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18年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word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地理2018年6学考用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2017版)地理(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等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
考试的对象是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中就读的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一)知识考核要求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整)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点击查看: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总纲)Ⅱ.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2018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专题四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天气和气候
考点一常见的天气系统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b)(1)锋面系统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亦称锋区。
其水平范围沿锋面方向延伸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
特点: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________气团在锋面之下,________气团在锋面之上。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因而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2)锋面类型: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冷锋:是指冷气团向暖气团主动推移时所形成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边缘的下面,使一部分暖空气被迫抬升,其中水汽凝结成云。
冷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锋________,雨区范围较小。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时所形成的锋。
暖气团前缘的暖空气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其中水汽遇冷凝结,产生云、雨等天气。
暖锋降水易发生在锋________,雨区范围较________,多为连续性降水。
(3)锋面系统活动与天气状况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b)1.(2016·浙江4月学考)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2016年1月21~25日的天气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21日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压低,暖湿气流强烈上升 B .冷空气强烈抬升暖湿空气 C .气压高,干冷气流强烈下沉 D .暖空气强烈抬升干冷空气(2)该地24日风力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 .雪过天晴,天气转好D .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2.(2016·浙江10月学考)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
完成(1)~(2)题。
(1)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7月,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属于()A.①B.②C.③D.④3.读“锋面气旋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A.北半球的冷锋B.北半球的暖锋C.南半球的冷锋D.南半球的暖锋(2)该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A.天气转晴,气温升高B.天气转晴,气温下降C.天气转雨,气温下降D.天气转雨,气温升高归纳拓展1.锋面气旋的结构(以北半球为例)锋面气旋是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涡旋,中心气压很低,自中心向右方伸出一条暖锋,向左方伸出一条冷锋,冷暖锋以南是暖气团,冷暖锋以北是冷气团。
2018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专题十二 区域产业活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联系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b)(1)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三大主要因素2.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d)3.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c)环境质量是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污染的防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厂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率。
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其区位选择亦有所差异。
具体归纳如下表:1.(2016·浙江10月学考)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在天津制造完成后,拟运至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进行首次发射。
完成(1)~(2)题。
(1)选择天津制造“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成本较低B.劳动力成本较低C.铁路运输发达D.产业协作条件好(2)与西昌、酒泉、太原相比,选择文昌作为我国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运输能力B.科技力量C.国防安全D.劳动力素质2.(2016·浙江10月学考)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区位的是()A.服装加工B.有色冶金C.汽车制造D.软件开发3.(2016·浙江4月学考)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
图中布局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4.(2016·浙江4月学考)读“长江经济带略图”,完成下题。
江西省、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该类工业在这两省布局,主要考虑接近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1.常见工业类型的区位选择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
因此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据此可将工业部门划分为五种指向型。
下表为决策者从经济因素考虑的工业区位的选择:2.工业区位图的判读方法考点二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b)(1)工业生产系统:主要由原料投入、生产活动和产品产出三部分组成。
2018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专题八 人口与环境
考点一人口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________率与________率相减的得数。
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相应地,人口数量增长就快,反之则慢。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1)影响因素:____________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____________等。
(2)决定因素:____________的高低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它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1.浙江省于2016年1月14日起开始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
据此回答(1)~(2)题。
(1)“全面二胎”政策会直接提高人口的()A.出生率B.死亡率C.迁移率D.失业率(2)该举措对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增加农业劳动力B.改变人口合理容量C.延缓人口老龄化D.延长人口平均寿命2.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5个省级行政中心,死亡率最低和最高的分别是()A.江苏和宁夏B.上海和西藏C.宁夏和上海D.北京和西藏(2)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上海老年人口偏多B.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C.上海迁出人口数量较大D.上海人口死亡率较高(3)以上统计资料显示()A.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呈正相关B.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相关C.上海的总人口较上一年减少D.北京的总人口较上一年持平方法技巧人口增长曲线图的判读第一种人口增长曲线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人口数,曲线表示人口随时间的变化。
曲线的形状特征包括起伏和陡缓,能够反映出人口变化的特征。
例如,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如上图所示。
第二种人口增长曲线图(如下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人口总量是增加的;自然增长率上升(如a段)或下降(如b段),只能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快或者慢。
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大纲地理Ⅰ地理Ⅱ 地理Ⅲ地理选修Ⅴ
