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文章在明确乡土历史课程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以望城县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五点认识:利用优势,突出“育人”性;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性;师生参与,突出主体性;找准定位,突出“本土”性;教研结合,突出创新性。
关键词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新课程改革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中的课程“实施建议”部分,首次明确提出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在《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部分,指出“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因此,如何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开发乡土历史课程,应引起我们农村高中历史教师的关注。文章将结合笔者的研究与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乡土历史课程目标的定位
作为乡土历史课程的开发者,要明确乡土历史课程目标的定位,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一致的。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家乡和社会的发展大势,从而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利用优势.突出“育人”性
乡土历史最大的育人优势就在于它的地域性,在于乡土情怀。如何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是乡土历史课程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首要目标。
望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如书法大家欧阳询、革命烈士郭亮、党的好战士雷锋等;文物古迹遗存丰富,如长沙铜官窖遗址、曾国藩墓等;纪念地众多,如郭亮烈士纪念亭、雷锋纪念馆等;名山名寺更是数不胜数,如黑麋峰、书堂山、谷山禅寺、洗心禅寺等,特别是近两年来,望城蚂蚁山明代古墓、风蓬岭汉代古墓的挖掘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些都是很好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从而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通过乡土历史课程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抽象的思想教育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乡土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情操。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感悟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积淀厚重的历史内涵,才能使历史课在人文主义培养上不至于成为空谈,也才能真正发挥人文主义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性
农村中学在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农村的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多,乡土历史资源丰富,第一手资料多;二是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家族聚居,四世同堂,历史资料的来源广、种类多;三是新农村建设中,可供研究的课题内容丰富,社会实践的空间大。在开发中,要充分利用这三大优势,同时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师生共同开发有农村特色的乡土历史课程。
在开发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四个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乡土历史资源庞杂,要结合实际,优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人物、遗存进行开发,突出地方特色;二是适用性原则。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研究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课程资源的适用性;三是计划性原则。乡土历史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辅助和拓展课程,其课时、经费,师资力量及经验十分有限。每学期应围绕一、二个专题进行资料收集并展开乡土资源探究活动;四是多样性原则。作为学科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应调动学生、家长、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并且其收集整理的方式也应多种多样。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关注家乡,关注新农村建设,回归真实生活,这是农村中学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捷径,也是应该坚持的特色。当今,我国正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一律免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亿万农民受益;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公路“村村通”等,这些就是活生生的史实,这就是动态的
课程资源。学历史不是钻“故纸堆”,而是要通古知今,与时俱进。历史始终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历史课程也需要“新陈代谢”,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
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成为历史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一是要选择那些具有最大价值的教育资源,且有助于历史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二是要符合所在地的“地情”和“校情”,并遵循经济性的原则;j是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如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娱乐性强,学生感兴趣,但往往带有戏说性质,这对学生是一种误导,不能作为历史课程资源。
四、师生参与,突出主体性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尽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而且要他们乐于参加学习,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所以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本县本校实际,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要意识到教师和学生都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课程的基本内容总是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范围。农村学生可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多,乡土历史、口碑资源、家庭资源,从家史、族谱到旧建筑、旧家具,从乡村变迁到乡贤名流,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都是唾手可得的历史课程资源。农村中学要通过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历史,感悟历史。如学生
主动寻访身边的与历史事件有关的人或物;记录整理祖辈的口述历史和轶闻趣事;搜集概述民俗技艺和方言俗语等,这既是一个学习历史的过程,又是一个利用和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
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参考,同时,也给学生学习探究的基本方式方法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这种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体开展学习和以教师点拨引领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将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和具体,更能激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新学习思路,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五、找准定位,突出“本土”性
乡土历史课程开发应以农村地区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切入点。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才是最生活化、最具人文关怀的课程。每所农村中学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自然风物和当地人群的生存状态,是师生喜闻乐见的,也是最丰富的资源。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展是一个不断丰富、充实的动态过程,它是基于学生对现实生存环境的感官体验和理性思考,在观察和探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感受人生、探究现实问题,体现了学生对“活的知识”的渴求和运用。我们要尊重乡土文化,要让中国几千年自发传承的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文化资源有机会突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本土的,才是最具特色的。通过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焕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激情。
第一,教学中渗透乡土史。将乡土资源引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如在学习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时,让学生查找太平天国与湘军在长沙、望城作战的资料;在学习必修二《古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