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作业中回收率与磨矿粒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KC-MD3型尼尔森选矿机在某金矿磨矿回路中的试验研究

KC-MD3型尼尔森选矿机在某金矿磨矿回路中的试验研究

KC-MD3型尼尔森选矿机在某金矿磨矿回路中的试验研究HUANG Ye-hao;SUN Jing-min;ZHANG Yu-tian;DOU Jin-hui;LI Zhi-wei;LICui-fen;ZHAO Jin【摘要】为提高内蒙古某金矿尼尔森重选回收率,在研究和分析了自然金粒度组成、嵌布特征、形状形态的基础上,研究了金矿磨矿回路中KC-MD3型尼尔森选矿机工艺参数对重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给矿量与精矿品位呈正相关关系,与回收率呈负相关关系;反冲洗水量过大或过小、增加重力倍数都不利于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粗粒级矿物对重选指标影响较大,因此适当隔粗有利于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建议实际生产中,适当降低给矿量、合理控制反冲洗水量、重力倍数不超过60g、适当隔粗,以提高尼尔森重选回收率.【期刊名称】《矿冶工程》【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金矿;重选;尼尔森选矿机;回收率;磨矿回路【作者】HUANG Ye-hao;SUN Jing-min;ZHANG Yu-tian;DOU Jin-hui;LI Zhi-wei;LI Cui-fen;ZHAO Ji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22我国金矿资源储量丰富,截止2016年底,查明资源储量达1.22万吨,全球排名第二[1-2]。

根据金的嵌布粒度及载体矿物不同,常见的金回收方法有重选法、浮选法、氰化法或联合工艺流程[3]。

由于氰化法对环境污染极大,目前已被禁用[4-5];浮选法多用于回收硫化矿为载体的细颗粒金,一般回收率较高,但很难获得合质金产品[6-7];重选法则是一种清洁的回收方法,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8]。

传统的重选设备包括跳汰、溜槽、摇床等,这些设备多数存在富集比低、回收率低、处理量小等问题[9]。

与传统重选设备相比,尼尔森选矿机是一种基于离心原理的强化重力选矿设备,更有利于颗粒金的回收,并且具有富集比高、处理量大等优点,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黄金矿山企业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10-12]。

选矿工艺磨矿试题

选矿工艺磨矿试题

A、除屑筛 B、安全筛 C、隔炭筛 D、振动筛
59. 磨浸车间浸吸流程中矿浆浓度保持在(C)既能保证活性炭不沉
淀又能保证最佳工艺条件。
A、20% B、30% C、40% D、50%
60. 筛析的目的在于求得各粒级(A)产率,从而确定物料的粒度组
成。 A.重量
B.金属量 C.粒度
61. 我国选矿工艺中规定用物料的(C)%能够通过的方筛孔宽度表示
49. 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金的浸出率在逐渐提高,浸出速度也在不
断(A)并使浸出率逐渐趋近于某一极限值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说不定
50. 下列不属于“三违”现象指的是(D)
A 违章操作 B 违章指挥 C 违反劳动纪律 D 违反刑法
51. 下列不属于“四不伤害”的是(A)
A 工作中不伤害设备 B 不伤害自己
18. 磨矿浓度越大,矿浆粘度(),流动性(A) A 越大、较小 B 越大、较大 C 越小、较小 D 越小、较大
19. 磨矿过程是将粗物料磨至细粒,使其表面积(B)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2
20. 矿石呈连生体进入尾矿中,则会使尾矿品位(A) A 增高 B 降低 C 不变
21. 下列属于快速筛析法公式的是(B) A Γ-200 目=(筛后重-壶重-壶容积)/(筛前重-壶重-壶容重)×100% B Γ-200 目=1-(筛后重-壶重-壶容积)(/ 筛前重-壶重-壶容重)×100% C Γ-200 目=(筛前重-壶重-壶容积)/(筛后重-壶重-壶容重)×100% D Γ-200 目=1-(筛前重-壶重-壶容积)/(筛后重-壶重-壶容重)×100%
4. 在矿浆中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粒子,他们的粒度大小(B)
A 相同

选矿作业中回收率与磨矿粒度的关系

选矿作业中回收率与磨矿粒度的关系

钼选别作业中粒度与回收率的关系影响矿物浮选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磨矿细度与浮选效果密切相关。

粒度过粗,造成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不能单体解离,矿物自重大,浮选药剂对粗粒级作用不明显,有用矿物难以上浮;粒度过细,容易造成过磨,磨矿成本高,精矿中容易夹带杂质,精矿质量不好控制;尾矿粒度过细,沉淀慢,会造成尾矿库堆坝困难。

******钼业投产于2008年后半年,设计处理量10000吨/日,原矿矿石性质较为复杂,有用矿物以辉钼矿为主,伴生有:铜、铅、锌、铁、钨、硫、钠、钾、镁、钙、二氧化硅等。

随着选矿工艺的日趋成熟,选厂处理量也逐步上升至设计能力。

处理量的增加,为尾矿库堆坝提出了考验,尾矿放矿量增大,堆坝难度也随之增加。

尾矿坝要求放粗磨矿细度,便于尾矿沉淀。

但选矿工艺对入选粒度的要求较为严格,过粗和过细都会造成选别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实验分析,以寻求选矿工艺与尾矿库堆坝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1、矿石性质***钼矿属长英角岩型矿石。

该矿石呈灰白色或肉红灰白色,致密块状。

见有暗色矿物(黑云母为主)集合体呈不连续的条带状与浅色矿物(石英、长石为主)相间分布,形成条带状结构。

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呈星点状或细脉浸染分布在脉石中,或分布在穿插与矿石中的石英细脉中,形成星散浸染状结构。

