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诗歌与中国意象
庞德的意象主义与中国唐诗探析
![庞德的意象主义与中国唐诗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3fcfdd6529647d2728528e.png)
庞德的意象主义与中国唐诗探析作者:关文义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3期摘要:庞德是一战前后美国社会中深入接触中国文化的美国学者和诗人。
他在整理和译介唐诗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对唐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他构建意象主义的理论和进行创作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庞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多有偏颇之处,然而并不影响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关键词:庞德;意象主义;唐诗庞德(Ezra Pound)1885年出生于美国的爱达荷州,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来到汉密尔顿大学,在那里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迁居到欧洲,并定居于伦敦。
庞德求学时期正是欧美浪漫主义走向尾声的阶段,此时无论是美国社会还是美国文学,都是一副暮气沉沉的模样,缺乏生机和新鲜的气息,冗长的说理充斥在诗行之间。
作家和诗人的创作置读者的感受于不顾,完全沉浸在自娱自乐中。
维多利亚式的毫无道理的作品矫揉造作,再也没有了文学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深切的关怀。
好在每个时代都不会缺乏深思的智者,一大批逆势而起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就在这个时刻成长了起来。
首先关注读者的感受,强调以读者反应为作品的评价主体的接受美学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姚斯认为,文学史应该是一部文学的接受史。
而读者的上述行为并非是自然生成的,这些行为都基于一种被文学理论家称之为“期待视野”的心理基础上。
读者由于个人的独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的审美能力、生活经验、价值取向等认知体系,他们对一部文学作品有独特的期待。
一战前后,欧美国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如工业革命、经济动荡、战争威胁等,文学也进入了一个低潮期。
一种新的文学气象因之成为整个社会的期待。
那么,新的文学思潮之源又在哪里呢?一切存在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对现有的文学现象的失望和批判,必然要落脚在对另一种与之相比焕然一新的理论及现象之上。
现在大家公认的,意象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博格森的直觉主义。
庞德在论及意象主义时曾强调这种文学意象的生成是完全不经过预设的,理性和感性的瞬间结合,而读者在理解意象主义的作品时,也需要一种直觉,而非理性或抽象的分析,更不能将作品中的意象和某种抽象的哲理结合起来。
浅谈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内涵
![浅谈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6d55de109e3143323868930e.png)
浅谈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内涵论文关键词:庞德意象派现代性论文摘要:庞德虽然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了重要的经验,但是,其诗歌更有着跟中国古典诗歌截然不同的现代性内涵。
庞德诗歌跟中国古典诗歌有相近的技巧,但更有着其独特的现代性想象和深切的现代性焦虑。
作为一个对诗歌现代性和无限可能性有着种种探索的诗人,庞德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渊源关系并不能被简化地理解,也不能被简单地贴上意象派的标签。
众所周知,意象派代表人物庞德的诗歌跟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庞德作为意象派的首领人物,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认识得益于东方学家、诗人费诺罗萨(ErnestFenolosa)。
费诺罗萨将大量的日译汉诗译成了英语,但还没来得及整理出版就去世了。
当庞德得到费诺罗萨的遗稿时,他惊奇于中国人的伟大创举,宣称在中国文学里发现了“新希腊”。
庞德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与以他为首的意象派的诗学原则十分吻合,于是,意象派诗人们掀起了一场翻译、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热潮。
中国诗歌强调含蓄、简约、朦胧、暗示等特征,跟意象派所主张的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简约、浓缩是诗歌最重要的特征”的观点非常契合。
中国诗歌几百年的艺术实践使庞德仿佛看到了一座大宝藏。
在他们被过度抒情的浪漫主义诗歌折磨得极其不堪的时候,意象叠加等中国诗歌艺术原则使他们看到了诗歌的新可能。
但是,如果一味强调这种继承关系,而忽略了意象派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立场的话,可能是不得要领的。
所以,我们在理解庞德意象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时,既要承认渊源关系的存在,更有必要阐明庞德意象派诗歌独特的现代性内涵。
本文将从诗歌的技巧、内涵和诗人身份几个方面来比较庞德意象派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转化,从而凸显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特征。
技巧:现代性的想象由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服膺,庞德诗歌中有着大量跟中国诗歌相似的意象,这让一些人以为庞德是中国诗歌的西方传人。
殊不知,即使是跟中国诗歌有着相同的意象、相近的技巧,庞德诗歌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想象跟中国古典诗歌也是大异其趣的。
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
![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676eec7ad51f01dc281f12a.png)
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意象叠加(superposition)和意象并置( juxtaposition)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意象叠加实际上是意象并置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们在20世纪初远隔重洋来到欧美,对欧美现代派诗人,特别是美国意象派诗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庞德对这一技巧的运用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无论是其短小精确的意象主义诗歌,还是其译著《神州集》,或是其现代史诗《诗章》,我们都可以看到庞德对意象叠加、意象并置技巧的妙用。
一庞德在早期创作的意象主义诗歌中,还没自觉地运用意象并置这一创作技巧,更多地是采用了意象叠加的技巧。
意象叠加是庞德创用的一个术语,专门用来指日本俳句中常用的技巧。
在庞德看来,“这种单意象诗(即俳句)是一种意象叠加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思想放在另一个思想之上。
[1](P5)。
所谓“一个思想放在另一个思想之上”也就是一个意象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即把两个意象不用任何联接词放在一起,其中一个修饰另一个,它们之间是比喻的关系。
