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植物资源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药资源学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中药资源学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天山南坡、西昆仑山:新疆软紫草、麻黄、 阿魏、新疆党参、雪莲花等。
➢ 南疆盆地绿洲平原:甘草、肉苁蓉、麻黄、 锁阳、罗布麻。
➢ 北部的阿尔泰山地:赤芍、麻黄、秦艽、肉 苁蓉、白鲜皮、天仙子、甘草等。
2020/10/5
36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仅为划分中药区提供依据,也为合理的引种新品
种和变野生药材为家种、家养,给予科学指导。
➢ 对家种药材分布状况研究,为药材生产的合0/5
5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三)中药区划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提供科学 依据
➢ 不同药材的分布区相互重叠,构成不同地区具有 不同的主要药材品种,这是划分不同中药区和实 现药材生产区域化的客观基础。
2020/10/5
24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黄淮海辽平原:山东阿胶,牛黄,全蝎,蟾蜍, 土鳖虫等。
➢ 黄海:石决明,牡蛎,海螵蛸,瓦楞子,海狗 肾,海马等。
➢ 黄土高原晋东山区:五灵脂,鹿茸,麝香,土 鳖虫等。
2020/10/5
25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 范围:黑龙江中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
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涉 及6个省,约98万平方公里。 ➢ 气候:东北部和中部-半湿润大陆性季风,西部 -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气候。 ➢ 土壤:东部平原-黑土,草甸土,风沙土;内蒙 古高原-黑钙土。
➢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黄淮海辽平原:代赭石,滑石,硫磺,浮石, 石膏等。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

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探究:
展示目标:了解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
垃圾分类回收
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 拒绝贺卡
了解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
下面这几种行为你都做到了吗?除了下面 这几种行为,你还能说出哪些?
垃圾也是宝, 废物再利用。
每 制 作 4000 张贺卡,意 味着毁掉一 棵树。 浪费资源,制 造垃圾,污染 环境。
根据资源更新再生时间的长短 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必须要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比一比“ 2.阅读课本P64-65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居于世界前列? 陆地面积,矿产资源总量,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等 ②为什么我国大多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
③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说说你的想法。
垃圾分类摆放,多参加环保宣传活动
评价园地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D )。 A.钢铁 B. 两极冰川 C.小麦 2、下列有关国家资源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日本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 B.美国大量出口矿产资源 D.森林
D
)。
C.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 煤炭,石油,铁矿,粘土矿等矿产资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读课本P62-66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 ____利用,并注__________ , 保护和培育 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________________ 珍惜和节约利用 。
(总量丰富) 自然资源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中国的自然资源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中国的自然资源PPT教学课件

非可再生资源:
煤炭、石油、铁矿等
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 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滥砍滥伐 水污染
可再生资源是 “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吗? 不是,当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 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在一定条件下 就变成了非可再生资源。因此对可再 生资源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并注意保 护和培育,才可能再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国内产 量已无法满足巨大的消费需求。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 国消费的石油一半以上依靠进口,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是什么?
1. 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不足 2.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 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生资源
自然 资源
我国自然 资源的现 状:总量 丰富,人
均不足
中学生节 约和保护 资源的行
为方式
国家保障 资源供给
的措施
达标测试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D)。 A.钢铁 B. 两极冰川 C.小麦 D.森林
2.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C )。 A.森林 B. 河流 C. 煤炭 D.阳光
下表为我国部分国情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
沼泽中的植物一体转变成泥潭, 泥炭长期被埋入地下 ,经过 高温、高压及一系列复杂的物 理化学变化形成煤炭。这一过 程需要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
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类型
可再生资源是 “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吗?
可再生资源: 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第三章种质资源

