存在一些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共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的解放和自由,追求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社会,这与宗教信仰中追求和平、正义、仁爱等共同的价值观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都关注人类的幸福和福祉,都追求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矛盾然而,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也存在一些根本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阶级的消亡和私有制的废除,而宗教信仰则强调个体的救赎和与超自然力量的交流。
在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差异。
此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的世界观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宗教信仰则偏重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神秘主义的思考。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及其政治意识形态与各种宗教之间理论与实践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但有些事情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而且科学与宗教信仰其实是可以并存的。
关键字:哲学宗教信仰科学并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因为它认为一切宗教派别所崇信的各种形式的超自然力量和境界,都不过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幻想,是根本不存在的;它的这种彻底无神论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所发现的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
有科学的、无神论的宗教观,就有不科学的、有神论的宗教观,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我相信信仰,而且我相信科学与宗教信仰是可以并存的。
1.1:用事实去证明人类生活的地球,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当。
太阳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自转的速度、地球的大小、大气层的组成等,都恰到好处。
地球特殊的生态条件,使它成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
如果地球离太阳比现在更近,地球将太热,反之则太冷。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66o33’,而且此倾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始终不变,因此在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
如果没有这个偏角,热的地方将总是热,冷的地方将一直冷。
水的重要性不须冗述。
水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反膨胀”。
地球上的物质,大都是热胀冷缩。
但水在4oC时密度最大,温度低于4oC时,反而膨胀,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
如果水也越冷越缩,一结冰就会往下沉,那在冬天,河、湖、塘、池从上到下将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没有任何水生生物可以继续生活。
由于水的反膨胀,冬天的水面皆被冰所覆盖,起到保温层的作用,使冰下的水生生物不受严冬的伤害。
这是何等奇妙!人们可以从水化学的角度解释水如何会反膨胀,但却解释不了为何水会反膨胀。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作者:陈先达来源:《当代党员》2017年第13期荐书:《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陈先达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普及读物,是出版界、思想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融理论性、思想性、通俗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广大党员、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学生可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
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
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尤其是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科学成果;至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其事实依据就是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的概括和新总结,而标准仍然是实践。
事实依据、规律概括、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学说始终如一的要素。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可以没有人的参与而自动起作用。
相反,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和作为信仰有区别吗?当然有。
科学是共有的、普遍的,而信仰是个人的。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与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与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对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观点,并与宗教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精神世界是第二性的,个人的信仰来源于对物质生活的体验和认识;无神论则否认了超自然存在的存在,并拒绝将其作为个人信仰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有三个主要特点: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物质决定意识,人的信仰是受物质条件的制约,它来自于人的社会实践。
2.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在物质条件落后的社会中产生的,它是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人们的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将渐渐消失。
3. 无神论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反对将个人信仰寄托于神明或超自然力量上,而强调依靠人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文化作用,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宗教是一种被剥削阶级所利用的意识形态工具。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宗教是人民受压迫和剥削状态下的精神鸦片,它可以让人们逃避现实的困境,忘记阶级斗争和社会问题,从而保持社会秩序和压迫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者充分认识到宗教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坚决反对将个人信仰寄托于宗教。
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味地否定宗教,而是主张通过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制度,以消除人们对宗教的依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信仰观也在发生变化。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信仰观和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将逐渐退居于私人领域,而社会主义的信仰观将成为人们的主导信仰。
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信仰看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由信仰看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所谓信仰,就是我们心中信奉并尊崇某种精神,并愿意为这种精神而献身。
在古代,官士阶层信仰历史,讲究留取丹心照汗青;平民百姓信奉鬼神,讲究举头三尺有神明。
