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犯罪预防理论
简论犯罪预防
简论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旨在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安全。
本文将从犯罪预防的概念、重要性、主要策略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简论。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犯罪预防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策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它包括了对犯罪的预测、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犯罪预防的目标是通过创造安全的环境和改善社会条件,减少犯罪的发生率,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犯罪预防的重要性犯罪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为了严重的伤害。
犯罪行为不仅危害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还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因此,犯罪预防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犯罪预防工作,可以降低犯罪率,提高社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犯罪预防的主要策略1. 社会教育策略: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和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社会环境策略:改善社会环境,创造安全的社区和公共场所。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社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增加公共设施和照明设施,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
3. 执法和司法策略: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犯罪的侦查和打击效果。
加强司法公正,加大对犯罪份子的惩罚力度,提高犯罪的成本和风险。
4. 社会合作策略: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犯罪预防的合力。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应承担起犯罪预防的责任,共同参预犯罪预防工作。
四、犯罪预防的实施步骤1. 了解犯罪情况:通过采集和分析犯罪数据,了解犯罪的类型、地点、时间和原因等信息。
根据犯罪情况,确定犯罪预防的重点和方向。
2. 制定犯罪预防计划: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策略,制定犯罪预防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预防目标和时间节点。
3. 实施犯罪预防措施:根据犯罪预防计划,实施各项预防措施。
包括加强执法力度,改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宣传等。
4. 监测和评估效果:通过监测和评估犯罪情况的变化,评估犯罪预防措施的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犯罪预防工作。
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方法探讨解析
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方法探讨解析在当今社会,犯罪问题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地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犯罪情境预防理论应运而生。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改变环境和情境因素来减少犯罪的机会和诱因,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犯罪情境预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犯罪行为不仅仅取决于犯罪人的个体特征和动机,还受到周围环境和情境的影响。
也就是说,犯罪是犯罪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面对一定的机会和诱惑时所做出的选择。
因此,如果能够改变这些环境和情境因素,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的发生。
那么,犯罪情境预防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首先,目标强化是一种常见的情境预防手段。
通过加强对贵重物品、重要场所的保护和监管,增加犯罪的难度和风险,使犯罪人望而却步。
例如,在银行、珠宝店等场所安装坚固的防盗门窗、监控摄像头和报警系统,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的盗窃犯罪。
其次,通道控制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对一些容易发生犯罪的区域进行通道限制,如设置门禁、检查站等,可以减少犯罪人的进入和逃脱机会。
比如,在小区门口设置保安岗亭,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和检查,能够降低小区内的犯罪发生率。
再者,监控与监视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视频监控、巡逻警察等,增加对公共场所的监视力度,让犯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可能被发现,从而起到威慑作用。
此外,社区居民的相互监视和邻里守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犯罪。
另外,环境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改善照明条件、清理犯罪死角等措施,创造一个不利于犯罪发生的环境。
例如,在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增加照明设施,能够减少夜间犯罪的发生。
除了上述方法,管理和控制也是犯罪情境预防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物品的管理,如对枪支、毒品等危险物品的严格管控,能够降低相关犯罪的发生风险。
同时,对一些容易引发犯罪的场所,如酒吧、网吧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其经营行为,也能减少犯罪的滋生。
犯罪情境预防理论和方法具有诸多优点。
探讨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方法
探讨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方法在当今社会,犯罪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地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犯罪情境预防,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犯罪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干预和改变,从而减少犯罪的机会和可能性。
这一理论并非着眼于犯罪人的个体特征或内在动机,而是将重点放在犯罪发生的外部情境上。
其核心理论基础包括理性选择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会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如果犯罪的成本增加、收益减少或者风险增大,他们就可能放弃犯罪。
而日常活动理论则指出,犯罪的发生需要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有犯罪动机的犯罪人、合适的犯罪目标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
那么,犯罪情境预防具体有哪些方法呢?首先是增加犯罪的难度。
比如,加强建筑物的安保措施,安装坚固的门窗、监控设备和报警系统,让犯罪分子难以轻易进入。
