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辨证施护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
463000河南驻马店市中医院
摘要胃脘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其病机关键在于胃气郁滞,升降失调,不通则痛。

其不通之因,或因于实,如气滞、郁热、血瘀、食停、湿阻;或因于虚,如气虚、阴虚、阳虚,临床上虚实往往兼夹。

所以只有根据病因病机实施正确的辨证施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胃脘痛辨证施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42
胃脘痛,是指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

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脘痛而言。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脘痛是有区别的。

详其所由,不外于外感六淫,饮食劳倦,内伤七情最终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认真做好本病的辨证施护,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病因病机
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

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

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感受外邪风、寒、暑、湿、秽浊之邪侵袭人体,犯于胃腑,气机郁滞,胃失和降,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但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的外邪亦有不同。

如冬春易感风寒,夏秋易感署湿秽浊。

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损伤胃气;或嗜好肥甘油腻之品,酿生湿热;或恣食醇酒辛辣刺激之品,戕伤胃阴;或过食生冷寒凉,损伤胃阳,凝滞气机,均可导致胃痛等证候。

情志失调:七情不畅,忧思恼怒,肝气郁滞,疏泄失调,横逆犯胃,胃气壅滞,气血违和,不通则痛。

气为血之帅,如气郁日久,血行不畅,停而为前瘀,可形成瘀血阻胃之候;气有余则化火,如肝气久郁,化而为火,则形成胃郁热之证。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胃痛的程度、性质及舌苔、脉象、全身情况,疼痛发作与气候、情绪、饮食的关系,明确病变之新感内伤和寒热虚实。

胃痛并呕吐时,应协助病人坐起,或取侧卧位,以免呕吐物堵塞气道而窒息或导致吸入性肺炎。

并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

用针法:重刺激,留针15~30分钟。

呕吐甚者,加合谷;伴腹泻者,加天枢;腹痛甚者加公孙。

疼痛或呕吐剧烈时,应禁食或饮流汁,慎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若呕吐咖啡色内容物,解柏油样便,或剧烈疼痛后出现腹肌紧张,或心慌心悸,面色苍白,汗出肢厥,当警惕大出血,胃穿孔,腹膜
炎,应立即报告医生,作好输血、输液、手术准备,全力抢救病人。

辨证施护
脾胃虚寒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为特点。

治宜温中健脾。

可于关元、气海、神阙隔姜艾灸。

药宜温服,忌生冷瓜果和寒凉食品,平时可选用具有温补作用的当归、生姜、羊肉之类。

注意保暖,避御寒邪。

肝气犯胃以胃脘胀闷、攻撑连胁为特点。

治宜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可用佛手、玫瑰花泡茶饮用。

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和刺激性食品,少时肥甘厚味,以防阻碍气机。

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停滞:以脘腹胀满不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食物为特点。

治宜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暂禁食,可用萝卜、麦芽熬水服,以行气导滞。

病情缓解后亦当节食,不宜过饱或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寒邪客胃:以胃痛暴作,恶寒喜温为特点。

治宜散寒止痛。

可用生姜、当归煎水服用,在中脘处行拔火罐治疗。

药宜温服,忌生冷寒凉之品,避免胃部受寒。

气血瘀滞:以痛有定处或刺痛感为特点。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可用紫苏梗、山楂煎水服用。

宜情志舒畅以和血气。

食宜甘辛,量少多餐,以免食瘀互积。

忌粘腻之品,以防滞气碍血。

应保持大便通畅。

肝胃郁热:以胃脘灼痛,烦怒,口干口苦为特点。

治宜疏肝泄热和胃。

药宜凉服,以苦丁茶泡水服用,食宜甘淡,常食绿豆汤,忌油腻和辛烈香燥之品。

调节情志,避免动怒。

胃阴亏虚:以胃痛隐隐,口燥咽干,舌红为特点。

治宜滋阴养胃,
缓急止痛。

饮食以生津养液之品为宜,忌辛热香燥坚硬之品,宜用百合、梨炖服。

保持大便通畅,便结者,可服蜂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