第三章种质资源

任何有或有着农业的地方都发生过或正在
发生着植物驯化和作物进化,每种作物的地理
学历史都是独特的,但作物的驯化、进化活动
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不是互不相关的中心。
齐文(Zeven)和茹考夫斯基
大基因中心(megaene Center)
1、中国—日本中心; 7、地中海中心; 2、东南亚洲中心; 8、非洲中心;
1. 中国起源中心(东亚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黍、稷、 粟、高粱、祼粒无芒大 麦、荞麦、大豆、茶、 大麻、苎麻等。
2. 印度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水稻、 绿豆、饭豆、豇豆、甘 蔗、芝麻、红麻等。
2A. 印度—马来西亚补充区
主要起源作物有薏苡、 香蕉等。
3. 中亚细亚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普通小 麦、密穗小麦、印度圆 粒小麦、豌豆、蚕豆、 非洲棉等
4. 西亚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一粒小 麦、二粒小麦、黑麦、 葡萄、石榴、胡桃、无 花果、苜蓿等。
5. 地中海起源中心
许多蔬菜作物,包括甜菜 和许多古老的牧草都起源 于这一中心。 为小麦、粒用豆类的次生 起源地。
6. 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小麦、大麦的变种类 型极其多样。
7. 南美和中美洲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陆地棉、 甘薯、番茄等。存在大 量玉米变异类型。
野外实地考察收集 征集 交换 转引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二、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三)收集材料的整理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二、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
1.
贮藏保存
①短期库:可保持种子生活力2~5年 ②中期库:可保持种子生活力25年 ③长期库:可保持种子生活力75年
野生稻的地上茎(匍匐茎) 西藏半野生小麦

3章 品种资源

3章  品种资源

八大作物起源中心
中心 中国 印度 物种 136 117 作物 11 15
中亚
近东 地中海 阿比西尼亚
42
83 84 38
15
20 6 15
墨西哥南和中美
南美

49
62
9
7
共600多个物种,起源亚洲南部400多个,分布北纬20—45度间
• 中国中心指 中国中部和西部及附近平原。
中国中心
中国中心:中国中部和西部及附近平原。 是栽培植物最早最大的独立的起源中心,极其多样性温带 和亚热带植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稷子等。
• 瓦维洛夫,1920——30年世界范围考 察总结: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
具有大量的变种,另外地区只有少量变种;所有物种都是 由多少不等的遗传类型组成的,它们的起源是与一定的环 境和地区相联系的。凡是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而比较
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出现近亲的野生类型或
栽培类型的地区,可以作为起源中心的依据;遗传上显性 性状可以看作为起源中心的标志,而隐性性状可以出现在 基地的周围。
第三章 品种资源
品种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种质资源。即亲
本材料。存在于作物品种和野生植物之中。 丰富的品种资源使新的育种方法和新技术 充分发挥作用。
1、资源重要性
绿色革命!
中国 1950s 水稻矮化育种:矮脚南特和矮仔占 IRRI 1960s 台湾低脚乌尖----矮源----IR8 推广东南亚 CIMMITY 1960s 日本农林10号----矮源----使 墨西哥进口变 成出口小麦!
中国 1970s袁隆平发现野败型雄性不育水稻--三系配套利用杂种优势! 问题:遗传基础单一化;野生资源丧失!?

