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合集下载

春秋中期新旧思想交替,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莲鹤方壶

春秋中期新旧思想交替,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莲鹤方壶

春秋中期新旧思想交替,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莲鹤
⽅壶
莲鹤⽅壶,春秋中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整个青铜器通⾼118厘⽶,⼝长30.5厘⽶。

1923年河南省新郑市李家楼郑公⼤墓出⼟。

长⽅形⼝,上有盖。

器⾝长颈、垂腹、圈⾜。

盖上饰盛开莲瓣两层,中⽴⼀鹤,颈两侧有龙形双⽿,腹部满饰蟠龙纹,四⾓各攀附有⼀⽴体⼩兽。

圈⾜下有两只侧⾸吐⾆的怪兽,以背承器。

整个青铜器物造型优美,花纹流畅,制作⼯艺精湛,挣脱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庄严肃穆的风格,加强了姿态的动势和⼒感。

展翅欲飞的⽴鹤,攀岩登壁的怪兽,使器物具有静中有动,寓动于静的艺术魅⼒,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体,莲鹤⽅壶这种艺术构思,反映了春秋中期新旧思想交替,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壶装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盖顶仰起的双层莲瓣和伫⽴于莲芯之上展翅欲飞的⽴鹤。

它们所展⽰出的这种清新⾃由、⽣动活泼的意境,⼀扫前代装饰⼯艺肃穆刻板的风格,标志着中国装饰⼯艺的新开端。

河南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有⼀件莲鹤⽅壶青铜器。

这两件莲鹤⽅壶原本是⼀对,它们硕⼤。

莲鹤⽅壶的器形、优雅的曲线、纯青的⼯艺、精美的纹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叹为观⽌。

河南博物院·莲鹤方壶:青铜时代的绝唱

河南博物院·莲鹤方壶:青铜时代的绝唱

河南博物院莲鹤方壶:青铜时代的绝唱
张若涵(整理)
【期刊名称】《人民周刊》
【年(卷),期】2022()14
【摘要】发布渠道:人民视频主要内容:莲鹤方壶整个形体呈圆角方形,器身两侧双耳呈龙型,回首观望、形态夸张。

四周有几只翼龙从下往上攀爬,器身下两只怪兽在用力衬托。

器物满身装饰蟠螭纹,纹饰互相穿插叠加、生动形象。

最精彩的部分在器物上部,器盖有双层莲瓣,莲瓣中央有一只仙鹤引颈欲鸣、展翅欲飞,将整个器物装饰得浑然一体。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张若涵(整理)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莲鹤方壶装饰图案的功能寓意
2.莲鹤方壶
3.莲鹤方壶
4.莲鹤方壶的南渡北归
5.莲鹤方壶艺术符号的构成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壶美酒千人醉,古代盛酒器皿——莲鹤方壶

一壶美酒千人醉,古代盛酒器皿——莲鹤方壶

一壶美酒千人醉,古代盛酒器皿——莲鹤方壶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中的一种,是盛酒的酒杯器物,在青铜器文物开始繁衍的春秋时代,莲鹤方壶不仅代表了超高的艺术价值用于物品装饰,而且对于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改变,其中意义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是莲鹤方壶的顶部结构,整体看上去铜片向四周散开,中间立着一直丹顶鹤,翅膀煽动,给人一种即将起飞的感觉,然而讨论到方壶的制作方法,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无论是铸铜还是敲打,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然,这在当时格局分明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可以支撑的支出费用。

莲鹤方壶的的出现是艺术史上长时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西周后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青铜器制作都沿用了方壶的款式,大多都是有盖子,方圆结合,并且很多点缀的形状都与人的身体器官有关,双耳,足部都有被运用到。

方壶的制作步骤也是分开的,顶部,主干,底部,都是经过用心设计和修改才成就如此重大文物的,从制作工艺上看,雕刻的运用比较明显,各种形状的雕刻都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除此之外,焊接也是其中之一的方法,这些技术深刻的揭示了当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暗淡的灯光打照在方壶上,把方壶所想表达的的一切都显示得那么贵重,给人想保护它珍惜它的责任感,而且仍旧清晰可见的还是方壶上雕刻上去的文字图画,这些都是对当时社会形态的描述。

这是莲鹤方壶的主干部分,暗青色的青铜依旧保存了完整的风貌,手柄的设计是为了方便运用,但是如此小的一个部分也是大费心血的,无论是波浪的手感设计还是与主干部分的衔接都被考虑到。

莲鹤方壶的底部是两只生动的飞龙,不仅可以使方壶稳定的摆放在桌面上,而且这也代表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权利象征,只有富贵人家皇家子弟才能享受到如此奢靡的器物来彰显身份。

精湛的艺术手法把方壶的整体和局部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好像并不是艺术品,而是一顶真实的存在的品种,因此这些重大意义也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整体风貌,把春秋时期的相对轻松的社会模式与商周时期的厚重庄严的青铜器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莲鹤方壶赏析艺术设计学院JD服装设计郭晓雪541005320107莲鹤方壶赏析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

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

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

李家楼大墓在建国前发现,非经科学而发掘。

其墓主为当时郑国国君,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

一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通高117cm,口长30.5cm。

口宽24.9cm。

每件重约60公斤以上。

在壶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的双耳,到了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

