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对“高考励志标语”的看法 写作指导及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因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二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地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人物驱动型作文。作文的任务非常明显——“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所给材料是一则关于学校励志标语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事情。临近高考,学校的目的是为了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学校内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也就是说学校张贴这些标语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更好的学习,迎接高考。再看学校张贴的这些标语:“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这条标语中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是《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座山雕与杨子荣的对话,属于匪话、黑话,也是牌九的语言,属于糟粕文化,不是现代文明。“每天增一分,干掉千百人”,“增一分”的目的是“干掉千百人”,功利,看重小我,偏激自私;“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仇富仇官心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漠视生命。从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标语的内容过于功利化,自私偏激心理比较严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根据分析,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学校做法值得肯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形势下,学校借带有强烈刺激色彩的标语来激励学生,可以有效鼓舞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备战高考;②学校做法应批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合乎国家和人民箭
要的人才;③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立意写作,需要对标语中“干掉千百人”“战胜官二代”等透露出的仇视心理进行分析和批判,指出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写作人物。如题干要求“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记叙文,而且写作时学生要有个性化的思考;其次,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如本题审题中就要明确对这些标语的态度;接着,要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的相关素材,有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考查要求;最后,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范文】
励志标语是鼓励还是功利?
鼓励学生刻苦读书,在任何时代都没有错。虽然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不是人生唯一选择,但平民子弟渴望通过读书冲破重重藩篱,改变命运,是可以理解,也是应该肯定的。所以学校张贴高考励志标语无可厚非,即便话说得狠了点,也不必上纲上线。但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考励志标语由含蓄变得激烈,却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单纯从高考角度讲,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的门槛相对降低,学生竞争激烈程度也相对下降。可如果从社会角度观察,这些年社会对于成功和所谓成功人士的追捧,大大超过了以往。何为成功,很难一言蔽之,但当清洁工、建筑工肯定算不上。学校不可能在这样的风气面前保持纯净。以前,老师只能偶尔用“去扫马路”在口头上刺激一下学生,不会贴墙上,
因为这话上不了台面。现在,类似“人生只需看重结果”,这样充满功利色彩的语言都能出现在媒体上。高考也算一件人生大事。在这件大事上,鼓吹向成功者看齐,有什么不可以呢?拿建筑工人、农民工来衬托一下成功的可贵,有什么不行呢?教育工作者确实不应该歧视普通劳动者,不应该提倡功利。这和他们所担负的教育使命背道而驰。但高考成绩也捆绑着学校和教师,决定着他们的名和利。他们同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即便老师们自己肯平和下来,家长、社会也会斥责其不负责任。
功利性标语是学校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又一个“学习机器”,将学生个体价值与分数高低划等号。在当今倡导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之下,功利性标语则反其道而行之,是历史的反动,大肆宣扬“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是教育大踏步的倒退,是应试教育结出的“毒瘤”,是“填鸭式教育”的死灰复燃!学生们沦为了分数的傀儡,成为了“唯分数论”“唯高考论”的牺牲品。“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还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缺少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大放厥词的奇葩标语,把对学生的温情面纱无情地掀翻在地上,令人感到寒心!其次,这些标语作为功利文化的鲜明代表是教育这个神圣职业的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是背道而驰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是一项高瞻远瞩的长远事业,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不是只顾眼前的得与失。教育是长远规划,如果充满功利性色彩和赤裸裸的物欲,长此以往,哪里能教育出祖国的栋梁之才呢?健康的学校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膨胀。只有面向未来,学生才不会被眼前的狭小天地所束缚,只有面向未来,学校才不会为高考而拼命追逐,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能使民族振兴的教育。
从形式上禁止高考“神标语”不难,教育主管部门出一道禁令就行。可墙上不挂了不代表心里不这样想了。是不是告诉学生,高考成败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学生就会正确对待高考啊?绝非这么简单。什么是人才,不是学校怎么说,学生怎么想就能够左右的,这是
社会形成的共识。彻底告别“神标语”,从学校入手是治标,扭转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才是治本。否则,过度激励犹如注射激素,副作用可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