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生物质制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光合制氢技术 1、原料特点
光合微生物制氢是指利用光合细菌或微藻 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光合细菌的优点:
① 容易培养并且可以利用多种有机废弃物为产氢 原料,具有较高的理论转化率;
② 可利用的太阳光谱范围较宽,比蓝细菌和绿藻 的吸收光谱范围更广泛,具有较高的光合转化 潜力
③ 产氢需要克服的自由能较小,乙酸光合细菌产 氢的自由能只有+8.5KJ/mol;
求。 (10)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
工具的有效荷载。 (11)氢取代化石燃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弱温
室效应。
二、生物制氢发展历程
➢生物制氢的现象在100多年前已被发现。 ➢生物制氢的想法最先由Lewis于1966年最
早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能源危机
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制氢 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产氢微生物及产氢机理
(一)产氢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产氢微生物,按照产氢机制可以分为: ➢光合产氢微生物 ➢发酵产氢微生物:真核藻类、蓝细菌、光
合细菌和厌氧发酵细菌。
1、光合产氢微生物 光合产氢微生物可以利用光能产生氢气, 包括一些藻类和光合细菌。
2、发酵产氢微生物 发酵产氢微生物可以在发酵过程中分解有 机物产生氢气,主要是兼性厌氧和转型厌 氧的产氢发酵细菌。
①预处理环节
木质纤维素结构复杂,需要对原料进行预 处理,以去除部分或全部木质素,溶解半 纤维素,或破坏纤维素的晶体结构,从而 减少聚合度,增加孔隙度和表面积等,以 促进酶与底物相互接触并反应,提高酶解 速率和糖得率。
理想的预处理方法应满足: ① 有利于酶水解过程的糖化; ② 避免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或损失; ③ 避免生成对后续水解或发酵有害的副产品; ④ 经济可行。
2、发酵产氢途径
发酵产氢过程实际上时生物氧化的一种方 式,由一系列的酶、辅酶和电子传递中间 体共同参与完成。微生物发酵产氢的途径 有两种:
① 丙酮酸脱羧产氢,在丙酮酸脱羧形成乙酰 的过程中,脱下的氢经铁氧还原蛋白的传 递作用形成氢分子;
② 辅酶I的氧化与还原平衡调节产氢。
(1)Fra Baidu bibliotek酮酸脱羧产氢
• 第一种是丙酮酸首先在丙酮酸脱氢酶的作 用下脱羧,形成TPP-E的复合物,将电子转 移给还原态的铁氧还蛋白,然后在氢酶的 作用下被重新氧化成氧化态的铁氧还蛋白, 产生分子氢;
预处理方法包括: ➢物理法:机械粉碎 ➢物理化学方法:蒸汽爆破法、CO2爆破法、
氨纤维爆破法。 ➢化学法:常采用酸、碱、次氯酸钠、臭氧
等进行预处理。 ➢生物法:利用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木
质素。
② 水解液发酵产氢环节
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物发酵产氢研究中主要 有两个关键点: ➢如何解除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水解过程中产 生的抑制物质对发酵的抑制作用; ➢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是包括戊糖和己糖多 种糖的混合物。
(二)产氢途径 1、光合产氢途径
光合细菌含有光合色素-细菌叶绿素,可以 在厌氧、光照条件下生长,另外光合细菌 也能在厌氧、按条件下利用发酵产生的有 机酸和光能,通过TCA循环克服正向自由 能反应生成氢气。通常以H2S为电子供体, 通过光合色素系统和电子传递系统,将电 子传递给氢酶,催化氢气的产生。
• 虽然在标准状况下NADH+H+转化为H2的过 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NADH铁氧还蛋白和 铁氧还蛋白酶和铁氧还蛋白氢酶作用下, 该反应能进行。
•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乳 糖和淀粉等)的发酵以丁酸型发酵为主。
• 含氮有机化合物的酸性发酵,难降解碳水 化物得厌氧发酵表现为丙酸型发酵途径。
关于木质纤维素水解液抑制成分的脱除方法 有:
• 活性炭吸附 • 负压蒸发 • 加碱 • 离子交换 • 微生物降解 • 酶解
➢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中的己糖容易被微生 物利用,而戊糖较难被微生物利用。
➢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戊糖发酵产氢及同步 发酵戊糖己糖混合糖产氢的相关研究。
③ 纤维素生物转化发酵产氢环节
• 第二种是通过甲酸裂解的途径产氢,丙酮 酸脱羧后形成的甲酸以及厌氧环境中CO2和 H+生成的甲酸,通过铁氧还蛋白和氢酶作 用分解为CO2和H2。
(2)辅酶I的氧化与还原平衡调节产氢