实际上,中国古典诗歌中也常用意象叠加的技巧,只是叠加的意象比较多,叠加的意象往往不在诗尾,因而不如日本俳句中的叠加那样明显。
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黄叶树”与“白头人”互为映衬,互为比拟,增强了单个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而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早春二月缀在红豆蔻梢头上的那含苞初放、鲜艳娇美的春花这一意象,经过诗人的联想幻化,当即又叠加在“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妙龄少女如花的脸庞上,造成了一种新的复合意象,其间并没有运用任何联接词,而两者之间却互成比喻关系,即少女如花,花如少女。
庞德等意象派诗人先是注意到了日本俳句中的简单的意象的叠加,这对于意象派要创作出鲜明的意象很有启发。
在创作意象主义诗歌时,庞德有意识地运用了意象叠加这一技巧。
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
![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https://img.taocdn.com/s3/m/08eff72c81c758f5f71f6704.png)
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试论埃兹拉·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与创译独到的见解。
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庞德结合自己意象派诗歌理论,把他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探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庞德不仅独到的解读了中国古典诗歌,还创译了许多中国经典诗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大放光芒。
本文试从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内涵的解读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两个方面来探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阐释。
关键词:庞德;中国古典诗歌;创译;意象派一、庞德的意象派诗歌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交汇中国古典诗词理论对“意象”一词的理解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创造结晶,及情感意念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特殊或深刻意义的形象。
笼统地说,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
而“意”处于主导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
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地一勾一画一点一染,而为意增彩而绽放。
所谓“意的暗示,象的契合”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总结,喻意之象的本质,就是一切可入作品的事景物象,与作者的主观情意、趣味、感悟相互融合的再创造、再表现。
庞德在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意象主义创作的三原则,从理论上肯定了意象主义在美国文学的地位:用精确的语言直接处理诗歌主题;使用简练语言,取消修饰的多余的词语;按照流畅的音乐节奏,而不是节拍节奏来安排诗的韵律。
后来,庞德的漩涡主义发展了意象理论,他认为意象就是一个漩涡,很多思想不断地从其中产生,穿过或者沉入其中。
从以上原则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
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差异解析
![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差异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a4e5abfd0a79563c1e7272.png)
“ 意象 ” 这一 概念 , 在 中国文论 、 诗 论 中是 源 远 流 长
的, 是诗歌中的 自然景物投射上诗人情感或情思的产物 , 又是情景融合、 寄情于景 的具体表现。它可 以追溯到《 诗 经》 中的比兴手法 , 即以此物 比彼物和以景物在诗歌的开
端 起兴 , 进 而 抒 发 情感 , 不 仅 丰 富 了诗 歌 的 内涵 , 也给 中
后 必然有 着不 同的 民族 审 美文化 心理 , 庞德 对 中国古典诗歌 意 象的理解和再 创作 不过就是 他心 中的文化 他者 。 【 关键 词】 意象; 格 律 体制 ; 自由诗
【 中图分类号] x o 5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6 7 4 — 6 1 9 8 ( 2 0 1 4 ) 0 3 — 0 0 9 2 — 0 2
作 诗 ,这是 庞 德所 代表 的的 意象 派 诗 与 中 国古典 诗 歌 在 “ 意象 ” 解 读上 的差 异根 本 。 Biblioteka 【 作者简介】 朱一
( 1 9 8 6 - ) , 女, 河北蠡县人 ,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 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向 : 比较文学与世 界文学。
在中国古典诗歌文论中意象只是手段而非本质诗歌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言志抒情感事可在庞德等意象派诗人看来诗中的意象本身即可包容现代人复杂的情感和抽象晦涩的思想因此这些意象的并置更像是他内心的自我独白如同漩涡一般的或集结在了一起的融化了的思想而且充满能量这就自然而然过渡到了庞德后期所提倡的漩涡主义
第 2 8卷 第 3期
观 察 意象 后 才 能 拿起 笔 。意 象包 含 了两 层 涵 义 : “ 意” 与
是那么的艰涩而难懂 , 这些 意象 富有 “ 视觉感 ” , 强调“ 色 彩感”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现代派诗特别是意象派 诗所要达到的 目的便是建立被诠释 的不可把捉性 ,让读
庞德意象派诗歌的中国影子_李红丽
![庞德意象派诗歌的中国影子_李红丽](https://img.taocdn.com/s3/m/7a1f854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0.png)
庞德意象派诗歌的中国影子_李红丽庞德意象派诗歌的中国影子李红丽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英美诗坛20世纪初叶现代诗歌最重要的代表。
1912年,庞德和几个英美诗人在伦敦发起了“意象派运动”,成为英美现代诗歌的先驱。
庞德长期热衷于中国古典哲学和诗歌的研究。
他发现中国古诗和意象派诗歌主张十分吻合。
中国古诗中的意象正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特征。
意象派诗歌理论的核心就是意象,这与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可以说属于同一种审美范畴。
作为意象派领军人物,庞德创作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巨大,处处可见中国诗歌的影子。
一.意象“意象”一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词》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
其后,王昌龄、何景明等都在自己的诗学著作中提到“意象”。
他们的用法虽然各异,但都呈现为象,而非纯概念的说理。
“象”指物象,是意象赖以生存的要素。
物象是客观的,但它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并经诗人的审美删选和感情化合而成为诗中的意象。