地理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a(1) 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a(2) 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c(3) 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b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辐射与地球a(1) 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b(2) 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4.太阳活动与地球a(1) 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b(2) 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地球的运动5.地球的自转(1)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 昼夜交替现象(3)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4)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5) 国际日期变更线加试要求: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6.地球的公转(1) 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 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3)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4)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 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加试要求: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地球的结构7.地球的内部圈层b(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a(2) 岩石圈的范围8.地球的外部圈层b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a(1) 地壳的物质组成b(2) 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3) 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2.地壳的物质循环c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二、地球表面形态a 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a(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b(2)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a(3) 地质构造的类型c(4)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5.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c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6.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c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试要求:分析世界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三、大气环境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a(1) 大气的垂直分层b(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3)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4)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c(1) 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a(2) 水平气压梯度力b(3) 风的形成过程c(4)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9.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b(1) 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b(2) 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b(3) 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b(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10. 常见的天气系统b(1) 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b(2) 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加试要求:1.分析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2.分析气候的特点及成因四、水循环和洋流11.水循环a(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b(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2.洋流c(1)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b(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加试要求: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a(1)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b(2) 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c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b(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c(2)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a(1)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b(2) 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b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加试要求: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6.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b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7.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a(1) 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b(2) 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8.主要陆地自然带b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b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加试要求:概述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a(1) 聚落的概念和分类d(2) 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c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加试要求:分析影响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b(1)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c(2)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d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加试要求: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5.自然资源概述a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b(1) 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c(2)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8. 自然灾害的概念a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9. 自然灾害的危害b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10.中国的洪涝灾害c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加试要求: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成因地理Ⅱ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a(1)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b(2)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2.人口增长模式b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加试要求:阐述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二、人口合理容量3.环境的限制性b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4.人口的合理容量b(1)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b(2) 人口容量的特点三、人口迁移5.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c(1) 人口迁移的因素b(2) 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加试要求:1.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一、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c(1)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b(2) 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2.城市土地利用a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a(1) 城市功能区的分类b(2)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4.中心地理论b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加试要求:1.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2.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5.城市化b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b城市化的主要动力7.城市化特点b(1) 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b(2)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三、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d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9.城市环境问题c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10.我国城市发展趋势b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加试要求: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a(1) 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b(2) 不同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b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3.农业区位因素d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4.农业地域类型c(1) 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c(2) 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条件加试要求:评价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三、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5.工业区位因素b(1) 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d(2) 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c(3) 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6.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b(1) 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b(2)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加试要求: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2.阐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四、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交通运输与聚落c(1) 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b(2) 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关系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b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加试要求: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人类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b(1)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a(2) 环境问题的分类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a3.