矿石的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包含结构以及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等。

辉钼矿嵌布粒度较粗,以粒间分布为主。

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等,在矿石中的含量较少。

脉石矿物以石英、黑云母、长石为主,也有少量绢云母、绿泥石、角闪石、方解石等。

其它脉石矿物少量至微量。

辉钼矿以硫化矿为主,钼氧化率≤10%。

2、筛析试验研究2.1 试验概况试样的采取:试样为磨浮车间生产样的原矿和尾矿,每间隔30分钟取一次,每个样品累计取16次。

试验设备:筛析设备采用ф200标准振筛机。

试验步骤:把烘干后的试样,混匀,制出一个品位样进行化验(化验原矿品位0.10%,尾矿品位0.012%)。

磨矿工段的名词解释及影响因素

磨矿工段的名词解释及影响因素

在闭路磨矿作业中,返回磨矿机再磨的分级机沉砂,称为返砂。

返砂量与磨矿机原给矿量之比叫返砂比。

矿浆浓度:是指矿浆重所含固体重量的多少,并用百分比来表示。

细度:是用来表示磨矿产品粒度的大小。

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者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粒级的作业。

分级的目的:当矿石磨碎后,利用矿粒在水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将不同粒度、不同密度的矿粒分出来,合格粒度从分级机溢流流出送入选别作业,粗粒级作为分级机的沉砂返回磨机在磨,这样既可以提高磨机的台时处理量,又可避免过粉碎。

磨矿过程的基本原理:磨矿作业是在磨矿机筒体内进行的,筒体内装有磨矿介质,磨矿介质随着筒体的旋转而被带到一定的高度后,由于介质的自重而下落,于是装在筒体内的介质就受到介质冲击力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磨矿介质在筒体内沿筒体轴心的公转和自转,在磨矿介质之间及其余筒体接触区又产生对矿石的挤压和磨剥力,从而将矿石磨碎。

磨矿的目的:使矿石中的有用成分全部或大部分达到单体分离,同时又要尽量避免“过磨”现象,并能达到选别作业要求的粒度,以便选别作业有效地回收矿石中的有用成分创造条件。

磨矿与选别作业有什么关系:选别指标(精矿质量与金属回收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磨矿产品的质量。

比如:磨矿产品细度不够,各矿物粒子彼此之间没有达到充分单体分离,选矿指标固然不会很好。

如果磨碎的粒度过细,产生的过粉碎微粒太多,也会使选矿指标下降。

单体解离:比如磨矿机发生“胀肚”时,一般会出现以下现象:1、主电机电流表指示电流在下降;2、磨矿机排矿吐大块,矿浆涌出;3、分级机溢流“跑粗”现象严重,返砂量明显增大;4、磨矿机运转声音沉闷,几乎听不见钢球的冲击声。

磨矿机发生“胀肚”时,如何处理:首先要分析矿石性质的变化情况,给矿量、给水量、返砂量、溢流粒度是否正常,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在操作实践中,可以用“前水闭,后水加,提高浓度(分级浓度),降返砂”来快速。

格子型球磨机是强迫排矿,排矿是易于堵塞格子板,溢流型球磨机由于出料管铸有反螺纹,大块矿石和钢球不易排出机外。

选矿学1课后习题总结

选矿学1课后习题总结

1.什么是矿石、矿物、岩石?三者关系如何?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矿物就是在地壳中由于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所生成的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化合物或自然元素。

凡是地壳中的矿物自然集合体,在现代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其他矿物产品者,称为矿石。

其中无用的矿物称为脉石。

选矿就是把矿石加以破碎,使之彼此分离,然后将有用矿物加以富集,无用的脉石抛弃的工艺过程。

第一章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与粒度分析1.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各方法的用途和适用的粒度范围如何筛粉分析法:利用筛孔大小不同的一系列筛子对散料筛分,N层子可把物料分成(N+1)个粒级.测定0.04~100mm的散粒的粒组成。

水力沉降分析法:根据不同粒度在水介质中沉降速度不同而分成若干粒级.测定1~75um细粒物料的粒度组成.显微镜分析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可检查分选产品或校正水力沉降分析结果.适应于0.1~50um的物料。

2.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形状有几种类型?它们对粒度组成的大致判断情况如何?有三种:上凹进,下凸起,直线。

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组成的情况,对于正累积曲线的粒度特性曲线,若曲线想向左下角凹进,表明物料中细粒级含量多;若曲线向右上角凸起,表明粗粒级含量多;若曲线近似直线,则表示粗细粒度的分布均匀。

3.正、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产率是什么?正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是相互对称的,若绘制在一张图纸上,它们必交于物料产率为50%的点上。

第二章筛分及筛分机械1.试叙述在不同生产工艺流程中筛分作业的作用和工艺目的。

(1)独立筛分:生产不同粒级的筛分,产品可直接供给用户使用。

(2)准备筛分:提供不同粒级的入选矿.对于煤炭工业,选煤设备供应给适应粒级的原煤,,过粗的大块不能分选,,过细的微粒难以回收.(3)预先筛分与检查筛分:为了避免物料的过度破碎,提高破碎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减少动力消耗.检查筛分从破碎设备的产物中,将粒度不合格的大块筛出,以保证产品不超过要求的粒度上限.(4)脱水筛粉:将拌有大量的碎散物料筛分,以脱除其中液相.(5)脱泥筛分和脱介筛分: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运输.(6)选择性筛分,将碎散物料按几何尺寸分离.2.按工艺目的的不同筛分作业有哪儿种?1)辅助筛分,这种筛分主要用在选矿厂的破碎作业中,对破碎作业起辅助作用。