因此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的主观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其特别严谨的格律要求以及古汉语的特殊句法形态,往往略去了大部分的关联词、系词以及各种句法标记,几乎只剩下表达具体事物的词。
这样,中国古诗词就取得了高度的意象密度。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同时,中国古诗强调含蓄美,诗中绝少西方诗歌中常有的抒情、议论。
言不尽意、立象尽之。
诗人要表达的情思与意蕴就通过高度凝练的意象表现出来了。
二.意象派的诞生西方现代派的发端是顺应反传统的要求诞生的。
20世纪初,西方政治、经济的大动荡带来了急剧的社会变化,对人们的思想领域造成巨大的冲击。
当时的英美诗歌界沉闷而保守。
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传统仍然根深蒂固。
庞德的诗歌
![庞德的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059e70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d.png)
庞德的诗歌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美国著名的意象派诗人,他的诗歌以独特的意象表达和形式技巧而著称。
在他的诗歌中,他大量运用了东方文化元素,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两首庞德的诗歌:
1.《在地铁站内》:
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这首诗以地铁站内的人群和湿漉漉的黑树枝上的花瓣为意象,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瞬间美感。
庞德将人脸与花瓣、地铁人群与黑树枝相互对照,形成了一种底片叠印般的传神效果。
2.《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幻影般闪现的面庞,
湿而黑的树枝上花瓣片片。
这首诗同样是庞德的经典之作,以简短的两行诗描绘了地铁站内的人群和树枝上的花瓣。
通过这种形式,庞德成功地捕捉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韵味和东方美学意境。
庞德的诗歌以意象派手法为特点,强调诗人对生活场景的敏锐捕捉和独特表达。
他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为美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议庞德意象诗歌之“意象”
![小议庞德意象诗歌之“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c7f30c26b4daa58da0114adc.png)
小 议 庞 德 意 象 诗 歌 之 “ 意 象"
韩 海 燕
( 义 师范 学 院 中文 系 , 遵 贵州 遵 义 5 30 ) 6 0 0
摘
要 : 方 意 象 派 是 在 中 国古 典 诗 歌 的 “ 象” 念 的 西 意 观
“ 象 主义 诗 歌 ” 没 有 形 成 一 个 独 立 的 体 系 , 没 有 一 个 意 意 并 也
一
、
象 ” 词 的理 解 。 中 国的 古 代 文 学 批 评 是 一 种 感 性 的 批 评 , 一 并 没 有 把 “ 象 ” 词 用 专 业 的词 语 解 释 出来 。 严 格 来 说 , 国 意 一 中 人 过 程 中 的 思 想 和 行 为 进行 自省 ,并 对 不 符合 要 求 的思 想 和 行 为 进 行 严 肃 的 字 者 和 及 时 纠 正 。道 德反 思不 仅 能 帮助 个 体 接受和认同道德规范 , 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 , 形 变 外 在 的 规 范 为 内 在 要 求 , 且 能 促 进 个 体 反 省 、 考道 德 言 而 思 行 . 整 自己 的价 值 取 向和 行 为 追求 。 调 道德 反思 要 求 我 们 在掌 握 道 德 知 识 的 同时 , 格 要 求 自己 。 严 自觉 剖 析 自 己 , 断 抵 制 不 和 消 除 外 在 不 良诱 惑 的 侵 蚀 .保 持 积 极 健 康 的 精 神 和 价值 追 求 。 因此 , 道德 反 思 的过 程 即不 断 修 正 和完 善 自己道 德 认 知 , 审 视 和 慎 思 自 己道 德 行 为 习 惯 的 过 程 。教 师 通 过 自己 的 教育 教 学 实 践 , 断 获得 教 育 教 学 体 验 : 过 教 育 的 结 果 和 教 育对 不 通 象 的反 馈 , 自己 的教 育 行 为 进 行 重新 审视 。 这 种 反 复 的体 对 在 验 与 持 续 的反 思 中 . 师 的教 育 行 为 日益 完 善 。 德 反 思 的 过 教 道 程 . 是教 师不断调节心理活 动 , 免身心的不平衡 现象 , 也 避 从 而使 教 师人 格 品质 不 断 趋 于完 善 的过 程 。从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的 发展 规律 看 .反 思 是 实 现 他 律 道 德 向 自律 道 德 转 化 的重 要 的 标 志 , 表 明 个 体 道 德心 理 的发 展 进 入 到 自觉 化 阶段 。 它 四 、 德 信 念— —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成 长 的 目标 道 古语 云 :欲为 经 师 , 为 人 师 。”德 高 为 师 , 正 为 范 。” “ 先 “ 身 伦 理 学 的 观点 认 为 , 的 品 德 要 通 过 个 人 内 心 的 信念 来 控 制 , 人 品 德 并 不 是 “ 单 的 , 般 生 活 的行 为 习 惯 , 是 一 个 人 按 照 简 一 而 自己 的信 念 程 度 ,凭 着 自己 的意 志审 慎 抉 择 之 后 逐 步 形 成 的 种 社会 性 习惯 , 德 习 惯 体 现 出 品德 的水 平 ” 。 因 此 , 这 道 ③ 从 个 意 义 上来 讲 ,教 师 的 道德 信 念 的程 度 是 标 示 一 个 教 师 品德 发 展 水平 的重 要 参 数 ,它在 教 师 的 品德 结 构 中居 于 核 心 的地 位. 发挥 着 关 键 性 的 作 用 。教 育 的 前 提 之 一 是 ,教 师 , 其 是 “ 尤 那 些 从 事 道 德 教 育 工 作 的 专 门 人 士必 须具 有坚 定 的 道德 信 念 和 优 良 的德 行 ” 。道 德 信 念 的 确 立 , 是 道 德 教 育 的 最 终 目 ④ 既 标 . 是 师 德 教 育 的 最 终 目标 。 师 的道 德 信 念 是 教 师 对 一定 又 教
庞德与意象派
![庞德与意象派](https://img.taocdn.com/s3/m/0280ac1410661ed9ad51f3d4.png)
庞德与意象派何仲生项晓敏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
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
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
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
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
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
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教于柏格森。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
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
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
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
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
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
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
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
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
