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克果人生哲学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申芳瑜 2013012485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祁克果的人生哲学思潮

祁克果(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是丹麦神学家、哲学家及作家,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跟犹太诸先知和其它民族的先知们相类似地,他呼喊永恒的神国临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人应当从尘世一切罪恶脱离而归至永恒的怀抱。

(一)祁克果的生平

祁克果生于哥本哈根一个富裕家庭,在众兄弟姊妹中最年幼。祁克果的父亲早年是一个乡下农民,后来白手兴家成为城中暴发户,并与富豪之女结婚,跻身哥本哈根的上流社会。后来其妻去世,祁克果之父另娶家中女佣为妻,并在老年得幼子索伦·祁克果。

祁克果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所有丹麦人一出生就自动成为路德会,本身所受正式教育不多,但勤于自学。他性格忧郁,且深信自己因早年不虔敬的行为而受到神的咒诅(而祁克果大部分兄长、姊姊活不过三十四岁──那接近耶稣被钉十架的年龄),对祁克果管教──特别是宗教教育──非常严厉。祁克果深受父亲影响。另一方面,祁克果自少生活富裕,但体弱多病,且与兄长们的相处不融洽。种种因素造成祁克果忧郁的性格。

1830年,祁克果开始学习心理学及哲学,并于翌年开始攻读神学学位。但于1834年,他的宗教信仰陷入低潮,生活变得糜烂,直至1838年才恢复过来。1840年,他完成学位考试、同年向维珍妮·奥逊求婚,并于1841年取得在其他学系等同博士的哲学硕士学位。

1841年,祁克果觉得自己不可能摆脱忧郁,更不可能有美满婚姻,最终决

定跟维珍妮解除婚约。这对他日后创作生涯影响深远。

后来他成为活跃的作家,以不同笔名出版多部文学、哲学作品。他一生大力反对当时得令的黑格尔哲学,并致力于反思神学。

1855年祁克果于哥本哈根一家医院逝世,临终时不肯接受丹麦国家教会的圣餐,也不肯让教会参与其丧礼。

(二)祁克果的着手方法

祁克果怎样来表达他所澈悟的真理呢?或者说,怎样来传福音呢?他采取了苏格拉底“产婆术”,传苏格拉底的母亲是营接生的职业。受了这影响的苏格拉底,曾用接生法去诱导雅典青年,使其自悟真理,自己为人。产婆的任务并不在制造婴儿,只是接引婴儿出世。而最犀利的引导方法,苏格拉底用的是讽刺的问难。他对当代一帮所谓“智者”的态度,便是极好的讽刺。虽然雅典国人已皆公认苏格拉底是一最有知识的智者,他却自命毫无所知,而单知一事;这一事之知即是他自己之毫无所知。八岁时的硕士论文题目就是“经常参照苏格拉底的讽刺概念”。他认为苏格拉底的工作是在使各个人从邦国里解放出来。祁克果本人亦以解放“个人”为务。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本国雅典,对流行风尚的知识,抱了一种否定的态度;祁克果对其时俗,对当时的基督教界,对通常所称为作一基督徒的概念,亦抱了一个否定的态度。祁氏志在使人知道什么才真是基督教,怎样才真是成一基督徒,他从苏格拉底取得了秘诀。他援用了苏格拉底的“一无所知”,而不随波逐流地自称为已是一个基督徒。在宗教的乐园里,他只是一个学生而并不是教师。

祁克果固然很讨厌庸俗,群众,但亦嘲笑专家,学究,或自命不凡的教授

们。他在哲学断片集后记里调侃着高级教界人士,说他们已把基督教构成好似一种体系,虽然不及黑格尔哲学体系那么好,他们又好像把基督当作一位大教授,而使徒们是组成了一个学会。祁克果虽曾热心研究过当时压倒丹麦学术界的黑格尔哲学,但他决不是黑格尔主义者。黑格尔曾以辩证法为其整个体系的骨干。绝对理性是由“正”和“反”两大矛盾移行综合而成。祁克果虽在其著作中充满了辩证历程的论调,但他只拿它作为“接生术”的一种工具。他的真理观毋宁和黑格尔的恰恰相反。黑格尔着眼于“大全”,把所有个殊溶入于抽象的全体之中;而祁克果则着眼于具体的“个人”,而且就是当前来往街头的每一个人。因为就宗教而言,进入天堂的门户,是为智者和无知者同等敞开着的。只要你意识着自己的存在,尤其是意识着自己是个病人,而且患着致死症而绝望的病人,你便有了希望。须知祁克果是个近代哲学的革命家,近代哲学的祖师应推笛卡儿。笛卡儿的着手方法是怀疑一切。祁克果像苏格拉底样,首先打醒你的一无所知,更迫紧你使意识到自己是在三心两意,傍徨,苦闷,与绝望之中。这样,祁氏反省着笛氏所接受的,而亦接受了笛氏所反省的。然而祁氏却把笛氏的基本命题“我思故我在”整个反倒过来:惟其“我在”,才有“我思”。由于这一点,祁克果成为现代实存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出发点是比近代哲学所运用的抽象理智思索遥为深刻而鞭辟入里的;他紧紧抓住整个的人心。近代理智主义至黑格尔而达最高峰。黑格尔建立了巨大无伦的形上学体系,可是把活的个人存在淹没了。祁克果对近代哲学的冲破,便在提出这个活生生的个人,即辗转于疾痛绝望中的每个生命。

丹麦思想界在十八九世纪时,固受国外来的影响力不小,但亦始终保持着它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这便是“个人”具有至高价值的人生观,每一个人自身的确定理想必是真实的,各人辨别是非和抉择善恶的行动,有其主观个人性作标

准。

(三)祁克果的宗教思想

祁克果与其为一神学家,毋宁说他是一宗教思想家,或是一位十九世纪的先知。他无意写成系统神学,他并不热心于传统的教义,更厌恶近代所新解释的教义学。他觉得一般基督教徒蜂涌地去到神殿里群拜上帝,无异是对上帝的极大讽刺,人心的深内就是神殿。上帝是灵,祂要我们每一个人用灵性去和祂当面对质。祁克果少时虽禀家传而研读神学,但性嗜文艺,爱好写作。他以为人生旅程必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是美感时期,第二是伦理时期,第三是宗教时期。而祁氏自己一生的这三时期却是互相关联交织的,不是蜕变分离的。换言之,在他最后宗教时期里,亦仍渗透着伦理思想和美感。尤其是,他以主观性为伦理宗教的真理,是得力于他独特的审美之情,为一不可争的事实。美就是美感,不待求证,亦毋需逻辑推理。上帝是所有人的行为和思省的终极前提,不可能用推理逻辑证明祂的存在。历代所作种种“上帝存在之证明”,全然徒劳无济。而且我们对于“存在”的解悟,是即由存在而来,不是向存在而往。我们并不证明一块石头存在,却是在说某存在物是块石头。上帝既已明明在此而尚欲证明其存在,这不是一大侮辱吗?我们是用崇拜来亲验上帝的存在,而不是用逻辑论据去推证其存在。人的良知设定了上帝,因为良知是带我们自己同上帝连系起来。在这点上祁克果接受了苏格拉底“知汝自己”的训条,因为认知自己即是认知上帝。然而认知上帝即在认知自己之中,所以上帝不是客体而是主体。上帝并不启示祂自己于客观世界而让我们去观察和理解,却是启示祂自己作为我们主体的根基。

(四)祁克果与存在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