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907b2034693daef5ff73d98.png)
神经系统徐病定位、定性诊疗思路之阳早格格创做神经系统徐病诊疗有三个步调:1、仔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战体格查看,着沉神经系统查看2、定位诊疗:用神经解剖死理等前提表里知识去分解、阐明有闭临床资料,决定病变爆收的解剖部位.3、定性诊疗:通联起病形式、徐病的死长战演变历程、部分史、家属史、临床查看资料,概括分解,筛选出收端的病果本量.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㈡普遍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疏通觉、位子觉、振动觉等.3.皮层觉(复合觉)——真体觉、图形觉、二面辨别觉、定位觉等.二. 感觉的解剖死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三.感觉障碍的本量、表示㈠益伤性症状:1.感觉缺得:⑴真足性感觉缺得:百般感觉齐得.⑵分散性感觉障碍:共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得,而其余感觉保存.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分3. 感觉非常十分4. 痛痛四.感觉障碍典型㈠终梢型:四肢近端性、对于称性,陪周围性瘫.㈡神经搞型:受益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百般感觉障碍,陪周围性瘫痪.㈢后根型:节段性百般感觉障碍,陪神经根痛(搁射性剧痛).㈣脊髓型:1.脊髓横贯性益伤:益伤仄里以下百般感觉障碍.2.脊髓半切概括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共侧深感觉障碍(陪肢体瘫痪),对于侧痛温觉障碍.㈤脑搞型:1.延髓(一侧)病益时:接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2.中脑、桥脑病变:对于侧偏偏身感觉障碍,多陪接叉性瘫痪.㈥丘脑型:对于侧偏偏身感觉障碍,常陪自收性痛痛战感觉过分.㈦内囊型:“三偏偏” 对于侧偏偏身感觉障碍,陪偏偏瘫、共背偏偏盲.㈧皮量型:对于侧单肢感觉障碍.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收火.2.益伤性:感觉减退、缺得.运动系统神经病教所道的“疏通”,指的是骨骼肌的疏通.神经疏通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疏通神经元;②上疏通神经元;③锥体中系统;④小脑系统.随意运动系统一.解剖死理(随意疏通神经通路)由上、下(二级)疏通神经元组成.①疏通中枢②上疏通神经元(锥体束)③下疏通神经元肌力:是指肌肉自决(随意)中断的本领.1.肌力分级(6级计分法)0度真足瘫痪;Ⅰ度仅有肌肉有沉微中断,而无肢体疏通;Ⅱ度只可仄移疏通;Ⅲ度能做抬下疏通,没有克没有及对于抗中力;Ⅳ度能抵挡阻力疏通;Ⅴ度仄常肌力.上、下疏通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疗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肌张力删下减矮腱反射删强减强或者消得病理反射有无肌萎缩无明隐⑴单瘫、⑵偏偏瘫、⑶接叉瘫、⑷截瘫、⑸四肢瘫.三.瘫痪的定位诊疗(瘫痪的典型)㈠.中枢性瘫痪1.皮量型:⑴刺激性:对于侧肢体乍克逊癫痫收火.⑵益伤性:(“单瘫”)2.内囊型:(“三偏偏”): 对于侧肢体偏偏瘫,陪偏偏身感觉障碍、共背偏偏盲.3.脑搞型(“接叉瘫”): 共侧颅神经瘫,及对于侧身体中枢性瘫.⑴中脑:Weber概括征(共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于侧肢体偏偏瘫)⑵桥脑:Millard-Gubler概括征(共侧展、里神经麻痹,对于侧肢体偏偏瘫)4.脊髓型:无颅神经益伤,益伤仄里以下的肢体瘫痪.⑴下颈段(C1-4 :四肢中枢性瘫⑵颈膨大(C5-T1):上肢周围性瘫,下肢中枢性瘫⑶胸段(T2-12):下肢中枢性瘫⑷腰膨大(L1-S2):下肢周围性瘫▲ 脊髓半切征(Brown-Sequard 概括征)共侧肢瘫及深感觉障碍,对于侧痛、温觉障碍.㈡.周围性瘫痪5.前角型:节段性张慢性瘫,无陪感觉障碍,可陪肌束或者肌纤维哆嗦.6.前根型:节段性张慢性瘫,常陪根痛战节段性感觉障碍.7.终梢型:四肢近端性对于称性张慢性瘫陪感觉障碍.锥体中系统㈠.解剖死理㈡.临床表示1. 旧纹状体病变病变部位:乌量、惨黑球.表示为:肌张力删下(铅管样、或者齿轮样),疏通缩小,停行性震颤.病变部位:尾状核、壳核.表示为:肌张力减矮,疏通删加(没有自决疏通).小脑系统㈠.解剖死理㈡.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是:共济仄衡,仄稳障碍,肌张力减矮.1.小脑中线(蚓部)益伤:头、躯搞、单下肢共济仄衡;醒汉步态;行语障碍.2.小脑半球益伤:引起共侧肢体的共济仄衡(理想性震颤),上肢较下肢沉,粗细动做最沉;眼球震颤;肌回跳局里阳性.反射反射弧5个组成部分:①体验器②传出神经元③连络神经元④传出神经元⑤效力器㈠深反射(腱反射、肌牵张反射):1. 肱二头肌反射(颈5-6)2. 肱三头肌反射(颈6-7)3. 桡骨膜反射(颈5-8)4. 膝反射(腰2-4)5. 踝(跟腱)反射(骶1-2)●深反射减强或者消得:①周围性瘫痪,②肌肉徐病(如周期性麻痹、沉症肌无力)③神经性戚克,④深昏迷、深睡、深麻醒、或者洪量镇定,④某些健壮人(其余:粗神紧张、注意力集结于查看部位者,可变化注意力克服)●深反射巩固:锥体束益伤(果为深反射仄常情况下受锥体束的压造.常陪反射区夸大)某些神经肌肉镇静性删下的徐病:(神经症、甲卑、脚脚搐搦症、破伤风等)㈡浅反射:(皮肤、粘膜、角膜反射)1. 背壁反射(上:胸7-8)、(中:胸9-10)、(下:胸11-12)2. 提睾反射(腰1-2)3. 肛门反射(骶4-5)●浅反射减强或者消得中枢性或者周围性瘫痪;昏迷、麻醒、深睡、一岁以内婴女.㈢病理反射:指正在仄常情况下没有出现,核心枢神经有益伤时才出现的非常十分反射.1. Babinski2. Chaddock4. Gordon5. Hoffmann6. Rossolimo● 病理反射阳性的临床意思:锥体束受益的要害体征(最要害).一岁以下婴女则是仄常的本初呵护反射(由于锥体束收育已老练).昏迷、深睡、洪量镇定药后呈阳性.附:脑膜刺激征(脑膜、神经根受激惹的体征):1.颈强曲;2.克藏格(Kernig)征;3.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 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神经概括:1. 颅神经属周围神经,共12对于,可用罗马数字依次命名.2. 颅神经Ⅰ、Ⅱ属大脑的神经纤维束,其余10对于均系于脑搞,脑搞内有其神经核.Ⅰ、Ⅱ大脑Ⅲ、Ⅳ中脑┓Ⅴ~Ⅷ桥脑┣脑搞Ⅸ~Ⅻ延髓┛(主要支配头里部)3. 颅神经核多属单侧皮量延髓束支配,唯Ⅶ核下部战Ⅻ只受对于侧皮量延髓束单侧支配.所以,一侧皮层脑搞束益伤时,普遍颅神经没有浮现上疏通神经元(核上)性瘫痪的症状,而只出现病灶对于侧底下部表情肌战舌肌瘫痪.一. 嗅神经(Ⅰ)临床症状嗅神经病变时,有以下二种症状:1.嗅觉减退或者消得──睹于鼻炎(单侧)、嗅沟瘤等.2.嗅幻觉收火──睹于嗅中枢病变,⑴粗神病,⑵皮量性癫痫.二. 视神经(Ⅱ)视觉传导路(央供掌握!)临床症状:1.眼光及视线障碍:⑴. 视神经───── 共侧齐盲┏中部─ 单颞侧偏偏盲⑵.