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另外,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
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短诗给他们以极大影响。
【从,“译者隐身”看庞德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手法】诗歌大全100首
![【从,“译者隐身”看庞德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手法】诗歌大全100首](https://img.taocdn.com/s3/m/17e10e3b28ea81c759f57851.png)
【从,“译者隐身”看庞德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手法】诗歌大全100首诗歌的翻译归根结底是文化和审美的翻译,诗歌翻译必须满足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读者的期待心理。
不论是形式、体裁、修辞、表达都需要创新,只有通过这些创造性的阐释,才能以情动人、以境感人。
目前国内对于庞德翻译的研究主要从翻译的目的论、互文性、现代性、顺应论、阐释学、功能翻译理论、译者主体性、东方主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韦努蒂的“译者隐身”,本文主要从翻译策略的选择角度,来浅析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所追求的审美理念。
庞德是20世纪英美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诗人和批评家,还是一位翻译家。
庞德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寻觅到灵感之源,他广泛借鉴中国古诗凝练的叙事语言和生动的叠加意象,以中国式的诗学表达方式翻译中国古典诗歌。
随着对中国古典诗歌描写客观动态意象手法认识的加深,他从中发现了如何运用意象来达到对事物的客观动态呈现。
通过对意象阐释性的再创造达到真实地表达原诗歌的完美意境。
强调译者在翻译作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目的语所处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具体包括语言表达方式、传统习俗惯例等等。
二、韦努蒂的“译者隐身”翻译理论“译者的隐身”是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在英美文化中,基于“种族中心主义”的翻译理念和方法,所产生的译文虽然“明细流畅”,却因掩盖甚至抹杀原著中的异国成分,是主流话语对非主流话语的侵略。
因此韦努蒂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种透明的,流畅通顺的翻译策略,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是就像是在阅读本土文化创作的作品一般,在阅读过程中,完全看不出译者的存在。
“译者的隐身”要求译者将再现原作和原作文化的精神实质作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此时,译者必须摒弃自我,在自我摒弃的同时,译者的主体意识逐步消失,进入了隐形层面。
三、从译者隐身看庞德翻译的意象处理庞德在中国古典诗歌影响下使用鲜明、质感、凝练的意象试图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找到对等。
庞德意象主义诗歌分析
![庞德意象主义诗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5e55e5910ef12d2af9e7fd.png)
2.强调要与原文人物的思绪情感契合 所谓的重视原文意境以及原文人物的思想感情,并 非只是原作文字层面上的对等或忠实,而是与原作意境, 氛围上的情感对等。在对中国古诗的翻译过程中,庞德 并没有使用古英语,而是采用了当时最盛行的现代词汇 和音译汉语,这不得不说是庞德为还原原文意境,寻求 情感对等而采取的策略。
THANK YOUFra bibliotek最后,庞德肯定了中国传统的兴喻结构和暗示联想 方法,更是庞德对表意文字理论的很好实践。
三.庞德意象翻译中遵循的多元视角
(一)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
在汉诗翻译中,庞德一直秉持“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的态度, 对原作讲行“诠释性翻迳” (二)翻译是以原作为母体的再创 作 庞德以中国古典诗为素材进行意象转译 , 将主人翁或诗人的情 感幻化为自己的爱恨情仇,所以他翻译出来的诗歌更像是自己的新 诗创作。
首先,庞德认为汉字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故而它最能 贴切表达具体事物,甚至可以把汉字直接当做最现成 的文字意象。
其次 , 蒙太奇手法也是庞德表意文字理论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蒙太奇 , 即通俗意义上的拼接剪辑手法。
再者,表意文字是对自然的反映。不管是中国古典 诗词还是西方文学,自然一直是诗歌创作里经久不 衰的主题。庞德更是把自然作为诗歌语言的创作 动力,并将其列为表意文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翻译是对原作的语势转移
提出的“漩涡”一词就是对语势的重视 , 对动态意象的崇 尚。正是因为有语势观因素的介入,才决定了庞德选择什么样 的文本进行翻译。
庞德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放弃了白朗宁式 戏剧独白模式,由叙事模式转到意象并列 ,散片并置的会意集合 结构模式 , 并让这种模式进入他的意象诗学的核心部分。庞德 运用叠词叠句,意象并列,散片并置以致产生了类似中国传统叠 韵复沓的声韵美,所以庞德的翻译处处显现中国诗艺的技巧。
庞德意象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交流和嬗变
![庞德意象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交流和嬗变](https://img.taocdn.com/s3/m/2c4ebcc750e2524de5187e68.png)
性” [ 3 3 2 2 0 。 中国诗歌 为 他 的意 象 诗 学 提供 了充 足 的 灵 感 。物 的意 象折 射 出 诗 的 内涵 , 富有 深 远 意 象 的
“ 象” 相互 交织 合 成 了诗 歌 的审 美 意 象 , 它 赋予 诗 歌 卓越 的境 界性 和 呈现 性 。这样 创作 出的诗 歌语 言凝 练, 意蕴 含 蓄 。美 国诗 人 和文 学评论 家 、 意象 派诗 歌 运 动 的重 要 代表 人 物 庞 德 , 从 中国 古 典诗 歌 中汲 取 了丰富 的营养 , 他 翻 译 了多部 中 国古 典文 献 , 如《 诗 经》 《 论语 》 《 礼记》 等, 借 鉴 了 中国古 典 诗 歌 的形 象 艺术 , 为 意象 派诗 歌 的创 作 注 入 新 的 活 力 。在 一 定 程度 上 , 庞德 的诗 学 意 象 与 中 国古 典 诗 歌 中 的意 象
时提 出 , 一个 汉字就是一个 意象 , 一 首 诗 就 是 一 串
意象 。
庞德在《 关于意象主义》 中提出 , 意象 “ 不仅仅
是思 路 , 它是 漩 涡一 般 的或 集 结 一起 的溶 化 了 的思 想, 而且 充 满 了 能量 ” 。 。庞 德 尝 试 用 叠 加 、 并 置
J K G H A一 0 0 5 8 ) 。
作者简介 : 姚 晓盈( 1 9 8 4 一) , 女, 河南郑州人 , 助教 、 硕士 , 主要从事应 用语 言学与跨文化教学研究 。
8 0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虚” 为贵 , “ 意象” 应指远济深 、 蕴藉含蓄 、 使人玩味
象 是读 者产 生 审美感 受 的桥梁 。作 为 中 国古 典诗 学 和美学 的重 要 概念 , 意 象 经 历 了从 哲 学 范 畴 向美 学 理 论演 进 的 过 程 。 “ 意 象具 足 ” 是 中 国 文化 推 崇 的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https://img.taocdn.com/s3/m/c264c8e0b8f67c1cfad6b89d.png)
Hale Waihona Puke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a fXiy n rc l rlC l g o r l o n a gAgiut a ol e n u e
Vo . 1 No 2 12 .
