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汉人入辽脉络分析--以韩匡嗣夫妇墓志材料为中心的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第3期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5月JOURNAL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11No.3 May2019

早期汉人入辽脉络分析

—以韩匡嗣夫妇墓志材料为中心的考察

崔玲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台湾台北11605)

摘要:辽朝统治前期,大量汉人被俘入辽,与契丹等北方族群混居。绝大部分被俘汉人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仅有小部分汉人获得官位,跻身统治阶层内部,拥有显赫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最典型的就是玉田韩氏家族。韩家二代韩匡嗣历经辽代五朝皇帝,父辈入辽及个人发迹经过与辽初的汉族与契丹族群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韩氏家族“被俘成为宫分人一为仕/建立军功一与大族联姻”是入辽汉人生存发展的显著模式。本文希望藉由韩氏家族第二代韩匡嗣夫妇墓志的分析梳理,从迁徙路线、社会流动、族群互动方面挖掘线索,把握早期汉人入辽的脉络。

关键词:韩匡嗣夫妇墓志铭;韩家;辽朝;汉人移民;契丹

中图分类号:K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132(2019)03-0099-06

DOI:10.16827/ki.41-1404/z.2019.03.022

、/•- 1.

一刖吞

“辽之共国任事,耶律、萧二族而已。”⑴“"自耶律阿保机建国立业起,辽代统治阶级最上层自始至终都是由耶律氏和萧氏组成的集团,被爱宕松男称作一种“半族结合关系”⑵',这与托马斯•奥尔森( Thomas T.Allsen)所认识的早期蒙古社会变动、灵活的政治结盟⑶具有很大差异。虽然契丹属于原始蒙古族,代表东南蒙古的一大势力⑵',但辽与蒙元时代两种不同的统治核心结构极大地影响了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族群关系以及族群政策,更宜接促成入辽汉人群体的早期社会活动与仕途变化。

作为辽朝契丹、汉、奚、渤海四大族群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群体在辽朝建立初期的王朝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早期被俘或归顺的汉人群体。《契丹国志》称:

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⑸

当时,在辽的绝大部分被俘汉人作为工匠从事技术工作,但也有部分汉人获得官位,甚至跻身统治阶层内部,拥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玉田韩氏家族。邓广铭先生曾说,辽代韩氏家族与辽代皇族同兴衰、共荣辱。韩氏家族与耶律氏和萧氏二大集团的关系成为了解入辽汉人发展以及辽代南北面官制建立的切入点。

二十世纪30到40年代,首先注意到辽代汉人世家大族作用的学者是罗继祖和魏洪祯,前者对辽代汉臣四姓大族进行了梳理,认为韩知古家族当居四大家族之首;后者则阐述汉人大族在辽代建国前后的重要作用,他们提出的议题为后来的韩氏家族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70到80年代,学界开始关注韩氏家族谱系及与统治阶层的关系。王民信根据出土墓志,对韩知古家族世系进行补证,日本学者松田光次也对玉田韩氏家族谱系进行了研究⑹。王明茹认为辽朝对韩氏家族的重用,是利用汉人地方权贵以治汉地。蔡美彪在讨论辽代南、北面官制议题时,注意到以玉田韩氏为代表的汉人地主势力的增长以及对军政大权的掌握,他指出这是圣宗以来的变化,可视作汉族封建文明为契丹贵族所接受之表现⑺。李锡厚对此种说法有所质疑,他强调辽代汉臣群体具有不同的身份、地位,与统治者关系不同,因此应当有所区别⑻如-2“。