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a(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b(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四、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a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6.控制人口规模b人口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7.转变发展模式b(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2)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8.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地理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认识大洲1.认识大洲b(1) 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d(2) 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二、认识地区2.认识地区b(1) 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c(2) 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3)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三、认识国家3.认识国家a(1) 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b(2) 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b(3) 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a(4)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b(5)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d(6)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加试要求:1.归纳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2.阐述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3.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4.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四、区域差异4.区域差异b(1) 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b(2) 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b(3)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b(4)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c(5)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加试要求: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五、区域联系5. 区域联系a(1) 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c(2)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c(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4) 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b(5)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加试要求:分析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b(1) 荒漠化的含义c(2)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b(3) 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加试要求: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a(1) 湿地的概念和类型b(2) 湿地的重要价值c(3)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加试要求:分析某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三、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b(1)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c(2) 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b(3) 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措施加试要求:分析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a(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a(2) 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b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试要求: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3.遥感技术a(1) 遥感的概念a(2) 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4. 遥感与资源普查c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5.遥感与环境和灾害监测c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加试要求: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三、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6.全球定位系统a(1) 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b(2) 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7.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a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地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自然灾害概述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3.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4.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分析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2.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列举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三、自然灾害与环境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四、防灾与减灾列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急措施地理选修Ⅵ《保护环境》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二、自然环境保护1.列举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分析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5.评价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保护1.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阐述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说明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2.说出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2018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2018年6月浙江学考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6月浙江地理学考试卷姓名: 准考证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年6月14日,中国发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通信,这将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
“嫦娥四号”将要探测的月球属于A .卫星B .行星C .小行星D .矮行星1.A 解析: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叫卫星。
通讯卫星属于人造卫星。
行星、小行星、矮行星都属于自然天体,围绕恒星运动。
“粮改饲”是指在原种粮区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的产业活动。
完成2、3题。
2.影响黑龙江、河南等地推进“粮改饲”的主导因素是A .土地B .气候C .市场D .交通3.这种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 .乳畜业B .混合型农业C .商品谷物农业D .大牧场放牧业2.C3.B 解析:在种植粮食的基础上,发展乳畜业,是大量人口对奶和肉的需求造成的,市场因素是主导因素。
第3题,发展了乳畜业和种植业,属于混合农业。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完成4、5题。
4.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 .①-地壳B .②-岩石圈C .③-地幔D .④-软流层5.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 .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 .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 .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4.A5.C 解析:第4题,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内核。
2018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专题十四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认识区域
考点一认识大洲(亚洲)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b)(1)范围:亚洲地域辽阔,面积约4 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2)半球位置:亚洲地跨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________与________。
(3)纬度位置:亚洲地跨热带、________和北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4)海陆位置:亚洲三面临洋,东、南、北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西与欧洲相连,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________海峡为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北隔____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海岸线曲折而漫长。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d)(1)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2)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联系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涌现出一幅亚洲壮丽山河的画卷。