人们心中总有道德底线,有行为准绳,不会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而在当代,我们还有信仰吗?根据调查显示,宣称自己有信仰的中国人占49%,但在这些人中,信奉神医、风水、财神的数目庞大;中国85%的人有过类宗教行为,严格无神论者仅占国民的15%;在过去的一年内,有3.62亿的人看过相或算过命。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假货、假药、假捐献层出不穷,为富不仁、尸位素餐、诚信危机比比皆是。
无信者无畏,我们因而批判社会集体缺乏信仰。
但与此同时,是神医高人备受追捧,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更多人有意或无意地游离在制度型宗教信仰之外,热衷于超自然意味的行为,如求签、祷告、看相、算命等。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信仰却乱象丛生,当代的中国人,究竟该信仰什么?提起信仰,不得不谈谈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从其产生根源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阶级压迫极其沉重,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所以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反抗。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宗教与信仰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宗教与信仰自由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深刻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关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也对宗教和信仰自由作出了独特的解释。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宗教以及信仰自由的理解,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宗教的态度社会主义宗教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宗教形式。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宗教采取了一定的态度,认为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逐渐衰亡。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作为一种思想形态,是社会阶级差异和社会剥削的产物,它凭借迷信和神秘主义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阻碍人们的社会觉醒和解放。
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主张采取强制手段来消除宗教,而是鼓励人们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进步来摆脱宗教束缚。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逐渐消除对宗教的依赖和信仰。
因此,社会主义宗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下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二、马克思主义对信仰自由的理解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宗教持有谨慎态度,但它也高度重视信仰自由的保护和尊重。
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自由是个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应当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而国家也应当保障并尊重这种选择。
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自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
通过保障信仰自由,人们可以在思想上得到自由发展和解放,避免了宗教对思想的桎梏,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信仰自由也是多元文化和多元社会发展的前提,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宗教与信仰自由的理解和观点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多元文化的出现,宗教和信仰多样性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宗教的态度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持批判和警醒的眼光,又要尊重人们的信仰自由和多元文化。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宗教和信仰自由的思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对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它提醒我们要坚守科学与批判思维的原则,避免盲从和极端化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超验的意识形态体系,它通过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来解释和影响世界的运行。
在没有科学知识和现代文化的条件下,人们往往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归因于神、鬼、命运等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然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是人类社会处于原始阶段和不发达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幻想和遁脱。
二、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宗教是一种虚幻的幻想,它麻痹人们的意识,使他们迷失于神秘和超自然的追求中,忽视了现实社会的问题和改革。
然而,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社会稳定和道德规范的作用。
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们以希望和慰藉,提供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对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马克思主义既不排斥宗教信仰,也不主张全盘否定宗教。
而是强调通过科学的认识和社会变革来消除人们对宗教的依赖,逐步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关于宗教问题的探索也不例外。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马克思主义者积极进行了对宗教的解放和改革。
他们秉持着对人民幸福的追求,通过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普及,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以减少人们对宗教的盲目信仰。
此外,在一些宗教团体中也涌现出了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信仰观念。
一些信仰者试图将宗教与现实社会问题相结合,通过宗教信仰来激发人们对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的追求。
这也为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种唯一真正的理性信仰——兼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宗教信仰的内在超越

《共产党宣言》的正式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那时起对马克思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的“妖魔化”“宗教化”“庸俗化”的论调可谓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对此,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虽然一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与非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进行了长期的辩护论战,但是并没有让责难减少分毫,反而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发展阶段愈演愈烈、甚嚣尘上。