其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但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却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它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下,真实的在艺术中体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雕塑作品是随葬用的俑像和制作成人或动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

其中的动物雕刻比人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自由、生动。

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是中国青铜器演进过程中一个绚丽灿烂的阶段,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无论在青铜器品种,还是装饰和风格上,都一反商周的庄重威严,转向华丽轻巧,增加了现实内容的装饰。

莲荷方壶正是这个转变时代的一件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所代表的郑国青铜器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的。

”古代的青铜器壶主要用以盛酒,也用于盛水。

《诗•大雅•韩奕》云:“清酒百壶”,可证。

莲鹤方尊美术赏析

莲鹤方尊美术赏析

《莲鹤方壶美术赏析》摘要: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春秋时期青铜重器,共出土一对,器形、纹饰完全相同,历经多次颠沛流离后现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

莲鹤方壶是中原晋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追求思想自由的时代背景。

莲鹤方壶结构精巧复杂,造型纹饰奇巧,铸造工艺精湛,被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关键词:莲鹤方壶;青铜器;春秋时期;新郑彝器;河南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正文: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经专家多次考证,证实其墓主为郑国国君,作为春秋时期青铜重器,很可能是郑国国君在宗庙祭祀、宴请宾客等重大活动中使用的礼器。

郭沫若曾评价莲鹤方壶说:“盖顶一鸟耸立,张翅欲飞,壶侧双龙旁顾,夺器欲出,壶底两螭抗拒,跃跃欲试。

全部格局,在庞然大器的附着上,有离心前进动向,最足象征争求解放、迎接曙光的时代精神。

”文物是时代最忠实的记录者,昭示着中华文明千年的沧桑历程,两千多年前的莲鹤方壶依然屹立于此,为我们诉说着春秋时期的时代风貌。

本文将从莲鹤方壶的发现历程、铸造背景、铸造工艺、民族文化特征这些方面进行赏析。

1.发现历程1923年8月25日,当地的乡绅李锐,在自家的菜园里淘井,意外挖出青铜器三件,次日又挖出十几件,并从中挑出3件以八百金的价格卖给许昌的古董商张庆麟,消息传开,新郑知县姚延锦劝说李锐停止挖掘,反遭拒绝。

9月1日,适逢国民党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鄂巡防新郑,闻知此事,认为“钟鼎重器,尊彝宝物,为先代典型所寄,应该归于公家,垂诸后世”,果断收缴李锐所得文物,并派军队进驻李家楼,继续发掘,并将卖给张庆麟的3件铜鼎如数赎回。

最终得到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各类器物89件、碎铜片635件。

9月27日,所得文物尽数运回当时的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开封,交河南古物保存所所长何日章保存。

此后,靳云鄂会同当地的官绅划定范围,继续发掘,至10月15日结束,又获得各类铜器十余件,以及一些陶器玉器等。

莲鹤方壶的纹饰描述

莲鹤方壶的纹饰描述

莲鹤方壶的纹饰描述莲鹤方壶是一种古老而精美的陶瓷器物,其纹饰独特而美丽,给人一种古朴而高雅的感觉。

下面我将对莲鹤方壶的纹饰进行描述。

莲鹤方壶的上部纹饰主要是以莲花为主题。

莲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具有纯洁、高贵的寓意。

莲花的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方壶的表面,花瓣细腻而有层次感,令人赏心悦目。

在莲花的周围,还有一些莲叶的纹饰,使整个纹饰更加生动。

莲鹤方壶的中部纹饰主要是以鹤为主题。

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在方壶的中央,栩栩如生地绘制了一只展翅欲飞的鹤,它的羽毛细节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鹤的形态优雅,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鹤的周围还有一些云彩的纹饰,使整个纹饰更加富有动感。

莲鹤方壶的下部纹饰主要是以水波纹为主题。

水波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纹饰元素之一,具有流畅和谐的美感。

在方壶的下部,绘制了一圈圈细腻的水波纹,仿佛水波荡漾般,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水波纹的纹饰不仅增加了方壶的层次感,还使整个方壶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莲鹤方壶的纹饰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莲花、鹤和水波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元素,代表着美好、吉祥和和谐。

莲鹤方壶的纹饰设计精美而独特,不仅展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莲鹤方壶的纹饰以莲花、鹤和水波纹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

这些纹饰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莲鹤方壶的纹饰设计精美而独特,给人一种古朴而高雅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欣赏还是收藏,莲鹤方壶都是一件值得珍视的艺术品。

时代精神之象征——莲鹤方壶

时代精神之象征——莲鹤方壶

时代精神之象征——莲鹤方壶
李丽娜;张得水
【期刊名称】《中国博物馆》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 2007年12月,河南博物院于建院80周年之际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九大镇院之宝.其中,一件出土于河南新郑郑公大墓的青铜器--莲鹤方壶,最为引人注目.宏伟气派的造型,典雅华美的装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止.它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为同墓出土,被誉为"并蒂莲花"或"姊妹壶".
【总页数】8页(P112-119)
【作者】李丽娜;张得水
【作者单位】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莲鹤方壶 [J],
2.莲鹤方壶装饰图案的功能寓意 [J], 郭萍
3.莲鹤方壶 [J],
4.莲鹤方壶 [J],
5.莲鹤方壶的南渡北归 [J], 马萧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莲鹤方壶名词解释