在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中,经EMP途径产生 的还原型辅酶I通过与丙酸、丁酸、乙酸和 乳酸等发酵过程相耦联经氧化为氧化型辅 酶I。
纤维素产氢过程一般需要遵循的原则: • 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需求; • 进程简捷; • 产氢率高; • 原料价格低廉。
(2)有机废水制氢技术
第十章 生物质制氢
1. 基本理论 2. 主要的生物制氢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3. 生物制氢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氢能的特点 作为能源,氢有以下特点: (1)所有元素中,氢重量最轻。 (2)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3)存储量大。 (4)氢的发热值高。 (5)氢燃烧性能好。
(6)氢本身无毒。 (7)氢循环使用性好。 (8)氢能利用形式多。 (9)氢能适应储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
吸收和浪费。
(二)发酵制氢技术
2、原料特点 适合于生物发酵产氢的基质应具备: ①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 ② 资源丰富且廉价; ③ 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等。
目前生物发酵产氢的研究中所利用的基质 主要包括:
① 含有单糖、二糖、多糖等的有机废水 ② 固体废弃物。
2、工艺技术 (1)木质纤维素类生物制氢技术
④ 终产物中氢气组成达95%以上;
⑤ 产氢过程中不产生氧气,是一种最具发展潜力 的生物制氢的方法。
2、工艺技术
目前对于光合制氢工艺技术的研究包括: (1)产氢菌种的培养 (2)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3)光合生物反应器的研发 (4)光转化效率的提高 ① 高速搅拌 ② 分散光合生物反应器表面的光 ③ 培育叶绿素含量少的菌种,从而较少光子的过多
(三)其他产氢机理-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产氢作用
产氢产乙酸细菌将产酸发酵第一阶段产酸 的乙酸、丁酸、戊酸、乳酸和乙醇等进一 步转化为乙酸,同时释放分子氢。
第二节 主要的生物制氢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根据转化利用方法的不同,可将生物制氢 分为: ➢生物(微生物)制氢 ➢热化学转化制氢
一、生物(微生物)制氢
光合微生物制氢是指利用光合细菌或微藻 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光合细菌的优点:
① 容易培养并且可以利用多种有机废弃物为产氢 原料,具有较高的理论转化率;
② 可利用的太阳光谱范围较宽,比蓝细菌和绿藻 的吸收光谱范围更广泛,具有较高的光合转化 潜力
③ 产氢需要克服的自由能较小,乙酸光合细菌产 氢的自由能只有+8.5KJ/mol;
求。 (10)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
工具的有效荷载。 (11)氢取代化石燃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弱温
室效应。
二、生物制氢发展历程
➢生物制氢的现象在100多年前已被发现。 ➢生物制氢的想法最先由Lewis于1966年最
早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能源危机
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制氢 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产氢微生物及产氢机理
(一)产氢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产氢微生物,按照产氢机制可以分为: ➢光合产氢微生物 ➢发酵产氢微生物:真核藻类、蓝细菌、光
合细菌和厌氧发酵细菌。
1、光合产氢微生物 光合产氢微生物可以利用光能产生氢气, 包括一些藻类和光合细菌。
2、发酵产氢微生物 发酵产氢微生物可以在发酵过程中分解有 机物产生氢气,主要是兼性厌氧和转型厌 氧的产氢发酵细菌。
①预处理环节
木质纤维素结构复杂,需要对原料进行预 处理,以去除部分或全部木质素,溶解半 纤维素,或破坏纤维素的晶体结构,从而 减少聚合度,增加孔隙度和表面积等,以 促进酶与底物相互接触并反应,提高酶解 速率和糖得率。
理想的预处理方法应满足: ① 有利于酶水解过程的糖化; ② 避免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或损失; ③ 避免生成对后续水解或发酵有害的副产品; ④ 经济可行。
2、发酵产氢途径
发酵产氢过程实际上时生物氧化的一种方 式,由一系列的酶、辅酶和电子传递中间 体共同参与完成。微生物发酵产氢的途径 有两种:
① 丙酮酸脱羧产氢,在丙酮酸脱羧形成乙酰 的过程中,脱下的氢经铁氧还原蛋白的传 递作用形成氢分子;
② 辅酶I的氧化与还原平衡调节产氢。
(1)Fra Baidu bibliotek酮酸脱羧产氢