另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所创造的“中国奇迹”赢得了国内外惊羡的目光,经济实力并不完全等同综合国力,尤其在物质财富得到极大满足以后,人们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需要便会日益强烈,国民普遍出现“信仰危机”、“信仰真空”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理论层面的深入系统的剖释,正本清源,还是现实层面的中国问题倒逼,科学指引,都需要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的本质区别做出进一步研究,本文试图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求教学界。
一、宗教与信仰的分道扬镳始于马克思宗教是什么?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学界普遍认可吕大吉教授的“要素说”,即“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要素。
我们把这些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的内在因素;一类是宗教的外在因素。
宗教的内在因素有两个部分: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宗教的外在因素也有两个部分:1.宗教的行为或活动;2.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一个比较完善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①显然,这与马克思所批判的宗教并不完全一致。
信仰又是什么?由于学界对“信仰”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不胜枚举,缺乏标准统一、精当权威的定义,笔者认为信仰是人们通过运用理性审视生命存在后而确立对人①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6页。
一种唯一真正的理性信仰——兼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宗教信仰的内在超越徐兴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0192)[摘要]信仰是人们通过运用理性审视生命存在后而确立对人生的最高意义始终不渝追寻并长期以此作为生命存在的精神家园和现实活动的行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宗教信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理和理论,以解释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变革。
然而,宗教信仰在人类社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相互影响。
一、宗教信仰的起源和发展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对于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及存在之谜的思考和回应。
通过崇拜神灵、聆听教义和执行祭祀仪式,信徒们向上帝、神或其他超自然力量表达尊敬和信仰。
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不断演变和传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宗教形式和传统。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社会学说,它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对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进行了深入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三、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它提供了一种人们解释生活意义、规范行为准则、寻求心灵慰藉和建立社会秩序的框架。
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灵性需求。
在许多社会中,宗教信仰还承担着社会凝聚力的作用,将信仰群体团结在一起。
然而,马克思主义将宗教视为一种虚假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掩盖社会现实的幻象,是压迫阶级统治的工具。
他认为,宗教是“鸦片”一样的东西,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存在。
坚持追求宗教信仰将阻碍人们对社会真相的认识,并阻碍社会变革的进展。
四、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相互影响虽然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存在着根本的冲突,但在现实社会中,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于一些宗教信仰的改革和解放提供了启示和动力。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

马原讨论题:关于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宗教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渊远流长,有着特定的价值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也有特定的价值和功能。
那么,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关系呢?二者之间有没有共同点与不同点呢?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该问题的讨论。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同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思想,他们作为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的。
他认为物质是第一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存在决定思维。
这种观念引导我们公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我们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事情从实际出发,客观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而关于宗教信仰这一问题,它是一种客观唯心的表现。
举一个常见例子,西方社会人们都信奉耶稣,信奉上帝,从这一层面来说,宗教信仰是以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即思维决定存在。
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能够引人向善,改善人们的行为等。
从我的观点来说,我是不反对一个人有宗教信仰的。
西方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把物理学研究到登峰造极地步后,晚年开始研究神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牛顿认为以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就连他自己提出的理论都无法完美的解释世界和宇宙,所以,由此可见唯心主义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
可见,宗教信仰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在特定的时期也是有着自己的特殊作用的。
因此,我认为,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在一些方面来说,可以是互补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都不能从绝对的层面来说谁对谁错,即使我们信奉唯物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唯心主义为我们带来的巨大作用。
所以,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无论是宗教信仰也好,马克思主义也好,都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的学习与认知。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相同:1、二者都作为一种世界观,知道我们正确的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二者都在精神上能够为人指引方向,引人奋进。
3、二者都是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重要方式。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它们在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区别。
本文将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的区别。
一、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它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观念、道德等都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它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的。