影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因素

影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因素

立志当早,存高远
影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因素
1、磨矿粒度(即磨矿细度)
在选矿作业中,磨矿细度是影响选矿指标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最终精矿的选矿指标。

通过选矿条件试验发现,在一定粒度范围内,新疆萤石矿精矿浮选指标随浮选粒度的粗细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当粒度较粗时,萤石的回收率较高,但品位偏低;粒度较细时,萤石的回收率较低,但品位偏高。

因此,要想提高萤石回收率,应降低磨矿粒度,反之亦然。

2、矿浆温度
萤石通常用羧酸类捕收剂浮选。

由于羧酸凝固点高,因此矿浆温度对浮选过程影响显著。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较高时,羧酸在矿浆中溶解度增加,易于分散,对萤石矿的捕收能力较强,其回收率较高,但如果萤石解离不完全,会使部分脉石矿物跟着萤石一起被选别出来,这时会导致萤石矿品位较低;温度较低时,羧酸捕收能力弱,但部分可浮性较好的萤石会被选别出来,此时品位高,但其回收率低。

3 、捕收剂
在一定条件下,捕收剂用量较大时,回收率高,但品位低。

一般粗选都是加大捕收剂的用量,尽量提高回收率;当捕收剂用量较小时,回收率较低,但其品位高。

在精选作业中,一般选择少加或者不加捕收剂以提高精矿品位。

4、抑制剂
抑制剂主要的作用是抑制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以及有害元素。

新疆萤石矿抑制剂条件试验中,当抑制剂用量较低时,精矿产品中脉石矿物方解石、重晶石含量高,导致精矿产品品位较低,但由于一段磨矿作业,萤石与脉石矿物解离不完全,使部分与脉石矿物粘连在一起的萤石一起被选别出来,导致回收率较。

矿石学及矿物加工考核试卷

矿石学及矿物加工考核试卷
A.重选
B.磁选
C.浮选
D.电选
13.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破碎:( )
A.压碎
B.研碎
C.打碎
D.磨碎
14.矿物加工中,用于提高精矿品位的作业是:( )
A.破碎
B.磨矿
C.浮选
D.筛分
15.下列哪种矿物加工方法可以去除矿石中的细泥:( )
A.洗砂
B.筛分
C.脱泥
D.精选
16.下列哪个设备用于矿石的干燥作业:( )
2.氧
3.黄铜矿
4.摩氏
5. 35%-45%
6.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
7.破碎、磨矿、分级
8.独立矿物、矿物共生、矿物包裹体
9.填埋、烧结、制砖
10.矿石性质、技术经济指标、环境保护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矿物加工基本流程包括:破碎、磨矿、分级、选矿、浓缩、干燥。目的是增加矿石表面积,分离有用矿物与脉石,提高矿石品位和金属回收率。
矿石学及矿物加工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球上最常见的矿物是:( )
A.石英
B.长石
C.方解石
9.矿物加工中,常用的分级设备有:( )
A.水力分级机
B.振动筛
C.离心分级机
D.都是
10.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检测矿物加工产品的粒度:( )

选矿厂较为常见的破碎流程

选矿厂较为常见的破碎流程

选矿厂较为常见的破碎流程选矿厂较常见的有两段破碎流程与三段破碎流程。

两面破碎流程又分为两段开路和两段闭路。

后者的第二段破碎机与检查筛分成闭路,这就能保证产品粒度符合要求,不致影响下一步磨矿作业。

二段流程只适合于地下开采方法的小型矿山,其总破碎比不大,一般在15—25左右,破碎矿石量也不多,常常小于1000吨/日。

例如,当小于300毫米的原矿,经第一次预先筛分(若筛孔为75毫米),得到75—0毫米的筛下产物不必经第一次破碎,只有300—75毫米的筛上产物进入破碎机中,然后把第一次预先筛分的筛下产品和第一次破碎后的产品合并在一起,进行第二次预先筛分(筛孔为15毫米),得到15—0毫米的筛下产品,这就是碎矿的最终粒度,即合格粒度。

筛上产品粒度为75—15毫米,并把它进行第二次破碎,破碎产品还要经检查筛分(通常把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合并在同一作业,叫预先检查筛分)。

大于15毫米的不合格产品继续破碎。

直到粒度符合要求为止。

两段开路流程很少使用,只是在某些重选厂用两段开路流程,把所得到的破碎产品送棒磨或路汰外,大多数选矿厂采用两段一闭路流程。

三段破碎流程也有三段开路与三段一闭路之分。

在图中的三段破碎之前都有预先筛分,但也可以在第一段或第二段不用预先筛分。

三段开路主要是因为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粒度要求,一般很少使用。

三段一闭路流程,即在第三段用检查筛分成闭路,这是最常见的流程。

适用于大、中、小型选矿厂,它的总破碎比也比较大,可达25—200左右,最大给矿粒度可达1000毫米左右,碎矿的产品粒度可以达到12毫米或更细些。

在个别情况下,当选矿厂的规模很大,原矿块度也很大,为了减少各段破碎比,或者为了得到更细的产品粒度,也可用四段破碎流程。

磨矿工艺流程与分级设备磨矿作业是矿石破碎过程的继续,是分选前准备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乎都有磨矿作业在选矿工业中,当有用矿物在矿石中呈细粒嵌布时,为了能把脉石从矿石中除去,并把各种有用矿物相互分开,必须将矿石磨细至0.1-0.3 mm ,甚至有时磨至0.05-0.074 mm 以下。

影响球磨机磨矿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球磨机磨矿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球磨机磨矿效果的因素分析球磨机是继破碎机之后,对矿石或其它物料继续进行粉碎,旨在获得工艺所要求的更细颗粒产品的机械设备。