据此回答(1)~(2)题。
(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
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 ) A .天山 B .阿尔卑斯山 C .昆仑山D .珠穆朗玛峰(2)“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的河流众多,奔流不息。
下面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B .中南半岛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C .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D .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注入孟加拉湾2.(2016·浙江10月学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1)~(2)题。
(1)图中____________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水汽不易到达。
(2)矿化度(单位湖水中矿物质含量)是衡量湖水咸淡的重要指标。
图中咸海的湖水矿化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量少,造成__________________量小,而湖区____________量大。
2018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专题十三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b)(1)概念:是指由于____________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成因(结合图理解)①人类对环境____________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②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____,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③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某些资源渐趋匮乏。
2.环境问题的分类(a)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栖息地破坏C.气候变化D.小行星撞击(2)按性质分,物种锐减属于()A.生态破坏问题B.环境污染问题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方法技巧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1)成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水流缓慢,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造成水体污染。
(4)不同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①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的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
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问题:要从“开源”(开发替代资源、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考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1.2013年11月,全国各地尤其是大城市频发雾霾天气,多地空气显示“重度污染”,部分突破测量上限,有的地方能见度小于200m 。
2018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a)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________中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生物)。
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________细胞生物。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如表所示: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b)(1)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①具有________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________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球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________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2)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环境突变会威胁地球生物的生存(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
①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________动物(如三叶虫等)、全部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________植物(陆上孢子植物)明显衰退。
②中生代末期,________和5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考点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____________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人类既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又能够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________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例如,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致使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臭氧、氟利昂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运行模式,造成全球________。
2018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清单与考题考向:专题十一 区域产业活动—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d)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d)3.技术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d)1.(2016·浙江10月学考)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
完成(1)~(2)题。
(1)从全国来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A.油菜籽B.大豆C.玉米D.稻谷(2)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市场D.交通2.(2016·浙江4月学考)2004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同时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
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条件改善B.耕地面积增加C.农业技术水平提高D.气象条件稳定3.(2016·浙江4月学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下题。
图示区域棉花种植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该地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光照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浙江10月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的海上航道。
利用北极航道,可以开辟我国大部分港口到欧洲港口的新航线。
材料二下图为从中国大连至荷兰鹿特丹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示意图。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荷兰盛产鲜花的主要自然条件。
方法技巧1.农业区位问题描述方法(1)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③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④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2)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②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③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等。
(3)农业技术条件①技术装备:机械化水平。
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例1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1--3题: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2:王教授的家乡自然土壤是A.灰化土 B.棕壤 C.红壤 D.砖红壤3: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A.芒果 B.荔枝 C.龙眼 D.柑橘说明该题虚拟了“王教授”的一篇日记作为题目情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传递了信息..日记说明了当地的时间和气候状况:时间包含着时刻——早晨;季节——中国江南收割早稻时节;气候寒冷——达零下40°C..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王教授”一定身在同北半球夏秋季相反季节的地区;又有“强劲的东风”、“天昏暗”等条件;可以判断该地是极地附近区域;加之第1题有“南极地区”之选项;则相应做出正确选择..而后两个小题;实际上是对江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和植被特点的认识..考生首先应认真仔细阅读日记内容;再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材料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并理解信息的内涵;然后能做出正确判断..试题分析:小题1:江南丘陵收割早稻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在此时间;气温能够达到零下40℃以下的地区;只有南极地区..故选D..小题2: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土壤类型是红壤..故选C..小题3:芒果、荔枝和龙眼都是热带水果;而柑橘属于亚热带水果..故选D..点评:本题组结合材料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江南地区的土壤类型及种植的水果;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南极地区的气温和江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水果分布..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可以从中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其中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例如;见到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见到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能够判断水土流失加剧;见到侵蚀平原;能够知道该地地势较低;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河流流向等..