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优秀教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边读边想象,感受“月光曲”的美好,体会曲调的变化。
2、感受文中想象的妙处,在情境练笔中尝试运用;初步感知想象与布局谋篇的关系。
3、背诵第九自然段,积累语言。
4、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苦人的博大情怀。
二、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感受“月光曲”的美好,体会曲调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想云的妙处,在情境练笔中尝试运用。
四、教学策略
情景想象,读写结合。
五、教学过程
(-)整体回顾、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抓住“清幽的月光”和“一对穷兄妹”这两个关键内容,回忆《月光曲》这个传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回忆中重温贝多芬走近茅屋到走进茅屋的过程,回顾贝多芬弹奏一曲后激动的心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聚集想象,品味精妙
1、品画面。
(1)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具体描写“月光曲”内容的自然段。
(2)默读第九自然段,画下文中具体描写穷兄妹听着乐曲想象到的内容。想一想,穷兄妹想象到的情景是怎么变化的?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着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a、学生交流。
b、教师引导概括: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波涛汹涌
c、学生朗读穷兄妹想象的这部分,感受这种情景的变化。教师组织学生评价朗读。
【设计意图】在评读中“咬文嚼字”,生成对文本的理解。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乐曲给人带来的美妙意境,同时体会到贝多芬不同凡响的创作才华。
2、找曲调。
(1)兄妹俩是依靠乐曲旋律进行想象的,请学生推测《月光曲》的旋律是怎么变化的。
(2)体会当乐曲的旋律变得激昂时,贝多芬的心情。
(3)学生齐读,表现出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贝多芬越来越激动的心情。
【设计意图】从想象的情景中读出曲调的变化,将想象与乐曲本身建立联系,初步感受到通过想象来表现乐曲旋律的独特写法。为后面听乐曲旋律,想象画面的“读写结合”奠定基础。
3、品想象。
(1)组织学生讨论:删去文中想象的部分好不好。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2)引导学生从贝多芬、盲姑娘、读者本身、音乐艺术等不同角度交流,体会文中想想部分的精妙。
预设:
盲姑娘的角度:更能感受到盲姑娘懂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心灵相通。贝多芬的角度:遇
知音的激动心情,同情穷人。
读者的角度:更容易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入情入境。
小结:这段想象太重要了,把本来不容易用语言直接表现的艺术形式,形象的描绘出来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涵,感受到了知音间的心灵相通。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想象”这一重点,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充分、深入感受到这种表达方法的精妙。
4巧背诵。
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九自然段。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穿过()。忽然,(),()。被月亮照得()
,一个连一个()……皮鞋匠看看妹妹,月亮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他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过的景象,()。
(三)读写结合,写法运用
1.回读:贝多芬弹奏了一曲,又创作了一曲。请同学朗读盲姑娘弹奏第一曲的情景。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得那首曲子。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2.推测:在贝多芬弹奏第一曲时,盲姑娘听得入了神,这首乐曲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想象?
(1)教师假设:也许贝多芬当时弹奏的正是他那首著名的《黎明奏鸣曲》,盲姑娘就站在钢琴旁,听得入了神。
(2)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音乐,便根据旋律想象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放两遍音乐)
(3)学生仿照课文的第九自然段,将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
(4)学生交流。
3.讨论:实际上,课文在这里并没有把想象的内容写进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巧妙创设“读写结合”点,大胆的推测,为这个传说故事增添传奇色彩,既没有脱离本文的意境,又训练了学生运用想象进行表达的能力。同时,写又为读服务,引导学生从布局谋篇的角度体会作者详略安排的独具匠心,使学生明白,运用想象要符合文章的需要。
(三)情景朗读,回归全文
1.伴随《月光曲》这首钢琴曲,情境引读:
耳畔这舒缓的音乐让我们不禁回想起,那个幽静的夜晚一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那一刻让贝多芬心动,他走进茅屋,听到了这样一番谈话一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那一刻让贝多芬感动,于是借着清幽的月光又弹奏了一曲一一学生背诵第九自然段。
2.总结全文:贝多芬用自己的音乐带给这对穷兄妹美得享受,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财富。这正
如他自己所说的一一我的音乐之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传说,记住这精彩
的想象,记住这位令人敬仰的音乐家一一贝多芬。
【设计意图】在引读中,从重点段的学习,到回归本文的整体,感受贝多芬人格的魅力。升华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