J n 2 1 u .0 1
庞 德 的意 象主 义 诗 论 与 中国 古 典诗 歌 意 象 论
如希尔达 ・ 杜丽特尔那首著名的《 利特》 发 奥 (
表于《 诗刊》 93年第 4期 , 11 首次出现 H D “ . . 意象主 浪漫主义诗歌末流那些伤感造作 、 空洞冗长 的诗歌 , 义者 ” 这一 名词 ) : 打破了传统诗歌在题材上的限制 , 更新了诗歌表现的 翻腾 吧 , 大海— — 翻腾起 你尖 尖 的松 针 , 形式 , 对现代诗歌产生了重大影 响。 把你巨大的松针倾泻在我们的岩石上 , “ 意象主义” 的正式提 出是 2 0世纪初 叶, 其独创 把 你 的绿扔 在 我们 身上 , 的核 心范 畴 是 “ 象 ” 意 。对 意 象 的 阐释 , 中体 现 了 集 用你池 水 似 的杉 覆盖 我们 。 庞 德 的诗学 主 张。庞 德 认 为 :一 个 意象 是 在 瞬 息 问 “ 这 是 一首 典 型 、 美 的 意象 诗 , 庞德 誉 为 意 象 完 被 呈现的一个理性和感情 的复合体 。 这个定义包 含着 ” 派的登 峰 造 极 之作 : 客 观——毫 不 滑来 滑去 ; “ 直 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 , 内层是“ , 意” 是诗人主体 接— — 没有 滥用 的 形 容 词 , 有 不 能 接 受 检 验 的 比 没 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 情结” 外层是“ , , 象” 是一种形 喻 。它 是直 率 的谈 吐 , 和希 腊人 一 般 直 率 。 虽 然 , ” 这 象 的“ 现 ” 两层 缺 一 不 可 。庞 德 用 意 象 这 个 审美 呈 , 首诗没有了传统诗歌的明喻或象征 , 也不再是一般的 范畴将二者融合 , 使意与象在诗歌 中化合为同一个复 叙述 或抽 象 的说教 , 而是 直 截 了当 地 呈 现事 物 , 唤起 合 的视觉形象 , 把物象的外在形态特征和内在审美意 形象 : 大海就是 松林 , 松林 即是大海 , 诗题 “ 奥丽特” 蕴与创造者主观的情感体验 的外化形态有机 的同一 ( 希腊神话中的山林守护女神) 把这两个精确的意象 化 。在一个意象 中, 原来作用于视觉的物象变为了审 融合在一起。诗中意象本身就是语言而非装饰 , 具有 美化、 情态化的形象 , 而原本无形的创造者的情感体
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_葛纪红
![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_葛纪红](https://img.taocdn.com/s3/m/71c43dd3d5bbfd0a79567316.png)
第8卷第2期2008年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Jiang su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o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8N o.2Jun.2008文章编号:1673-0453(2008)02-0085-04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葛纪红(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摘 要: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
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关键词:诗歌;意象;庞德;中国古典诗歌;差异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20世纪英美文学中,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2年,庞德和几个英美诗人在伦敦发起了“意象派运动”,成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发轫。
庞德长期热衷于中国历史哲学和古典诗歌的研究,并深受其影响。
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
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在很长时期内对英美文学中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庞德主张的意象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虽属同一美学范畴,但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作、译作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一、庞德与意象派意象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英美诗歌史上一次最重要的运动。
几乎可以说,与庞德同时代以及庞德之后的诗人无一不受意象派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影响。
意象派理论强调对本源的浪漫回归和对不必要的繁琐的简化。
庞德诗歌与中国意象
![庞德诗歌与中国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ec9d335802768e9951e738be.png)
庞德诗歌与中国意象王丹摘要:作为意象派领军人物的庞德,其诗作受中国诗歌意象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意象简洁凝练,通过极少的语词表达无穷的意境。
本文从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入手,通过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对比来介绍庞德意象诗学的特点,以厦庞德诗中意象的运用。
意象派诗歌运动曾受到日本诗歌的影响.最终转向了中国诗.但日本诗歌在其间起了推动和媒介作用。
最初.美国诗人认为日本诗主要是徘句,徘句十分简炼,美国诗人正好可用来反抗维多利亚冗长的诗风。
但徘句过于简单.文字太少,只能表达单一的意象和瞬间的效果,这样.意象派诗人很快转向了中国古典诗歌.他们逐渐认识到日本诗只不过是“中国诗的一种形式”。
中国诗重视意象,其诗风生动、简练、清朗、恬淡,被称之为“零度诗”。
中国诗歌中那种寓激情于清静的审美趣味,那种不说教、不判断的语言风格.对意象派诗人来说,是富于吸引力的。
正如艾米,洛厄尔所说的,阅读中国诗是“一种令人兴奋和令人鼓舞的事”。
因此,她认为自己从中国诗歌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伟大的文学”。
他们发现中国古诗和意象派诗歌主张十分吻合。
而能给英国矫揉的诗风“以慈悲的致命一击”,也是对后期象征主义趋势的“矫正剂”。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动新颖的形象,对意象派诗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他们认为中国古诗中的形象正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特征。
因为意象派诗歌理论的核心就是意象,这种意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形象可以说属于同一审美范畴。
作为意象派领军人物的庞德,其诗作受中国诗歌意象的影响也足巨大的。
1 中国意象“意象”一词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固有概念。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
