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过食酸咸,内伤肝肾 • 【原文】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 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泄相搏, 名曰斷泄。營氣不通,衛不獨行,營衛俱 微,三焦無所禦,四屬斷絕,身体贏瘦, 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 爲歴節也。(九) • 提要:本条论述偏嗜酸咸致历节的病机及 其与黄汗病的鉴别
少阴脉 • 《金鉴》认为是心脉。“少阴心脉也,主 心血……”; • 徐忠可认为是足少阴肾脉。“少阴脉左尺 也,主肾主阴……”。 • 此处应为先天之肾脉。
• 治则:养血填精,活血化瘀(或佐祛风) • 处方:景岳小营煎(当归、熟地、芍药、 山药、枸杞、炙甘草) • 病久体虚,关节变形,肢体瘦削,可加制 鳖甲、制龟甲以滋血活络,濡润筋骨。
• 提要:论述了中风与瘾疹的发病机制。 • 营卫气血不足,风寒侵袭,轻者为风疹,重者为 中风
证治
• (一)风入心脾 • 【原文】 侯氏黑散: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 足者。《外台》治風癲。 •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細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蠣三分 桔梗八分 防風十分 人參三分 礬石三分 黃芩三分 當歸 三分 乾薑三分 芎藭三分 桂枝三分 • 上十四味,杵爲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 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 積在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 提要:论述风邪乘虚入中经络的证治。
分型 症状
在络 肌肤不 仁
在经
入腑
入脏
舌即难 言 即重不胜 即不识人 口吐涎 筋骨
加重
病位
病势 预后
肌肤
较轻 尚可
胃(脑 ) 心(脑)
更重 较差 危笃
目的: 以测知病位的深浅,病势的轻重,预后的良否。
意义
• 《金匮》首创中风病名,并提出邪在经、 在络、入脏、入腑的症状,这给后世中风 的辨证奠定了基础,后世把中风分为中经 络、中脏腑。
中风病
中风脉症、病因病机与鉴别
• 【原文】 夫風之爲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 者,此爲痹。脉微而數,中風使然。(一)
• 提要:论述中风的脉证及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病名 病因病机 中风 气血不足,外邪诱发 由经络而入于脏腑 (正虚为主)
临床表现 半身不遂,口角斜, 甚则神志不清,脉微 而数
痹证 风寒湿杂至,留着于 但臂不遂,关节肌肉 肌肉或筋骨之间 (邪 疼痛,神志清楚,脉 实为主) 涩
• 2.阴血不足,外感风邪 • 【原文】 少陰脉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 則爲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六)
• 本条论述血虚风袭之历节的病机证候。
• 3.气虚饮酒,汗出当风 • 【原文】 盛人脉澀小,短氣,自汗出,歴 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七)
• 本条论述气虚湿盛,复感风邪的历节病机 证候。
• 【原文】 寸口脉浮而緊,緊則爲寒,浮則爲 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脉空 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 急,正氣引邪,㖞僻不遂。 •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 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即難 言,口吐涎。(二) • 提要:本条论述了中风的病因病机、口眼喎斜 的机理以及中风病位深浅的辨证。
• 论述风湿历节的证治。 • 分析:
– 诸肢节疼痛:风胜。 – 身体魁羸:正衰邪盛。 – 脚肿如脱:湿胜。 – 头眩:风邪上犯。 – 短气、温温欲吐:湿浊中阻,气机不利。
• 病机:感受风湿之邪 ,日久化热伤阴 。 •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兼滋阴清热。 •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解
麻黄、桂枝 ——祛风通阳 附子 ——温经散寒止痛 白术、防风 ——除湿祛风 知母、芍药 ——养阴清热 生姜 ——祛风和胃止呕 甘草 ——和胃调中