莲鹤方壶名词解释

莲鹤方壶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莲鹤方壶又名红壶,红釉莲鹤方壶为仿古创新品种。

器型是由明代传统的梅瓶演变而来。

通体高44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0厘米。

整个器形以莲花、仙鹤等组成吉祥图案,造型端庄大方。

器口平沿,短颈,鼓腹下收,圈足外撇,器盖形似盔帽,顶端有宝珠钮。

颈部凸起弦纹两道,腹部雕刻两只缠枝莲花及五只飞鹤,布局合理,繁而不乱。

造型秀丽端庄,色泽晶莹艳丽,为明代瓷器中之佳作。

莲鹤方壶的莲纹和鹤身上有三条水线,所以是三阶水,有一个与其他青花方壶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莲花有叶无梗。

在佛教当中,以莲喻佛法僧三宝。

佛教传入中国,很快被汉族劳动人民所接受。

汉族文化素重莲花,因而,莲花就成了佛门常见之物。

在云南,各地佛寺里都栽种莲花,象征纯洁、高贵。

在我国,用莲花装饰瓷器已经有很长历史了。

早在唐宋时期,莲鹤方壶的纹饰中就出现了莲花和仙鹤的图案。

莲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也是“花之隐逸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古诗赞颂的就是它。

鹤,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长寿之鸟,它象征着健康和长寿,也象征幸福和长寿。

仙鹤又称为丹顶鹤,传说中仙鹤常栖息在仙人的住所。

据说,凡人骑上它可以升天。

因此鹤又是一种仙鸟。

从魏晋以后,鹤又被看成是高雅脱俗、守信义的象征,也用于形容清高和有节操的人。

所以,莲鹤方壶的装饰图案除了莲花和仙鹤外,还采用了各种禽鸟。

自明代以后,器身更多饰有纹样,如牡丹纹、兰花纹、菊花纹、萱草纹、梅花纹等。

但数量最多、布局最富特色的还是飞鹤、莲花和其他各式植物纹。

其中以莲花居多。

用莲花作装饰纹样的始于宋代,莲花源于佛家的莲台,意指净土,莲台因之成为佛教圣物,象征着佛教净土。

而莲花则在印度就已开始出现,在佛教艺术中一直作为圣物使用,随着佛教东传,莲花成为佛教中普遍崇奉的对象,也逐渐被应用到各种装饰题材中。

莲鹤方壶所表现的这些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工匠和艺术家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才能。

另外,莲花纹还具有吉祥寓意,例如“连(莲)年有余(鱼)”、“玉洁冰清”等。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莲鹤方壶赏析艺术设计学院JD服装设计郭晓雪541005320107莲鹤方壶赏析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

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

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

李家楼大墓在建国前发现,非经科学而发掘。

其墓主为当时郑国国君,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

一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通高117cm,口长30.5cm。

口宽24.9cm。

每件重约60公斤以上。

在壶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的双耳,到了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

其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但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却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它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下,真实的在艺术中体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雕塑作品是随葬用的俑像和制作成人或动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

其中的动物雕刻比人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自由、生动。

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是中国青铜器演进过程中一个绚丽灿烂的阶段,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无论在青铜器品种,还是装饰和风格上,都一反商周的庄重威严,转向华丽轻巧,增加了现实内容的装饰。

莲荷方壶正是这个转变时代的一件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所代表的郑国青铜器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的。

”古代的青铜器壶主要用以盛酒,也用于盛水。

《诗•大雅•韩奕》云:“清酒百壶”,可证。

莲鹤方壶赏析

莲鹤方壶赏析

艺术论坛Arts circleARTS CIRCLE 2010/10莲鹤方壶赏析TEXT /李玉芬刘香宇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共出土一对。

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其墓主为郑国国君。

现分别藏于河南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

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

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

真实的体现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古代的青铜壶主要用以盛酒,也用于盛水。

《诗·大雅·韩奕》云:“清酒百壶”,可证。

商代已有,盛行于春秋战国。

春秋时壶偏圆、长颈、肩上有二伏兽,有盖,盖上常做莲瓣装饰。

周代壶圆形,长颈、大腹、有盖,兽耳衔环。

战国的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圆形壶到汉代称钟,方形壶则称钫。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常以立体写实的鸟类动物作为装饰。

莲鹤方壶是春秋青铜艺苑中的一株奇葩;物象众多,杂而不乱,立鹤走兽,动静相辅,雕文刻画,各具神情,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从造型和纹饰上来看1.其冠盖由双层盛开的20个莲荷瓣组成,瓣叶镂空。

盛开的莲花中央有一活动小盖,仙鹤站立于花心,似鸣似舞,栩栩如生;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一花一鸟,搭配极其具魅力与情趣!“龙耳莲鹤壶上的莲瓣装饰,在以饕餮、夔龙为青铜器主要装饰的商周时代、是见不到的。

这种以植物形象为装饰的作风,也是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

”①“莲瓣纹的壶盖造型,其源流可追溯到西周晚期。

传于1941年出上于陕西扶风的‘梁其方壶’,其主题花纹为夔龙纹,盖顶以周立体的环带纹为饰,颇似后来的莲瓣;传世的曾伯绮壶,同样是这样的造型,容庚直称其为‘莲瓣形’;1994年山西侯马天马一曲村晋侯墓地M8出土的两件铜方壶,壶盖上亦有与莲瓣接近的立体环带纹饰物。