司空图在《诗品·缜密》中也把意象视为意中之象,并认为意象有巧夺天工之妙:“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宋元诗论家则把“意象说”中的“意”与“象”表述为“情”与“景”,主张“景在情中”,“情在景中”,“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对庞德的影响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对庞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5a14c06f12d2af90242e66d.png)
何谓 意 象? 中西方 意 象的精 髓 是共通 的吗 ? 台 湾诗人 余光 中《 意 象》 文 中指 出 :意 象( 1gr) 构成 论 一 “ i aey是 n
诗 的艺 术之基 本条 件之 一 。 我们 似乎 很 难想像 一 首没有 意 象的诗 , 正如 我们 很 难想像 一 首没 有节 奏的诗 。所谓 意 象. 即是诗 人 内在之 意诉 之 于 外在 之 象 .读 者再根 据这 外在 之 象还原 为 诗人 的 内在之
通 过 以上 比较 , 发 现 中西方 意 象 的相 同和 不 同之 处 . 者 我们 两 都 尽力 以简 洁凝 练 的方 式 .找 准一 个或 一 组意 象 为切 人点 直抒 胸 臆 。不 同的是 西方 语言 由于其 语法 和 词性 的限 制 , 能像 汉语 那样 不
自由灵 活 的表达 , 表现 手法 和意 象 的运 用方式 也 不同 。
诗 中的 意 象不是修 饰 成分 , 而是 直觉语 言 的根本要 旨。
— —
描 述性 意 象即铺 陈其 事 , 抒胸 臆地 表达 感情 。 过对 意 象的 直 通 大胆 挥笔 着墨婉约 的表达 作者 的感 情 。 辛弃疾 的《 如 西江 月》明月别 :
枝惊 鹊 , 清风半 月鸣蝉 , 花香里 说丰年 , 稻 听取蛙 声一 片。 这首词 基本
硕 鼠 已不 再是肥 大 的 老鼠 .而 是贪 得 无厌 霸 占劳 动人 民血 汗 的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根 本 上 来说 , 象世 界 是 真理 的一 瞬 . 意 而不是 一 连 串时 间或
都 在描述 一副 副场景 , 其中 的一个 个意 象串联 起 来描述 了 一副 通过
庞德刘彻中的意象运用
![庞德刘彻中的意象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a893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b.png)
庞德刘彻中的意象运用庞德刘彻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位重要的诗人,他们在意象运用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
庞德是唐代初期的文学家,以其清新的风格和丰富的意象运用而闻名。
他的诗作常常通过直观的描写和比喻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和意境。
其中一种常用的意象是自然景物的描写。
庞德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他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和哲思。
比如在他的《赠酒李白》一诗中,他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表达了对李白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庞德还擅长运用宗教和神话意象来创作诗歌。
他的《齐天乐》中以偷天的故事来表达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他以宙斯、嫦娥、大禹等神话人物和故事来抒发他对美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理解。
这种运用意象的手法让他的诗作更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艺术享受。
刘彻是唐代中期的诗人,他以其奇特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
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玄幻和浪漫的色彩,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其中一种常用的意象是迷宫。
刘彻以迷宫来暗喻人生的复杂和曲折,表达了对普通人在复杂社会中迷失的关注和同情。
他的《送友人》一诗中有“夜闻楚江空,何人奈渭阳。
风扫龙楼树,月沉霸苑牆。
”这些意象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友人离去的伤感和对世态炎凉的思考。
刘彻还擅长运用幻影和幻境来表达他独特的艺术观念。
他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梦境和幻境的意象,通过虚幻的场景和迷离的景物来表达他关于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关系的思考。
比如在他的《花非花》一诗中,他用“花非花,雾非雾”来描述幻境中的景物变幻不定,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幻化的感慨和疑问。
这种意象运用让他的诗作更加神秘和深奥,给读者带来了思考和醒悟。
庞德和刘彻的意象运用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他们借助自然景物、宗教神话、幻境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艺术享受。
他们的意象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达形式,还展现了他们对生活、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借鉴——以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
![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借鉴——以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50b77fb84ae45c3b358c52.png)
要 旨 ,甚 至 终 极 目的 。庞 德 因此 不 无 极 端 地 认 为 ,诗 人 与 其 卷 帙 浩 繁 、著 作 等 身 ,不 如 一 生 中只 创 造 一 个 “ 意象 ” 。 _ 4 J ( 嘣 正是 出 于 对 “ 意 象 ” 的 极 度 推 崇 与 高 度 重 视 ,他 本 人 在 创 作 实 践 中也 努 力 追 寻 着 意 象 ,其 广 为 人 知 的 《 在 一 个 地 铁 车 站 》 就 是 一 个 著 名 的例 子 。
国诗 集 《 神州集》 ( C a t h a y ) , ①领 悟 到 了 意 象 在 中 国诗 歌 中 的重 要 性 ,认 为 中 国古 典 诗 歌 整 个 儿 泡在 意 象 之 中 ,是 意 象 派 学 习 的 典 范 。 以庞 德 为 代 表 的意 象 派 是 如 何 理 解 “ 意 象 ” 的 呢? 他 们 认 为 ,意 象 是 “ 一种 在 一 刹 那 间 表 现 出来 的理 性 和 感 情 的集 合 体 ” ,“ 意 象 在 任 何 情 况 下 都 不 只 是一 个 思 想 ,它 是 一 团 、或 一 堆 相 交 融 的思 想 ,具 有 活 力 ” ;而 “ 准 确 的 意 象 ” 能 使 情 绪 找 到它的 “ 对等物” 。 _ 2 J ( ” 庞德在 《 关 于 意象 主义 》 中将 意象 分 为 两 种 :相 对 主观 的— — “ 它 们
度 上 又会 影 响 到诗 作 的深 度 和境 界 。
关 键 词 :意象 派 ;意 象 ;意 境 ;《 在 一 个 地 铁 车 站 》; 中 国古 典 诗 歌
中 图 分 类 号 :I 2 0 7 . 2 2 文 章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7 4 0 6( 2 0 1 4 )0 2 —0 0 4 8 —0 5