若能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添加辅助线如添加等值线、图文转换等方法;往往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例2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 D.河口三角洲5.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6.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说明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以及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的把握;兼有考查考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的了解;要求的方法是读图分析和比较分析..试题总题干采用文字叙述和原理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的信息主要有:我国西北地区;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从山地流人农业区并消失的季节性河流;农业区中沿河分布的聚落..在分题干中逐步给出的信息有: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农业区的优势条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题干给出的图是示意图;它突出·厂西北地区绿洲所在的区位特点——位于山前洪冲积扇..题干通过三方面的信息显示农业区即是干旱地区的绿洲;即我国西北、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季节性河流..这三条信息如果忽略了其中任何一条;或是对任何一条信息的获取出现偏差;都可能出现判断上的误差..因为图示范围相对较小;如不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单从图示来看;半湿润区也可能出现符合此图的农业区..如果把图示地区判断错了;解答就会随着出现错误;如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可能会答为水土流失的治理;而非荒漠化的防治..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在审题中;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试题的要求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说明本题以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为背景;以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以绘图说明和看图分析为方法;以大气热力环流为基本原理;考查考生对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理解..本题设计只是把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出现概念的发生作为一种现象;用考生学过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题干以图像形式给出信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及其剖面上的暖水、冷水分布..解读此图还需要结合全球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知识;并对图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整合..根据大洋环流;图中赤道南部的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大洋东岸的洋流为秘鲁寒流;根据大气环流的知识;赤道南部盛行东南信风南赤道暖流的驱动力;根据剖面上的水温分布;赤道附近东部为冷水;西部为热水..这样可以提炼出图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在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的综合作用下;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向存在着热力差异东冷西热..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以正确绘出洋面上的大气环流方向题中隐含了热力环流的概念..进一步;根据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和降水的知识;下垫面热的地方为上升气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方容易形成对流雨;下垫面冷的地方为下沉气流;盛行下沉气流的地方干燥少雨..将这些原理同图中地区相对应;太平洋赤道附近西岸多雨;东岸少雨东岸还叠加了寒流的影响;这同印度尼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秘鲁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地理知识是一致的..对第2题的文字信息提炼得出的有效信息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向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不存在东部异常增温..下垫面热力差异的减小导致图示的热力环流减弱或消失;西部的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东部的下沉气流减弱;降水增多..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地理信息迅速同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解决问题;完成答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能检测考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在中学教学和高考中;通常把运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例如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具体问题来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做出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例4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4题..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说明该组题目的设计;选用了在地理教学中很少使用但又非常简单的资料“集群”定性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够非常清晰地表现出地理区域类型划分过程中;相邻区域的过渡性和交错性的特征..每个区域性的中心部分一定是这个类型所独有的特征资料..因此考生要能够从这样的图表资料中确定每一个区域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图表中用不同代号所代表的气候资料的每一个“集群区域”只代表着一种唯一的气候类型;这是求解该组题目中每个小题的唯一解的前提:代号为①的区域;表示的是热带雨林气候资料..这个资料区域的范围从理论上说;应该是无数的小垂直“线段”集合而成的..每一个线段是一个观测站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其上端表示该地的年最高气温;下端表示年最低气温;也就是说其气温的变化一定在这个线段的范围之内..线段所在位置的横坐标值是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代号②区域表示的是热带草原气候资料..热带草原气候区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南北两侧..其低纬度部分靠近热带雨林气候区;纬度偏高的地区则毗邻热带沙漠气候区..因此该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变化的范围就是高值接近甚至超过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少雨地区;低值则与热带沙漠的高值区差不多;即图中所示的区域范围..这个范围为什么不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呢如果以单独的气象站资料来考察;热带季风区域和热带草原区域确实有许多很难区分的单站资料..图示集群的资料则能够较好地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全世界只有一片;那就是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区西至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其年降雨量从西向东快速增加;从西部每年500—600毫米;增加到东部恒河流域和印度东北部山区的2000—3000毫米;甚至更多..这说明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定有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的区域;而热带草原气候区却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气候特征..因此;图中代号②区域表示的绝对不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资料..经过上面的分析和说明;判断代号③、④、⑤、⑥、⑦的区域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就应该比较容易了..它们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苔原气候..这些气候类型中虽然有的不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依据资料判断它们的分布应该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完成的能力要求目标..第1题;正确判读坐标资料图集是解该题的关键..显然在这样的一幅图中;每个实线坐标圈出的区域涵盖了一种气候类型区内大部分地点气候资料的变化范围..因此它对应于纵坐标的两个极值就是该气候类型年较差的最大值..也就是说;所给出的区域中缴轴越长;其年较差越大..比较给出的7个区域;纵轴长度居前三位的分别是⑦、⑥、④..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第2题;题目中已经明确纵坐标表示的是月平均气温;横坐标是年平均降水量..该题进一步检查考生对第1题进行的选择是否是在真正明白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此来增加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即最大限度地争取客观性试题能适度考查考生的主观能力;同时对于没有看第1题的考生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因为一个比较新颖的资料示方法;有些考生可能一看就懂;有些考生可能要多看几分钟;也会些考生由于紧张等诸多因素;可能怎么看也看不明白..后者不一定就是能力最弱;但一定是没有将题目的形式同所学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建立起联系..该题的立意就是要求考生通过正向选择;或者排除完全不可能的选项方法;在进行选择的同时看懂坐标图的表示方法..图中①所示的区域性比较“孤立”;所以容易看出所表示的气候类型特征是终年气温较高;而且雨量充沛..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第3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逆向选择;因为该题选择了一个非重点的气候类型作为正确选项;这样的题目实际上扩大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多数考生也就增加了公平性..从图中的资料范围看;要求判断的气候类型是年雨量较少;年内气温在10cC以下;年温差也非常大..显然;如果从日常记忆的基础知识中去搜寻它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是偏难的;可是如果采取逆向思维来看这道题目;立即就可以先排除两个温带气候类型;然后剩下要判断的是该气候类型是否可能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那么;根据已有的知识;首先应该想到亚寒带针叶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区域横贯了亚欧大陆和北美洲;至此就可以排除图示区域是该类型的可能性了..因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年降水量一定会包括更大的降水量范围..结果非常明了;只有苔原带可选了..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第4题;该题是在该组题目中相对难度最大的一道题..要求考生能够把关于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和这些气候类型分布的知识快速地整合在一起做出判断..