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人类学思潮
一、名词解释
1 进化:通过不断的分化和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变化。

2古典进化论:包括人类生物进化论(达尔文和赫胥黎)与人类文化进化论(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弗雷泽)。

3达尔文的代表作:《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与性的选择》、《人和动物的情感表达方式》
4泰勒的代表作:《原始文化》、《人类学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的研究》
5文化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6泰勒的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残存法、统计法。

残存法;把现存落后的社会或文化因素的实例作为历史残余,来说明过去的状态,并与古史资料相结合,以解开古代史特别是原始社会史上一些难解之迷。

7摩尔根的代表作: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古代社会》
8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把亲属称谓分为类分式和说明式称谓。

9摩尔根根据称谓的不同,家庭在人类历史上依次经过五种形式:血缘家庭、伙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夫权(母权)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基本的、稳定的)。

10传播:在文化人类学中,它指文化或文化特质从一地流到另一地的现象、
11传播论:将人类社会的变化归因于物质文化与习得行为从一个起源社会传播到其他社会,换句话说,传播论认为文化变迁的过程主要是文化采借的结果。

12英国传播论:也称为“泛埃及主义”或埃及中心论,主要观点是认为埃及是文化的起源并向一切国家传播。

13集体意识或集体观念:指由某一特定的社会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共同信仰和感觉,是社会强加于个人的观念,不是人从直接的经验中取得的。

14礼物之灵(莫斯提出,代表作《礼物》):被赠予的物体本身有精灵或力量的存在,迫使接受者必须偿还。

15互渗律:对任何现象的思维,这种现象既是它自身,又被解释为其他任何东西。

(列维.布吕尔提出,代表作《初级社会的智力机能》、《原始人的智力》、《原始人的灵魂》)
16赫尔兹象征人类学,代表作《右手的优越》
17 普理查德代表作《努尔人》,格拉克曼的“社会冲突论”。

18《来自南海》的三部曲:萨摩亚人的成年,新几内亚儿童的成长,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19 结构:在经验实体之下存在的一种深层模式。

20 特纳关于仪式的概念:用于特定场合的一套规定好了的正式行为,他们虽然没有放弃技术的惯例,但却是对神秘的存在或力量的信仰,这些存在或力量被看作所有结果的第一位的终极的原因。

21 生命仪式:通常被称为通过仪式,指的是个人在某些生命过程中从一个社会身份转变成为另一个社会身份,或一个生命阶段过渡到另一个生命阶段所举行的仪式。

22格尔兹著作:《爪哇的宗教》《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文化的解释》
二、简答题
1、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原理:(1)物种不是永远的,而是不断进化的。

(2)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

(3)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生存下来。

2、简述万物有灵论
(1)万物有灵论的两个基本信条一是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二是相信各种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相通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灵的高兴或不悦。

(2)万物有灵论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据此建构了进化图式的宗教发展史。

对人的灵魂的信仰—泛灵信仰—祖先信仰—精灵信仰—多神崇拜—一神崇拜
3、古典进化论的贡献
以泰勒和摩尔根为代表的进化论人类学在认识人性和文化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有关人类起源的研究运用一些系统性的方法,而不再一味地依赖某种理论或宗教传统的独断之见。

(2)他们在先天遗传的生物特征与后天学习的社会行为之间作了一个明晰的区分,而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人类学研究长久以来的一个主要争论:为什么人类看似相似,但表现的行为却大相径庭?
4、简述文化圈理论
认为文化或文明具有区域性,每个区域自有文化的创造和变迁中心。

中心文化向外传播扩散,犹如入水的石头激起的波纹。

德奥传播论派代表人物及著作:弗罗贝纽斯,著名的非洲民族学家,《非洲文化的起源》《原始民族的世界观》;格雷布纳《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施密特的“文化圈进化”理论《民族学的文化史与方法》《神灵思想的起源》。

5、简述传播论的要点
1相信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认定文化采借多于发明;
3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说明发生过的历史关联的机会就越多; 4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并从传播角度重构人类文化史。

6、简述博厄斯的文化区分析法(包括文化独立论和文化相对论)的内容
文化独立论:文化现象极其复杂,是人与社会各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生物的、地理的、历史的和经济的等因素的影响。

各种因素对文化特征的形成无疑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却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文化是超有机的、超个人的、超心理的、独立的封闭体系。

