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简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5年9、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红二 方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后途经静宁,毛泽东和一 方面军总部在静宁界石铺曾作短暂停留。次年10月, 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静宁,在界石铺同前来接应的红 一方面军部分部队会师,进入陕甘根据地。1949年8 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大军,解放了静宁,属 定西专员公署。1950年5月25日划归平凉专区。1958 年11月撤庄浪县并于静宁县。1961年12月与庄浪县 分设,隶属平凉专员公署至今。2002年平凉专员公 署撤地设市,静宁县隶属平凉市。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人 民改土造田,兴修水利,推 广优良品种,改进耕作制度, 发展农业机械,使农业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实行联产承包制,调整了农 业结构,注重因地制宜,合 理发展农业,农业生产得以 迅速发展。
静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 高,更多的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被解 放出来,为该县发展纺织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在此基础上,该县相继建立了静宁县针织厂、静宁县地 毯厂、静宁县服装鞋帽厂、兴飞地毯厂、静宁县地毯厂, 并涌现出了许多裁缝培训学校,培养了大批纺织、缝纫 人才。该县生产的地毯、挂毯畅销全国并有大量出口。
九龙山位于静宁县八里乡,海 拔1998米,属祁家大山余脉,相 传,汉刘秀起兵西行讨伐隗嚣曾 于此避难得救。光武帝登基后钦 题“救龙山”,遂得名。山体蜿 蜒起伏,与西岩寺山遥遥相望, 右侧成环抱状,有藏龙卧虎之势。 山上树木茂密,庙殿亭阁较多, 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文屏山文屏山在静宁城南1.5 公里处,又称娘娘庙山或庙山, 东与峰台山相望,南和五台山毗 邻。山上建有十一殿、两楼、两 亭、两庙、一洞、一天梯。三月 满山青翠,玫瑰花,桃花绽放, 从陡峭的山坡,沿杨柳绿绿的幽 径,弯弯曲曲的小道顺山盘上。 山顶和山坡上各种山花盛开,五 颜六彩,蝴蝶翩飞,蜜蜂繁忙, 真是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农耕习俗
静宁,以农耕为主,也兼营养殖、林业、园艺和家 庭手工业。因之,静宁民众的生产习俗,是和这些生产 门类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关系的。农谚云:“九九尽, 开耕种”。古历正月下旬或二月初,川地、山地、塬地 大都解冻,春田按时序开始播种。春播的夏田作物有麦 类:小麦、大麦、青稞、旱稻;豆类:麻、白豌豆、扁 豆、蚕豆、回回豆;油类:胡麻。春播的秋田作物有: 高粱、玉米、糜子、谷子、洋芋、莜麦、荞麦(苦麦)。 春播的饲料作物有:苜蓿、燕麦、草秫秫等。
静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 南倾斜,海拔1600-2245米,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 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有大小梁峁
1098个,山梁总长1652公里,主要山梁有13条,以葫
芦河为界,东侧系六盘山分支,西侧为华家岭余脉。地 层以陆相岩层为主,部分地区有火成岩出露。土壤为黄
全县辖城关镇、威戎镇、界石铺镇、八里镇、李店镇、 城川乡、司桥乡、曹务乡、古城乡、双岘乡、雷大乡、余 湾乡、仁大乡、贾河乡、深沟乡、治平乡、新店乡、甘沟 乡、四河乡、红寺乡、细巷乡、三合乡、原安乡、灵芝乡 等5镇19乡、392个行政村、2320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委 员会。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46.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4.45万人。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15人/平方 公里。民族以汉族为主,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1210人, 居住较为集中。
静宁苹果