温经散寒止痛 ; 祛风除湿 兼滋阴清热 。
药偏温燥,重在 祛邪 。
• 病机:感受寒湿之邪痹阻关节 •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 方药:乌头汤。
方解
麻黄 ——祛风发汗宣痹 乌头 ——温经散寒止痛 芍药、甘草 ——缓急止痛 黄芪 ——固表除湿 白蜜 ——甘缓解毒
使风寒湿邪 化微汗而解

类别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五
金匮教研室 刘明岭
[ 目的要求 ]
【掌握】中风病辨证与历节病的证治。 【熟悉】中风病、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中风 病与痹症的区别。 【了解】中风病与历节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背诵】条文:2(下段)、8、10。
中风病的含义
• 中风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言语不利甚或突然昏倒,不省 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 临床常与面神经麻痹,脑梗塞, 脑出血相联系
• (二)热盛风动 • 【原文】 風引湯:除熱癱癇。 • 大黃 乾薑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 • 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 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煑三沸,溫服一升。 • 提要:论述阳热内盛,肝风内动的证治。
• (三)血虚受风 • 【原文】 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 休,無寒熱,其脉浮。 • 防己一分 桂枝三分 防風三分 甘草二分 • 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絞取汁,生地 黃二斤,【口父】咀,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 盛其汁,更放地黃汁,和分再服。
病名释义
• 历节病: 是以关节剧烈疼痛, 逐渐遍历多个关节,甚或骨 节变形肿大,疼痛不能屈伸 为证候特点的病证。
• 相当于西医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一类疾病。
合篇的意义
(1)病因病机相似(内虚邪中) 均属广义风病的范畴; 皆与素体气血不足,感受风邪引起有关; (2)临床表现有共同特点 (似风邪善行而数变) 中风—— 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 历节—— 关节疼痛呈游走性 均出现肢体病变。 •
中风之深浅轻重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营卫不能运行于肌表 邪在于经,即重不胜——气血不能运行于肢体 浅 轻
邪入于腑,即不识人——胃热薰蒸,痰蒙神窍 深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邪入心则舌纵 重 • 心为五脏之君主。舌为心之苗,邪入心经则舌纵, 廉泉开而流涎沫。然中风之后,邪入脏腑,引起 脏腑功能紊乱,难以区别在何脏腑,故后世临床 皆以闭证脱证进行辨治。 • 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 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属虚证。
中风病因病机及主证
• 病因:血虚风邪内中
寸口脉浮而紧——血虚气弱, 外受风寒 “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 内因:“浮则为虚”, 络脉空虚——血气虚, 络脉空虚 外因: “紧则为寒”,外受风寒——贼邪不泻,或左或 右——邪随虚处停留 邪气反缓 ——络脉之气闭塞, 经络缓而不用 正气即急 ——血气运行正常, 皮肤肌肉正常有力 • 主证: 正气引邪,喎僻不遂——缓为急者所牵引,口眼喎斜. 口眼喎斜:歪左者病在右,歪右者病在左。
黄汗病与历节病鉴别
黄汗病
胫冷 不发热
历节病
胫不冷 发热
全身黄汗出,无它处病 关节处黄汗出,关节痛
总 结
•历节病的关键病因: 肝肾气血亏虚, 外感风寒湿之邪
辨证论治
一、风湿历节
• 【原文】 諸肢節疼痛,身体魁羸,腳腫如 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 湯主之。(八) •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 桂枝四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麻黃二兩 生薑五兩 白术五兩 知母四兩 防風四兩 附子二枚(炮) • 上九味,以水七升,煑取二升,溫服七合, 日三服。