作物育种学(第三章

作物育种学(第三章

2.齐文和茹考夫斯基对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
将作物起源中心扩大为12个中心: 1.中国—日本中心 2.东南亚洲中心 3.澳大利亚中心 4.印度中心 5.中亚细亚中心 6.西亚细亚中心 7.地中海中心 8.非洲中心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10.南美中心 11.中美和墨西哥中心 12.北美中心
第四节 种质资源工作内容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
1.种植资源保存应掌握一定的原则: ①种植资源经过保存后,必须保持各样本 的生活力。 ②保持原有的遗传变异度。 ③维持样本的一定数量。
2. 种质资源保存范围
①用于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种质。 ②可能灭绝的稀有种和已经濒危的种质, 特别是栽培种的野生祖先。 ③具有经济利用潜力但尚未被利用的种质。 ④普及教育有用的种质。
3.保存的方式
(1)种植保存 (2)贮藏保存种子和营养体生活力的长短,隔 一定的时间在田间种植一次。 材料多时,可进行轮换种植。 种植保存需要注意两点: ①种植条件尽可能与原产地条件相似,以减少 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而引起变异。 ②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天然杂交和人为混杂,以 保持原品种或类型的遗传特点和群体结构。
第三章 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 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一. 种质资源的概念:
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称为种 质资源。(基因资源、基因库、基因银行)
二.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 源中心学说
显性基因变异 原生起源中心
引出 选择
隐性基因变异 二级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中心)
起源中心的标志
原生起源中心 ①有野生祖先 ②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次生起源中心 ①无野生祖先 ②有新的特有类型 ③有大量的变异 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 中药区划研究可以充实和提高农业区划理论和 实践。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五)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
➢ 按照行政区域范围大小,中药区划分为全国中 药区划、省级中药区划、地级中药区划和县级 中药区划。
➢ 不同级别的区划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结 合,互相衔接,构成完整的体系。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 对家种药材分布状况研究,为药材生产的合理布 局提供依据。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三)中药区划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提供科学 依据
➢ 不同药材的分布区相互重叠,构成不同地区具有 不同的主要药材品种,这是划分不同中药区和实 现药材生产区域化的客观基础。
➢ 药材生产专业化:一个地区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以道地药材为重点的最 适宜品种,并且使这些品种的生产在该地区药材 生产中占绝对优势。
➢ 在分析单品种资源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 讨不同地区的主要种类及其组合特征,按中药 生产区域差异,确定不同等级的地域单元。
➢ 中药一级区药材产量和蕴藏量占全国75%以上, 二级区占50%以上。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三)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 对一致性
➢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一定时期内各中药区药材 生产专业化发展趋势。
➢ 钱塘江和长江中下游山地平原:浙贝母,延胡 索,菊花,白术,木瓜,太子参等。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 范围:辽宁南部及西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
和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 东全部等共计13省(市)91.3万平方公里。 ➢ 地势:由山地、丘陵和平原呈海岸方向排列。 ➢ 气候:夏季酷热,冬季寒冷,雨热同季。 ➢ 土壤:东部丘陵山地-棕壤,中部丘陵山地-褐色 土,黄土高原-黑垆土。 ➢ 道地药材中的北药,西药,怀药多产于药区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北京南海子麋鹿园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
共176块,145块已经倒下,146块 时白鳍豚半倒半立,后面的30块, 倒数第三块为人类最后是老鼠和昆 虫。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物种灭绝加速:目前光鸟类就每三年 有两种灭绝,。而且有加速趋势。
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 有犀牛、野马、高鼻羚羊和新 疆虎等。还有不少动物灭绝了
怎样正确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与防除鼠、蚊、 蝇等有害动物之间的关系?
答:鼠、蚊、蝇等有害动物由于繁殖能力强, 对人类和部分动物是有害的,但它们是食物 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因此,尽管这些动物对人类直接有害,但不 应该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是控制其发展, 使之维持在一定的数量。
第三章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的个体数量多,个体之间的差 异大,构成基因库的基因种类多。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在环境变动时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而不灭绝的保障。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同物种需要不同的生态 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水葫芦疯长使水生生物失 去生存的空间和营养物质, 导致其他水生生物种类和 外来物种入侵 数量减少。 返回
四、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滥砍乱伐 2.滥捕乱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a.“天然基因库”。保存了许多物种和各类 生态系统。 b.“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研提供良 好基础。 c.“活的自然博物馆”。普及生物学和宣传保护多样 性的场所。
对于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更是 我们人类的伙伴。 当我们的后人需要了解藏羚羊时,却只剩 下皮毛、标本和照片!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濒危的动植物》ppt课件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濒危的动植物》ppt课件
中华之魂:华南虎
雪域喋血:藏羚羊
藏羚羊又名“一角兽”,一个世纪前多达数百万只。被藏民称为大雁的朋友,它们在高原上奔跑如飞,狼也很难追上,但以汽车和枪支装备起来的盗猎者却可以成片的杀戮之。目前中国的藏羚羊不足7万只,但年复一年、禁而不止的非法交易与屠杀使其数量直线下降。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清代蒲松龄更在《聊斋》中有白秋练与暮生的爱情故事,白秋练就是白鳍豚的化身。 白鳍豚已是一种注定要灭绝于我们手中的美丽传奇的动物,它被国际保护人士称为“活着的死物种”。2005年人工饲养仅有一只,名为“淇淇”。长江的围湖造田、有害渔具、修闸建坝、繁忙的航运、渔业及严重的污染都在威胁其生存。
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
青草