由此可见,这种莲瓣纹的装饰,是从西周环带纹饰物不断演变而来的新形式。

”②另外,莲花一向被认为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不对的;它是中国固有的文化。

莲鹤方壶:青铜时代的绝唱

莲鹤方壶:青铜时代的绝唱

莲鹤方壶:青铜时代的绝唱莲鹤方壶:青铜时代的绝唱[2006-03-15]在2003年邮票图稿《东周青铜器》中,春秋时代的礼器莲鹤方壶赫然位列这一套七枚的“国家名片”的首位。

莲鹤方壶顶部的四周是重瓣向外翻仰的莲花,而在这怒放的莲花中伫立的展翅欲飞的仙鹤,仿佛要冲破商周以来青铜世界的狰狞恐怖、神秘威严,把中国引向学术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翱翔的战国时代。

莲鹤方壶是春秋大变革时期这一时代风貌的“物化”反映。

因此,早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怒放的莲花和欲飞的仙鹤”,有人就断定其为“时代变革精神的象征”。

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13万多件文物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收藏品,亦被公认为这个国家级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莲鹤方壶不但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亦是有“地下文物全国第一”之誉的河南在出土文物方面的杰出代表。

探访满怀虔诚之心,我在一个早上朝拜了河南博物院。

走进庭院深深的河南博物院大院,置身甬道悠长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个“庞然大物”站在甬道的尽头,背壁而立——恍惚中,一个人牵着两头大象,向我款款走来;抑或,抵挡不住它的诱惑,向它急急奔去——河南博物院向它的朝拜者射出的第一发子弹,是想躲也难以躲开的。

象,如今已成为我们难得一见的稀有动物,但我们的祖先在黄河边上拓荒的时候,却是吃着大象,打着石器,在一路披荆斩棘中,告别蒙昧,走向文明的。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最早的乐器、最早的瓷器、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卜卦……顺着河南博物院《河南古代文化之光》陈列看将下去,这一连串的最早,诉说的都是中原史前文明的辉煌,让记者仿佛置身于用文物构筑而成的“时光隧道”里。

再顺流而下,便是国家的诞生——《三代辉煌•青铜文明》。

三代,是夏商周三代的简称。

夏商周三代还有一个磅礴大气的别称,就是中国青铜时代。

在中国历时1500多年的、由青铜铸造的古老文明里,莲鹤方壶是巅峰之作。

在河南博物院的二楼展厅里,莲鹤方壶不像其他青铜器皿一样靠边(墙)而立,只向观者展示自己的一半。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展开全文九大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学术命名:春秋莲鹤方壶出土地点: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所属年代:春秋时期器物器物规格:高126.5cm;重64.28kg出土时间: 1923年“ 文物概览”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藏高125.7厘米,称“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

两件方壶的重量相同,均为64.28公斤,口为方形,长30.5厘米,宽54厘米。

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

壶体四面还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

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

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

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圈肥硕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

莲瓣的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仙鹤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

壶。

盛酒器,亦可盛水。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注:“酒尊也。

”《周礼·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

注:“盛水器也。

”殳季良父壶铭:“用盛旨酒。

”伯陭壶铭:“用自作醴壶。

”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壶在青铜礼器组合中的用途。

青铜壶的制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汉,商代前期方壶较少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制也不断变化,大多为圆形。

鹤,是有着自己的独特语言。

在中国文化中,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物象与意象之一--鹤鸣九皋,一鹤冲天,松鹤延年,鹤发童颜,仙鹤道僮,闲云野鹤,梅妻鹤子,乘鹤羽化乃至驾鹤西去,风声鹤唳,煮鹤焚琴等。