“静宁苹果以其优良的品质 赢得了市场。”王国庆说。作为 富民强县的第一大产业,静宁苹 果让当地老百姓成了最大的受益 者。今年,全县果园面积达76万 亩,其中挂果园达35万亩,全县 果品总产量达36万吨,实现产值 10亿元,人均果品收入2350元, 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七成多 。
静宁烧鸡
民国二年(1913年),改静宁州为县,全县分为5区, 辖123村,隶书属泾原道。民国十五年(1936年),属甘 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推行保甲制 度,全县划为6区、294保。1940年撤区,改为18个乡镇、 164个保。1942年,静宁南8镇(通野、章麻、良邑、水洛、 焦韩店,朱家店、宁阳和计都)划归庄浪县,将庄浪县广 盈乡、云翠乡部分地区划归静宁。当时静宁有城关镇和威 戎、仁和、新民、仁当、治平、甘沟、红寺、高界、单磑、 云翠、殷平等12个乡镇、105个保。
该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威 戎、界石铺等8个重点乡镇为支点 的城镇建设格局。县城规模达到5.6 平方公里,建成了阿阳新村、西苑 小区,新盛花园,东苑小区,南苑 小区,盛美花园,华源小区,兴美 花园,阳光家园,等十多个个居民 小区,还有正在建设的滨河花园。 建成住宅楼144幢44万平方米,城 镇人均住房面积11.8平方米,全县 城镇化水平达到18.9%。
仙人峡 位于静宁县 城南25公里处,葫芦河 流经峡谷,自然景致奇 异,人类古迹斑斓,极 有开发前景。峡谷南北 长百里,东西宽数丈, 幽谷窄隘,众壑纵横, 有天然拱桥“仙人 桥”“一线天”“龙马 城”“天宇崖”等景观, 是钟灵毓秀之圣地。
西岩寺山 位于静宁县八里乡,距县城约三公里,山势连 绵起伏,由北向南延伸,最高峰海拔1964米。北魏时期有僧 人在此修建寺院而得名,是静宁最早最大的道教圣地。 烽台山该县充分利用烽台山地处城的优势,把农业深度 开发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 建成的集植树造林、兴水节灌、观光农业、旅游娱乐于一体 的观光农业示范园。该园区涉及城关、八里两镇3村,总面积 6500亩。
全县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产生,多年平均径流深度 28.1毫米,年径流总量2.8621亿立方米,其中外县入境 2.2451亿立方米,该县自产6170万立方米。县境以葫芦河 为干流,其东西两侧有9条支流,从北向南陆续汇集,并 且境内无天然湖泊。 河流以葫芦河为干流,东西两侧有高界河、红寺河、 南河、甘沟河、李店河、甘渭子河等9条支流,年径流总
西汉时,在今静宁县域置成纪、阿阳二县。成纪在南, 治所在今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东南约半公里处;阿阳在北, 治所在今静宁县城南附近。此后成纪县历东汉、三国和西 晋、十六国时期,北魏时一度被废,到北周复置,中经隋 代和唐初,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秦州地 震,秦州州治由上邽(今天水)移至敬亲川(今秦安县 北),成纪县治也由静宁县移徙敬亲川,与州治同城。汉 唐时期,地处边境的静宁(即当时的阿阳、成纪二县)的 兴衰盛败,同整个西北地区的形势浑为体。
史籍《禹贡》把全国分为九州,静宁为“雍州之 域”,当时的雍州“沃野千里,水草丰美,宜农牧。牛、 羊衔尾,群羊塞道”。前21世纪到公元前500年左右, 农牧业生产中,以牧业为主,畜牧业较发达。到北宋时 期这里逐渐变为以农为主的农业区或半农半牧区。 历史上,静宁之地位于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 交界地带,屡为战场,为防西北蒙古族入侵,明朝军队 曾采取“放火烧山”的对策,此外,由于人口增加及自 然、政治、经济等原因,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几 度走向衰落。
静宁县内已探明的矿产有:李
店镇杜家大湾铁矿、仁大乡高家 峡铁矿和老虎湾铁锰矿、威戎镇
受家峡铅锌矿、城关镇和司桥乡
交界处的白土岔粘土矿以及高界 镇与会宁县交界处的罐子峡煤矿, 资源有10余种,铅、锌、铁、石 灰石矿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开 发前景十分广阔。
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
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159天,年均日照时数 2238小时。年平均气温约7.1℃,最热7月,月平均 气温19.6℃;最冷1月,月平均气温-7.0℃。降水分 布时空不均匀,夏天较多,冬春较少,年均降水量 450.8毫米,最大值在1964年为690.4毫米,最小值 在1971年为228.5毫米,可靠值383毫米,年平均蒸 发量1469毫米。
亦称静宁卤鸡,是静宁传统名 食。它以形色美观、鲜嫩味美、外 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 口不 腻,驰名甘、陕、宁等省 (区),是西兰公路上过往旅客争 相购买的风味食品。或路途食用, 或馈赠亲友,莫不为人称绝,既是 筵席美餐,又是滋补佳品。人们形 容“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