在公共场所,设置复杂的道路和出入口,增加巡逻警力,都能让潜在的犯罪分子感到作案的难度加大。
其次是提高犯罪的风险。
比如,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巡逻频次,提高破案率,让犯罪分子意识到一旦作案,被抓获的可能性很高。
同时,加强社区的治安管理,鼓励居民之间相互监督和守望相助,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督力量,也能增加犯罪的风险。
再者是减少犯罪的收益。
比如,对于盗窃犯罪,加强对贵重物品的管理和保护,减少犯罪分子可能获取的财物价值。
在金融领域,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管,打击非法洗钱活动,让犯罪所得难以变现和使用。
另外,消除犯罪的诱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比如,减少一些容易引发冲突和犯罪的场所,如治安混乱的酒吧、夜总会等。
对于一些容易诱发犯罪的商品,如管制刀具、毒品等,加强管理和控制。
为了更好地实施犯罪情境预防,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问题。
例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犯罪,其情境因素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
同时,犯罪情境预防措施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
第八章__犯罪预防
四、其他预防类型
保护性预防、疏导性预防、堵塞性预防、 控制性预防、惩戒性预防和改造性预防
(一)保护性预防
1、对象: (1)青少年 (2)针对其他特定对象 2、措施:青少年 (1)净化社会环境,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 (2)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采取有别于成年人、 立足于教育和挽救的刑事政策。 (3)保护合法权益:被害对象
三、犯罪预防的二元模式 1、具体目标: 一是从预防犯罪人犯罪的角度,减少犯罪倾向; 二是从减少和消除容易导致犯罪发生的环境的角 度,加大犯罪人犯罪的风险,降低犯罪人的犯 罪收益; 三是从被害人的角度,避免被害人的被害。 2、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 (2)次级阶段 (3)三级阶段
犯罪预防规划二元模式的主要内容
针对已发病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旨在消除已经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步 骤防止问题再次出现。
第三层次
三级预防理论的主要内容
层次
第一 层次 第二 层次
核心观点
鉴别犯罪产生的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通过鉴别潜在的犯 罪人和高发区域, 预先采取有针对性 的重点预防
具体措施
1、环境设计;2、邻里照看;3、一般 威慑;4、公众教育;5、私人保安 1、鉴别潜在犯罪人,进行早期干预; 2、确定犯罪高发区,进行社区预防; 3、转处; 4、发挥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 用。 1、特殊威慑;2、剥夺犯罪能力;3、矫 正和治疗
犯罪预防规划二元模式(预防措施)
预防内容: 针对犯罪人 针对犯罪情境 针对被害人
针对犯罪人(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 1)加强对家长的责任感培养使 家长能在儿女的成长中作到尽职尽责;2) 对就学青少年进行保护,防止校园暴力 的发生; 3)防止青少年不遵守校规,制订避免逃学 计划; 4)充分运用传媒对破坏公物、逃税、家庭 暴力、吸毒、酗酒进行抨击。
简论犯罪预防
简论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犯罪预防的概念、重要性、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简论。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犯罪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它不仅仅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犯罪问题,减少犯罪的发生。
二、犯罪预防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安全:犯罪预防可以减少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 保护公民权益:通过犯罪预防,可以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 促进社会发展:犯罪预防可以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犯罪预防的方法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措施,提高犯罪的成本和风险。
2. 加强社会教育:通过加强对公众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降低犯罪的诱因。
3. 加强社会监管:建立健全社会监管机制,加强对犯罪行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的发生。
4. 加强警务工作:提高警察的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四、犯罪预防的效果1. 减少犯罪率:通过犯罪预防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犯罪的发生,降低犯罪率。
2. 提高社会安全感:犯罪预防可以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3. 促进社会和谐:犯罪预防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结:犯罪预防是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社会教育、社会监管和警务工作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减少犯罪的发生,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犯罪预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惟独通过多方合作,才干取得更好的效果。
刑法中的犯罪预防理论研究
刑法中的犯罪预防理论研究犯罪,是社会中的一颗毒瘤,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为了减少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宁与和谐,刑法中的犯罪预防理论应运而生。
这一理论旨在通过法律的威慑、教育和社会机制的完善,提前遏制犯罪的念头和行为,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犯罪预防理论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
它不仅仅是在犯罪发生后进行惩罚,更重要的是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降低犯罪的可能性。
这就好比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保健,远比生病后治疗更为有效和经济。
从法律的威慑作用来看,刑法中的严厉刑罚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手段。
明确而严厉的法律规定,让潜在的犯罪者意识到犯罪行为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在犯罪的念头产生时产生畏惧心理,打消犯罪的想法。
比如,对于故意杀人罪等严重罪行,法律规定了死刑等极刑,这种严厉的惩罚无疑对那些有杀人意图的人起到了强大的威慑作用。
然而,威慑作用并非是绝对的。
有些犯罪者可能因为冲动、无知或者对法律的漠视而不顾及刑罚的后果。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法律威慑的有效性。
教育在犯罪预防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普及法律知识,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的后果,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