宗教信仰强调信仰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政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的政治理论,它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保守的政治理论,它认为神权是最高的权威,只有依靠神的力量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宗教信仰强调个人的信仰和虔诚,认为只有通过信仰和虔诚才能得到神的庇佑和保佑。
三、经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它认为生产资料应该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传统的经济理论,它认为财富是神的赐予,只有依靠神的力量才能获得财富和幸福。
宗教信仰强调个人的奉献和慈善,认为只有通过奉献和慈善才能得到神的赏赐和祝福。
四、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文化理论,它认为文化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的阶级性和历史性,认为文化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只有通过文化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理论,它认为文化是神的启示,只有依靠神的力量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
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
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尤其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科学成果;至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其事实依据就是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的概括和新总结,而标准仍然是实践。
事实依据、规律概括、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学说始终如一的要素。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可以没有人的参与而自动起作用。
相反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纵观历史没一种学说有马克思主义如此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也从来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如此深深地改变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对它如此害怕;也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让维护资本主义的形形色色的理论家为驳倒它而绞尽脑汁,劳心费力。
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一次一次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被消灭、被驳倒,可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说。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失败,是一种僵化体制的失败。
它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及其政治意识形态与各种宗教之间理论与实践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但有些事情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而且科学与宗教信仰其实是可以并存的。
关键字:哲学宗教信仰科学并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因为它认为一切宗教派别所崇信的各种形式的超自然力量和境界,都不过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幻想,是根本不存在的;它的这种彻底无神论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所发现的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
有科学的、无神论的宗教观,就有不科学的、有神论的宗教观,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相信信仰,而且我相信科学与宗教信仰是可以并存的。
1.1:用事实去证明人类生活的地球,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当.太阳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自转的速度、地球的大小、大气层的组成等,都恰到好处。
地球特殊的生态条件,使它成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
如果地球离太阳比现在更近,地球将太热,反之则太冷。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66o33’,而且此倾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始终不变,因此在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
如果没有这个偏角,热的地方将总是热,冷的地方将一直冷.水的重要性不须冗述。
水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反膨胀”。
地球上的物质,大都是热胀冷缩。
但水在4oC时密度最大,温度低于4oC时,反而膨胀,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水也越冷越缩,一结冰就会往下沉,那在冬天,河、湖、塘、池从上到下将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没有任何水生生物可以继续生活。
由于水的反膨胀,冬天的水面皆被冰所覆盖,起到保温层的作用,使冰下的水生生物不受严冬的伤害。
这是何等奇妙!人们可以从水化学的角度解释水如何会反膨胀,但却解释不了为何水会反膨胀。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关系研究作者:张博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年第06期[摘要]人们的信仰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时期、社会、地域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信仰。
不同的信仰,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信仰,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比较,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信仰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信仰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一)信仰的背景不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出现了对于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并逐渐演变成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将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灵和来世看作是最高的价值追求,逐步占领人们的精神世界,管控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伴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信仰逐渐失去其主导地位。
人们崇拜的主体也逐渐由自然力量、神之力量转变为自身力量、现实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9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信仰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开始传播,并逐渐为工农劳动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二)信仰的性质不同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在这段话中,恩格斯深刻的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并将宗教信仰与其他意识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信仰,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是代表社会中大多数人利益的信仰,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的、是对共产主义追求的信仰。