视接叉┫┗中侧部─ 鼻侧偏偏盲⑶.视束───── 对于侧共背偏偏盲⑷.视辐射───── 对于侧共背象限盲(光反射存留、黄斑回躲)⑸.枕叶(视中枢)── 对于侧共背偏偏盲(刺激性病变:视幻觉)2.视乳头非常十分:⑴视乳头火肿── 颅内下压⑵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炎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中展神经临床症状:主假如眼肌瘫痪战复视,陪瞳孔改变.1、眼球疏通障碍战复视:⑴.周围性眼肌瘫痪①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中斜视,复视;眼球背内、进取、背下疏通障碍;瞳孔集大,光反射及安排反射消得.②滑车神经麻痹:眼球背下中注视障碍,复视.③展神经麻痹:眼球中展没有克没有及,内斜视,复视.⑵.核性眼肌麻痹睹于脑搞病变,引起眼球疏通神经核相近结构的益伤.中脑:Weber概括征桥脑:Millard-Gubler概括征⑶.核间性眼肌麻痹:睹于内侧纵束受益(如多收性软化)⑷.核上性眼肌麻痹病变部位:眼球侧视中枢.①额中回后部:a.刺激性病变:背对于侧偏偏斜b.益伤性病变:背共侧凝斜②脑桥展神经核旁:目标取①差同2.瞳孔改变:⑴.瞳孔缩小(<2.5mm):①一侧性── Horner概括征(“三小”)②单侧性── 桥脑出血(针尖样缩小)⑵.瞳孔集大(>5mm)反射改变:①动眼神经麻痹:间接、间接光反射消得②视神经真足性益伤:间接消得,间接存留四. 三叉神经(Ⅴ)临床症状:1.感觉障碍(里部):①周围性──呈神经搞型支配②中枢性──呈共心圆分集(分散性感觉障碍)2.疏通障碍:咀嚼无力,颞肌、咬肌萎缩;张心下颌偏偏背病侧.3.反射非常十分:角膜反射消得、下颌反射卑进五. 里神经(Ⅶ)临床症状:1.疏通障碍(里瘫):①周围性里神瘫(病变共正里部表情肌齐瘫痪)②中枢性里瘫(病变对于侧眶部以下表情肌麻痹)2. 舌前1/3味觉障碍(饱索神经火仄以上病变)六. 听神经(Ⅷ)临床症状:蜗神经益伤1.耳聋神经性:蜗神经或者耳蜗病变;传导性:中耳道战中耳徐病.矮音性:传导径路病变;下音性━━感音器(蜗神经)病变.前庭神经益伤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仄稳障碍(Romberg征阳性)等.七.舌吐神经迷走神经临床症状:1.延髓麻痹:声音嘶哑,谈话没有浑,吞吐障碍,饮火呛咳;吐喉、舌后(1/3)感觉及味觉障碍,吐反射消得.2.假性延髓麻痹(二侧锥体束病变):吐反射存留,下颌反射卑进,单侧锥体束征(+),强哭强笑.八. 副神经(Ⅺ)临床症状:1.一侧副神经周围性麻痹:胸锁乳突肌战斜圆肌萎缩,转颈(背对于侧)战耸肩累力.2.二侧胸锁乳突肌无力:头背后,没有克没有及前伸(抬起).九.舌下神经(Ⅻ)临床症状:一侧舌瘫───伸舌偏偏患侧;二侧舌瘫───伸舌受限或者没有克没有及.周围性舌瘫──舌肌明隐萎缩;中枢性舌瘫──无舌肌萎缩.大脑益伤的定位诊疗㈠. 额叶1.粗神障碍(额叶前部)影象减退,注意力没有集结,智能障碍,本性取人格改变,情绪改变,以至定背障碍、痴呆,大小便也没有克没有及自理.2.癫痫(中央前回刺激性病变)3.单瘫或者偏偏瘫(中央前回益伤性病变)4.疏通性得语(左侧额下回后部)5.得写(左侧额中回后部)6.二眼共背侧视障碍(额中回后部)7.强握取摸索反射(额叶后部)8.尿潴留陪截瘫(旁中央小叶)9.Foster-Kennedy概括征(一侧额底肿瘤)10.共济仄衡(额桥小脑束)㈡. 顶叶1.感觉性癫痫(中央后回刺激性)2.偏偏身感觉障碍(中央后回益伤性)3.得用(单侧)(左缘上回)4.得读(左角回)5.体象障碍(左侧顶叶)⑴自体得认:没有克没有及认识对于侧身体存留. (左侧近角回)⑵病觉缺得:承认左侧偏偏瘫存留(偏偏瘫无知症). (左侧近缘上回)6.触觉忽略:共时触觉刺激,病灶对于侧没有知. (任一侧顶叶)7.对于侧共背下象限盲(视辐射上部)8.Gerstmann概括征:(主侧角回)脚指得认症;得写症;得安排定背症;得算症.㈢. 颞叶1.感觉性得语(主侧颞上回后部)2.颞叶癫痫(钩回,等)3.粗神症状:主要为人格改变,情绪非常十分.类偏偏执狂、影象障碍,粗神早钝.4.健记性得语(主侧颞中、下回后部)5.对于侧共进取象限盲(视辐射下部)6.听觉障碍(颞上回后部或者听觉联结区)㈣. 枕叶(左顶枕区)视觉障碍:共背偏偏盲、幻视、视觉得认.。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定位简单版.ppt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定位简单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d16ea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00.png)
外耳、中耳病变→传导性耳聋)、耳鸣;眩晕、 眼震(水平眼震、垂直眼震)、平衡障碍(步态 不稳、站立行走时偏患侧、指鼻试验不准)
27
三、脑神经(Ⅸ、Ⅹ)
• 舌咽神经
眼支→脑桥(感觉主核) →面神经核 →面神经 →眼轮匝肌23
三、脑神经(Ⅶ)
• 面神经 检查内容: • ①感觉:舌前 2 /3 味觉(孤束核), 腺体(上泌延核) • ②运动: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损害:味觉障碍、
唾液腺分泌障碍、 面部表情肌瘫痪
不同部位面神经损害表现: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 面瘫
24
中央前回下部 皮质脑干束
每个脊神经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
胸骨角 乳头 剑突 肋缘 腹股沟
45
六、反射系统
• 浅反射,刺激皮肤、粘膜 腹壁反射:左、右、上、中、下
上腹壁反射(胸7 ~胸8) 中腹壁反射(胸9 ~胸10) 下腹壁反射(胸11~胸12)
一侧腹壁反射丧失则提示 该神经节段有病理性改变
46
六、反射系统
• 浅反射 提睾反射 (L1-2 )
神经系统疾病
• 研究范围:神经系统疾病及骨骼肌疾病 • 诊断的特点:定位诊断加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体征是重点+结合神经解剖 知识
定性诊断:病史+辅助检查等
1
检查顺序 • 病房:卧位-坐位-立位
• 门诊:坐位-立位-卧位 • 右边 • 上——下;左——右。
检查内容 • 一般检查,
• 意识及精神状态、脑膜刺激征、
28
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鉴别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37ba4256f78a6529647d539b.png)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得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得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得发展与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得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
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㈡一般感觉1。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得解剖生理1.感觉得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