在学校,开设法律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明白法律的边界和重要性;在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则,教导孩子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在社会中,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除了法律教育,道德教育也至关重要。
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犯罪的冲动。
社会环境对于犯罪的预防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稳定、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降低犯罪率。
例如,良好的就业机会能够让人们通过合法劳动获得收入,满足生活需求,从而减少因经济压力而产生的犯罪动机。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避免他们因为生活困境而走上犯罪道路。
论犯罪预防
论犯罪预防内容摘要:在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刑法属于事后罚,具有事后性,对犯罪着者处于刑法,使其以后不再犯罪。
可是很少人注重犯罪预防。
犯罪预防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时代性挑战。
在刑事政策上必须把握“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的战略方针。
犯罪预防,也就是成语所说的未雨绸缪。
只要注重犯罪预防,在预防上认真做好工作,这样才可以真正的从根本上减少犯罪的数量。
做好犯罪预防首先得有好的措施。
下边我将从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面对犯罪预防进行分析。
关键词:犯罪原因犯罪预防措施一、犯罪预防的概念犯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犯罪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犯罪方法、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的威胁越发变得严重。
实践证明,犯罪仅靠打击这一治标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人们寄希望于犯罪预防。
犯罪预防是指对犯罪的事先防范活动和举措,具体说,是指是指有助于消除犯罪的原因、避免犯罪发生的社会组织管理和建设发展方面的各种活动与举措。
它着眼于犯罪原因的消除和犯罪的避免,是犯罪无从发生。
这里所说的犯罪预防是广义的,或者说是概括性的术语。
它是指包括前述犯罪控制在内的全部犯罪防范和控制策略的与措施的总和。
具体说,所谓犯罪预防,是指国家、社会(群体、组织、社区)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除犯罪原因、减少犯罪机会、威慑和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犯罪发生或减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
【1】二、犯罪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犯罪预防的必要性。
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犯罪预防是治理犯罪的最根本途径。
治理犯罪的对策很多,但最根本的是预防犯罪。
在犯罪预防的实践中,我国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完整系统和内在联系的综合治理方针。
(2)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有一个安宁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这就需要我们搞好犯罪预防,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预防犯罪》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预防犯罪”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从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首先介绍了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种类。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接着,教材强调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等方面加强自我防范。
四、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素养引导学生认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
2.道德修养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做到既遵守法律又遵守道德规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3.法治观念素养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明确犯罪的后果,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健全人格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感,避免违法犯罪。
帮助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和违法犯罪行为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5.责任意识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培养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2.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预防犯罪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犯罪的危害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犯罪学防控理论
犯罪学防控理论
犯罪学防控理论是研究预防犯罪的一门学科,它强调预防成功的犯罪活动,以及减少
犯罪活动的有效方法,是犯罪学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犯罪学防控理论认为,一个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物理、心理和社会措施,来控制犯罪
活动,确保公民安全和社会稳定。
该理论将预防犯罪分为几个阶段,主要包括:预防犯罪
环境的形成和实施,预防犯罪行为的实施,以及对犯罪结果的实施。
在预防犯罪环境的形成和实施方面,要加强政府安全政策的落实,如:出台先进的刑
事司法制度,完善行政监管和司法机构等,认真执行法律法规,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和
社会公正;加强社会秩序管理,支持安全行业开展防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
同时,要积极宣传反犯罪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中各阶层人民廉
洁文明的自觉性,提高社会看护意识和参与防犯的积极性;建立多种机制,合法实施有效
的犯罪防控措施,搭建犯罪防控的联动机制。
此外,在预防犯罪行为实施上,可以采取社会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方法,以普及犯罪
防治知识,加强社会组织的投入,培养反犯罪文化,改善社会环境,以及推动反犯罪政策。
在对犯罪结果实施方面,则要采取刑罚与犯罪奖励相结合的做法,针对不同的犯罪行为,采取以报答制度、惩罚制度和社区管理的方式。
要严格实施刑法,以犯罪行为处以适
当的刑事处罚,而依法正当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判处以奖励,以促使公民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而言之,犯罪学防控理论是一门研究预防犯罪的学科,侧重于建立一套有效有力的
犯罪防控、社会管控、司法处罚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活动,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财
产安全。
犯罪预防介绍
犯罪预防的经济效益
犯罪预防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5