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合理性、正义性、科学性、崇高性,马克思主义者们既将其作为一种理论去学习并发展,又把它作为一种信仰去崇拜和敬畏。
与宗教信仰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合理的,从整个社会来说,它所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从每个社会个体来说,它所追求的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充分的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摘要:同样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其巨大的区别决定了在新的时期可以作为立国之本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宗教。
本文将从世界观、本质、社会作用和对人的精神的影响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进行区别,以此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值得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的崇高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世界观,本质,社会作用,对人的精神影响。
宗教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权甚至超越王权占据了大多数国家的真正统治。
几千年来对宗教的本质的逐渐清晰让人们致力于寻求更科学的信仰以指引人类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便是这种追求下得产物之一。
那么为什么一千年前可以通知人类思想的宗教信仰失去了通知的地位而被其他信仰所取代呢?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可以指导一个落后的国家使其逐渐强大呢?他们本质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一、世界观的差别世界观这个方面的差别时是在表面上显而易见的。
在科学的理论出现之前,为了解释各种神奇的自然界现象,人类没有科学的理论可供参考,于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期逐渐出现了人类对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由伟大的神所掌控的,人类是神灵手下低等的生物。
在科学的理论出现前,这种对神灵的强烈崇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它帮助人类解释了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日月星移,解释了人类为什么要向善。
宗教告诉信徒们这个世界存在神,人类的一切活动不能违背神的意志,只要相信神的旨意人类社会就会向着崇高和富足发展。
宗教的世界观给在科学普及之前的人类一丝希望之光,引导人类走出了迷茫,那就是“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要劳动”,“我为什么不能做违背社会的事情”,“为什么大自然会有风雨雷电”,虽然它是以一种唯心主义的方式来解释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与神论相悖的理论逐渐出现,宗教的不科学性逐渐显现出来。
“进化论”,“牛顿运动定律”等理论毕竟以科学的方式解释了大自然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在产生背景上的区别
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产生,人类也拥有了信仰。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由于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自然中的众多现象无法进行很好的解释,由此出现了对自然物的崇拜,形成了早期的有神论的信仰。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信仰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宗教信仰。
它将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灵和来世看作是最高的价值追求,逐渐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逐步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思想和灵魂的工具。
因此,历史上的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落后的政治社会中,宗教信仰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
它为那些主张反抗,不甘堕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
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
它通过这种心灵的慰藉,
换取人们对现实的宽容和逆来顺受,进而最大程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落后统治。
但是,宗教信仰毕竟是一种非科学的信仰,它虽然有自己体系作为支撑,但却不能掩盖其自身的虚幻性。
从其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宗教信仰是认知水平低下、政治落后的时代产物。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生和发展,以宗教信仰为代表的有神论的信仰逐渐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失去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一批无神论信仰观念不断的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而产生的。
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在批判宗教信仰,追寻人类科学信仰的过程中,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的讨伐和批判,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已失去了历史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信仰走向世俗化的过程,人们对神的崇拜变成了对现实的力量的信仰。
然而,这种信仰并非是人类信仰的最高形态,人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矛盾需要寻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一切只有通过拥有终极价值的科学信仰的确立才能最终完成。
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决了人类信仰上的困惑,它在批判了宗教信仰的同时,又超越了当时的世俗化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的最高信仰指导着人们生活,推动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
所以说,相较于产生于认知水平低下、政治落后时代的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产生背景上就有着巨大的优越性。
二、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本质区别
1、信仰的基础不同
科学的信仰是非科学的信仰的直接对立物。
由宗教的发展可以看出,一切宗教信仰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盲目崇拜的非科学的基础上,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信仰。
所以,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是对立的。
把信仰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在信仰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实现了信仰的伟大变革。
宗教信仰往往将被科学证明为正确的东西抛开,直接利用和夸大未被证明或根本不能被证明的结论,使之成为某种本源的东西,并对它施以绝对相信。
宗教信仰认为只有对现实中不能被科学证明的东西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信仰是超科学、超自然和超社会的,与科学互不干涉。
这种信仰,完全是一种盲目的尊崇、追求,是非理性的,科学知识完全不起作用,因而宗教信仰不是科学信仰。
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对科学的尊崇信服,坚持相信已被证实的科学真理,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行动,力图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其真理性,从而将理论真理与现实结合。
马克思主义扎根于现实世界,符合客观的发展方向,是理性、科学的信仰。
这种信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信仰的来源不同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来源于现实的信仰,而宗教信仰来源于非现实。