莲鹤方壶赏析

莲鹤方壶赏析
壶 是 春 秋 青 铜 艺 苑 中 的 一 株 怍 为主 题纹 饰 , 张 口 , 尾 , 屈 形 态 一 以 方 式 , “ 也反 映 了当时 青铜 器 上 物造 型 作 卷 螭 ”它 动 奇葩 ; 象 众多 , 而 小乱 , 鹤 走兽 , 物 杂 动 相互衔 接连续 的螭 纹 , 饰在 器物 的颁或 腹 卜 肖像化 的潮 流 : 静 相 辅 , 文 刻 画 , 具 神 情 , 创 了 新 的 雕 各 开 阴隅 以伏 兽代 替 扉棱 , 四兽 回首相 望 , 分铸 法 应用 广泛 , 产 品不仅 规格 化 , 使 还 艺 术风格 。 两角 卷 曲 , 端 分 歧 , 生 双翼 , 留长 尾 便 于处 理 形 制 极 为复 杂 的铸 件 , 造 气 派 角 肩 并 创 从造 型和 纹饰上 来看 壶 腹 的最 大 径在 整 个器 皿 的扁 下部 , 就很 椎 伟的艺 术 作 品。 如果不 是莲 鹤方 壶充 分发 这 J 冠 盖 由双 层 盛 开 的 2 . 其 O个莲 街瓣 纠 好 的增 加 了伞器 的稳 定 性 ~ 而 四周的 四 只神 挥这 个的优点 , 么很难 看到 它 ! “ 邯 成 , 叶 镂 空 :盛 开 的莲 花 中 央有 一 活 动小 兽 , 瓣 是带 膀 的” 在 西 方 , 兽 有 翅膀 不 稀 神 莲鹤 方 壶 被 誉 为“ 青铜 时 代 的绝 唱 ” 说 , 盖 , 鹤站 于花 心 , 仙 似呜 似舞 , 棚 如生 ; ・ 罕 , 棚 叫 郑 吲 当 时 的 青 铜 器 铸 造 ] 艺 处 于 领 先 地 : 但在 中目 !莲鹤方 壶却是 第一 次 ” j 大 一小 , 静一 动 。一 一鸟 , 配极 其具 魅 一 花 搭 5 底 有 阁足 , 压 两个 卷尾 兽 , 角 突 位 ; 反映 我 古代青 铜艺匠 的高度智 慧 ! . 壶 下 兽 也 力 与情 趣 ! 李家 楼 大 墓 土 的 青铜 器 , 春秋 中 期 是 仲 , 广 咋再 , 其伞 力承托 重 器 , 不 胜 承 张 I 倾 作 “ 龙耳 莲鹤 壶 的莲瓣 装 饰 , 以餮 餮 、 压 之状 =器 身 所饰 群 龙 、 下所饰 之 舣 翼 皆 具 有 代表 性 的器群 :它 为我 考 古提 供可 信 住 足 夔 龙 为青 铜 器主 要 装饰 的商 周 H ̄ 足 不 埘棚 如生 , , C、 f 的 田野 资料 ; 时也 为研 究 该时 期 的青 铜器 同 呼之欲 出。 到 的 =这 种 以植 物 形 象 为装 饰 的作 风 。 是 也 有 郭 沫 若 先生 曾 对该 壶 以极 高 评价 , 他说 : 术提供 J 力的 汪据 ! 在春秋 时代发 展起 来的 一 。 ” “ 壶拿 身均 浓重 奇诡 之传 统花 , 人 以无 名 此 予 “ 莲瓣 纹的壶 盖 造犁 , 源流 可追 溯到 西 之 压 迫 , 其 几可 窒 息 乃 于壶 盖之 周 骈 列莲 瓣 刷 晚期 。传 于 I4 年 上 丁陕 西扶 风 的 ‘ 91 梁 二层 , 以植 物 为 图案 , 器在 秦 汉 以前 者 , 已为 注 释 : 《 《 其方 壶 ’ 其 主题 花 纹 为夔 尼 纹 , 顶 以周 . 余所 仅 见之一 例 一而于 莲瓣 之 中央 复赢 一清 ① 金坷 : 龙耳 莲鹤铜 壶》, 故 宫博 物 院院刊 》 , 盖

以下关于莲鹤方壶的说法正确的是

以下关于莲鹤方壶的说法正确的是

以下关于莲鹤方壶的说法正确的是介绍:莲鹤方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壶,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

它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艺师们最喜欢使用的茶具之一。

莲鹤方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刻纹而备受赞赏,成为了茶艺表演和收藏的热门对象。

正确说法一:莲鹤方壶是瓷器莲鹤方壶通常由瓷器制成。

瓷器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材料,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莲鹤方壶的瓷质材料使其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可以更好地保持茶水的温度,使茶汤更加美味。

正确说法二:莲鹤方壶是手工制作的莲鹤方壶是通过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制成的。

在制作过程中,熟练的工匠将使用陶瓷原料,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步骤来完成壶身和壶盖的制作。

这些步骤包括制作原型,开模,雕刻纹饰等。

每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心的操作,以确保制作出令人满意的最终产品。

正确说法三:莲鹤方壶的造型具有独特性莲鹤方壶是以莲花、鹤和方形壶身为主要特征的茶壶。

莲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富有美丽和纯洁的意义,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鹤也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物,被视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

方形壶身则代表着稳重和庄重。

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莲鹤方壶的设计中,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正确说法四:莲鹤方壶适用于茶艺表演和收藏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莲鹤方壶成为了茶艺表演中的重要道具之一。

茶艺师们通过巧妙地运用莲鹤方壶的造型和功能,使茶艺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同时,莲鹤方壶也是茶艺爱好者和收藏家们追求的宝贵收藏品。

许多人将莲鹤方壶作为艺术品进行收藏,并在展览和拍卖会上展示和交流。

正确说法五:莲鹤方壶的保养需要注意为了保护莲鹤方壶的美观和使用寿命,适当的保养非常重要。

首先,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碰撞和摔落,以免对壶身和壶盖造成损坏。

其次,清洗时要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软毛刷,在清洗时要非常小心,避免对刻纹造成损伤。

最后,存放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免引起莲鹤方壶瓷面的变色和龟裂。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

《世界著名博物馆鉴赏》课程论文2010年 6 月 3 日国之重宝——莲鹤方壶自从选修了世界著名博物馆鉴赏这门课之后,我便对博物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些世界著名的博物像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我暂时是无法一睹芳容,但是河南博物院确是有机会去看看的。

当我来到河南博物院,看到莲鹤方壶时,我便对它着了迷。

莲鹤方壶是我国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壶盖之鹤,既是莲上之鹤,又归纳了春秋时代青铜礼器之总的风格与趋向,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这对堪称青铜时代绝唱的莲鹤方壶“姐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莲鹤方壶高116、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