随着社会发展,犯罪手法和类型日益多样化,犯罪预防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复杂化
难以预测性
社会观念淡薄
犯罪行为的预测和预防难度较大,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及时干预。
部分社会成员对犯罪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意识和防范意识。
03
犯罪预防面临的挑战
维护法律秩序
有效的犯罪预防可以降低犯罪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促进社会发展
古代犯罪预防
近代犯罪预防
现代犯罪预防
犯罪预防的历史与发展
犯罪预防的理论基础
02
犯罪学理论
犯罪学理论主要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犯罪现象的起源、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犯罪学理论为犯罪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为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案例一:社区参与的犯罪预防项目
总结词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犯罪预防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犯罪热点和趋势,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智能安防系统,提高治安管理效率。
案例二:科技手段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实施综合性犯罪预防计划。
详细描述
02
01
随着科技的发展,犯罪预防将更加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预测。
技术手段升级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将共同参与犯罪预防,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社会共建
犯罪预防工作将逐渐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
法治化规范化
简论犯罪预防
简论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社会治安维护和人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的发生,并提高社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犯罪预防的概念、重要性、策略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和重要性犯罪预防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和方法,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或者减少犯罪的危害程度。
它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干预手段,旨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犯罪预防可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通过加强社会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的发生率。
此外,加强社会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犯罪份子的打击力度,也是减少犯罪的重要手段。
其次,犯罪预防可以降低犯罪的危害程度。
通过加强社会安全设施的建设,提高社会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减少犯罪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此外,加强对犯罪份子的教育和改造,匡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也是降低犯罪危害的重要途径。
最后,犯罪预防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犯罪行为的发生会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通过加强犯罪预防工作,可以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犯罪预防的策略和实施步骤犯罪预防的策略是多样化的,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和社会环境,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犯罪预防策略和实施步骤。
1. 社会宣传教育策略:通过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可以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如法律知识讲座、宣传手册发放等,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社会的法治观念。
2. 社会管理策略:加强社会管理和监督,提高社会的治安管理水平。
可以加强社区巡逻、治安巡查等工作,及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
此外,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也是提高社会治安的重要手段。
3. 安全设施建设策略:加强社会安全设施的建设,提高社会的安全防范能力。
第八章犯罪预防理论
第八章犯罪预防理论§犯罪预防问题是世界所有国家与地区的政府与民众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整个犯罪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与归宿,是解决犯罪的治本之策。
无论是犯罪现象的研究,还是犯罪原因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寻求预防犯罪的措施与对策,防止犯罪发生。
什么是犯罪预防?犯罪能否预防?如何预防犯罪?这些都是犯罪预防研究的问题。
●一、犯罪预防概述(一)概念指国家与社会为消除或者减少犯罪产生的一切原因与条件,防止、阻遏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乃至根治犯罪现象,对全体社会公民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体系。
1.狭义犯罪前预防。
其特点是在犯罪发生之前,主动采取措施防上犯罪行为的发生。
2.广义罪前罪中罪后预防。
其特点是不限于犯罪发生之前的预防,还包括犯罪中的阻遏措施与犯罪发生后的惩罚与改造方法。
(二)特征1.主体是国家与社会,不仅是国家刑事司法机关。
预防犯罪不能只靠某一个国家机关,而应该是全社会参与。
防止将预防犯罪工作封闭化、狭隘化与神秘化,克服单纯依赖刑事司法机关所导致的预防犯罪效果不佳的状况。
2.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而不仅仅只是具有犯罪危险的行为人。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犯罪人,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罪犯。
任何行为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在外界不良环境作用与影响下,经过了渐变与质变的过程。
犯罪预防的对象包括:(1)犯罪后被处以刑罚并正在服刑改造的罪犯,防止他们释放后重新犯罪,成为犯罪的策划者与教唆犯;(2)已经实施了犯罪或刑满释放人员,防止他们从偶犯变为累犯,从轻犯变为重犯,从个体犯变为团体犯,从单一类型犯罪变为犯多种罪的罪犯;(3)有轻微违法行为与劣迹的人,防止他们走向严重的犯罪道路;刑事犯罪被害人及其亲人,防止他们因激愤发生报复性犯罪;(4)目前尚处于守法状态的普通公民也应属此列,今天的守法者并不证明与保证永远的守法而不犯罪。
3.目的是防范、减少与根治犯罪。
犯罪预防的目的任务是多层次的,首要目标是消除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条件,惟如此,犯罪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预防、减少与根治。
犯罪的社会预防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资源增多,有助于改善公共安全设施、提高警力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降低犯罪发生率。
