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地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积温数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
≥10℃积 温
适宜作物种植制度及作物
2800 一年一熟:春麦、莜麦、杏子、洋芋
4500
4000 两年三熟:冬麦--玉米
4700-4800 42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花生、甘薯
4500-5500 5000 一年二熟:小麦—水稻
5700-6100 5500 一年三熟:小麦—水稻—水稻
2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熟悉)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气候从宏观尺度影响土地资源条件和土地利 用分区,即光、温、水条件的差异,或热量区的 划分,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土地资源地带性分 布规律,以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
海南岛的气候具有日照长、气温高、热量丰富、雨豪、风多的特点。
3
• 地球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 层、散逸层。
C、海拔对其他各业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 约方面,由于随着海拔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 增大,人类活动必然减少。>3000m不宜人类居住; 1000-3000m人类可以居住,但环境条件较差;绝大多 数人均居住在海拔<500m的地区。
38
æ 地面坡度
(1)地形地貌
A、地面坡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 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等,如坡度 大需修梯田,超过17°不宜机耕。
39
æ 地面坡度
(1)地形地貌
B、对建设用地:地面平坦,排水良好,工程土方 量少,则可省投资,反之,则投资增大。
坡度(%) <0.3 0.3-2
土地类型 低平地 平地
2-5
平坡地
5-10
缓坡地
10-25
中坡地
25-50
陡坡地
对土地利用及其对应措施
地势低,排水不良,需机耕提升提升排水
14
900

66.5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带 23.50
北回归线

00
划 23.50 分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66.50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15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热量的地带性及其地理带的划分 2.我国热量带划分 在全国范围内,按非纬度地带性因素和自然环 境的综合表现,通常分为三个气候区:1.东部 季风大区2.西北干旱大区3.青藏高寒大区 在划分三大区域的基础,以≥10℃的积温和天 数(温度)为主要参考指标,我国可分为六个热 量带(见表)。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年积温在2000℃以下,而且内 部差异大,故另列为一个特殊区域。
28
29
降水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 对农业:降水是土壤水分与作物需水量的重要
来源;降水强度过大,造成水土流失;暴雨 对地表有侵蚀作用,且发生洪涝灾害;降水 形式(雨、雪、霜、冰雹)对农业生产也有 影响; 对城市:降雨对排水措施与设施的影响;对建 筑设计的影响;
30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9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光照长度(日长、日照时数)——它是指一个地区 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日长随季节、 纬度不同变化着,这与作物引种关系密切。
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 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
土地生产力与日照长度关系较大;
10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光照质量——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 外线等部分的比例。 光照质量好→作物质量高,颜色鲜,果实大。对 工农业等均有影响。
16
各热量带(温度带)的划分 参课本30页,了解不同的热量带植被和土壤分布及农业利用特征。 17
18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衡量热量的指标
(1)≥0℃与≥10℃的温度及其积温: ≥0℃温度:一般代表了耐寒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如 冬小麦、莜麦、马铃薯等 。 ≥10℃的温度一般代表了喜温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如 玉米、棉花等。 二者的积温数分别代表现两种作物在当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 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
• b) 与农田水利工程有关; • c) 与农业合理布局有关;
不同的地质构造影响其区域的气候、水 文、 土壤等。
36
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2)地形地貌
æ 海拔高度 æ 地面坡度 æ地貌类型
37
æ 海拔高度
A、海拔高度是划分地貌类型的重要指标;
B、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方面: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 高而增多,到极大值后,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于水热 再分布,必然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变化,从而影响 农业生产上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等。
19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2.1.2 热量资源 衡量热量的指标
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从强度和作用时 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以℃ 为单位(日平均温度累加),有时也以度·日表示(日平均温度*天 数)。
20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0℃积温 2500-3000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熟悉)
土地资源是由自然要素(气候、地质 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社会经 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经济组合 体。
1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熟悉)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2、3土地资源的水文要素特征分析 §2、4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 §2、5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 §2、6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要素特征分析
光照质量对居住也有影响;房屋的采光条件,是房 地产评估的影响因素之一;
11
工厂的房子建到了9米
• 和别人一样,蒋老伯种的也是"甬优1号"水稻品种,别人田里的抽穗 整齐,谷粒橙黄饱满,而自家的田里的稻子要么疯长叶子不抽穗,好 不容易抽穗的也都长得全都是不灌浆的瘪谷,有其形却无其实,田 里的水稻如今估计连4成都收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34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 地学要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 地表岩性。