乌头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病邪 病位 疼痛 关节疼
发热 其他 病机 治法
风寒湿邪 筋骨间 关节疼痛 疼势游走,多涉及全身 关节
可有发热恶寒关节肿热 痛 身体羸瘦,头眩短气, 温温欲吐 风湿外侵,日久化热 祛风除湿,行痹清热 寒湿外侵,经脉痹阻 温经祛寒,除湿宣痹
痛势固定,局部痛不可屈 伸
无热象,得热则舒,遇冷 则剧
源流
• • • • • •

唐宋以前:外风论(内虚邪中) 唐宋以后:内风论(风自内生,而非外风) 刘河间:心火暴盛 李东垣:正气自虚 朱丹溪:湿痰生热 张景岳:内伤积损 叶天士:肝阳化风 王清任:气虚血瘀 元代王履:分中风为“真中”(外风所致)和 “类中”(内风所致)
• 【原文】 寸口脉遲而緩,遲則爲寒,緩則 爲虛,榮緩則爲亡血,衛緩則爲中風。邪 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 入中,則胸滿而短氣。(三)
• 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总括了历节的病因,酒性标热本湿,湿盛 伤及脾阳,加之外盛中虚,汗出当风,风 与湿内外合邪就会形成历节。
• 本条的临床处方: • (1)对于舌质淡,苔细白而滑,小便清长, 确属阳虚湿盛者,可用桂枝附子汤或甘草 附子汤,温经复阳,祛风除湿 • (2)若属气虚夹湿夹瘀,舌质淡,苔白津 润,气短自汗者,可借用《血痹虚劳病脉 证并治》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海桐皮、薏苡 仁、独活、桃仁、红花,补气温阳,祛风 胜湿,活血化瘀。
问答题
• 1、历节的病因是什么? • 2、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的区别是什么?
历节病
一、成 因
• 1、肝肾不足,水湿浸渍 • 【原文】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 主筋,沉即爲腎,弱即爲肝。汗出入水中, 如水傷心 ,歴節黃汗出,故曰歴節。(四) • 要点:肝肾虚,腠理开,水湿入是形成历 节病病理机转的三个环节。
• 因此,治疗历节病,治本应当补养肝肾, 治标应当温化寒湿或清利湿热,但因本病 以“疼痛”为急,所以还必须通利气血, 化瘀止痛。
• 吃酸性食物过量是百病之源。医学研究证明,如 果人体倾向于酸性,人体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差, 废物就不易排出,肝肾的负担会加大,新陈代谢 缓慢,各种器官的功能减弱,容易患病。 • 含磷、氯、硫等元素的食品一般为酸性食品,如 面粉、肉类、谷物、油脂、酒类、白糖等。而含 钾、钠、钙、镁等元素的食品一般为碱性食品, 如水果、蔬菜、豆制品、乳制品、海带、碱性饮 料等。 • 酸或酸性盐堆积在关节或器官内引起相应炎症, 导致肾结石、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 提要:此论血虚夹风所致癫狂的证治。
• (四)外受风寒 • 【原文】 頭風摩散方: • 大附子一枚(炮) 鹽等分 上二味,爲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 上,令藥力行。
• 提要:论头风的外治法。
• (五)气血两虚感寒夹痰 • 【原文】 《古今錄驗》續命湯:治中風痱,身体 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 不得轉側。姚云:與大續命同,兼治婦人產後去 血者,及老人小兒。 • 麻黃 桂枝 當歸 人參 石膏 乾薑 甘草各三兩 芍藥一兩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煑取四升,溫服一升,當 小汗,薄覆脊,憑幾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 無所禁,勿當風。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 面目浮腫。 • • 提要:论气血两虚夹风寒痰热之中风偏枯证治。
• 4.胃有蕴热,外感风湿 • 【原文】 趺陽脉浮而滑,滑則穀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浮 則汗自出。(五)
• 素积酒谷湿热而外感风湿相搏——滑则谷 气实 • 里热外越而腠理开,津液外泄而为汗—— 浮则汗自出
• 后世医家根据本条所创的三痹汤,其功效 为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方 药为续断、杜仲、牛膝、防风、秦艽、独 活、桂心、细辛、人参、茯苓、当归、白 芍、黄芪、甘草、生地、川芎、生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