经济发展与犯罪预防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型产业如信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兴起,对犯罪预防具有积极作用。
地区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犯罪率上升,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来解决。
社区建设方面,应当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安全感,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社会互助机制
社会微环境改善机制是指改善社会中与犯罪相关的微观环境,从而预防和遏制犯罪。
社会微环境改善机制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网络等方面。
家庭方面,应当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家庭成员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家庭的安全感和稳定性。
感谢观看
犯罪预防的社会机制
03
社会控制机制
法律制约机制
法律制约机制包括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
立法方面,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科学、严谨的法律,明确犯罪行为的定义和处罚标准,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执法方面,应当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同时加强社会监控和信息共享,提高打击犯罪的精准度和效率。
司法方面,应当加强司法公正,严格执法,提高司法效率,保障法律的权威和执行力。
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社区方面,应当加强社区治理和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安全感,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和文化。
网络方面,应当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管,遏制网络犯罪和不良信息的传播,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社会微环境改善机制
犯罪预防的具体措施
犯罪学预防犯罪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对策的学科。
预防犯罪是犯罪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
以下是对犯罪学预防犯罪的相关笔记摘抄,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犯罪预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二、犯罪预防概述1. 犯罪预防的定义犯罪预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降低犯罪发生的概率,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 犯罪预防的分类(1)事前预防:通过加强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完善法律制度等手段,从源头上预防犯罪的发生。
(2)事中预防:在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通过警力部署、巡逻防控等手段,及时制止犯罪行为。
(3)事后预防: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对受害者进行救助,修复社会关系。
三、犯罪原因分析1. 社会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导致部分人群生活困难,容易滋生犯罪。
(2)社会治安环境:治安状况较差的地区,犯罪率相对较高。
(3)社会风气:不良风气、道德沦丧等因素导致部分人群价值观扭曲,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 心理原因(1)心理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犯罪行为。
(2)心理压力: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容易使人心态失衡,产生犯罪动机。
(3)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创伤等因素导致部分人群难以适应社会,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 个人原因(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当,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道德观念,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个人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欠缺,容易导致犯罪行为。
(3)不良习惯:赌博、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犯罪行为。
四、犯罪预防措施1. 事前预防(1)加强教育:普及法律知识、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观念。
(2)完善法律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3)改善社会治安:加强治安巡逻,提高见警率,震慑犯罪分子。
2. 事中预防(1)警力部署:科学合理配置警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简论犯罪预防
简论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旨在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犯罪预防的定义、重要性、策略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犯罪预防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或减少犯罪活动的影响。
它不仅关注个体的犯罪行为,也关注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犯罪预防的目标是降低犯罪率、保护公众安全、提高社会和谐。
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人力和心理负担。
通过预防犯罪,可以减少犯罪的社会成本,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同时,犯罪预防也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犯罪,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手段。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犯罪预防的基础。
法律的明确和严格执行可以起到震慑和威慑作用,减少犯罪的发生。
其次,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犯罪的认识和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加强社会监管和管理,提高执法效能,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也是犯罪预防的重要手段。
犯罪预防的效果是可以被评估和衡量的。
通过统计数据和研究分析,可以评估犯罪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例如,可以通过犯罪率的下降、社会满意度的提高等指标来评估犯罪预防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犯罪预防工作的认知和满意度,进一步改进犯罪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总之,犯罪预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加强社会监管和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