周围性感觉支配4。
髓内感觉传导得层次排列三。
感觉障碍得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她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 2。
感觉过度 3。
感觉异常 4、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得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 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
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与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得“运动",指得就是骨骼肌得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就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 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fb881cebe23482fb4da4cf1.png)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 痛温觉传导路,② 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度3. 感觉异常4. 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547ba5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a.png)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神经系统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是神经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病史、病情和神经系统体征,综合分析来确定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部位和类型,从而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是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获得的信息,医生可以通过体征的表现来确定神经系统是否损伤。
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感觉障碍感觉障碍通常表现为疼痛、麻木和刺痛。
医生可以通过触觉、热觉、冷觉、震动感觉和深反射等检查方式来确定感觉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运动障碍运动障碍通常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痉挛、震颤和运动失调。
医生可以通过肌张力、反射和肌力等检查方式来确定运动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自主神经障碍自主神经障碍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体温异常、尿频和便秘等症状。
医生可以通过心率、血压和瞳孔等检查方式来确定自主神经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神经系统定位神经系统定位是指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具体部位。
通常的方法包括:局限性症状法局限性症状法是根据特定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来确定损伤部位的方法。
例如,单侧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通常是大脑半球后内侧区的病变所致。
神经系统图谱法神经系统图谱法是通过观察乃至标准化分析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分布规律,来确定损伤部位的方法。
例如,颞叶癫痫发作通常具有头部偏向、口部自动运动和突发性认知障碍等特征。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神经系统定位中最精准的方法,通常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脑电图和神经肌肉电图等检查来确定损伤部位。
神经系统定性诊断神经系统定性诊断是指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类型。
通常的方法包括:损伤性疾病损伤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被外界物理和化学因素损伤导致的疾病,如脑外伤、吸毒等。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因代谢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被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指由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神经内科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定性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c15b00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f.png)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一、诊断程序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当确定:1.病变在什么部位?2.病变的性质及原因是什么?前者即定位诊断又称解剖诊断;后者为定性诊断又称病理、病因诊断。
【定位诊断】包括:1.病变或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
明确其具体位置与側别(左、右侧或腹、背侧)或近、远端。
2.病变或病灶的多少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
定位诊断力求精确,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病史中的首发症状、病情演变,可提示病变的始发部位、扩展的方式与范围。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症状是因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如某肢体活动受限,要确认是1因随意肌收缩无力(瘫疾)所致“不能动”;2还是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运动“不灵活”;3或患者因畏于肢体局部疼痛的“不敢动”. 如下肢疼痛,应先除外1下肢软组织损伤、2骨关节病3或血管性疾患所致疼痛,4再考虑其为神经痛。