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张口咋舌,更托青铜器的威严之感。

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

莲鹤方壶于1923年在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国君大墓出土。

此壶原为一对,其造型和花纹装饰及大小几乎完全一样。

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莲鹤方壶的发掘与保存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1923年,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一批钟鼎重器在经历了两千年风雨后,惊现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村一个普通的菜园。

恰逢此时,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来新郑巡访,收缴了挖出的国宝,追回了被卖的文物,又派工兵继续挖掘,经过发掘,“郑公大墓”出土了完整的青铜器近百件,另外还有玉器、陶器等数百件文物,是中国当时空前的特大发现。

其中的近百件青铜器更为引人注目,史称“新郑彝器”。

对于如何处理这批珍贵文物,靳云鹗的态度十分明确,“钟鼎重器,尊彝宝物,应该归于公家。

”靳云鹗的义举博得了一片赞扬声,当时的河南省议会致函靳云鹗:“公道主张,至深钦感,肃此鸣谢。

诗赞国宝:莲鹤方壶郑风苑

诗赞国宝:莲鹤方壶郑风苑

诗赞国宝:莲鹤方壶郑风苑
国宝莲鹤方壶,系用青铜造铸。

制于春秋中晚,物产华夏远古。

一九二三年间,河南新郑出土。

地点李家楼村,现身一座大墓。

方壶形体高大,神秘色彩独具。

通高一米二二,可分上中下部。

下部是壶底座,足压两只怪虎。

神兽尾部相连,抬首屈肢而伏。

中部壶身如瓶,上狭下宽中曲。

最宽五四厘米,壶身上凹下鼓。

身饰蟠曲龙纹,纹饰如云如雾。

龙角高高竖立,回首塌腰曲躯。

恰成镂孔双耳,便于力士抬举。

壶腹四隅四兽,兽角弯曲分布。

肩上长出双翼,长尾上卷怪古。

壶盖之上莲鹤,尤令世人赞许。

立雕双层莲瓣,瓣瓣向上弯曲。

瓣上布满镂孔,如莲花开肥硕。

二十花瓣之中,一鹤独立在壶。

踌躇满志欲飞,祥和迎宾鸣舞。

睥睨传统脚下,令人深思领悟。

大小静动结合,花鸟巧妙相辅。

物像多而不乱,龙虎莲鹤皆具。

专家细看工艺,铸造雕刻焊补。

造型独特美观,轻灵奇巧特酷。

艺匠技术精湛,物态如生栩栩。

虽是盛酒礼器,堪称壶中最巨。

如此古代瑰宝,当代也叹不如。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青铜莲鹤方壶,1923年8月25日出土于河南新郑,为春秋早期郑国国君郑子婴所配礼器,仅两只,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是镇院之宝。

该壶通高126厘米,宽54厘米,重64.28公斤;盖的上方四周骈列镂空的双层莲瓣,中央立一鹤,作引吭长鸣振翅欲飞状;颈两侧各有一条回首反顾的龙形怪兽,构成铜壶的双耳;四角各有一缓爬的龙形反顾翼兽;圈足下有两只长有梅花鹿角的龙形走兽,张口吐舌,负重而行;铜壶通身由鸟纹、兽纹、龙纹及蟠螭纹相互交错,其严禁的纹饰布局与主体灵活游动的龙螭结合,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风格。

整体造型:壶立、花开、鹤飞、龙舞、兽走;其装饰艺术采用平面、立体、浮雕、圆雕、镂空等多种手法;制造方法采用失蜡、模印、分铸、合铸及焊接的冶铸工艺完成。

这种工艺奇特的造型和卓越精湛的铸造技术,堪称青铜时代的绝唱,为先秦青铜礼器之最,被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期,曾轰动世界,为稀世珍宝。

郭沫若称其为:“当时时代精神的象征”。

青铜莲鹤方壶作为春秋早期郑国宫廷礼器,是国君地位与权利的象征,出土后,曾多次代表国宝巡展世界。

时代精神之象征_莲鹤方壶_张得水

时代精神之象征_莲鹤方壶_张得水

郑 彝 器 》 等 多部 专 著 和 图 录 , 一 时名 声 大 振 ,
时 人 称 之 为 “新 郑 彝 器 ” 。 河 南 博 物 馆 正 是 有 厂这 批 珍 贵 的 收 藏 品 , 所 以在 当时 被 评 论 为 “统 中国 博 物 馆 所 藏 物 品 , 除故 宫 博 物 院外 ,
河 南博 物馆 堪 居第二 之位 置 ” 。 年 月 日 , 爆 发 了震惊 中 外 的 “卢 沟 桥 事 变 ” , 日本 军 国 主 义悍 然 发动 了全 面 侵 华 战 争 , 华 北 各地 相继 沦 陷 。 危急 时 刻 , 经 河 南
中 匡 尊 物 馆