_埃兹拉_庞德与中国古体诗词的意象_中文概要
![_埃兹拉_庞德与中国古体诗词的意象_中文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fc526d0e7cd184254b353540.png)
reveals h is enchan tm en t w ith the diversity of poetic creati on.To conclude,the analysis of Pound indicates that the tw o o therw ise un related and en tirely divergen t traditi on s of Ch inese and English poetry co incide and,fu rtherm o re,w ill rew ard con tinued com p arative analysis.W o rk s C itedA ldridge,A.Ow en.T he R eem ergence of W o rld L iterature:Study of A sia and the W est.N ew ark:U of D elaw are P,1986.B ly,Robert.Am erican Poetry:W ildness and Dom esticity.N ew Yo rk:H arper,1990.B ridson,D.G."A n Interview w ith Ezra Pound."N ew D irecti ons17.Ed.J.L augh lin.N ew Yo rk:K raus,1967.159-84.Chang,Yaoxin."Pound’s Ch inese T ranslati ons."Paideum a17.1(1988):113-32.Chasca,Edm und S.de.John Gould F letcher and I m agis m.Co lum bia:U of M issouri P,1978.Coffm an,Stanley K.J r.I m agis m:A chap ter fo r the H isto ry of M odern Poetry.N o rm an:U of O k lahom a p,1951.E li o t,T.S.To C riticize the C ritic.L ondon:Faber,1965.….T he Sacred W ood:E ssays on Poetry and C riticis m.L ondon:M ethuen,1950.Fazzi o li,Edoardo.Ch inese Calligraphy.N ew Yo rk:A bbeville,1987.Feno llo sa,E rnest.T he Ch iese W ritten Character as a M edium fo r Poetry.San F rancisco:C ity L igh ts,1936.Gage,John T.In the A rresting Eye:the R heto ric of I m agis m.Baton Rouge:L ouisiana State U P,1981.《埃兹拉・庞德与中国古体诗词的意象》中 文 概 要本世纪初,西方诗人对中国古典律诗的形式及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从中吸收有益的东西以充实自己的诗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庞德诗歌与中国意象王丹摘要:作为意象派领军人物的庞德,其诗作受中国诗歌意象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意象简洁凝练,通过极少的语词表达无穷的意境。
本文从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入手,通过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对比来介绍庞德意象诗学的特点,以厦庞德诗中意象的运用。
意象派诗歌运动曾受到日本诗歌的影响. 最终转向了中国诗.但日本诗歌在其间起了推动和媒介作用。
最初•美国诗人认为日本诗主要是徘句,徘句十分简炼,美国诗人正好可用来反抗维多利亚冗长的诗风。
但徘句过于简单.文字太少,只能表达单一的意象和瞬间的效果,这样.意象派诗人很快转向了中国古典诗歌. 他们逐渐认识到日本诗只不过是“中国诗的一种形式”。
中国诗重视意象,其诗风生动、简练、清朗、恬淡,被称之为“零度诗”。
中国诗歌中那种寓激情于清静的审美趣味,那种不说教、不判断的语言风格. 对意象派诗人来说,是富于吸引力的。
正如艾米,洛厄尔所说的,阅读中国诗是“一种令人兴奋和令人鼓舞的事”。
因此,她认为自己从中国诗歌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伟大的文学”。
他们发现中国古诗和意象派诗歌主张十分吻合。
而能给英国矫揉的诗风“以慈悲的致命一击”,也是对后期象征主义趋势的“矫正剂”。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动新颖的形象,对意象派诗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他们认为中国古诗中的形象正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特征。
因为意象派诗歌理论的核心就是意象,这种意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形象可以说属于同一审美范畴。
作为意象派领军人物的庞德,其诗作受中国诗歌意象的影响也足巨大的。
1中国意象“意象”一词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固有概念。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
司空图在《诗品•缜密》中也把意象视为意中之象,并认为意象有巧夺天工之妙:“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宋元诗论家则把“意象说”中的“意”与“象”表述为“情”与“景”,主张“景在情中”,“情在景中”,“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其后王昌龄、何景明、姜夔等人都在自己的诗擎著作中提到“意象”。
他们的用法虽然各异,但都呈现为象,而非纯概念的说理,“象”指物象,是意象赖以生存的要素。
物象是客观的,但它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并经过诗人的审美筛选和感情化合而成为诗中的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或者说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
意象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因而意象多半附着在词和词组上。
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
意象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 即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
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 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 也称意象体系。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单个意象,人们常常又把这种意象看成是更大境界中的一个“部件”,它们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比如“枯藤”一旦离开了《天净沙•秋思》,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悲凉色彩。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有一个整体意象。