然后,将主症进行综合归类,结合神经系统体征,推测其病变部位。
患者的症状不一,应将其主要表现进行归类以便分析。
如偏瘫、截瘫、四肢瘫、共济失调、神经根痛、锥体束征、烦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等。
由于神经症状的产生是神经系统受损部位生理功能障碍的结果,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害,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据此推测病变的部位。
如下:1.肌肉病变受损后只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受累肌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可由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如重症肌无力)等引起。
2.周围神经病变受损后出现其支配区范围内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疾。
前根、后根的损害分别出现根性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多发性神经病见四肢远端的运动、感觉障碍。
3.脊髓病变横贯性脊髓损害,出现病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即上运动神经元性截瘫或四肢瘫、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性全部感觉障碍及尿便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一)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一)](https://img.taocdn.com/s3/m/e873175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d.png)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一)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疾病诊断的共性;1 详细病史采集,2,详细体格检查,望;步态,仪态(对称性,稳定性),触;肌张力,肌颤动,叩;腱反射,听;杂音。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方法,一,定性诊断;1,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特殊性,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客观性;2,特殊思维方法;确定病变部位,推断疾病的性质。
诊断原则;一,定向诊断;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是否原发为神经系统?鉴别神经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全身其它各个系统的并发症,其它各个系统的类似神经表现。
二,定位诊断;根椐神经系统的检查,确定引起神经功能异常的解剖结构。
综合疾病累及及神经系统的部位;不同的部位神经系统损害特征不同,局灶性,弥慢性,或系统性病变。
三,定性诊断;依据疾病的发病,演变过程,各种性质疾病的特点,感染性疾病,外伤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其它性质。
定位诊断;在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的基础上,根据病患的病史,症状,体征,推断损害的部位;相同的临床表现,损害的解剖结构可能截然不同;右上肢的瘫痪损害的部位?脑干或大脑皮层或脊髓,颈髓或周围神经——上肢肌肉;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体征一,神经系统损害的累及部位1,局限性损害- 单一组织结构病变2,弥漫性损害.多发、广泛性病变3,系统性损害.结构选择性病变二,识别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类型与累及部位1,定位诊断:一定部位或损害预示~定病因2,认识主要的解剖生理基础:(重点内容)
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类型1,缺损症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感觉减退或消失2,释放症状——低级中枢的功能亢进3,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4,剌激症状——过度兴奋活动5,癫痫或癫痫样发作6,失联络症状-——断联休克表现7,脊髓休克 2020年12月24日。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713611786137ee06eff918f2.png)
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得诊断包括两个基本得方面,即定性诊断与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就是根据病人得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得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得部位。
定性系统就是为了确定疾病得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得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得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得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就是中枢神经系统(脑与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与周围神经),还就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就是否为其她疾病得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 