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优胜劣汰。 (辨证地看)
3.三大作用: 其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其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 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实现优胜劣汰。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从理论基础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 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 2.从对商品研究上: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 看成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 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3.从其科学性上: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 展趋势。
练习2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C( )
①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
发展
②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③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④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
③④
C.①②④
D.①
③④
3.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
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来新高。其中,
答案:农户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遵循价值规律, 面向市场,及时调整生产规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形成竞争优势;生产适 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 形象。
【友情提醒】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框架
简要回顾
第二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目标定位
一、课标要求 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 二、重点知识 1.商品、货币理论 2.价值规律理论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合作探究学习
商品、货币理论
1.正确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 商品的二因素,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 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肯定不是商品。 对立: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现象二: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都想采用本行业 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不断加强管理,以提高自己的 生产效率。
现象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一行业内有的企业 经营良好,而有的企业经营不善,经常发生亏损企业 被同行业中效益好的企业兼并的事件。
现象一:当某类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其价格高 于价值。这时,不仅原来生产该类商品的企业会扩大 生产规模,而且会吸引部分本来生产其他不赚钱的商 品的企业将资本转移到这一行业中来。而当该类商品 供过于求、其价格低于自身价值时,生产该类商品的 企业会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将资本转移到别的部门中 去。
2.劳动的二重性:
(1)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①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自然 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 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食品类价格上涨14.8%,猪肉价格涨幅竟高达56.7%。全国
范围内物价普遍呈现“高烧”状态,这种状态必然带来的
影响B是( )
①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 ②消费者购买力减弱 ③等
量货币交换到的商品数量减少 ④购买同一商品所需支付
的货币量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A、B两企业原本是规模相同且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 业。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A企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改进 经营管理,企业发展蒸蒸日上。而B企业只是作了局部的 设备更新,生产效率提高慢,价格缺乏竞争力,企业发 展步履艰难。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A、B两企业 的不同命运。
(1)本题中的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说 明的是使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2)商品的价格从根本上讲是由商品的价值 决定的,而不是使用价值决定的。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同一 种商品而言,质量好的商品往往包含的价值 量也较多,因此其售价也较高。
价值规律理论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 相等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三大作用:
合作探究学习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我们经常发现下列现象
现象一:当某类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其价格高 于价值。这时,不仅原来生产该类商品的企业会扩大 生产规模,而且会吸引部分本来生产其他不赚钱的商 品的企业将资本转移到这一行业中来。而当该类商品 供过于求、其价格低于自身价值时,生产该类商品的 企业会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将资本转移到别的部门中 去。
【答案】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 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按其价值量 实行等价交换。注重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 低个别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 位。 A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改善经营管理,使商品的 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在等价 交换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发展自然蒸蒸日上。 B企业不重视技术改造,其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或 勉强接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获利不多甚至亏本, 发展必然步履艰难。
(2)劳动二重性的意义
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 价值论成为科学,并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 了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5.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练习1
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
求,这表明商品价格是由其质量决定的。 请对此谈一下你的看法。
5.2011年以来,面对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市场上的 消费者和作为生产者的农民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对于 整个农产品市场而言,“菜园子”和“菜篮子”之间不应 该是孰轻孰重的选择,而应该统筹兼顾地发展。农产品价 格大涨大跌,说到底是因为供需失去平衡、产销衔接不畅。 这就需要将市场调节与政府适度干预有机结合,切实维护 消费者和农民的利益。 从经济学角度,请你为菜农应对涨价与烂市提出解决措施。
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辨证地看)
现象二: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都想采用本行业 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不断加强管理,以提高自己的 生产效率。
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辨证地看)
现象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一行业内有的企业 经营良好,而有的企业经营不善,经常发生亏损企业 被同行业中效益好的企业兼并的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