汉语占典诗歌由于其特别严谨的格律要求以及古汉语特殊的句法形态,往往略去了大部分的联结词、系词以及各种句法标记. 几乎只剩下赤裸裸的表现具体事物的词. 这样中国古典诗歌就取得了英语诗歌无法达到的意象密度,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的纯名词句。
同时意象的连续使用就给人一种诗歌如同一幅活动的画面的感觉。
中国古诗强调含蓄美,诗中绝少西方诗歌中常有的抒情议论,言不尽意,立象尽之。
诗人要表达的情思与意蕴就通过高度凝练的意象表现出来。
2庞德意象诗学庞德在吸收了中国古典诗歌营养之后提出了他的意象主义宣言,意象派于1913年发表的“意象派宣言”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三原则:⑴直接处理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事物”;(2)绝不用任何无益于表达的词;(3)韵律方面,根据词语本身的韵律,而不是人为的韵律进行创作。
从前两个原则来看,庞德倡导的意象(image)定义是指那么一件事物•它在瞬间呈现出理智与情感的一种复合体,即运用想象、幻想、比喻所构成的各种具体鲜明的可以感知的诗歌形象。
庞德与和他持有同样观点的人主张,诗歌要直接表现主观事物.删除无助于表现的诗歌,要把诗人的感触和情绪全部隐藏在意象的后面,不加任何解释、说教和评论,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
这与中国古诗追求含蓄蕴藉,避免点破说尽的审美取向是一致的。
第三项原则是在替力主言之有物的自由诗辩护,反对为十四行而凑卜四行的世风。
庞德主张写短诗,他认为诗不必写得太长,但每首诗都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他自己的诗作也往往是只有几行的小品或仅有十来行的短诗(《诗章》是个例外)。
显然,这也与中国古典诗歌有关。
这些原则在庞德的代表作《地铁车站》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在这里庞德运用了“意象迭加”的手法。
意象迭加是他自己创造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将比喻与所修饰的意象直接连在一起. 中间省去联接词,使之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达到了庞德所说的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可以看出,第一诗行使人联想到那些忽隐忽现的美丽面孔,第二诗行与第一诗行在句法上独立而互不关联•但在意义上却相互补充、紧密交融而不可分割。
因为花瓣像美丽的脸庞一样,给人美的享受。
然而,由于花瓣处于阴暗的地方,得不到阳光的照耀,因此显得时明时暗,给人一种神秘感,与第一诗行的“隐现的脸庞”给人同样的感觉。
诗人将花瓣置于阴暗潮湿之处•无疑衬托出地铁站的氛围。
诗人运用“意象迭加”手法•表现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快速节奏或者美的易逝性。
诗人将意象之间微妙而又必然的联系,用“意象迭加”的手法•完全表达出来,从而收到了一种置理智与情感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诗中运用“意象迭加”手法的诗很多•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马戴的“落叶他乡村,寒灯独夜人”以及辛弃疾的“照影溪梅,帐绝代佳人独立”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庞德自己说过,这首诗是处在中国诗的影响之下的。
这首诗无论在形式、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酷似白居易的“玉容寂寞}甘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庞诗和白诗的第一句都是面孔•后一句都是花,中间都无连接词•都运用了“意象迭加”手法•众所周知•庞德无论是在汉诗英译中还是创作英诗时,都试图让英语尽量靠近中国古典诗歌的句法,以达到简洁、凝练。
3、庞德诗中意向的运用在庞德的《汉诗译卷》中,他是这样翻译李白的诗《古风第六》中的“京沙乱海日”一句的:Surprised. Desert turmoil. Sea sun另外,李白《古风第十四》中“荒城空大漠”被译成:Desolate castle, the sky, the wide desert.在这里,庞德取消了传统英语涛中常用的动词、连接词和冠词,通过几个独立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的诗行来传达他心日中中国古典诗的真正意境与独特风格。
显然,无论从形式还是意义上,庞德都几乎完全误解了这两句古诗。
而在费诺罗萨的笔记原件中,这两句诗的英语注解是比较详细而准确的。
因此,庞德在翻译这两句诗时脱离了费诺罗萨笔记的串解不能不说是别有用意的。
他在翻译中依据字注写出上述诗句的做法,是有意借李白和其他中国诗人的作品来进行英语现代新诗语言技巧的创造。
这种由独立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的诗行•更加突出了意象•并形成了语言结构上的意象并置•成为现代诗的重要形式特征。
的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相当数量的句子中有意象并置现象,这是由于汉诗严谨的格律要求以及古汉语特殊的句法形态,往往略去了大部分联结词、系词以及各种句法标记,而只剩下意象高度集中的表现具体事物的词。
以杜甫的《旅夜书怀》为例: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中给出了细草、危檣、独舟、星空、月、涌江、沙鸥等一个个客观事物,在读者脑海中产生一个个意象,从而描绘出一幅图画•令读者有一种赏画之感:读者仿佛可以听见涛声,看见风吹草动、荡漾在江面上的一叶小舟以及飞旋的沙鸥。
但是庞德的这种创新摹仿完全达到了他的极端,物极必反,他的这种翻译不能说是成功的。
在庞德的下面几首诗中,诗行简洁,意象鲜明,读起来犹如这些景物都在眼前,如同自己看到一样《题扇诗,给她的帝王》噢洁白的绸扇.像草叶上的霜一样清湛.你也被弃置在一旁《阿尔巴》幽谷中的百合花苍白、潮湿的叶子一样冷,拂晓时,她躺在我身边《蔡姬》深山中花瓣飘零.还有橘黄的玫瑰叶,叶子的赭色紧贴在石头上意象派诗人不仅模仿中国古诗运用意象的手法,还模仿汉语的语法特点进行创作。
庞德就曾模仿一些古诗只用名词、省略动词的特点写成了他的《涛章》第四十七章:雨;空阔的河;远行,冻结的云里有火:暮色中的雨,茅屋檐下有一盏灯。
芦苇沉重;垂首;竹林细雨,如哭泣。
在读这些诗句时,中国读者往往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它们与我们极其熟悉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诗句很相似。
其实,这种意象的叠用,运用一系列客观景物形成一个整体意象.恰恰是意象派诗人从中国古诗中借用来的. 中国古诗中这种常见的叠用意象的写法,最为意象派所称道和推崇。
4结语由于意象派在哲学上深受19世纪德国表现主义和柏格森直觉主义的影响,未能超越主观唯心主义的框架,存在着某种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更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完全僵化地模仿中国占典意象的庞德的意象主义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西方的诗歌发展。
在诗歌创作中刻意追求意中之象的呈现,过分强调简洁、紧凑、精确、硬朗、不加叙述和雕饰,意象派将自己陷在预设的圈子内而难有所为,这给其自身发展带来了束缚及局限,最终导致了意象主义运动走向消亡,而庞德诗歌也转向了漩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