文化现象只能通过文化现象来解释,即文化决定了文化。

7、简述博厄斯对文化结构的研究
博厄斯把文化结构分为4个层次,最小文化单元称为文化特质服务于同一功能的一系列相关特质构成一个文化丛结,关系紧密的丛结又构成一个文化类型,相同的文化丛结和文化类型会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从而形成文化带。

相关的文化带又构成文化区。

8、简述克鲁定伯对文化系统(基本形貌和次级形貌)的划分
基本形貌指与生存、生计有关的文化事物。

次级形貌指与创造力、艺术活动有关的文化活动。

9、简述涂尔干的贡献
1社会整体决定论 2“结构”与“功能”概念 3共比法 4对宗教的阐述 5集体意识或集体观念
10、简述格拉克曼的"“社会冲突论”
他反对马凌诺斯基将社会变迁等同于文化接触的观点,致力于寻找非洲社会变迁的复杂动力。

同时,他关注实际的社会行为,尤其是社会行为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差异性,关注社会规范中的模糊性、矛盾与冲突,反对功能主义关于非洲社会在本质上具有稳定性的假设。

他认为社会结构并不是像马林诺夫斯基说的那样以永恒的平衡为特点的,社会中存在着有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的冲突。

社会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整体,是因为它具备解决冲突和对立的机制,礼仪便是解决冲突的途径。

在他看来,社会平衡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平衡各种对立因素的辩证过程的产物,社会冲突并非社会团结的对立物,两者可以共存(对仪式的深入分析也支持这一观点),社会的团结和平衡状态是通过有节制的冲突而达成的。

10、简述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论
1 不同的文化形貌决定了不同的人格的形成,因此,文化就会产生它的性格特征,成为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整体。

2 强调世界各种文化存在着极其多样的模式。

3在每一种文化内部具有多样性的同时,也都具有使得每种文化具有一定模式所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特点的主旋律,也就是所谓的民族精神。

11、结构分析的方法
基本方法为结构分析,分为结构模式的划分和结构层次的转换.结构模式的划分可以分为有意识模式、无意识模式、机械模式和统计学模式。

有意识模式是指当地人根据自己对当地社会的认识为人类学家提供情况,或称“家乡式”。

无意识模式指人类学家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当地人无意识的真正结构。

有意识和无意识模式的划分,最能说明结构分析方法的实质。

12、举例说明“意义”与“象征”的关系
例子:狮子是森林之王,指的是自然界的王,而社会中的王指的是统治国家的人
无论什么物体、行为、事件、语言,成为某种意义之媒介物的即是象征,但是象征只有在不同文化场合才能成立,而不能在同一文化场合。

因此,意义并不内在与象征,象征与意义的结合,并非原本事实。

象征的特点
①象征具有两极性。

象征必须具有用于象征的事物和象征所表达的意义这两级。

②象征具有多义性。

每一个象征都是以最简明的形式来代表许多事物。

③象征具有统合性。

对彼此矛盾或相异的观念和事物的某种统合。

13、简述象征产生的条件
1 混合两种文化场合
代号关系是接近的关系,因而主要是转喻关系。

符号关系则是相似的关系,因而主要是隐喻关系。

象征符号代表了属于不同文化场合下的事物,要正确理解象征的主体,就必须详细的研究该象征的文化背景。

2 形成同一文化场合中的对立关系
单独不具有意义,只有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时才有意义。

代号或符号只有与其他相适应的代号或符号形成对照时才有意义。

14、简述特纳的“阈限—交融”理论
1他认为,在阀限阶段,阀限人从固有的文化空间结构中脱离,旧我象征性的“死去”,他们先前的身份和位置不复存在。

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平等、简单,一视同仁的关系,达到了一种精神的、灵魂的,情感的交融。

2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宗教规范,经历身体和精神意志的锤炼,又返回到这个世界,获得了新生命与人格,以及新的社会地位。

15、简述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来源
1韦伯的社会行为理论 2 帕森斯的社会文化与人格的结构功能主义 3哲学家赖尔“心的概念”
三、论述题
1、论述《古代社会》的进化大纲将社会的发展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1)蒙昧时代被划分为三个阶段:低级阶段,该阶段人类以坚果和果实为食;中级阶段,人类食用鱼类,使用火;高级阶段,人类发明了弓箭。

