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路工程技术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湛铁路通道至永州段DK282+500~DK286+900(第五标段)
工程技术总结
一、施工记录
洛湛铁路通道至永州段第五标段由中铁五局(集团)公司施工,计划开工日期为2000年11月1日,主体工程计划完工日期为2002年5月31日,板门岭隧道出口于2000年11月1日开工,进口因位于悬崖峭壁、悬崖峭壁、便道修凿困难,于2001年2月14日开工,计划贯通日期为2002年3月31日,实际贯通日期为2002年1月18日,提前72天贯通。主体工程于2002年5月31日全部竣工。预铺碴于2002年6月20日完成。铺架于2002年8月4日下午进入本标段,2002年8月8日铺架双江口大桥,于2002年8月9日晚铺架完毕,因中铁十九局将军岭大桥桥墩重新施工遂停止铺架,后于2002年8月31日晚重新进入我管段,于2002年9月4日下午铺架完我管段进入中铁十九局管段。2002年11月整道完毕。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洛湛铁路通到至永州段自出站至永州西出站与湘桂线接轨,线路长度116.6km,另加永州西至永州方向联络线长度2.6km,共计119.2km。第五标段位于省东安县境,起讫里程为DK282+500~DK286+900,全长4.4km。本标段桥隧较集中,为本线工程量最集中地段,其中板门岭隧道全长2332米,控制全线工期,为本标段重点工程。
2.2、地形地貌
本段线路走向为南北向,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地形大多为低山剥蚀丘陵,地表植被覆盖茂盛,岩层节理发育。
2.3、工程地质情况
沿线地层分布为寒武、奥陶系浅变质砂岩、板岩及泥盆系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地质构造以祁阳山字型弧形结构为主,断裂发育,岩溶及岩溶坍陷,膨胀土、顺层等为本段主要不良工程地质情况。第五标段主要为剥蚀低山及山间谷地,地势陡峭、植被发育、表层为el+dlQ砂粘土夹碎石、黄褐色、硬朔~半干硬,厚0~10M,下伏D2t石英砂岩、紫红色、岩体完整、风化颇重,局部外露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紫褐色、灰褐色,岩质较软、风化严重-颇重。谷地表层为PL+dlQ4粘性土夹碎石块,褐黄色,软~应朔厚2~5M,下伏基岩,覆盖层孔隙水发育。
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2.4、水文地质及气象情况
本区水系属长江水系中湘江水系,水文地质条件为发育少量基岩裂隙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3℃~17.7℃,极端最低气温-10.5℃,极端最高气温43.7℃,年平均降雨量1323mm~1395.1mm,其中4~6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洪水期为5~8月份。
2.5、施工环境
交通运输:永州~芦洪沿1812线行进,芦洪市~新圩江镇~中田乡砂子铺村有简易公路通行,但部分地段需新铺路面及完善排水系统,砂子铺至板门岭隧道进口加宽便道3.2km,新建便道8km,板门岭隧道出口新建便道3km。
主要资源:本标段砂较为缺乏,石材较为丰富,砂石料就近从设计、监理指定的石场购买和自办石场开采,汽车运到施工现场。
2.6、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Ⅰ级
正弦数目:单线
限制坡度:6‰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1000米,困难地段600米
牵引种类:燃,限界予留电化条件
机车类型:DF4111C型
牵引定数:2700吨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
2.7、主要工程数量
2.7.1、路基
区间路基土石方:171209方
路基附属圬工:25982方
2.7.2、桥涵
桥梁:489.96延长米/4座,其中:
大桥:196延长米/1座
中桥:178.06延长米/2座
栈桥:115.9延长米/1座
盖板涵:285.19横延米/10座
2.7.3、隧道
隧道:2855延长米/5座,其中:
1000米以下523隧道米/4座
1000米以上隧道2332米/座
2.7.4、铺道床9690方
三、施工过程
3.1、施工经过简况
本标段计划开工日期为2000年11月1日,主体工程计划完工日期为2002年5月31日,因便道修凿困难,板门岭隧道于2001年2月14日开工,进口段采用正台阶短台阶法施工,DK284+585以后采用全断面法施工,2001年6月8日至2001年8月8日施工湿喷钢纤维地段(DK284+585~+735),2001年10月1日DK284+~+095段发生塌方,塌方方量达1500余方,于2001年10月25日处理完毕。2001年11月3日到达会师点DK285+231处,2002年1月18日贯通。圬工工程于2002年2月底完成。伍家岭一号隧道于2001年5月2日施工,全隧采用正台阶短台阶法施工,于2001年11月10日贯通,2002年5月7日圬工工程全部完成。伍家岭二号隧道原计划于2001年5月开工,开挖出口拉槽时山体大
面积滑坡,变更增加抗滑桩7根,稳定山体后于2001年9与4日开工,2002年4与8日贯通,2002年6月20日圬工工程全部完成。DK283+780~+880段原设计为陡坡深路堑,开挖后发现山体为松散堆积体,自稳性极差,变更为明洞通过,于2002年2月21日开工,施工中采用先墙后拱然后仰拱的施工方法,缩短边坡暴露时间,于2002年8月25日全部完成。
涵洞工程于2001年2月15日开工,隧道口及大区段填方附近的涵洞先安排施工,因施工便道影响(雨水毁损等),涵洞工程施工时间较长,于2001年9月涵洞主体工程全部完工,顺沟顺渠工作于2002年5月全部完工。
双江口大桥最高墩达33米,于2001年3月3日开工,3、4、5号墩基础为沉井基础,施工中采取边开挖边下沉结合适当压重的方法施工,各项误差均在规允许围之。桥墩施工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混凝土提升采用移动汽车吊,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因双江口大桥台与板门岭隧道进口相距仅1.7米,且应地方政府要求板门岭隧道进口便道需进行改移,须等板门岭隧道施工完毕后方能施工,影响了双江口大桥的工期,桥墩台于2002年5月8日全部完工。铺架于2002年8月9日施工完毕,桥面系于2002年10月施工完毕。双江口一号、二号中桥于2001年4月18日开工,2002年11月桥面系全部完成。
路基工程试验段于2001年8月完成,路基填筑各项参数均根据试验段得出。DK282+500~+640段路基于2001年9月15日开工,其余各段路基均根据涵洞完成情况相继开工,机械采用PC200挖掘机,3~5吨自卸汽车、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等。石方爆破采用7655式风钻及潜孔钻进行钻眼爆破。路基附属根据路基完成情况及时开工,尽量缩短边坡暴露时间。DK283+544~+985段因右侧边坡因自稳性较差,采取短开挖、挡护紧跟的措施,顺利完成了路基及挡护的施工。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程与正线施工同步进行,弃碴场及河道引线采用浆砌挡墙进行防护,因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采取喷播植草进行恢复,于2002年10月全部完成。
本标段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并满足创优规划要求。无任何安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