是通过圆筒内的钢球在材料之上作用来碾磨材料的,是一种能有效的碾磨多种材料的工具。

其被广泛地被用于建材、化工、选矿等行业。

一、选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球磨机“胀肚”稳定工作状态下的球磨机,进入磨矿机的物料量应与从磨矿机排出的相等。

由于某种原因(如返砂量变大、原矿量变大等)使给入磨矿机物料量变大,超过了磨矿机本身允许的最大通过能力而排不出来,在磨矿机内逐渐积累,使磨机失去磨矿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磨矿机的“胀肚”。

1.当给矿粒度增大或矿石硬度变大磨矿过程会出现的问题突然出现此种现象,往往是由于破碎系统筛力设备出现故障或筛底有破漏,造成粒度增大。

矿石硬度变化,则可能由于采面不同,配矿造成的。

出现这两种情况,磨矿过程会引起相应变化。

一是出现排矿粒度变粗,二是返砂量增大。

调整的办法是提高排矿浓度,增加分级溢流浓度才能使返砂量降下来。

如果细度解决不了,可适当减少给矿量来处理。

2.如何调节控制磨矿的质量分数和细度磨矿质量分数是指磨矿机内的矿浆质量分数。

磨矿细度是指磨矿机排料中指定级别的含量。

磨矿质量分数和磨矿细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产工作中主要靠磨矿给矿水调节来控制。

开路磨矿时,影响磨矿质量分数的因素有原矿性质(主要是粒度组成),给矿量和给矿水。

在保持矿石性质和介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一般磨矿细度随着磨矿质量分数增加而增高,反之,细度降低。

总之是通过调节给水量来调节质量分数,进而控制磨矿细度。

闭路磨矿时,情况比较复杂,增加了一个返砂量的因素。

给水一定时,原给矿和返砂的增加都将使磨矿质量分数增高,反之则降低。

而磨矿细度除受返砂量影响外也受分级效率影响。

返砂量大时,全给矿粒度组成改变,细粒级量增加,磨矿速度快,应适当降低磨矿质量分数,增加排矿速度以减少过粉碎。

返砂量减少而原矿较粗时,应减少后水来提高磨矿质量分数。

选矿指标

选矿指标

选矿指标(一)处理原矿品位处理原矿品位是指入选处理的原矿中所含铁金属量占原矿处理量的百分比。

处理原矿品位是由选矿厂取样化验的加权平均数求得。

其计算公式为:处理原矿品位(%)= 处理原矿含铁量(吨)÷处理原矿量(吨)计算说明:(1)母项处理原矿量,应与选矿金属回收率、选矿比等指标中的相关数据一致。

(2)处理原矿量,以进入选矿厂并经过称量或其它测定方法测定的原矿量为准,并折合为干量数计算。

(3)进入选矿的原矿,需进行手选或磁滑轮、焙烧选别的,其处理原矿量应以简单选别前的计量数为准。

(二)铁精矿品位铁精矿品位是指选矿厂最终产品铁精矿中所含铁金属量占铁精矿量的百分比。

它是铁精矿的质量指标。

铁精矿品位应由取样化验的加权平均数求得。

其计算公式为:铁精矿品位(%)= 铁精矿含铁量(吨)÷铁精矿量(吨)计算说明:(l)母项铁精矿量应与选矿金属回收率、选矿比等指标中的相应数据一致。

铁精矿品位按全铁计算。

(2)铁精矿量以扣除水分后的干量计算。

(三)尾矿品位尾矿品位是指尾矿中所含金属量占全部尾矿量的百分比。

它是反映选矿过程中金属损失情况的指标。

尾矿品位应由取样化验的加权平均数求得。

其计算公式为:尾矿品位(%)= 尾矿含铁量(吨)÷尾矿量(吨)计算说明:(l)尾矿量以扣除水分后的干量计算。

可以用平衡法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尾矿量(吨)= 处理原矿量(吨)一铁精矿量(吨)(2)尾矿量及其含铁量、包括简单选别工序的尾矿和沉淀池、浓缩机流失的数量及其含铁金属量。

(3)尾矿品位应与理论金属回收率等指标中的相应数据一致。

(四)选矿金属回收率选矿金属回收率是指选出的铁精矿金属量占处理原矿金属量的百分比。

它反映选矿过程中金属的回收程度。

选矿金属回收率分别计算实际回收率和理论回收率两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实际金属回收率(%)= [铁精矿量(吨)×铁精矿品位(%)]÷[处理原矿量(吨)×处理原矿品位(%)]理论金属回收率(%)= [铁精矿品位(%)×(处理原矿品位(%)一尾矿品位(%))]÷[处理原矿品位(%)×(铁精矿品位(%)一尾矿品位(%))]计算说明:(1)实际金属回收率是选矿过程中实际回收金属量所占的百分数;理论金属回收率是用来验证实际回收率的精确程度,检查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两者的关系是:实际金属回收率= 理论金属回收率一选矿机械损失率在正常情况下,理论金属回收率总是大于实际金属回收率,即机械损失率总是正值。

阐述微细粒金矿石的选矿试验

阐述微细粒金矿石的选矿试验

阐述微细粒金矿石的选矿试验黄金的生产和储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黄金在世界经济中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黄金不会贬值的特性,大大促进了黄金需求量,因此,对金矿石的选矿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1 微细粒金矿石的选矿试验1.1 矿石的性质从含硫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中提取黄金,是我国目前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矿石内金矿物分布粒度微细、难以分离,外层有黄铁矿、砷铁矿等硫化物包裹,因此,常规的浸金剂很难将金从中提取出来。

研究表明,采用化学预处理后用氰化法浸金,富集载金硫化矿,是目前处理含硫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最有效的方法。