1994年韩匡嗣夫妇及其家族成员墓葬陆续出土,为韩氏家族研究增添了更多新证据。不少学者从家族世系史、汉人任官、政治婚姻、契丹文墓志等

作者简介:崔玲(1978-),女,博士生,研究方向:辽代艺术史、视觉文化史、艺术史学史。

•100.南阳理工学院学报第11卷

诸多方面对韩氏家族进行了专题分析,成果显著。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刘凤翥,他不仅纠正了韩匡嗣墓志用典之错误,还考证了韩匡嗣的生卒年⑼,为我们了解韩匡嗣的人生履历提供了更多线索。萧启庆提出,汉人世家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具有共生关系,汉人精英阶层对于华北汉人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玉田韩氏家族。韩家归辽最早,与皇室关系最为亲密3)。因此,作为当时权倾朝野的圣宗大丞相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与夫人是了解辽代韩氏家族社会关系的关键性人物,尤其是韩匡嗣夫妇墓志铭还补充了正史无法获知的个人资料:家世背景、生卒年、夫人家族、儿女婚配,以及当时的汉臣对夫妇俩人的评价、撰者对韩氏家族履历的认知。《辽史》对韩匡嗣的个人传记记载过简,《资治通鉴》、《续编》及《辽史纪事本末》、《辽史拾遗》则零星记录韩匡嗣与宋满城战役失败等事件,对其他情况一概不述,因此墓志成为把握韩匡嗣个人信息的关键文本。透过韩匡嗣夫妇俩人的墓志和正史史料阐述辨析,本文主要考察韩匡嗣作为第二代汉人入辽后的社会流动以及族群互动情况。同时,将韩匡嗣的社会流动情况与《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辽代石刻文编》、《辽代石刻文续编》以及《中国金石总录》所记载的圣宗以前汉人入辽信息加以对比,以把握韩氏家族作为入辽汉人的显著特征。

二墓志概观

1995年韩匡嗣夫妇墓志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苏木的白音罕山,此处是韩氏家族墓地所在⑴」。墓志记述了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国起,至辽圣宗统合十一年(993)辽朝最盛期,韩家入辽二代的发展脉络、近百年的谱系与仕官经历(参见表1)。

《韩匡嗣墓志》(简称《嗣志》)为宣政殿学士马得臣撰写,他评价韩匡嗣一生“虽道无适莫,而运有穷通。”韩匡嗣夫人《秦国太夫人墓志》(简称《夫人志》)撰者三司使邢抱朴则评价韩匡嗣“运当不字,既符云雷之屯,时偶大来,果应地天之泰。”两文都突出强调韩匡嗣一生的“运”程。邢抱朴文更直接点明韩家借助了萧氏内闱之力,“圣瞪曰:’隆通后官阶勋爵,并为一品。'繋我夫人内助之力焉。”而这在《辽史》及《契丹国史》记载中甚为罕见,足够引发我们对韩氏人生履历的好奇。

表1韩匡嗣及夫人履历表时间姓名地点任职曾祖韩懿玉田未仕

祖父韩融玉田蓟州司马

903父韩知古6岁龙化州述律欲稳俘至北方,宫分人907—909韩知古10—13岁龙化州左仆射,建碑龙化州大广寺913韩知古17岁龙化州遥授彰武军节度使,总知汉儿司事917韩知古20岁柳城拜庄仆射,迁中书令

妻萧氏出生仪坤州

918韩匡嗣出生龙化州二兄八弟

926匡嗣9岁上京韩知古授中书令

926—938匡嗣9—21岁上京韩知古33岁去世。韩匡嗣善医,直长乐宫。太宗荫补,与萧氏成婚特授右骁卫将军,改授二仪殿将军

953匡嗣36岁上京太祖庙详稳

景宗即位,授始平军节度使、特进、太尉,封昌黎郡开国公。寻加推诚969匡嗣52岁南京奉上宣力功臣,俄授上京留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临潢尹。封燕王,

改南京留守,留守摄枢密使

妻萧氏53岁封陈国夫人

979匡嗣62岁上京都统,率所部兵南伐,十月战败于满城。诏数韩匡嗣五罪,赦之。遥授晋昌军节度使,加尚父、京兆尹降封秦王

981匡嗣64岁丰州西南面招討使,负责西南战务

983匡嗣66岁渠劣山景宗早一年去世。韩匡嗣去世,追赠尚书令

993妻萧氏77岁渠劣山秦国太夫人去世。子九人女八人

《嗣志》将韩匡嗣的祖先上推到周成王之弟叔德昌、韩德威墓志及家族六世孙韩椅、韩相、韩元佐,虞,指明韩氏祖先世出昌黎。除韩匡嗣之外,其子韩以及辽代另一开国功臣韩延徽之孙韩佚、四代孙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