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崛起》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崛起》教案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苏联在20世纪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走上现代化之路。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
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苏联的建设成就,认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2、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
【教学重难点】
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苏俄社会主义政权成立后先后采取了哪些政策?其
意义如何?
2、导入:苏联成立后,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我们将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呢?请阅读本课!
二、苏联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共和国。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后,各族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在自愿平等
的基础上,各共和国联合起来组成苏联。
2、成立时间及最初加盟国
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三、理想与成就
1、制订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及两个五年计划
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农业,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1925年12月苏共(布)“十四大”制定了工业化的总路线。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从1933年起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
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斯达汉诺夫运动”
师:斯达汉诺夫是顿巴斯煤矿的采矿工,1935年,他以冲天的劳动热情在6个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内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的世界记录,表现出苏联工人高昂的建设精神。随后,全国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
四、斯大林模式
1、学生看书,了解斯大林模式
2、师总结:
(1)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确立。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
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
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特点
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里,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结构,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
风盛行。
3、讨论:我们该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师总结: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之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
巨大的误区。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此外,我们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及其模式。
【布置作业】
1、思考: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我们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板书设计】
时间:1922
苏苏联的成立原则:自原、平等
最初加盟国:
联1926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理想与成就第二个五年计划:
完成的意义:
崛标志:
起斯大林模式评价:
【课后反思】
本节课理论较强,讲解时可以联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加以对比。同时,为方便学生理解,可结合事例加以讲解,要理论和实例向结合,使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