1.2 选矿试验(1)试验原理。

微细粒金矿石中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嵌布与硫化矿物中,黄铁矿具有较好的可浮性,通过浮选法将黄铁矿中的金富集。

矿石中硅酸盐含量高,用碳酸钠做为pH调整剂、硅酸钠做为脉石的抑制剂、硫酸铜做为硫化矿活化剂,丁铵黑药和丁基黄药做为捕收剂,进行浮选试验。

(2)试验试样。

微细粒金矿石主要含有黄铁矿、赤铁矿等金属矿石及石英、白云石、水云母等脉石矿物,矿石中除了金外,铜、锌等元素都没有综合回收利用的价值。

本次试验主要以微细粒金矿石为试样,分析金的回收率。

(3)试验药剂及设备。

试验中所需的药剂有:碳酸钠、硅酸钠、硫酸铜、丁胺黑药、丁基黄药、自来水、2#油。

试验所需的设备有:锥形球磨机磨矿、系列单槽、系列挂槽浮选机。

(4)试样试验:磨矿细度试验。

浮选前,对矿石进行磨矿,使矿石中的矿物得到分离,将矿石磨到最适合浮选的粒度,既能使微细粒硫化物矿石最大程度的分离,又能使脉石矿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增加微细粒硫化物矿石的浮选效率。

试验表明,金回收率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当磨矿细度超过0.074mm90%时,金回收率会降低。

因此,可以确定微细粒金矿石的磨矿细度以0.074mm90%最佳。

药剂用量试验。

在进行浮选时,药剂的用量对浮选结果有很大的影响,PH调节剂、活化剂、捕收剂及脉石抑制剂的用量都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浮选效果最大化。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

附件1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铁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铁矿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

经研究,确定其最低指标要求如下:一、“三率”指标要求(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1)大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5%。

(2)中小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0%。

露天矿生产建设规模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的规定确定。

2.地下开采。

根据铁矿矿床的围岩稳固性和矿体倾斜度等自然赋存条件的不同,地下开采铁矿的开采回采率应达到表1规定的指标要求。

注:①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将矿体围岩稳固性划分为稳固(Ⅰ级、Ⅱ级、Ⅲ级)、不稳固(Ⅳ级)和极不稳固(Ⅴ级)三类;②缓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30°、倾斜是指矿体倾角30°≤α≤55°、急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55°的矿体。

(二)选矿回收率。

根据含铁矿物的主要自然类型和磨矿细度的不同,铁矿的选矿回收率指标应达到表2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2 主要铁矿类型的选矿回收率指标要求注:①磁铁矿是特指磁性铁占有率大于85%的铁矿。

磁性铁占有率(ω)=入选原矿中磁性铁(mFe )含量(%)/入选原矿中全铁(TFe)含量(%)×100%;②中细粒级:磨矿细度-0.074mm占90%以上;细粒级:磨矿细度-0.044mm 占90%以上;微细粒级:磨矿细度-0.037mm占90%以上;③除磁铁矿的选矿回收率特指磁性铁回收率外,其余铁矿种类的选矿回收率均指全铁回收率;④指焙烧工艺条件下的指标要求。

(三)综合利用率。

综合利用率包含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尾矿综合利用率和选矿废水综合利用率。

1.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

当共伴生矿物的品位达到表3规定的值时,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要对此元素的综合利用方式提出指标要求。

怎样确定最佳磨矿粒度

怎样确定最佳磨矿粒度

怎样确定最佳磨矿粒度
丘德镳
【期刊名称】《矿冶工程》
【年(卷),期】1991(000)003
【摘要】磨矿粒度,也称磨矿细度。

指的是磨矿产物中小于某特定粒度粒级的产率。

对于选矿而言,磨矿粒度至关重要。

在生产中,一些选矿厂的磨矿粒度并不合适。


宜春钽铌矿的两段磨矿,就存在一段过磨而二段欠磨的问题。

倘若磨矿粒度过粗,则
磨矿产物中就会有大量有用矿物未能单体分离而得不到回收,选矿回收率自然低。

反之,如果磨矿粒度过细。

【总页数】1页(P66)
【作者】丘德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1
【相关文献】
1.电厂汽轮机排汽湿度及凝汽器的最佳真空和最佳冷却水量的确定 [J], 张捷尚
2.恩诺沙星抗体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浓度和最佳pH的确定 [J], 孙素玲;张忠诚;许贝贝;邹艳彬
3.关于确定合理的磨矿粒度问题 [J], 博.,АВ;万起
4.在存货需求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最佳订货量及最佳库存量 [J], 杨文忠
5.稀有金属矿石重选分级、磨矿粒度的确定 [J], 张予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萤石质量标准影响因素

萤石质量标准影响因素

立志当早,存高远
萤石质量标准影响因素
1、磨矿粒度(即磨矿细度)在选矿作业中,磨矿细度是影响选矿指标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最终精矿的选矿指标。

通过选矿条件试验发现,在一定粒度范围内,新疆萤石矿精矿浮选指标随浮选粒度的粗细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当粒度较粗时,萤石的回收率较高,但品位偏低;粒度较细时,萤石的回收率较低,但品位偏高。

因此,要想提高萤石回收率,应降低磨矿粒度,反之亦然。

2、矿浆温度
萤石通常用羧酸类捕收剂浮选。

由于羧酸凝固点高,因此矿浆温度对浮选过程影响显著。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较高时,羧酸在矿浆中溶解度增加,易于分散,对萤石矿的捕收能力较强,其回收率较高,但如果萤石解离不完全,会使部分脉石矿物跟着萤石一起被选别出来,这时会导致萤石矿品位较低;温度较低时,羧酸捕收能力弱,但部分可浮性较好的萤石会被选别出来,此时品位高,但其回收率低。