现实的信仰与非现实的信仰则是直接对立的。
从这点看来,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也是对立的。
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但它由于不具备科学性,所以掌握世界的方式是虚幻和片面的,导致宗教中总是讲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世界,一个神灵世界,并且往往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无意义的,神灵世界才是真实美好的,进而对于个体而言,幸福只能超然于世俗
的存在之外。
如此宗教就背离的先前的出发点,脱离了现实,始终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而马克思主义则不同,它只承认一个现实的世界,认为除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外不存在所谓的神灵世界,因而主张在这唯一的世界中努力奋斗,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现实虽然并不完美,但要解决现实的问题,只有把理论的力量变成物质的力量,用改造现实的办法去解决。
正是立足于现实的解决方式,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肯定人的意志、力量、自主创造精神和批判意识,感召了无数的革命人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不懈努力,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新中国的建立与迅速崛起,以及金融危机时很多西方学者开始如获至宝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总之,作为一种来源于现实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优越性可见一斑。
3、信仰的世界观不同
从世界观上讲,宗教的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相比狭隘了很多。
在宗教的世界观中,只有自己所信奉的神才是真主,其他宗教信奉的神都是伪神,甚至于连同一个宗教内部也会因信仰的微小差异而争斗甚至分裂——比如基督教就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等教派。
而因所信奉神灵的不同产生的区域矛盾——比如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也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问题。
相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却是广阔太多。
共产主义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所以不管是何职业,是何民族,在何国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都在同一阶级,都有共同的理想,都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所有人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4、信仰的目标不同
在实现的目标上,宗教的目标是虚幻的天国,而马克思主义是未来的共产主
义社会。
二者明显不同。
宗教的目标是实现一个完美的天国,在那里,人们远离了一切现实的苦难,达到了至上的幸福。
然而,这种所谓的完美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
人越是为了虚幻的目标而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就越脆弱,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真正利益和义务,从而对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显然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
因此,尽管希望是好的,但走向极端就成了空想,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
相反,马克思主义从现实中分析并概括出了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客观规律,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现实道路。
遵循这条道路。
人们通过努力和奋斗,就能够逐步达到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不但有最大的物质价值,带给人类以最大物质利益,而且具有最崇高的精神价值,鼓舞人类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高尚的新人格。
这种精神价值不是让人们自我麻醉,憧憬来世,而是催人奋发,给人以鼓舞,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改造社会靠的是自己,从而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自我解放。
信仰的方式不同
宗教信仰会有一种固定的信仰方式,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没有固定的信仰方式。
任何一种宗教都会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特定的教义、特殊的仪式等等,各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改变。
而马克思主义则不存在神秘的信仰仪式,它主要体现在为改造世界而采取的行动上。
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思想,所以行动特别统一与持久,真正完美体现了人的本质活动,同时注重于人的自我解放,因而具有宗教活动所不具备的强烈积极性。
三、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在人的精神境界、社会作用上的不同影响
宗教,推其根本,其实是人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或是现实世界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期望,同时在旁人的说教或是潜移默化下,对某种并不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的崇拜,之后在掌权者的引导下发展出各种有利于掌权者统治的精神思想,如消磨对现实世界的欲望——从而将更多的物质财富集中在掌权者手中,忍受现实的鞭挞——以利于掌权者更顺利的统治,将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死后或者来生——这样下层的百姓就不会造反,等等,最终成为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这样,人的精神境界完全变成逆来顺受,不思进取,只知在统治机器下碌碌终日。
而马克思主义者所信仰的并非如此,他们
所信仰的其实是一种他们认为正确的理念,一种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精神,并切实地为之奋斗。
就如国人崇敬孔子,学的是主动地像孔圣人那样去做人、为学,而不是把他供在神牌上,幻想着能够求得他的保佑。
显然,马克思主义能够对人的精神境界带来相当积极的带动。
从社会作用上讲,世界上的主要宗教有很多诸如孝敬父母、毋杀人、毋贪他人财物等等戒律。
这些戒律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树立正确的人格,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恪守这些戒律的宗教徒之所以这么做,从根本上说不是他们自己想这么做,而是“神”让他们这么做。
也就是说,他们遵从道德多是出于对“神”的畏惧而被动为之,而非从心里想要并主动为之,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失去自己的思想,变成纯粹依附于神的工具。
而马克思主义完全不是这样。
马克思主义者们充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拥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因而能够从心里产生遵从道德、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渴求,并将其付诸实施,在社会改造中各尽所能,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无疑具有更大的意义。
四、结论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与宗教信仰的确有某些相似之处。
宗教信仰在历史上也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但是,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信仰,因为它不管在本质上还是在影响上,都是理性的、积极的、来源于现实、充分实现人的自我解放、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信仰,这些都是宗教信仰所不及的。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科学的高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