(2)野蛮时代被划分为三个阶段:低级阶段,该阶段制陶技术产生了;中级阶段,东半球开始驯养动物,西半球进行灌溉,种植玉米,使用土坯,石头建房;高级阶段,冶铁术的发明,铁器的使用。

(3)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发明与使用
2、论述古典进化论的局限
一,片面强调单线进化,认为世界上所有民族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发展,不能跨越。

二,忽略或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对文化的功能、结构和家庭的研究。

三,把制度假设成为个人为达到自身的目的,有意识、有目标地设计的产物,将个人理性当作是调节制度形式的原则,很容易出现一种用主观的观点来追溯文化发展的倾向,从而加入一种外来的形貌来,“重新思考”某种制度。

四,仅仅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了情绪与习惯等非理性因素在文化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五,不加分析的认为各个民族的原始习俗都是原始时代的残余,事实上,有些民族的习俗是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形成的。

六,有些学者据以立论的资料不可靠,结论与事实不符。

如摩尔根的“蒙昧低级阶段以果实和坚果为食物”的观点与事实相违背。

3、评价博厄斯的文化相对论
(1)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研究文化的态度,他认为各民族的文化的价值都是平等的,不可以高低优劣加以划分,衡量文化的标准是相对的。

(2)作用:博厄斯的文化相对论观点,不仅对当时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等种族主义论调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在今天也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文化相对论具有不可否认的合理意义。

4、论述基本形貌与次级形貌的区别
一,基本形貌必须面对现实,次级形貌则面对价值。

基本形貌的动力是实际利益,而次级形貌的动力是创造力,自由精神与美感。

二,基本形貌建立在现实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并受其制约,生计模式对于次级形貌的发展史必须的,但是,次级形貌又有它内在的本质与规律,在特定情况是独立发展的。

三,基本形貌的历史发展是累积的,而次级形貌又与创造力的多变,所以不是累积的,往往会中断或演变为其他的东西。

4、论述功能论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1进一步发展和确立了文化整体的观念;2对共同研究的强调和应用导向把人类学从书斋带到了田野,从历史带到了现实,从对文化史的主观建构到对社会生活的直接观察和详细描述。

3确立了现代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的典范。

局限性:从总体上说,功能学派所观察的社会系统基本局限于某个小群体或部落,并把它们视为没有历史的孤立的单位,而这不仅忽略了外部世界对文化单位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功能论者强调社会系统是由一群处于平衡状态又相互支持的要素所组成,他无法为社会文化的变迁提出有力的解释。

5、论述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功能论的异同(自己整理)
同:他们都认为文化人类学的任务是将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了解这个有机整体中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及其相互关系。

他们都十分重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工作。

他们都认为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是密切相关的,研究任何一方面,都必须研究它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异:与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不同的是,布朗的功能观更多地强调“社会整合”和“社会结构”。

6、论结构的概念
1结构是在经验实体之下存在的一种深层模式。

2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概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结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组成它的各元素之间是严格相互制约的,以至于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独自发生变化。

②如果一个结构中的某些元素发生了特定变化,该结构也不复存在。

③结构的意义在于可以直接认识被观察到的一切事实。

1时期数列及其特点
时期数列:指由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累计量的总量指标所构成的绝对数时间数列。

特点:1 时期数列中各项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2各项指标值随着现象的发展进程进行连续登记,因而各项指标值可以相加,相加后的指标值反映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3每项指标值的大小与其使其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长,指标值大,时期短,指标值小。

2时点数列及其特点
时点数列;只由反映某种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发展状况的总量指标所构成的绝对数时间序列。

特点:1时点序列中各项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发展状况;2各项指标值只能按时点所表示的瞬间进行不连续登记,直接相加无实际经济意义;3各项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3简述指标体系的含义
指相互联系且在数值上具有一定数量对应关系的,3个或3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体系。

每一个指数体系中,一个指数称为总变动指数,其余的指数称为音素指数。

4中心极限定理
无论总体服从什么分布,只要总体方差已知,样本容量足够大,样本平均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5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同质性是统计总体的主要特征。

总体单位:又称为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即构成总体的各个事物。

6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又称估计区间,是用来估计参数的取值范围的。

1、对于具有特定的发生概率的随机变量,其特定的价值区间:一个确定的数值范围(“一个区间”)。

2、在一定置信水平时,以测量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

3、该区间包含了参数θ真值的可信程度。

4、参数的置信区间可以通过点估计量构造,也可以通过假设检验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