3 、捕收剂
在一定条件下,捕收剂用量较大时,回收率高,但品位低。

一般粗选都是加大捕收剂的用量,尽量提高回收率;当捕收剂用量较小时,回收率较低,但其品位高。

在精选作业中,一般选择少加或者不加捕收剂以提高精矿品位。

4、抑制剂
抑制剂主要的作用是抑制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以及有害元素。

新疆萤石矿抑制剂条件试验中,当抑制剂用量较低时,精矿产品中脉石矿物方解石、重晶石含量高,导致精矿产品品位较低,但由于一段磨矿作业,萤石与脉石矿物解离不完全,使部分与脉石矿物粘连在一起的萤石一起被选别出来,导致回收率较。

选矿概论试卷及答案

选矿概论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选矿2、精矿3、回收率4、富矿比5、网目6、筛分效率7、重选8、等降比9、摇床选矿10、浮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11、破碎机有以下几种:①:用于粗碎和中碎阶段;②:用于粗碎和中碎;③:用于中碎和细碎;④:用于实验室和小型选矿厂;⑤:用于硬性、脆性和潮湿矿石的破碎。

12、筛分工作形式:①:破碎前将合格的产品事先分离出来;②:对于破碎排矿中不合格的产品分出来返回在磨。

13、磨矿机分类:①、②、③、④:借助矿石本身在筒体的冲击和磨剥。

14、筛分设备:干式:①:筛分大于50毫米的粗粒物料,一般作粗、中碎前的预先筛分;②:适用于处理细粒级矿石(0.1~15毫米,还能筛分潮湿和粘性物料;③:作中、细碎物料的筛分设备。

湿式:①弧形筛:选别前的预先筛分和脱水,脱泥作业;②细筛:具有弧形筛特点,且筛分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

15、返砂重量与磨矿机原给矿的重量百分比叫做。

16、破碎筛分选择依据:①;②矿石性质(矿石的、。

17、重选前准备作业:①:根据矿粒在运动介质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将粒度级别较宽的矿粒群,分成若干窄粒度级别的过程;②:用来处理与粘土粘结在一起的矿石的重力选矿过程。

18、在密度大于水的介质中,使矿粒群按密度分选的一种选矿方法叫做。

19、浮选过程:①(主要是磨矿、分级作业;②;③。

20、在浮选流程中,得到的各精选作业和各扫选作业的泡沫产品叫做。

三、简单题(每问10分,共20分21、浮选药剂的分类及其作用?22、浮选作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每条2分,回答五条即满分选矿概论答案1、选矿:是利用矿物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到达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2、精矿:分选所得有用矿物含量高,适合于冶炼加工的最终产品。

3、回收率:精矿中金属的重量与原矿中该金属的重量的百分比。

4、富矿比:精矿中有用成分含量的百分数和原矿中该有用成分含量的百分数之比。

选矿工理论试题

选矿工理论试题

理论试题(通用部分)一、名词解释1、矿物:在地壳中自然生成的具有固定化学组成与物理化学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2、矿石:指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能够加工选别或直接提炼金属以及其他化合物的岩石。

3、原矿:入选前的矿石;4、精矿:矿石经选别作业后,有用成分被富集的产品称该作业的精矿。

5、尾矿:矿石经选别作业后,有用成分被贫化的产品称该作业的尾矿。

6、粗选:原矿第一次选别作业。

7、精选:粗选精矿再选别的作业。

根据先后秩序可分为一次精选、二次精选……8、扫选:粗选或精选尾矿再选别的作业。

根据先后秩序可分为一次扫选、二次扫选……9、矿石比重:指一立方厘米矿石的重量。

单位为克/立方厘米或吨/立方米。

10、粒度:指矿粒(块)的尺寸。

一般以最长一边的长度表示,精确的用三个方向的平均尺寸表示。

尺寸单位为毫米。

11、粒级含量:某一粒级的物料重量占全部物料重量的百分数称该粒级的粒级含量。

12、细度:指产品中特定粒级的重量与全部产品重量的百分比称该产品的细度。

选矿通常用以小于200目粒级的百分含量表示细度。

13、网目:每英寸(25.4毫米)标准筛网长度内的筛孔数目,简称“目”。

14、矿石硬度:指矿石抵抗另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划伤或侵入的能力。

15、重量百分比:溶液中溶质的重量与溶液重量的百分比。

或混合液中固体重量与混合液重量的百分比。

16、液固比:矿浆中水与干矿的比值。

17、矿浆:细粒的矿石和水的混合物。

18、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某种金属,非金属或其它组成含量的多少,一般用重量百分数表示,有的用每吨矿石中含的克数表示。

19、产率:在选矿过程中某产品的重量与原矿重量的百分比。

20、回收率:指产品中的金属或其它有用组成的数量与原矿中这种物质重量的百分比。

21、选矿比:原矿量与精矿量之比。

22、富矿比:指精矿中某有用矿物的品位与原矿中这种矿物品位之比,又称富集比。

23、矿泥:一般指小于10微米的泥质矿粒。

24、原矿品位:指进入选矿厂的矿石中的某种金属、非金属或其它有用组成与原矿量的百分比。

矿物加工学(二篇)10-2

矿物加工学(二篇)10-2

Q1 Q0
破碎中硬矿石(石英) 的处理能力
矿物破碎的难易程度与矿物的力学性质有关。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结 合力比同种矿物内部的结合力要小;在同样的矿物集合体内,晶体面上的 结合力比晶体内部的要小。一般来说,矿物粒度愈细愈难磨碎。
脆性物料容易破碎。破裂前无变形或变形很小的物料叫脆性物料;破碎 时先变形而后碎裂的物料叫塑性物料。煤和大多数矿石都是脆性物料,煤 属于软矿物。
4.1
概述
(6)破碎流程
闭路破碎系统的优点是能保证产品粒度小于规定尺寸; 缺点是设备较多,流程复杂,破碎机的负荷量应考虑检查筛 分的筛上物料量。
4.1
概述