老鹰
仰鼻蓝面:金丝猴
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湾鳄早已在几百年前灭绝了,而扬子鳄现为我国特有,也是从远古北方仅存的唯一分布在温带的孑遗种类。作为爬行动物,扬子鳄体长2米,善于游泳而栖息于水中,营巢在河湖浅滩、植被密生的草丛中目前,由于长江下游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河湖被围成农田,野生数量极为罕见。
孑遗物种:扬子鳄
据一个迷信的传说,朱鹮的“ 鹮”字从字面一看就知是一种要绝种的鸟,因为它由“四”字和“哀”字组成,“死哀之鸟”怎能不绝?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dian)、黔(qian)三种,因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700多只,它们都面临盗猎、伐木、毁林开荒、生境退缩的威胁,可谓“树倒猢狲散”!
大树杜鹃 濒危种,大树杜鹃,濒危种。常绿大乔木,高20至25米,最大基径达330厘米。所存仅数十株。仅分布于云南局部海拔2100至2400米常绿阔叶林中。为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是原始古老类型。

第三章中国植物资源的特点

第三章中国植物资源的特点

木通
紫叶小檗
十大功劳
威灵仙

另有众多的栽培果树和野生果树 如荔枝、龙眼奉为举世佳果、味极鲜美。 芒果(Mangifera indica) 芭蕉 (Musa rubra) 柑桔 (Citrus spp) 柚(C.grandis)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杨梅 (Myrica rubra) 橙子(Citrus spp)
合理开发利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对促 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的植物资 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植被类型多样。 据统计这一地区种子植物有250科。近 3000属、2万多种。在这众多的植物种类 中蕴藏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大约有 2000一3000种之多, 其中贵重药材如: 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辛夷 (Magnolia liliflora)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三七 (Panax pseudo—ginseng)
桂皮
白兰花
含笑
腊梅
桂花
花椒
灵 香 草
油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初步统计,含 油量在20%以上的种类不下200种,其中不 少含油量高达40%一60%,且多为木本的种 类,如许多樟科(Lauraceae)、木兰科 (Magnoliaccac)、大戟科 (Euphorbiaceae)的植物,山矾科 (Symplocaceae)和山茱萸科 (Cornaceae)的一些植物及山茶科 (Theaceae)植物等等。著名于世的油桐 (Aleurites fordii)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这里不仅主产而且是起源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下列现象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EFG ) A.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B.上菜市场、超市用塑料袋盛东西 C.节日庆典,应大量燃放鞭炮 D.到学校餐厅领饭用一次性饭盒方便 E.鼓励用竹篮买菜 F.垃圾分类回收 G.农村利用沼气能 H.鼓励一次性方便筷子的使用 (4)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如果有,你能否提供一些节约能源的好 办法? 略。(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B (2)C
【难点提醒】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1.分类
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特点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 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用一些就少一些,短时间内不能 再生和更新
举例 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矿产资源
利用
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实 现永续使用
【解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
生的自然资源。题目中空气、水、太阳能、纸都属于可再生资源;钢铁、煤、天然
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A正确。
【答案】 A
【例2】读中国部分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水平比较表,完成(1)~(2)题。
15.关于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政策调整,以下建议不属于节能环保的是( A ) A.加大煤炭资源的开采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C.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D.普及电动公共汽车
16.图中漫画《手下留情》, 给我们的启示是( C )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禁止采伐森林,杜绝使用木材 C.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 D.退耕还草,加快国土绿化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资源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 (★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12~13题。