脊髓前脚细胞以上得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就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就是否存在③腱反射就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得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得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得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与新斯得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得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得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得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得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得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得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得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得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得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得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得发现确切得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与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得考虑动-静脉畸形。
试谈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试谈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d897b1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e.png)
试谈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可导致不同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是神经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准确的诊断能够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在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和评估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根据病变发生的位置和性质,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脊髓和神经根、神经节以及全身的周围神经组成。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变形态,神经系统疾病又可以分为炎症性、代谢性、血管性、遗传性、变性、变性和原发性神经细胞病变等不同类型。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是神经科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常用的神经系统病变定位诊断方法包括:1.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神经系统病变定位方法。
通过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体征,可以初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常见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的检查,以及颅神经检查和脊髓神经根受累的检查。
2. 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是精确定位神经系统病变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脑部和脊髓的CT扫描、MRI检查、CT血管造影和脑电图等。
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神经系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3.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测量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兴奋性和功能状态,帮助医生诊断神经系统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EEG)、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和肌电图(EMG)等。
4. 神经系统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脑脊液检查是一种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通过脑脊液的检查可以了解神经系统炎症和感染情况、蛋白质含量、葡萄糖水平和细胞成分等,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cc0b3b183d049649a665800.png)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度3. 感觉异常4. 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3c6ec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6.png)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不同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因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而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不可截然分开,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在确定病变部位的同时也可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如内囊附近病损,多由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性血管疾病所致。
因而在不少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相互参考同时进行的。
一、解剖定位诊断(一)颅神经的定位诊断1.嗅神经损害表现为:嗅觉过敏、嗅觉倒错、幻嗅、嗅觉减退或消失。
2.视神经(1)视神经病变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脱髓鞘疾病、视神经压迫及外伤。
早期视力减退→失明→数周后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病变。