引 城 卜比
致 电靳 云 鹦 , 提 出收 藏 这 批器 物 的要 求 , 但 最 终 因河 南 为 这 批 文 物 的 出 土地 , 有 着 天然 的优
势 , 所 以 交 由河 南古 物 保 管 所 保 存 。 年河
租 界 的 文 物 已无安 全保 障 , 几 经 商 议 , 河 南 省 政 府再 次 决 定 , 将 文 物运 人 四川 。 在磁 器 口中央大学 校 舍 内 。 年 月
河 南 省乃至 中国 文物 浮 币 业发展 的 比。
的 莲 瓣 之 `` 挺
莲鹤方壶
莲 鹤 方壶 , ,。 又挖 出 数 年 少 几 河 、 打 执 那 李家 楼 郑 公 人 墓 , ' 地 的 乡绅 李 锐 在 「` 京 一 余 很快 传
夕 ︸ 勺 卜 巴 ` ︸
, 时任新郑 上 七 知 '
几 」 艺于 ,
藏 品 研 究
造型 多 种 多样 , 有方 壶 、 扁 壶 、 圆壶 、 瓤形 壶 等 。 莲鹤 方 壶上 物像众 多 , 杂而 不 乱 。神 龙怪 虎 , 神 态各 具 。 方壶 装饰 最为精 彩 的乃 是 盖 顶 仰 起 盛 开 的 双 层 莲 瓣 , 以及 伫 立 莲 瓣 中央 一 只 立 鹤 。 仙 鹤 亭 亭 玉 立 , 双 翼 舒 展 , 引颈 欲鸣 , 表 现 出 的清新 自由 、 轻松 活 泼的 感 觉 , 形 神俱 佳 , 栩栩 如 生 , 曾使 多少人 为 之倾倒 。 如 此精 美 的青 铜 器 , 是 什 么 时代 的 作 品 它 的主 人 是 谁 关 于 这 批 铜器 的性 质 问题 , 自 出土 以来 , 学 术 界 多 有讨 论 。 因为 李 家 楼墓 系 新 中 国成 立 前 非 科学 发掘 , 墓 中 出土 文 物 流散 各 地 , 给 研 究 工 作 带 来 了 许 多 困难 。 从 墓葬 的 规 模 和 随 葬 品 的 形 制 、 数 量 、 规 格 等 分析 , 比 较一 致 的观 点 , 是认 为 李家楼 墓 的墓主 当为 郑 国 国 君 。 其 主 要 的依 据 , 一 是 以 莲 鹤 方 壶 为 代 表 的 新 郑 铜 器 出 自郑 韩 故 城 。 根 据 文 献 记 载 , 郑 韩 故 城 是 公 元 前 世 纪 中期 至 公 元 前 年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郑 国 和 韩 国都 城 。 郑 韩 两 国先后在此 建都达 年之久 。近 几十年的 考古 发掘 与 调 查 , 基 本 上 弄 清 了 城址 的规 模 和 布 局 。 城址 平 面呈 不规 则 长方形 , 东 西长 约 米 , 南北 宽 约 米 , 中部 有一 道 南 北 向 夯 土 墙 将 故 城 分 成 东 西 两部 分 。 其 中的 李 家楼 就 位 于 西 城 的 南 部 。 二 是这 批 青 铜 器 具 有春 秋 时 期 铜 器 的 风 格 , 同 时 也存 在 着 新 旧风 格相 互 参 杂 的 现 象 , 新 风格 的器 物 与 旧形 制 的器 物 二 者 并存 , 而 且大 部分 的铜 器存 在着 受楚 文化 影 响 的新 风 格 ④ 。 三是这批青 铜器规模之大 、 等级 之高 , 非卿 大夫 之 流所能 及 , 无疑 为某 一 代郑 公之 墓 的随葬 物 。 据统 计 , 新郑 李 家 楼 大 墓 出 土 的 青 铜 器 为 鼎 件 , 其 中列 鼎 、 列鼎 各一套 , 篡 件 , 扁 件 , 方颤 件 , 盒

先秦重器——莲鹤方壶

先秦重器——莲鹤方壶

2019-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先秦重器———莲鹤方壶傅玉刘杨莘彧荆玉坤(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性张扬的时代,这是一个解除束缚、富于进取和创造的激情时代。

周天子一统天下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的权力之争已见分晓,各国内部实行变法图强,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到来了,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人们对神的膜拜更加理性,个人奋斗进取精神,建功立业强烈欲望,使得审美文化逐渐剥掉了巫神的色彩而赋予了人文色彩。

尊象器物的造型、图饰也一改殷商时代的怪异、神秘、狰狞而趋于朴拙、写实、平和、温顺,更加生活化,崇文尚实之人文意象占为主流。

楚地有崇尚浪漫的情怀,使各种器物都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

与以往的凝重、肃穆、庄严不同,它们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升腾着一种舒扬的美感,其中的代表作就是莲鹤方壶。

关键词:莲鹤方壶;图饰;美感中图分类号:K87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026-01莲鹤方壶出土自“郑公大墓”,是新郑彝器的典型代表,它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一统天下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的权力之争已开始,人们对神的膜拜更加理性,个人奋斗进取精神成为主流,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望使得审美文化逐渐剥掉了巫神的色彩而赋予了人文色彩。

方壶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这些蟠璃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在努力追求一种昂扬的生命意志。

方壶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双层镂雕莲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上立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此鹤清新自由、轻松活泼。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赞:“此鹤突破上占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

”方壶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

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有盖,双耳,圈足,壶身上下遍饰各种附加装饰,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鹤方壶赏析
艺术设计学院
JD服装设计
郭晓雪
541005320107
莲鹤方壶赏析
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

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

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

李家楼大墓在建国前发现,非经科学而发掘。

其墓主为当时郑国国君,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


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通高117cm,口长30.5cm。

口宽24.9cm。

每件重约60公斤以上。

在壶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的双耳,到了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