(7)破碎效果评定方法 选煤厂破碎设备工艺效果的评定方法(MT/Z2—1979),采用破碎效 率为主要指标,细粒增量为辅助指标,综合评定破碎机的效果。
因此,破碎所需的功,应考虑变形能和表面能两项,变形能 和体积成正比,而表面能与表面积成正比。因此,根据榜德所 作的解释,将质量m的矿物从D破碎到d所需的功耗A3为:
1 1 1 A3 K 3 ( ) K3 ( i 1) d D D
榜德假说适用于破碎和磨碎。
(4-2-9)
4.2 破碎及粉碎理论
破碎过程的能量消耗与很多因素有关。
现有的破碎理论都没有完整地解释物料被破碎的实质,均有一 定的局限性。目前,公认的破碎及粉碎理论有以下几种理论和假说。
4.2 破碎及粉碎理论
一、面积假说 破碎理论的面积假说是由德国学者P.R.雷廷格(P.R.Rittinger) 于1867年提出的 。
雷廷格认为:破碎过程是以减小物料颗粒尺寸为目的的,破碎过 程将使物料的表面积不断增加。为此,物料破碎时,外力所做的功 用于产生新表面,即破碎功耗与破碎过程中物料新生成表面的面积 成正比,或内力的单元功dA1 与物料的破断面的面积增量dS成正比。 即:

球磨知识培训教材

球磨知识培训教材

磨矿机发生“涨肚”时,在操作 上应如何处理?
首先要分析矿石性质的变化情况,给矿量,给水量,
返砂量,溢流粒度是否正常,找出原因,“对症下 药”。在操作上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减少磨矿机给矿量或短时间内停止给矿。这样可减轻
磨矿机的工作负荷,减少磨矿机通过的矿量。
调节用水量。磨矿浓度一定要严格控制好,过大或过
2、如何有效提高磨矿细度是整过选矿作业的重要环节之 一,因为,磨矿作业的成本是选矿厂中较高的一部分, 如何有效合理地控制磨矿细度是直接降低选矿成本,提 高选厂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磨矿细度,是影响选矿指 标众多因素之一,磨矿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精矿品位的 高低与产品的回收率。所以,球磨工的技术操作是及其 重要的。 首先必须要全面了解磨矿细度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 影响磨矿细度的因素有:原矿硬度、破碎粒度大小、格 筛筛孔、给矿量大小、球磨机型号、钢球数量、钢球大 小比例、球磨机衬板磨损、球磨机转速、分级机转速、 分级机主轴提升高度、分级机叶片磨损、分级机溢流堰 高低、分级机下开口高低、分级机下开口大小、分级机 上开口高低、分级机上开口大小、返砂处水流大小、球 磨机给水大小、球磨机排矿口处冲水大小等。
提高球磨效率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在稳定 装料量的情况下,降低球磨时间;二是在 允许的情况下,球磨时间不变,增加装料 量。 要想达到 较高的球磨效率,球石的运动必须处于最 佳状态:若料多球石少则破碎研磨作用微 弱,球磨效果不佳;若料少球石多,由于 球石间的相互碰撞或研磨,增加了无用功, 同样球磨效率不佳。通过理论计算,当球 磨机装载球石的堆积体积占球磨机有效容 积的44%-50%时,球石运动处于最佳状态。
实践表明,返砂比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并不会 增加动力消耗,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要降低。 生产实践证明并非返砂比越大越好,过大还会 引起磨矿机与分级机的过负荷,致使磨矿过程 不能正常进行,如出现磨矿机“涨肚”现象, 分级效率降低等。应当指出,对于不同的磨矿 条件有着不同的适宜返砂比范围。一般地说, 粗磨的返砂比小些,细磨的返砂比大些。球磨 机的返砂比在250%左右为宜。

铜冶炼炉渣选矿降低尾矿含铜工艺控制的实践

铜冶炼炉渣选矿降低尾矿含铜工艺控制的实践

矿 冶MINING AND METALLURGY第31卷第1期2022年2月Vol31 , No1February 2022doi : 10. 3969/j. issn. 1005-7854. 2022. 01. 004铜冶炼炉渣选矿降低尾矿含铜工艺控制的实践刘新傅振南张志辉(巴彦淖尔飞尚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015542)摘 要:铜冶炼企业炉渣选矿属于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我国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铜冶炼渣尾矿含铜指标的好坏,决定了铜冶炼炉渣铜选矿回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铜冶炼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合对铜冶炼炉渣及渣选尾矿的各种数据分析,通过 对铜冶炼工艺、炉渣缓冷工艺、磨矿细度、浮选工艺、磨浮水质等工艺参数控制,使尾矿含铜指标得到了较好控制,尾矿含铜量在0.16%以下,提高了铜矿物的回收率。