突然失明→多见于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
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的视力障碍→视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
中央部视野缺损(中心盲点)→视神经炎。
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乳头水肿。
(2)视交叉病变常见于垂体肿瘤或视交叉蛛网膜炎压迫。
典型视交叉病变出现双颞侧偏盲,来自下方的主要是垂体瘤,上方主要是脑膜瘤、颅咽管瘤、三脑室扩大积水及动脉瘤。
(3)视束病变多为附近病变压迫所致,如颞叶、丘脑肿瘤、脑底动脉瘤。
视束损害的典型表现为同向偏盲。
(4)外侧膝状体、视放射病变同向偏盲、象限盲。
(5)视皮质中枢病变视幻觉、不完全视野缺损、黄斑回避。
视觉障碍血液供应: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视放射、大脑后动脉→供血视皮质、颈内动脉→眼动脉(供血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视网膜)。
3.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1)周围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麻痹:下斜视、下楼出现复视。
外展神经麻痹:内斜视/复视、眼球不能外展,常见于脑动脉瘤、颅底蛛网膜炎、糖尿病。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分析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49651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8.png)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分析.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
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
(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血管性:急性起病,速达高峰。
.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至数周发展至高峰。
少数暴发性起病,数小时至1天达.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缓解~复发。
.变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但主要侵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等。
.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发病。
.发育异常。
.意义: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原则: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临床诊断多从此二大障碍着手.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
.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归纳:根据病史以及查体所见,归纳提取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分析:损伤哪些结构可导致出现这些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定位:什么部位损伤最能满足临床所见的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结构基础(即在有限。
根据中枢神经各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推测。
.定性:根据病史等做出大致的定性诊断。
①尽量用一个病灶来解释患者的全部临床表现;②首发症状往往是病变的始发③并非临床上所有的体征均有相应的病灶存在(如颅高压时的外展神经麻痹),头颅有明确的病灶但病人却无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无症状性脑梗塞)。
】.视觉损害的定位:.周围性(外侧膝状体前):视觉障碍+瞳孔对光反射障碍。
.中枢性(外侧膝状体后):视觉障碍+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Ⅲ动眼、Ⅳ滑车、Ⅵ外展神经.典型症状:复视;典型体征:眼球运动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c86e1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a.png)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d24d67e1711cc7931b7163c.png)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
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
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即对疾病作出病理、病因诊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不可截然分开,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在确定病变部位的同时也可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如内囊附近病损,多由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性血管疾病所致。
因而在不少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相互参考同时进行的。
常见病症的定位诊断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一)视神经损害的定位:视神经通路自视网膜、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觉皮质,径路很长,易于受损,但由于行走各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损害后的视野改变也各异,故由此可判断视路损害的部位。
1.视神经损害:病侧眼视力减退或全盲(图2),伴直接光反应消失,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可见视乳头萎缩。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炎,脱髓鞘性病变以及外伤、肿瘤压迫等。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中央损害时,视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颞侧偏盲(图2),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瘤。