• 是一种区域性因素; • 对土地资源或土地利用影响
35
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 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 a) 与土壤分布有关系 不同的岩层形成不同的土壤;地质构造决定岩 层的分布, 即土壤的分布。
12
• 蒋老伯跑到镇里,叫来了农技师帮着分析原因,农技师一 眼就看出症结所在:这些水稻缺乏阳光的照射,没有阳光
就无法生长。其次是稻田的通风问题,第三是 非正常的光照问题。
13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1.2 热量资源
热量的地带性及其地理带的划分 1.全球热量带的划分: 气候带(热量带、纬度带)—温度带:
• 气候要素指:10km---12km 的对流层以下, 到地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水、热交换的大 气层。
• 气候要素:光(太阳辐射) 、温(热量) 、水 (降水) 、风。
4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1.1 太阳辐射
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它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 切过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的能量基础。
2.1.4风力
• 空气的流通形成风,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是风的起 因。
• 风对农业的影响:作物呼吸、土壤呼吸、作物的光 合作用等方面;对田间热量的传播、作物散热、花 粉传播等;
• 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防风、通风、工程的抗风设 计;风向、风速、风向频率均是重要的气候指标;
风力可作为能量资源---风力发电。
22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无霜期:每年初霜期与终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它与温度生长 期有关,但两者并不相等,因为有些耐寒的越冬作物,如冬小 麦,在初霜以后及终霜期以前照常生长,因此,某一地区的温 度生长期的确切天数是难以准确计算的。多以无霜期作参考。
<100天: 作物生长受限制; 100-130天:可种植喜凉作物 (东北三江、松嫩平原) 180-200天:黄淮海部分地区全 年无霜
31
32
2005年09月26日强台风“达维”登陆海南岛,
海口大树被连根拔起
海南两村庄被淹没
33
• 全省18个县市全部受灾,受灾人口630.5万人, 因灾死亡21人 ,紧急转移安置28.5万人;农 作物受灾面积77万公顷,绝收面积15.5万公 顷;倒塌房屋3.2万多间,损坏房屋9.8万间; 直接经济损失116. 4亿元。
地球表面的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47%)、散射辐பைடு நூலகம்射。
我国大多数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多在502.0kJ/cm2以上。 海南太阳总辐射量450-580kJ/cm2。
5
影响因素与分布特点:
由于受纬度、海拔、云雾等影响,不同地区的太阳 辐射量差异较大。低纬度地区略大于纬度区,高原 区高于平原区。
我国西北高原区586-670kJ/cm2,东部平原区502544kJ/cm2,西藏高原670-837kJ/cm2,四川盆地小于418 kJ/cm2。 我国大多数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多在502.0kJ/cm2以上。 海南太阳总辐射量450-580kJ/cm2。
23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2.1.3 降水
水分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光、 热、水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气候生产力的 高低。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 部分。
24
气候生产潜力:充分和合理利用当地的光、热、
水气候资源,而其它条件(如土壤、养分、二氧 化碳等)处于最适状况时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获 得的最高生物学产量或农业产量。一般以干重表 示,单位为吨/公顷·年或公斤/亩·年。
坡度
坡度类型 农业利用及其对应措施
<3° 3°-7° 8°-15°
16°-25°
极缓坡 缓坡 中坡
微陡坡
条件良好,十分适宜农业 适宜农业,一般可机耕 适宜农业,但必须采取工程水保措施
可农业或林业,必须采取工程与林业水保措施
26°-35° >35°
陡坡 极陡坡
只能用于林业,易产生滑坡等重力侵蚀 只能用于林业,极易产生滑坡、崩塌。
27
(2)降水、蒸发与温度的关系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地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类型的 特点,也反映了该地区总的土地利用特征,由气候 类型模式图可以看出,它们基本可分为四个气候类 型,即季风性、干旱荒漠型、海洋气候型与地中海 气候型。一般在我国以前二者为主,但没有地中海 类型。
(3)降水可分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等。
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
(1)光照强度(照度)是正常人眼对0.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受 程度(用hr表示/勒克斯)。由于作植物体的干物质总量中有90%95%来自于光合作用。太阳的光照与作物关系密切,大多数作物生 长发育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 ❖反映光照强度使用日照时数表示,我国平均全年1200-3400h。 ❖日照时数的分布与太阳总辐射分布相似,由东→西,由南→北, 低→高
25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1)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 中国年平均降水量约:629mm;但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①空间变化 400mm等雨量线 以北、西——我国主要牧区 以南、东——我国主要农区 800mm等雨量线 以北——旱作(雨养)农业 以南——水田农业
从东南到西北,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面积: 32.2%、 17.8%、 19.2%、 30.8%;
8000
>7000 一年三熟:甘蔗—水稻—水稻
见课本p31表
21
(2)气温 日变化 :日较差 年变化:年较差 空间分布:气温垂直递减
(3)生长期、多年极端低温、无霜期 • 生长期是指一年中温度条件与水分条件允许作物生
长的时期。由于温度和水分是决定作物时空分布的 主要气候因子,按因子不同贡献率分为温度生长期、 水分生长期、综合水热生长期。
6
7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变化规律: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变化,
导致太阳总辐射量的年变化和日变化。 ❖日变化:白天:低→高→低 夜晚:为零。 ❖年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
8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评价某一地区的光照资源:光照强度、 光照长度、 光照质量。
光照指标:
26
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降雨年际、降雨年内变化比较大;
②时间变化 • A、一年内变化:4-9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
80%以上,北方一般冬春无降水;南方年降水变化 率较小(10-15%),北方20-30%。 • B、由于降水时间变化,往往形成水旱等灾害 • 平均每年受灾耕地面积为0.3亿hm2,占总耕地 面积的1/4,在受灾类型中,旱灾占62%,涝灾占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