犯罪预防的效果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研究分析来评估和衡量。
只有不断完善犯罪预防工作,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犯罪预防论
一、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 二、犯罪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综合治理:我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 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合 作,紧密配合,全面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 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打击犯罪,教育和改造违法犯 罪人,逐步限制和消除产生犯罪的各种因素,以减少犯罪和 预防犯罪,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 1、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2、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3、法制原安预防:是公安保卫部门对社会上具有违反社会治安管理 行为者采取的专业防范措施。 (1)对重点人员的控制 (2)对重要场所的控制 (3)对特定行业的控制 4、刑罚预防 总结
第一,社会预防、心理预防---事前预防,防患于未然;治安预防---事中预防, 第二道防线;刑罚预防---事后预防,惩罚于已然。 第二,完善的社会+完善的个人为杜绝犯罪最为理想的条件,故为首选,为 上策;而治安预防与刑罚预防是在上述条件不充分具备的情况下而进行 的外在控制。 第三,社会、治安与刑罚预防作用的对象为个人,其是通过外力指向与作用 于个人而实现预防效果;心理预防则是通过内部系统,使个体主动去接 受、适应来自外部的制约。 所以,三道防线协力运作,形成了一种良性运行与动态平衡,从而可以减少 犯罪行为发生的频率与强度。
2005年12月1日的法治在线播出的栏目是《少年之殇》,讲述的 是一个少年迷恋网络魔幻游戏不能自拔,并相信人可以死而 复活、可以重生。少年在网吧连续上网36小时后演绎了十三 岁的生命从二十四层高楼坠落的事件。节目播出后在全国范 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得知各地还有很多同类案件 的发生。 请分析少年迷恋网络魔幻游戏并进而自杀的原因,并探讨应该 如何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
犯罪预防介绍ppt
律意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2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积极
参与解决校园问题。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03
加强对校园内人员和物品的管理,严格控制进出校园的人员和
车辆,确保校园安全。
企业犯罪预防
加强员工培训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流程,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监管。
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
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防范企业犯罪风险。
网络安全犯罪预防
01
建立网络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管理,防范网络
犯罪的发生。
02
使用安全软件
使用安全软件,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加强对病毒和黑客的防范,保
犯罪预防介绍ppt
目录
• 犯罪预防概述 • 犯罪预防的方法 • 犯罪预防的实践 • 犯罪预防的挑战与对策 • 犯罪预防的未来趋势
01
犯罪预防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犯罪预防是指通过一系列社会、法律、行政、教育等措施, 以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潜在的犯罪动机和机会,达到 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目的。
特点
障网络安全。
03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特殊人群犯罪预防
针对青少年的犯罪预防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 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避免青少年误 入歧途。
针对老年人的犯罪预防
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和照顾,提高老年 人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受到 诈骗等犯罪行为的侵害。
简论犯罪预防
简论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旨在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犯罪预防的定义、目标、策略和实施等方面进行简论,以期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犯罪预防框架。
1. 定义犯罪预防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预先防范犯罪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以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目标犯罪预防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犯罪率,提高公众安全感。
具体目标包括减少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毒品犯罪等各类犯罪的发生,提高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3. 策略犯罪预防采取多种策略,包括社会、教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手段。
- 社会策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社会公德和法治意识,培育和谐社会氛围,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 教育策略:加强犯罪预防教育,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人们对犯罪行为的辨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 经济策略: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消除犯罪的根源。
- 法律策略: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刑事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刑事司法效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 实施犯罪预防需要各个社会群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包括政府、警察、学校、家庭、社区等。
- 政府:制定和实施犯罪预防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 警察:加强巡逻和执法力度,提高警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犯罪行为。
- 学校:加强犯罪预防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
- 家庭: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 社区: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安全体系,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
总结起来,犯罪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任务,需要政府、警察、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各个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