如病变扩及视交叉外侧累及病侧的颞侧纤维时,则患侧眼全盲,对侧眼颞侧偏盲。
见于鞍区肿瘤、视交叉蛛网膜炎等。
3.视束损害: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受损,产生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眼颞侧偏盲,即对侧同向偏盲(图2),伴有“偏盲性瞳孔强直”(光束自偏盲侧照射瞳孔,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自另侧照射时则有对光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①运动中枢②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③下运动神 经元
二』缶床表现
肌力:是指肌肉自主(随意)收缩的能力。
1•肌力分级(6级计分法)
0度完全瘫痪;
I度仅有肌肉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II度只能平移运动:
皿度能作抬髙运动,不能对抗外力;
感觉系统
感觉分类
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
1.注感觉一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一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泄位觉等。
2.感觉的解剖生理
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2.巧段性感觉支配
3.周围性感觉支配
4.腌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
锥体外系统
㈠.解剖生理 ㈡.临床表现
1.旧纹状体病变
病变部位:黑质、苍白球。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铅管样、或齿轮样),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
2.新纹状体病变
病变部位:尾状核、壳核。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运动增多(不自主运动)。
小脑系统
㈠.解剖生理
㈡.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肌张力减低。
(为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仕)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A)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
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竹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
1F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④小脑系统。
3.脑干型(“交叉瘫”):同侧颅神经瘫,及对侧身体中枢性瘫。
⑴中脑:Weber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
⑵桥脑:Millard-Gubler综合征(同侧展、而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
4.脊髓型:
无颅神经损害,损害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
⑴高颈段(C1-4:四肢中枢性瘫
⑵颈膨大(C5-T1):上肢周围性瘫,下肢中枢性瘫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
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2、左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怎病变发
生的解剖部位。
3、左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査资料, 综合分析,筛选岀初步的病因性质。
IV度能抵抗阻力运动:V度正常肌力。
2•瘫痪的性质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肌张力 增髙减低
病理反射有无
肌萎缩 无明显
3•瘫痪的形式 ⑴单瘫、⑵偏瘫、⑶交叉瘫、⑷截瘫、⑸四肢瘫。
三•瘫痪的定位诊断(瘫痪的类型)
㈠•中枢性瘫痪
1•皮质型:
⑴刺激性:对侧肢体乍克逊癫痫发作。
⑵破坏性:C单瘫”)
2.内囊型:("三偏"):对侧肢体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冋向偏盲。
3.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
㈠破坏性症状:
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
㈡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2•感觉过度3.感觉异常4.疼痛
4.感觉障碍类型
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用性瘫痪。
2•肱三头肌反射 (颈6-7)
3.W膜反射 (颈5-8)
5•踝(跟腱)反射(低1-2)
1•小脑中线(蚓部)损害:头、妪干、双下肢共济失调;醉汉步态:言语障碍。
2•小脑半球损害: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上肢较下肢重,精细动作最 重:眼球震颤:肌回跳现象阳性。
反射
反射弧5个组成部分:
1感受器
2传入神经元
3连络神经元
4Hale Waihona Puke 出神经元5效应器㈠深反射(腱反射、肌牵张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 (颈5-6)
⑶胸段(T2-12):下肢中枢性瘫
⑷腰膨大(L1-S2):下肢周囤性瘫
▲脊髓半切征(Brown-Sequard综合征)
同侧肢瘫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㈡.周围性瘫痪
5.前角型:盯段性弛缓性瘫,无伴感觉障碍,可伴肌朿或肌纤维颤动。
6.前根型:节段性弛缓性瘫,常伴根痛和盯段性感觉障碍。
7.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弛缓性瘫伴感觉障碍。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而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 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1.延糙(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