• 第一种是丙酮酸首先在丙酮酸脱氢酶的作 用下脱羧,形成TPP-E的复合物,将电子转 移给还原态的铁氧还蛋白,然后在氢酶的 作用下被重新氧化成氧化态的铁氧还蛋白, 产生分子氢;
预处理方法包括: ➢物理法:机械粉碎 ➢物理化学方法:蒸汽爆破法、CO2爆破法、
氨纤维爆破法。 ➢化学法:常采用酸、碱、次氯酸钠、臭氧
等进行预处理。 ➢生物法:利用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木
质素。
② 水解液发酵产氢环节
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物发酵产氢研究中主要 有两个关键点: ➢如何解除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水解过程中产 生的抑制物质对发酵的抑制作用; ➢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是包括戊糖和己糖多 种糖的混合物。
(二)产氢途径 1、光合产氢途径
光合细菌含有光合色素-细菌叶绿素,可以 在厌氧、光照条件下生长,另外光合细菌 也能在厌氧、按条件下利用发酵产生的有 机酸和光能,通过TCA循环克服正向自由 能反应生成氢气。通常以H2S为电子供体, 通过光合色素系统和电子传递系统,将电 子传递给氢酶,催化氢气的产生。
• 虽然在标准状况下NADH+H+转化为H2的过 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NADH铁氧还蛋白和 铁氧还蛋白酶和铁氧还蛋白氢酶作用下, 该反应能进行。
•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乳 糖和淀粉等)的发酵以丁酸型发酵为主。
• 含氮有机化合物的酸性发酵,难降解碳水 化物得厌氧发酵表现为丙酸型发酵途径。
关于木质纤维素水解液抑制成分的脱除方法 有:
• 活性炭吸附 • 负压蒸发 • 加碱 • 离子交换 • 微生物降解 • 酶解
➢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中的己糖容易被微生 物利用,而戊糖较难被微生物利用。
➢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戊糖发酵产氢及同步 发酵戊糖己糖混合糖产氢的相关研究。
③ 纤维素生物转化发酵产氢环节
• 第二种是通过甲酸裂解的途径产氢,丙酮 酸脱羧后形成的甲酸以及厌氧环境中CO2和 H+生成的甲酸,通过铁氧还蛋白和氢酶作 用分解为CO2和H2。
(2)辅酶I的氧化与还原平衡调节产氢
在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中,经EMP途径产生 的还原型辅酶I通过与丙酸、丁酸、乙酸和 乳酸等发酵过程相耦联经氧化为氧化型辅 酶I。
纤维素产氢过程一般需要遵循的原则: • 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需求; • 进程简捷; • 产氢率高; • 原料价格低廉。
(2)有机废水制氢技术
第十章 生物质制氢
1. 基本理论 2. 主要的生物制氢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3. 生物制氢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氢能的特点 作为能源,氢有以下特点: (1)所有元素中,氢重量最轻。 (2)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3)存储量大。 (4)氢的发热值高。 (5)氢燃烧性能好。
(6)氢本身无毒。 (7)氢循环使用性好。 (8)氢能利用形式多。 (9)氢能适应储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
吸收和浪费。
(二)发酵制氢技术
2、原料特点 适合于生物发酵产氢的基质应具备: ①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 ② 资源丰富且廉价; ③ 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等。
目前生物发酵产氢的研究中所利用的基质 主要包括:
① 含有单糖、二糖、多糖等的有机废水 ② 固体废弃物。
2、工艺技术 (1)木质纤维素类生物制氢技术
④ 终产物中氢气组成达95%以上;
⑤ 产氢过程中不产生氧气,是一种最具发展潜力 的生物制氢的方法。
2、工艺技术
目前对于光合制氢工艺技术的研究包括: (1)产氢菌种的培养 (2)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3)光合生物反应器的研发 (4)光转化效率的提高 ① 高速搅拌 ② 分散光合生物反应器表面的光 ③ 培育叶绿素含量少的菌种,从而较少光子的过多
(三)其他产氢机理-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产氢作用
产氢产乙酸细菌将产酸发酵第一阶段产酸 的乙酸、丁酸、戊酸、乳酸和乙醇等进一 步转化为乙酸,同时释放分子氢。
第二节 主要的生物制氢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根据转化利用方法的不同,可将生物制氢 分为: ➢生物(微生物)制氢 ➢热化学转化制氢
一、生物(微生物)制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