通过采取社会、教育、经济和法律等多种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犯罪率,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简论犯罪预防
简论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犯罪预防的定义、重要性、策略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简论。
一、犯罪预防的定义犯罪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影响,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二、犯罪预防的重要性1. 社会稳定:犯罪行为的发生会破坏社会秩序和稳定,而犯罪预防可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人身安全:犯罪行为对个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通过犯罪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人身伤害的发生,保障公民的安全。
3. 财产保护:犯罪行为常常伴随着财产损失,犯罪预防可以降低财产损失的风险,保护个人和社会的财产安全。
4. 社会发展:犯罪预防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三、犯罪预防的策略1. 社会教育:通过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 执法力量:加强执法力量建设,提高警察和司法机关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提高犯罪的侦破率和打击效果。
3. 社会治安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性,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管理,减少犯罪的发生。
4. 社会福利:提供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减少犯罪的根源。
5. 技术手段: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加强对犯罪行为的监控和预警,提高犯罪预防的效果。
四、犯罪预防的实施效果犯罪预防的实施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率下降:通过犯罪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犯罪率,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 社会安全感提升:犯罪预防的实施可以提高公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3. 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障:犯罪预防的实施可以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4. 社会秩序和谐:犯罪预防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犯罪预防理论§犯罪预防问题是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民众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整个犯罪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解决犯罪的治本之策。
无论是犯罪现象的研究,还是犯罪原因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寻求预防犯罪的措施与对策,防止犯罪发生。
什么是犯罪预防?犯罪能否预防?如何预防犯罪?这些都是犯罪预防研究的问题。
●一、犯罪预防概述(一)概念指国家和社会为消除或者减少犯罪产生的一切原因和条件,防止、阻遏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乃至根治犯罪现象,对全体社会公民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体系。
1.狭义犯罪前预防。
其特点是在犯罪发生之前,主动采取措施防上犯罪行为的发生。
2.广义罪前罪中罪后预防。
其特点是不限于犯罪发生之前的预防,还包括犯罪中的阻遏措施和犯罪发生后的惩罚与改造方法。
(二)特征1.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不仅是国家刑事司法机关。
预防犯罪不能只靠某一个国家机关,而应该是全社会参与。
防止将预防犯罪工作封闭化、狭隘化和神秘化,克服单纯依赖刑事司法机关所导致的预防犯罪效果不佳的状况。
2.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而不仅仅只是具有犯罪危险的行为人。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犯罪人,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罪犯。
任何行为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在外界不良环境作用与影响下,经过了渐变与质变的过程。
犯罪预防的对象包括:(1)犯罪后被处以刑罚并正在服刑改造的罪犯,防止他们释放后重新犯罪,成为犯罪的策划者和教唆犯;(2)已经实施了犯罪或刑满释放人员,防止他们从偶犯变为累犯,从轻犯变为重犯,从个体犯变为团体犯,从单一类型犯罪变为犯多种罪的罪犯;(3)有轻微违法行为和劣迹的人,防止他们走向严重的犯罪道路;刑事犯罪被害人及其亲人,防止他们因激愤发生报复性犯罪;(4)目前尚处于守法状态的普通公民也应属此列,今天的守法者并不证明与保证永远的守法而不犯罪。
3.目的是防范、减少与根治犯罪。
犯罪预防的目的任务是多层次的,首要目标是消除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条件,惟如此,犯罪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预防、减少与根治。
4.措施是一系列的对策体系。
犯罪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诱发促成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是一个系统。
因而预防犯罪的措施也不应该是单一的,或是某几项措施的简单相加,而应该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的对策体系。
(三)意义1.有利于避免和减少损失(1)减少犯罪造成损失(2)减少司法资源投入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犯罪预防包括预防与治理两大领域,涉及到犯罪前、中、后各个环节,如果能将预防犯罪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社会秩序自然稳定,公民安全感会大大增强,长治久安的目的也就得以实现。
3.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1)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预防犯罪工作做好了——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集中资金——利于物质文明建设。
(2)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预防犯罪工作做得不够——精神污染严重、文明建设滑坡——公众价值紊乱、社会失范剧增。
●二、犯罪预防的原则(一)打防并举,以防为主1.“打”打击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
2.“防”只有预防工作做好了,犯罪行为少发生,才有利于我们拿出更多的警力、精力去对付更严重的犯罪。
否则,只能是打不胜打,防不胜防,处处被动。
(二)群众性预防与专门机关工作相结合“全民预防”胜过事后“严打”1.专门机关指政法公安机关,包括公检法司等部门。
是犯罪预防工作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其工作直接影响犯罪预防的全局。
2.群众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开展了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并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预防模式——治安保卫委员会。