第3章中国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第3章中国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第三章 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概念
物种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单元,它们有共同的起源, 经过几亿年的进化,形成了庞大的系统。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即一 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大型真菌的物种 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估 计总数达150万种的真菌中已描述的约7万种,其 中约有10 000余种是大型真菌。中国是世界上生 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和地区之一,专家们 估计我国的真菌约有20万-25万种,但目前已描述 的大型真菌约3800~4000种。
出口价(美元/kg)
50~150 40~70 30~40(干片)
30~45 26~40 120~180
其中松茸主要出口到日本,牛肝菌、羊肚菌主要出口到法 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块菌主要出口到法国。
中国药用真菌的多样性
23
药用真菌(视频2)
• 定义: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被称为药用真 菌,其中多数种类是属于大型真菌。 •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药用真菌最早的国家之 一,1000多年前问世的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茯苓、猪苓、 雷丸等大型真菌的药用价值。在其后的许 多本草著作都有许多关于药用大型真菌种 类、产地、功效等方面的记述。
菌套(mantle):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菌的菌丝体在土壤里生长,当遇 到适合的树木根系时,就与树木的吸收根系结合,在根系的根端 表面部分密集生长,形成一层保护层,人们将它称为菌套 (mantle); 哈蒂氏网(hartig net)并穿透根系皮 层进人皮层组织内部,在细胞间 隙中蔓延生长,通过产生专门的 “吸器”与植物直接进行营养交 换;但是,菌丝体一般只在细胞 间隙中穿过,不侵入细胞内部; 从菌根的横切面上看,由于细胞 间隙有大量菌丝体集结,是乎形 成一个“网”,哈蒂氏网(hartig net)。

第三章 根茎类资源1

第三章 根茎类资源1

将大蒜素作成肠溶衣片,临床用于治疗菌 痢、肠炎疗效显著;妇科用于治疗霉菌性 阴道炎,还可用于治疗大叶性肺炎、百日 咳、白喉、急性阑尾炎、肺结核、伤寒、 副伤寒、化脓性软组织感染及萎缩性鼻炎 等,均有较好疗效。
大蒜素还可以与其他活性成分结合使用,生 产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 疾病、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保健食品,使 之具有保健和治疗双重功效。
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改变了亚硝酸盐代谢的方 式,而预防致癌物质的产生。
②抑制致癌物的诱变作用
S-烯丙基半胱氨酸(SAS)和二烯丙基二硫化物 (DADS)都能抑制直接致癌物甲基硝基袅(MNU) 诱导产生的O-6-甲基鸟嘌呤化合物结合到乳房的 DNA上。二烯丙基硫化物(DAS)可抑制BP诱导 的胃癌和肝癌、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癌、2-氨 基-3-甲基咪唑醌(IQ)引发的肝癌的启动。
二.薄荷的生理功能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内服少量的薄荷或薄荷油可通过兴奋中枢 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 泌,增加散热,有发汗解热的作用。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薄荷油有解痉挛作用
(2)健胃作用 薄荷油蒸馏所得的兰香油烃有健胃治疗作 用
(3)利胆作用 薄荷醇和薄荷酮可增加胆汁排除量,并有持 续利胆作用
食用大蒜或直接服用纯大蒜素,经人体代谢,在 人血液和尿液中都不能检测出来。
大蒜中活性成分的抗癌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产生及抑制其他致癌物的 诱变
①阻断亚硝胺、 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亚硝胺、 N-亚硝基化合物(NOC)已经是一种公认 的强致癌物质。研究表明,大蒜及其相关食物可 使亚硝基化合物转化为亚硝基硫醇,从而降低亚 硝胺的生成。
2.黄酮类

中国地理第三版吕拉昌知识点

中国地理第三版吕拉昌知识点

中国地理第三版吕拉昌知识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7.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而华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8.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约占世界的12%,排名世界第三。

重要矿产资源如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等在我国都有较大储量。

然而,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较低,且部分矿产资源储量逐渐减少。

9.生物资源:我国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约10万种植物和5000多种动物。

生物多样性显著,但受到生态环境恶化、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部分珍稀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10.海洋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等。