其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但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却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它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下,真实的在艺术中体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雕塑作品是随葬用的俑像和制作成人或动物形象的工
艺美术品。

其中的动物雕刻比人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自由、生动。

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是中国青铜器演进过程中一个绚丽灿烂的阶段,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无论在青铜器品种,还是装饰和风格上,都一反商周的庄重威严,转向华丽轻巧,增加了现实内容的装饰。

莲荷方壶正是这个转变时代的一件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所代表的郑国青铜器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的。


古代的青铜器壶主要用以盛酒,也用于盛水。

《诗•大雅•韩奕》云:“清酒百壶”,可证。

商代已有,盛行于春秋战国。

春秋时壶偏圆、长颈、肩上有二伏兽,有盖,盖上常做莲瓣装饰。

周代壶圆形,长颈、大腹、有盖,兽耳衔环。

战国的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圆形壶到汉代称钟,方形壶则称钫了。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常以立体写实的鸟类动物作为装饰。

莲鹤方壶为椭方形,是春秋时代的典型作品。


莲鹤方壶是春秋青铜艺苑中的一株奇葩;物象众多,杂而不乱,立鹤走兽,动静相辅,雕文刻画,各具神情,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地研究:
(1)莲鹤方壶有冠盖和一立鹤
其冠盖由双层盛开的20个莲荷瓣组成,瓣叶镂空。

这肥硕盛开的莲花中央有一活动小盖,仙鹤站立于花芯,似鸣似舞。

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一花一鸟,搭配
极其巧妙!“特别是盖上的莲与鹤饰更具魅力与情趣,站立之鹤,展其双翼,引颈欲鸣,有着活泼凝重的艺术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青铜艺匠对鹤的雕塑尤为成功,其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似乎若有人猛喝一声,它就会振翅惊飞。

“龙耳莲鹤壶上的莲瓣装饰,在以饕餮、夔龙为青铜器主要装饰的商周时代、是见不到的。

这种以植物形象为装饰的作风,也是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

例如,已知的有鲁大司徒铺与龙耳莲瓣等,器上都有莲瓣装饰。


“莲瓣纹的壶盖造型,其源流可追溯到西周晚期。

传于1941年出上于陕西扶风的‘梁其方壶’,其主题花纹为夔龙纹,盖顶以周立体的环带纹为饰,颇似后来的莲瓣;传世的曾伯绮壶,同样是这样的造型,容庚直称其为‘莲瓣形’;1994年山西侯马天马一曲村晋侯墓地M8出土的两件铜方壶,壶盖上亦有与莲瓣接近的立体环带纹饰物。

由此可见,这种莲瓣纹的装饰,是从西周环带纹饰物不断演变而来的新形式。

”另外,莲花一向被认为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不对的;它是中国固有的文化。

“以鸟为盖顶的装饰,似乎是晋国青铜器的风格。

如山西大马一曲村一晋侯墓地M63出土的一件方座筒形器的器盖上就有一只立鸟;M62出土的一件圆壶盖上也有一只立鸟;M31出上的盔盖顶上同样以立鸟为饰娜。

这种立鸟的装饰,在晋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很难找到,很可能是受到晋国铜器的影响。

”莲鹤方壶中雕饰的鹤, 不仅是一种象征和寄寓, 而且是一种审美空白的创造。

“莲鹤方壶标识的鹤文化在人文意象的嬗变过程中意义重大。


莲鹤方壶上的鹤是写实的,不要小看这一次小小的写实;因为它之前的青铜器上的动物都是被神话了的!它之后的战国,写实成为大流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代表了划时代的艺术,它打破了皇权禁锢;引来的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诸子百家自此先后登上历史的大舞台。

(2)盖边饰窃曲纹,两兽首尾部相连,连接处有一目纹。

窃曲纹(盖边):青铜器上装饰纹样之一。

纹饰的基本特点是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形似兽体而不辨首尾。

《吕氏春秋•适威》:“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旧以为上述纹饰即窃曲纹,实为兽体变形的图案,故也称“兽体变形纹”。

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春秋战国时仍沿用。

(3)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龙回首反顾,增加了器皿的生动性!两角竖起,躯干起伏,尾端上卷,镂空鳞纹。

“双耳有一种‘凌子云气,入于深泉’的雄伟气魄。

(4)器身长颈、垂腹、壶腹部满饰蟠螭纹,布局均衡对称,纠结盘绕,环状乳关节清晰。

蟠螭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

壶腹部满饰蟠螭纹。

它是青铜器上装饰纹样之一。

盛行于春秋战国。

蟠螭纹,或简称螭文,《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镂”。

一些古籍中也说螭属龙。

青铜器图案中的螭有的有角、有的无角,以后者为多。

在铜器中多作为主题纹饰,作张口,卷尾,螭屈形态。

以相互衔接连续的螭纹,饰在器物的颈或腹上。

腹部四周各攀附一立体小兽,腹前后上部各有一组相互缠绕的三兽。

壶腹的最大径在整个器皿的扁下部,这就很好的增加了全器的稳定性。

四隅以伏兽代替扉棱,四兽亦曲顾回首,两角卷曲,角端分歧,肩生双翼,并留长尾。

“而四周的四只神兽,是带翅膀的"。

在西方,神兽有翅膀不稀罕,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