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敌意》阅读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古老的敌意
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
纵观里尔克的一生,可谓动荡不安,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四年间,他就在欧洲近五十个地方居住或逗留。
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写照。
里尔克的这两句诗“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
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如果卡夫卡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书,整天忙着算版税,他能写出《城堡》和《审判》这样改变世
界小说景观
..的作品吗?如果保尔·策兰的父母没有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没有饱经流亡之苦,会留下《死亡赋格》、《卡罗那》等伟大的诗篇吗?
要说谁不想既过好日子,又写出伟大的作品呢?而这“古老的敌意”就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两者似乎不能兼得。
也许有人会提出反证,比如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做过保险公
司的高管,度过平静的一生,怎么也会写出《弹蓝色吉他的人》这样美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实在表面的平静中,也可以找到某种潜在的“古老的敌意”。
比如,他从小想当作家,遭到父亲反对,只好去学法律,取得律师资格后进了保险公司。
他其实一直生活在父权意志的阴影中。
在社会层面,“古老的敌意”是指作家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紧张关系。
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中,作家都应远离主流,对所有的权力及其话语持怀疑和批判立场。
当今世界,金钱与权力共谋的全球化取代了东西方冷战的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瞬息多变因而也更加危险。
除了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抵抗外,在一个庸俗化和娱乐化主导的商业时代,我们也必须对所谓“大众”的主流话语保持高度的警惕——在“民主化”的旗帜下,文学艺术往往会沦为牟取暴利的工具。
作家必须持有复杂的立场和视角,在写作内外做出回应。
这就要求作家要有长远而宽广的视野,包括对世界、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入观察与体验。
如果继续推进,必然会触及到语言层面,那么“古老的敌意”指的是作家和母语之间的紧张关系。
任何语言总是处在起承兴衰的变化中,作家要通过自己的写作给母语带来新的活力,尤其是在母语处在危机中的关键时刻。
三十多年前,中国人生活在以“毛文体”代表的官方话语的巨大阴影下。
这种自1949年以来逐渐取得垄断地位的官方话语,几乎禁锢了每个人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甚至恋爱方式。
那年头,词语与指涉
的关系几乎都被固定下来,比如,“太阳”就是毛泽东,“红色”就是革命等。
正是当时处于地下状态的现代诗歌,向这种僵化的官方话语提出挑战,最终打破了语言的牢笼,承前启后,推动了现代汉语的转型与发展。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困境,现代汉语陷入新的危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语言垃圾的时代。
一方面,是无所不在的行话,包括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是沉渣泛起的语言泡沫,包括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
这两种语言看似相反,却存在着某种同谋关系。
在所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新的语言,与三十年前相比,虽表现形式相反,但同样让人因绝望而感到无力。
每个作家应正视这一现实,通过写作恢复汉语的新鲜、丰富与敏锐,重新为世界命名。
最后是作家与自身的紧张关系,即作家对自己的“敌意”。
换个通俗的说法,作家不仅要跟世界过不去,跟母语过不去,还得跟自己过不去。
在我看来,一个严肃的作家,必须对自己的写作保持高度的警惕。
我在最近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写作是一门手艺。
与其他手艺不同
的是,这是心灵的手艺,要正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一意孤行
....,否则随时都可能荒废。
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手艺人,都要经受这一法则的考验,唯有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目睹某些同时代艺术家和作家的转变,让我深感惋惜,并借此不断提醒自己:与其说他们中很多人是被
金钱被权力打败的,不如说是被自己打败的。
换句话说,就是不再跟
自己过不去,不再跟自己较劲儿
...了——其实这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这道防线都没有,就算是向这个世界彻底投降了,同流合污,无可救药。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一个需要不断追问和质疑的时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古老的敌意”为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提供了特殊的现实感和精神向度。
让我们再回到本文的开头,回到里尔克的《安魂曲》的诗句中:“因为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古老的敌意。
”其实可怕的不是苦难与失败,而是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知。
(本文取材于北岛演讲稿)
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悖论:矛盾
B.改变世界小说景观
..的作品景观:面貌
C.这是孤独的手艺,必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顽固抵抗
D.不再跟自己较劲儿
...了较劲儿:对着干
7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是漂泊动荡、不断迁徙的生活成就了里尔克,促使他写出了像《秋日》这样伟大的诗作。
B.作者认为一个作家若想过上好日子,恐怕就难以写出伟大的作品,“古老的敌意”预示着二者不可得兼。
C.作者认为现代汉语正陷入巨大的危机,今天生活中充斥着的语言
垃圾,同样是僵化的语言,需要突破。
D.作者认为今天有许多艺术家和作家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丧失抵抗能力,这种对世界和自我的妥协使他们无可救药。
80.请根据文意,解释里尔克所说的“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的含义。
81.作者认为,在当今时代,思考“古老的敌意”,可以“为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提供特殊的现实感和精神向度”。
纵观全文,其具体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82.请以屈原(或司马迁、陶渊明)为例,说说在他们的生活及其作品之间“古老的敌意”是如何存在的。
【答案】
78. C
79. C
80.作家只有与他所处的时代、与时代的语言、与自身产生某种紧张关系,才有可能催生伟大作品(释敌意),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创作规律(释古老)。
81.在今天的背景下,思考“古老的敌意”将提醒作家:在社会层面,要保持怀疑和批判的立场,有更长远而宽广的视野;在语言层面,要努力恢复汉语的新鲜丰富与敏锐;在自身方面,要对自己保持高度的警惕,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不向世界投降。
82.如司马迁,其现实生活中遭遇腐刑,身心俱损;其在作品中
借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倾吐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