我国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沿海大陆架渔场面积较大。

此外,我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产量,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这一原则体现在我国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12.自然资源的保护: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此外,还设立了全国土地日(6月25日)和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13.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密切,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分布特点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天竺(Nandina domestica) 威灵仙(Ciematis chinensis) 重楼 (Paris polyphylla) 天麻(Gastrodia elata) 白芨(Bletilla striata) 等等,这里都是它们的主产地。
日本辛夷
杜仲
川芎
黄连
当归
山茱萸
吴茱萸
香榧(Torrya grandis) 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枣树 桃 (Prunus persica) 李和银杏等,品种很多,许多是这里的主 产和原产。
芒果
芭蕉
柑桔

枇杷
杨梅
枣 树


银杏
近年来甚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营养价值很高, 其原产地和主要分布中心就是在本区, 同属植物包括种与变种就有90多种,大 部分为本区特产。其它可利用的野果很 多,如刺梨(Rosa laevigata)、野山楂 (Crataegus cuneata)、野桔(Citrus spp)、金桔属(Fortunella)、宜昌橙 (Citrus ichangensis)、红河大翼橙 (C.honghenensis)、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等。可以证明 这里是世界上柑桔的重要起源地。

芒草
苎麻
木材资源亦十分丰富,有楠木(Phoebe zhennen)、樟木(Cinnamomum camphor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白榄(Canarium album)、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等贵重木材。 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园林绿化树种及 花卉,同时也是许多栽培植物的发源地, 因而被称为“天然植物资源宝库”。
如山苍子油年产量达2000t以上,是从山 苍子和新木姜子(Neolitsea homilautha) 提取的,此两种植物在长江以南诸省均 产。东北山地产的蕨菜贮量在8.4万t,广 布于东北各山地产的薇菜(Osmunda cinnamomea)达4万t;笃斯越桔在大兴 安岭及小兴安岭产量为9.5万kg,可见资 源绝量是十分巨大的。
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广阔的欧亚大陆的东 南部,濒临着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 太 平洋。由于海陆之间热力差异所造成的 显著的季风;决定了我国气候分布的基 本格局。即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而干燥, 夏季除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外,大部分 地区温热多雨。此外,众多不同走向的 高大山脉以及西南部隆起的青藏高原, 使得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所形成的 气候大大地复杂化了。
我国植物中富含古老的类群和特有的种, 有许多是珍稀孑遗植物,其中已被列于 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 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秃杉 (Taiwania flousiana)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紫杉 (Taxus cuspidata) 砚木(Excentrodendrohsienmu) 金丝李 (Garcinia paucinervia) 铁力木 (Mesua ferrea)、
纬度位置决定日射角度的大小及其在一 年四季中的变化情况,从而不同纬度带 能接受的太阳辐射及其时间分配就不同。 如前所述,我国南北之间纬度相差490多, 故不同地区在热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东 半部自北到南可分为寒温带、温带、亚 热带和热带,但是西半部由于青藏高原 的突起,打破了上述温度带的分布。海 陆位置是控制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
猕猴桃
余甘子
芳香植物资源,大约有300多种,其中常 见的有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 黄樟(C.porrectum)、沉水樟 (C.micranthum)、桂皮 (C.cassia)、 川桂(C.wilsonii)、山苍子、白兰花 (Michelia alba)、多种含笑 (Michelia spp)、茉莉(Jasminum)、腊梅 (Chimonanthus praeeox)、桂花、花 椒(Zanthoxylum spp)、牛圣 (Origanum rulgaris)和灵香草 (Lysimachia capillipes)等,许多都是 这里的原产和主产,开发利用的潜力很 大。
桂皮
白兰花
含笑
腊梅
桂花
花椒
灵 香 草
油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初步统计,含 油量在20%以上的种类不下200种,其中不 少含油量高达40%一60%,且多为木本的种 类,如许多樟科(Lauraceae)、木兰科 (Magnoliaccac)、大戟科 (Euphorbiaceae)的植物,山矾科 (Symplocaceae)和山茱萸科 (Cornaceae)的一些植物及山茶科 (Theaceae)植物等等。著名于世的油桐 (Aleurites fordii)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这里不仅主产而且是起源地。
合理开发利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对促 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的植物资 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植被类型多样。 据统计这一地区种子植物有250科。近 3000属、2万多种。在这众多的植物种类 中蕴藏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大约有 2000一3000种之多, 其中贵重药材如: 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辛夷 (Magnolia liliflora)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三七 (Panax pseudo—ginseng)
上述丰富的植物区系成分和复杂的自然 条件形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除赤道 雨林外,几乎所有北半球的植被类型在 我国都有分布。森林中包括寒温带针叶 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 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和 雨林。除森林外还有灌丛、草原、荒漠、 冻原和高山植被;还有隐域性草甸。沼 泽和水生植被,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就 蕴育在这些植被类型中。
黄连 当归 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枳壳 (Poncirus trifoliaia) 巴豆 (Croton tiglium) 木通(Akebia quinaia) 小檗(Berberis spp) 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
假含笑 (Paramichelia spp) 楠木 (Phoebe nanmu) 花榈木(Ormosia henryi) 红椿 (Toona liliata) 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金花茶 (Camellia chrysantha) 青皮木 (Schoepfia jasminodora)等300 余种。
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多种多样植被类型不 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 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把 它们很好地保存下来,以便为人类作出 更大贡献。
二、植物资源的绝对量大,人均相对量小 我国有耕地10000.05hm2,居世界第四位, 森林面积12200.06hm2,占世界第八位; 此外,还有疏林地1560hm2;灌木林地 2960.0lhm2;宜林地7793.37hm2;总计 24513.45hm2;草场面积53333.5lhm2;仅 次于原苏联利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三位, 沼泽、荒漠24933.45hm2;在这众多的区 域中蕴藏的植物资源绝对最是十分巨大的。
第三章 中国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开 发利用的原则
第一节 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历史悠久,幅员 辽阔,总面积约为960万km2,北起黑龙江 南至曾母暗沙,纵跨纬度490以上,东起黑 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西至帕米尔高原, 横贯62个经度,南北长达5500km,东西宽 为5200km.。
一、种类丰富、类型多样 植物(植被)最能综合地反映自然条件的特点。 上述优越的自然、历史条件必然形成丰富的植 物资源。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植物27150种, 隶属于3184属、353科,其中190属为我国所 特有。这些植物中,种子植物最多,为25700 余种;依次为蕨类植物2400余种。苔藓植物 2100余种。特别是裸子植物有11科 (1科引 种),41属,240余种,约占世界同类植物的 1/3。被子植物为世界总科数53%以上,其总 种数仅次于马来西亚 (约45000种)和巴西 (40000种),居世界第三位。
银杉
秃杉
水杉
紫杉(红豆杉)
砚木及产品
金 丝 李
铁力木及产品