五台山位于静宁县城南1.5 公里处,原为翠屏山西峰,因 山势五叠而得名。五台山自宋 元在山麓“湫池”旁始建乱石 神庙起,先后建有真武庙、药 王洞、文昌阁、子孙宫、香山 洞、磨针洞等处祠宇。庙宇建 筑造型奇特,殿宇飞檐挑角, 雕梁画栋,亭台洞窟,小巧别 致,结构严谨。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举兵北伐,灭了远在太原的北汉政 权,统一了北方。但是雄踞于陕甘 北部边境的西夏政权却与宋王朝南 北对峙,始终是宋朝在北方的劲敌。 地处边境的静宁,其军事战略地位 极为重要。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1011年),渭州知州曹玮在陇山 外之笼干川修筑陇干城(今隆德县 城),作为抵御西夏的军事要塞。
量2.86亿立方米(现在已基本干涸)。
静宁县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
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
东经105°20'-106°05',北纬
35°01'-35°45'。东界宁夏 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 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 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
该县域自汉置成纪县、 阿阳县,宋置德顺军、陇干 县以来,境内多处置县,自 元代后,始改德顺州为静宁 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 静宁州为县。静宁之名,始 见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 年),置静宁州,沿袭宋、 金“静力寨”首字取安静宁 谧之意,以表达各族人民和 睦相处的愿望。
静宁即古之成纪。据专家考证,历史上的成纪 曾经三迁,而最早的成纪故城就在静宁,遗址位于 现在静宁县南部治平乡和李店乡交界处的刘家河与 五方河二村之间(兰州大学教授冯绳武《甘肃地理 概论》),后经历两汉、三国、西晋、十六国至北 魏时废,至北周宇文化时复置成纪县,唐开元二十 二年(734年)因地震,成纪县治移到秦安显亲川, 北宋初年,又由显亲川迁徙至天水,这才是秦州天 水成纪。
教育事业
静宁县以教育为荣。静宁一中、静宁二中、威戎中 学、成纪中学(原李店中学)等都是闻名遐迩的学校。 静宁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县 情,按照“尊重规律、强化职能、提高质量、服务经 济”的总体思路,突出“加强小学、巩固初中、扩大 高中、规范职中”的工作主线,巩固“两基”成果, 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高中建设,教 育事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
绵土、黑垆土、红粘土、新积土、沼泽土等六个土类,
黄绵土为主要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1.18%,分布 于全县各乡镇的山坡和梁峁。
全县林木有70多种,分属236科。杨、柳、槐、椿、 榆为主要用材林木,分布较普遍,川区多种植加拿大杨、 北京杨、钻天杨、柳、槐,山区多植早旱柳、山杨、臭 椿、白榆、槐,造林面积达到71.4万亩,森林覆盖率 8.9%。苹果、梨、杏、桃、花椒为主要经济林木,经过 产业调整,逐步形成了“南部苹果、北部梨”的发展格 局,果园面积达到30.2万亩,果品总量达到7.3万吨。种 植的药材主要有:党参、南沙参、黄芪、甘草等近40个 品种。适宜种植的花卉有:野丁香、文竹、牡丹、玫瑰、 月季等31个品种。
生活习俗
居住:山区多选择向阳、避风、背山而居,旧时多 住窑;川区多房少窑。清及民国时期,富人家筑堡居 住。现代农村多住顺水“一面坡”形土墙瓦房、砖瓦 房。院内房屋布置,上房居中,与大门基本相对。饮 食:旧时均以杂粮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主食小麦 辅以杂粮,以面食为主。好熬“罐罐茶”喝,有泼散 祭祖习俗。
民间艺术
主要有社火、歌谣、剪纸、刺 绣等。社火多在春节期间和特大喜 庆日子演出。有舞台表演、地摊子 和由狮子、龙、高跷、旱船、高台 组成的社火队三种表演形式。耍社 火时,要“说仪程”,表演曲子戏、 小曲、狮子、马社火、纸马、跑驴、 小车、高台、龙灯、旱船、高跷和 皮影等节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剪纸是静宁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 装饰艺术,每逢节日(主要是春节) 或有喜庆事时,妇女用彩纸剪成各种 花、鸟、虫、鱼或人物,贴在窗格上 (叫窗花)、门棂上、墙壁上(叫墙 花)作为装饰。刺绣多在枕顶、袜跟、 鞋头、兜肚上,其中“绣花枕头顶” 是刺绣工艺中的精品。刺绣古雅艳丽, 保留着独特的民族艺术风趣,绣工细 而不滞,图案线条奔放自如,确为雅 俗共赏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