如果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等掌握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地步;应该能够想到:世界上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气温方面能够得到体现;尤其是冬季气温的分布..因此在解该题的时候;只要注意主要气候类型的冬季气温指标就行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唯独①⑤④⑥这组的冬季气温坐标是依次递减的;因而该题的正确选项是D..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因为这一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提炼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筛选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及迁移知识、得出新结论或做出新评价等思维活动..评价考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考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考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例5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 P 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时 0分 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B.14时C.20时D.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巴拿马运河B.麦哲伦海峡C.德雷克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说明在这一组题目中;从确定地理区域的地理情境人手;其中第1题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对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的考核;然后根据时间的基本换算;要分析的仅仅是船舶所在地的经度;只要能够根据经度值东小西大而判断出为西经;题目就迎刃而解了..第2题提高了分析问题的难度;首先要知道船舶所在地的昼夜长短问题是与第1题同等难度的;或者说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将漠河同该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除了漠河的纬度位置是必备的知识背景外;还必须分析判断出船舶所在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即从图形可以断定在北半球50°左右的纬度上没有这样的地方..该题组还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从第3题的信息中判断图示地区属于南半球..因为在第3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北半球的直布罗陀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的纬度均低于40°;因此船舶所在的地区必定是南半球的某地..有了这个分析判断结果;下面要知道的就是南北半球纬度一样的地方;昼夜长短正好是相对应的;即南半球地区这天的昼长;正好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昼长一样..后面两个小题;在分析解决了第2题的基础上就不存在什么难点了..解析:小题1首先判断P地所在区域为南美洲南端;利用拍摄海上日落时北京为9时;推断P点昼长;进而推断此时南半球季节..1据图可知P地位于75°W;恰好是西五区中央经线;北京时间东八区为9时整;则P地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即前一天的20:00..故选C正确..小题22由推论及题干中文字叙述可知P 点日落时地方时为20时;即P点当天昼长为16小时;而漠河所在纬度位置与P点的纬度位置大体南北对称;所以它们的昼夜长短情况恰好相反;得出漠河夜长约为16小时..选项A正确..小题33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推知该船即将进入南美洲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的麦哲伦海峡..选项B正确..小题44由前面推论可知P知位于南半球;且昼长为20小时;因此可知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地中海沿岸被西风带控制;气候特点为温和多雨;南美洲拉普拉塔河正处于当地雨季为洪水期..而美国中部小麦成熟;江淮流域干热都应在北半球夏季;故正确选项为C..时区的换算;昼夜长短及季节的判断..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自然地理学涉及的事实、规律和原理;往往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加以解释、推导和说明..人文地理的内容;则在许多方面同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互相结合、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地表岩石的风化过程和结果;气温的时间及空间变化和分布状况;自由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运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同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生态平衡的原理等;都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与原理才能理解和进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一)知识考核要求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二)学科能力考核要求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以及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品质考核要求考试内容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从而积累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Ⅰ、Ⅱ、Ⅲ以及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Ⅵ《环境保护》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地理I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Ⅱ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选修V 《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Ⅵ《环境保护》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地理考试采用闭卷纸笔测试方式,其中必考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加试题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
(二)试卷结构1.考试内容分布必考题为《浙江省普通高巾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中必修模块“基本要求”的内容。
加试题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中必修模块“发展要求”的内容,以及选修模块地理V和Ⅵ中的相关内容。
考题题型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其中选择题约占75%,非选择题约占25%。
加试题题型为非选择题。
五、题型示例地理考试采用的题型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
(一)选择题1.台湾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A2.下图为2007年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地势低平,水网密布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2)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①优化农业结构②实施人工增雨③降低水费价格④推广节水技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B (2)B3.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
开展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加强B.全球气候变暖C.极昼天数较多D.太阳辐射增强(2)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答案】(1)B (2)c4.浙江省于2014年1月17日起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单独二孩”政策会直接提高人口的A.出生率B.死亡率C.迁移率D.失业率(2)该举措对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增加农业劳动力B.改变人口合理容量C.延缓人口老龄化D.延长人口平均寿命【答案】(1)A (2)C5.读某市居民购物出行平均距离柱状图,2001-2011年该市居民购物出行平均距离变短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居民收入增加B.交通条件改善C.商业网点增多D.出行次数减少【答案】c6.下图为浙江省某地5月29日~30日24小时内气温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段该地受A.冷锋影响B.暖锋影响C.低压中心控制D.高压中心控制2)此时段该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气压下降B.吹偏南风C.晴朗天气D.阴雨天气【答案】(1)A (2)D(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中国稻米产量居前十位的省区分布图(左图)和产量居前四位的省区稻米外销比例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目前全国范围内稻米镉平均含量为O.12mg/kg(国际限量值为0.4mg/kg),最高值为1.19mg/kg,稻米“镉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1)A线是我国 (自然区)中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地区的地形以和高原为主。
(2)产量居前四位的省区稻米外销比例最大的是。
与其相比,湖南省种植水稻的有利气候条件有和。
(3)全国稻米镉污染呈现南重北轻、东重西轻的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和东部地区水稻生长受污染和污染(环境要素)较北方和西部地区严重。
(4)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缓解该问题,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B是,该工程把、淮河、黄河和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参考答案】(1)东部季风区平原(2)黑龙江热量丰富降水丰沛(3)水土壤(4)南水北调长江海河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甲(37。
48’N)乙(36。
54’N) 1月气温(℃)9.3 4.77月气温(℃)17.1 25.7(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 。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1)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
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
(2)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两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问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3.根据图文材料(左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右图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
从环境承载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
(可任答两点)(2)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
汕尾市。
理南: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3)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