人民调解、社会帮教、群众联防更是起到很好的预防犯罪的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1.法制教育指在全体公民中持续深入、扎扎实实地开展普法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
(1)不应搞成单纯的宣讲案例和普及法律知识。
这只能教会人们如何逃避法律,而不是自觉遵守法律。
(2)应当特别重视对刑事犯罪分子尤其是腐败分子依法惩处的现实教育意义。
2.道德教育指对社会公众进行道德规范的宣传与灌输,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并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
它是法律之前的一道社会控制阀。
除非是由于精神病态或者智力发育障碍,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到道德规范的存在。
即使是再凶恶的犯罪人在内心深处也残存着对道德规范的认识。
但道德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一些乡规民约及城市文明公约等道德规定的制定,初衷是好的,作用也是有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人们物质欲望的普遍高涨,它又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四)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在犯罪预防中把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预防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预防和利用物质装置进行预防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整体预防的效能。
1.人防指犯罪预防主体针对社会成员的条件实施的犯罪预防。
可分为个体预防、联防等形式,是动态预防。
特点:可能间断、缺位,如出现漏洞,形成犯罪空隙。
2.物防也称硬件预防,专指采用物质装置所进行的犯罪预防,是静态预防。
特点:不会间断,少有漏洞,不易造成犯罪空隙。
如加锁、加固、隔离装置。
简单阻却功能:防盗锁、防盗窗、防盗门、防护栏。
3.技防指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方法防范犯罪。
特点:从物防分化,功能由简单阻却增大到监控、打击、记录功能。
(1)种类报警系统、监听系统、监视系统、探测系统、防护系统等。
(2)应用范围枪支、弹药库;档案室;银行金库等,也可应用于家庭。
(3)应注意的问题①装置由公安机关负责管理;②安装由公安机关审核或备案;③技防与人防配合;④加强保养,排除故障。
(五)超前预防指在犯罪未发生之前进行积极的预防,防患于未然,防止犯罪发生。
超前预防是预防犯罪领域中最积极、最主动、最有效、最科学的一种预防。
●三、预防犯罪的体系(一)中国以公安政法机关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实行不同的政策。
1.对于已经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罪犯,依法实行惩罚和监狱改造;2.对于已满14岁不满18岁,被法院依法判处刑罚的少年犯,设立少年犯管教所;3.对于已经实施犯罪行为,但情节较轻或者年龄较小可以不予刑事处分或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实行劳动教养;4.对于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实行治安处罚;5.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屡教不改的在校学生,组织工读学校,实行工读教育;6.对有一般违法行为或者轻微犯罪行为,但不够劳动教养的失足者或是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但表现不稳定,需要继续教育巩固的人,依靠全社会力量实行社会帮教;7.对于日常民事纠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进行民事调解。
(二)美国犯罪预防分为常规和非常规预防两种。
前者又称犯罪控制,是指国家司法机构履行各自的专业职能的活动。
后者是民间的犯罪预防活动。
常规犯罪预防系统包括警察、法院和矫正机构。
分为3个层次:1主要措施:环境设计、邻里照看、私人保安和就犯罪和预防犯罪进行的教育;2主要措施:鉴别和预防潜在的罪犯,以便早期干预;发现犯罪高发区,进行社区预防;通过家庭和学校解决潜在犯罪者问题;3主要措施是:逮捕、起诉、监禁、治疗和矫正等活动。
运用刑罚惩罚的方式剥夺罪犯再犯能力,矫正和治疗防止再犯。
●四、犯罪预防的种类(一)罪前、罪中、罪后预防根据犯罪行为发生过程划分。
1.罪前预防目的:防止犯罪发生。
措施:针对犯罪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化解、消除犯意。
2.罪中预防目的:防止犯罪继续发展、反复再现。
措施:阻遏犯罪行为实施过程——迫使犯罪分子终止犯罪。
3.罪后预防目的:防止重新犯罪。
措施:依法惩处、劳动改造、心理治疗、人格矫正、重返社会工作。
对刑满释放、两劳“解教”人员重返社会的罪后预防。
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素质修养;3.加强人格教育,开展心理治疗、人格矫治;4.关心其生活、工作、婚恋、家庭问题。
(二)宏观预防、微观预防根据时空规模划分。
1.宏观预防整体性、全局性的犯罪预防方法。
(1)社会预防社会变革和社会改造——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完善、社会政策调整——社会问题解决——良好的社会环境——预防、减少、根除犯罪(2)心理预防指对人的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过程,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场合下能够做出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选择。
(3)治安预防指公安机关依法运用治安管理的手段、方法与措施,针对社会公众尤其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和轻微违法犯罪人所实施的各种预防、控制、惩罚与矫治活动。
(4)刑罚预防指国家司法机关通过揭露犯罪行为并对犯罪人适用刑罚,防止罪犯再犯罪。
又称个别预防、罪后预防或再犯预防。
2.微观预防以家庭、学校、社区、群体和个体等为单位的犯罪预防方法。
(1)家庭预防(2)学校预防(3)社区预防(4)个人预防(三)一般、重点、特殊预防根据作用对象划分。
(四)保护性、疏导性、堵塞性、惩戒性预防根据作用性能划分。
(五)人防、物防、技防根据作用主体划分。
●五、犯罪预防的战略性措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犯罪预防的战略性措施,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原则1.谁主管谁负责2.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按不同工作性质划分的,隶属不同系统的各行业、部门、单位;块:按地域划分的行政管辖区,如市、县。
应消除条块分割、脱节现象。
(二)基本内容六方面: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1.打击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①“依法从重从快“未贯彻落实:“快不起来”、“重不起来”;②“严打”工作不深不细:“大轰隆”;③缺乏调查、准备,斗争没有重点:既打得不准,又打得不狠。
2.落实防范措施(1)加强调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2)发动组织群众,实行群防群治;(3)加强安保和技防措施。
3.加强道德、法制教育4.加强社会管理,堵塞各种漏洞(1)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犯罪率大大高于本地常住人口。
(2)旧货业管理(3)文化市场管理消除精神污染。
(4)银行金融部门管理减少被盗案件发生。
5.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如联防队的巡逻制度、居委会的公寓式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
6.做好违法犯罪人员的改造工作改造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
*向前延伸——罪犯改造工作要体现在公检法办案、起诉和审判的有关工作中;*向外延伸——运用家属、亲友、原工作单位、街道居委会等力量参与罪犯改造工作;*向后延伸——将罪犯的改造情况在其刑满释放时介绍到所在街道、工作单位及派出所等单位,进行接茬帮教。
◆本章思考题我国犯罪预防措施如何体现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