关键词:铜冶炼渣;数据分析;尾矿含铜指标;工艺控制中图分类号:TF811; TD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854(2022)01-0019-06Practice on process control of reducing copper content in tailings bycopper smelting slag beneficiationLIU Xin FU Zhen-nan ZHANG Zhi-hui(Bayannaoer City Feisha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 , Bayannur 015542, Inner Mongolia , China )Abstract : Copper smelting enterprise slag beneficiation belongs to the recovery and reuse of resources. Inthe increasingly tense environment of China's resources , the copper content index of copper smelting slag tailings determines the copper recovery rate D of copper smelting slag , anddirectlya f ectstheeconomic benefits of copper smelt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data of smelting slag and slagdressingtailings , throughthecontrolofthecoppersmeltingprocess , slagslowcoolingprocess , grinding particle size, flotation process , grinding and flotation water quality, the copper content index of tailingsis we ll controlled , the copper content of tailings is less than 0.16% ,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copper minerals is improved.Key words : copper smelting slag ; data analysis ; copper content index of tailings ; process control某厂火法冶炼系统的工艺为富氧底吹熔池熔炼一P-S 转炉吹炼一反射式阳极炉精炼,产生铜冶 炼炉渣为底吹炉熔炼炉渣、吹炼炉渣,选矿系统所使用原料矿为熔炼炉渣和吹炼炉渣混合型炉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钼选别作业中粒度与回收率的关系
影响矿物浮选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磨矿细度与浮选效果密切相关。

粒度过粗,造成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不能单体解离,矿物自重大,浮选药剂对粗粒级作用不明显,有用矿物难以上浮;粒度过细,容易造成过磨,磨矿成本高,精矿中容易夹带杂质,精矿质量不好控制;尾矿粒度过细,沉淀慢,会造成尾矿库堆坝困难。

******钼业投产于2008年后半年,设计处理量10000吨/日,原矿矿石性质较为复杂,有用矿物以辉钼矿为主,伴生有:铜、铅、锌、铁、钨、硫、钠、钾、镁、钙、二氧化硅等。

随着选矿工艺的日趋成熟,选厂处理量也逐步上升至设计能力。

处理量的增加,为尾矿库堆坝提出了考验,尾矿放矿量增大,堆坝难度也随之增加。

尾矿坝要求放粗磨矿细度,便于尾矿沉淀。

但选矿工艺对入选粒度的要求较为严格,过粗和过细都会造成选别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实验分析,以寻求选矿工艺与尾矿库堆坝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1、矿石性质
***钼矿属长英角岩型矿石。

该矿石呈灰白色或肉红灰白色,致密块状。

见有暗色矿物(黑云母为主)集合体呈不连续的条带状与浅色矿物(石英、长石为主)相间分布,形成条带状结构。

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呈星点状或细脉浸染分布在脉石中,或分布在穿插与矿石中的石英细脉中,形成星散浸染状结构。

矿石的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包含结构以及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等。

辉钼矿嵌布粒度
较粗,以粒间分布为主。

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等,在矿石中的含量较少。

脉石矿物以石英、黑云母、长石为主,也有少量绢云母、绿泥石、角闪石、方解石等。

其它脉石矿物少量至微量。

辉钼矿以硫化矿为主,钼氧化率≤10%。

2、筛析试验研究
2.1 试验概况
试样的采取:试样为磨浮车间生产样的原矿和尾矿,每间隔30分钟取一次,每个样品累计取16次。

试验设备:筛析设备采用ф200标准振筛机。

试验步骤:把烘干后的试样,混匀,制出一个品位样进行化验(化验原矿品位0.10%,尾矿品位0.012%)。

剩余部分做粒度筛析及金属分布试验。

振筛后的试样按粒级分别称重,然后制样送化验分析,从而得出粒度分布及粒级金属含量。

以筛析前试样的金属量,和筛析后各个粒级金属量的和进行比较,验证试验的可靠性。

2.2 原矿筛析结果
表1 原矿粒度及粒级金属分布
筛析前,原矿化验品位为0.10%;筛析后,由各个粒级金属量推算出原矿品位为0.11%,筛析前后原矿品位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由表1中可以看出,原矿粒度分布及粒级金属分布:+0.2mm占18.98%,粒级金属含量13.86%;-0.074mm以下占56.74%,粒级金属含量64.25%;-0.0385mm以下占35.16%,粒级金属含量38.03%。

原矿中金属主要分布在-0.0385mm粒级,其次是:-0.2至+0.105mm、+0.2mm、-0.063至+0.043mm粒级。

2.3 尾矿筛析结果
表2 尾矿粒度及粒级金属分布
筛析前,尾矿化验品位为0.012%;筛析后,由各个粒级金属量推算出尾矿品位为0.012%,筛析前后品位一致。

由表2其中可以看出,尾矿粒度分布及粒级金属分布:+0.2mm 占27.03%,粒级金属含量53.89%;-0.074mm以下占46.91%,粒级金属含量26.80%;-0.0385mm以下占28.10%,粒级金属含量18.75%。

尾矿中金属主要损失在粗粒级,即+0.2mm以上,其次是:
-0.0385mm、-0.2mm至+0.105mm粒级。

3、浮选系统筛阶回收率
表3 浮选系统筛阶回收率
从表3中可以清晰看出:经过浮选作业,尾矿的粒度分布规律、和各个粒级中品位高低趋势,与原矿粒度分布规律、和各个粒级中品位高低趋势,不再一致。

浮选系统筛阶回收率:粒度在-0.074mm至+0.0385mm之间,浮选回收效果最好,其次是-0.105mm至+0.074mm、-0.0385mm;粒度在+0.2mm以上浮选效果最差。

4、结论
4.1 选矿技术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矿物性质,及时调节钢球配比、磨矿浓度和磨矿时间,使磨矿细度尽可能控制在:-0.074mm至+0.0385mm 之间。

4.2 尽量避免+0.2mm矿粒入选,因粗粒自重大、单体解离度不够、或有用矿物被包裹现象,致使浮选药剂难以发挥作用,有用矿物难随泡沫上浮,造成浮选系统回收率降低。

4.3 避免过粉碎,尽量减少-0.0385mm以下颗粒入选。

一味追求细磨,
不仅会导致磨矿作业能耗增加,处理量下降,精矿品位难以保证,还会造成尾矿沉淀速度慢,尾矿库堆坝困难等不良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