花榈木
红椿
麻楝
金花茶
这些植物有许多种类是有重要的开发 利用价值,并且它们复杂多样的用途随 着现代分析仪器和手段的应用,逐渐被 人类所认识和利用。据统计,中国目前 查明的植物资源有中草药 5000 种以上、 油脂植物 900 多种,隶属 100 个科左右芳 香植物约 400 多种,食用及酿酒植物 300 余种,工业用植物有200种以上。
中国正是由于这样优越的历史,自然地 理条件以及复杂的地貌格局才形成了诸 多地质时期植物的避难所。这样不仅使 中国的植物种类丰富,而且各地都不同 程度地保存有白垩纪,第三纪以来的若 干孑遗植物及其形成的植物群落。 综上述,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 质历史悠久,为植物资源的形成发育奠 定了坚定的基础。纵观我国的植物资源, 可以看出如下几个特点。
中国地貌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高耸入云的高 山,也有地形各异、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 广袤而微有起伏的高原,也有低平坦荡、纵 横千里的大平原。高山和高原占我国总面积 的一半以上,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10。此外, 还有丘陵和低山分布。在漫长而复杂的地质 发展历史中,地壳的构造运动形成了我国地 貌迭荡起伏,类型丰富的基本格局。
另一方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种资
源按人口平均,又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
水平,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资源的潜 在需求量很大,今后对资源的消耗将会 大幅度地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