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
学生姓名王刚学号 1210014022 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物理1201班
指导教师唐洁 __ ___ __ 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
2016年 6 月 15 日
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
王刚
(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1201班,陕西汉中723000)
指导老师:唐洁
[摘要] 通过对类星体从概念的给出,类星体发现的历史、研究类星体的意义分析、类星体的分类方法、研究现状、观测手段、证认方法、目前面临的困境等方面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描述类星体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的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的过程。
[关键词] 类星体;多波段观测;红移
0 引言
类星体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界四大发现之一,其他三大发现分别是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而类星体已经成为天体物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类星体的体积和能量都非常大,距离地球远达数十亿光年,即便在最强大的望远镜中看上去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亮点而已,类星体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类星体的发现过程体现了人类对于宇宙深处未知秘密的渴望,多元化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望远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但是类星体存在的时间较短,而且只存在于早期阶段的宇宙,所以对于人类了解早期宇宙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以内的高红移类星体为我们研究早期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探针,由于类星体的演化与其中心黑洞和寄主星系密切相关,所以对类星体的研究尤其是高红移类星体有助于人类了解早期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与增长、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等问题,其中黑洞质量的大小对于帮助了解宇宙的早期以及超大直径黑洞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1]。类星体的绝对星等在-25至-33等之间,这代表类星体是宇宙最亮的天体,类星体不仅是人类已知的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而且比正常星系亮的多。对能量如此大的物体,类星体的体积却不可思议地小,与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的星系相比,类星体的直径大约为1 光年,甚至更小,一般天文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因为黑洞吸引了大量的物质之后而释放大量的能量导致。因而对于类星体的研究已经向天体物理学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有各自信仰和观点的天文学家们按照自己的信念去观测,收集,研究宇宙的信息,然后提出各自的宇宙模型,例如大爆炸理论等,虽然大爆炸理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虽然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大爆炸理论是合理的,但仍有一些理论和现象与大爆炸理论是相悖的,所以这些模型和假说还远远不能自圆其说,“理论家们”随时都在向现有理论和观点提出挑战,可能一个很小的细节就可以完全推翻人们固有的认识,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都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充分考虑个方面的因素,尽可能的站在更高点去看待问题,每一天宇宙对于我们来说都应该是全新的,例如著名的地心说就曾经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好几个世纪之长,切不可让历史重演,天文学的变革可能随时发生;由于人们认识类星体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而且对于一些奇特的现象如红移产生的原因,天体极快的推行速度,以及类星体的能量之谜。都对人们现有的物理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倘若有一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我们认识宇宙、认识地球、认识人类都将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观测和研究类星体、探索宇宙的奥秘不仅仅是天文学家的问题,类星体是天文学领域中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让天文学家们重新思考即有的理论,了解类星体首先要了解类星体的发现和观测的过程。
1 什么是类星体
类星体,顾名思义就是类似于星的天体,这里的星指的是恒星,所以又称为似星体、此外还被称为魁霎或类星射电源,如图1.1中是类星体和恒星在一
起的照片,左边是类星体,右边是恒星,可以看出非常相
似,由于在光学望远镜中观察,类星体与普通的恒星看上
去似乎没有区别,长期以来,它总是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
不解,近一些年来随着各种观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
速发展,各类大口径望远镜和超级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速
了人类发现和研究类星体的速度,人们也进一步认识了类
星体以及宇宙本身。射电天文学在二战中的应用为类星体
的发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二战的结束,一批为战争
服务的科学家便转向研究射电天文,所以英国射电天文学
迅速发展。剑桥大学利用射电望远镜进行巡天观测,寻找
天空中发射射电波的天体,到了上世纪中叶,剑桥大学就
发表了第一个射电源表,由于当时射电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图1.1 类星体和恒星
很低,射电源的发射线找不到对应的谱线,绝大多数射电源得不到证认,人们不知道这些射电源对应于何种光学天体。1960年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桑德奇利用口径为5米的望远镜发现了一个约16等的恒星状天体,也就是3C 48,3C 48指的是1959年剑桥大学经过重新修订的射电源表3C中的第48号源(3C 273同),之前还分别发表过1C和2C,其中以剑桥射电源第三星表(简称3C)最为著名,桑德奇发现它的特征与恒星有很大的差异,1962年,天文学家哈扎德用设在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射电望远镜准确的测量了3C 273的位置,但依然无法证认这个射电源的发射线,显然新的天体即将被发现。由于旧思想的束缚,前面的两位天文学家桑德奇和哈扎德都与类星体的发现者擦肩而过,他们都先后观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然后机会只留给善于思考的人,最终在1963年4月,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施米特将他的工作发表在著名英国《自
然》杂志上,他观测到3C 273的光谱中具有与3C 48类似的现
象,发现这些发射线实际上只是氢的发射线,人们早已熟知,图
1.2是3C 273的光谱图,上方是它本身的光谱下方是作为波长定
标的标准光谱,图中可以看到3C 273的发射线朝着红光的方向
移动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也就是说它们产生了的红移现象,
使得谱线不易证认,当人们听了施米特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图1.2 3C 273的光谱图[4]
一类新的天体宣告被发现,施米特也也成为了这一新天体的发现者。之后天文学家们致力于从射电源中寻找类似的天体,并把这一天体取名为类星射电源,简称QSRS,后来,QSRS的名称逐渐转化为另一个词:Quasar,也就是类星体。
一般来说,类星体具有如下的特征[3],类星体的名称来源就是因为大多数类星体都是恒星状天体所以这是类星体的一条重要特征。类星体的光谱中有很强的发射线,也有许多吸收线,发射线指的是天体周围炽热的气体发射的特定波长的波所形成的明亮的谱线,吸收线指的是来自天体的光被原子或者分子选择性的吸收,导致那部分的光从星光中被消去,在光谱中留下一条条的暗线;类星体的有着与绝大多数恒星明显不同的光谱;类星体还具有光变和红移现象,光变是指是天体的亮度变化,观测表明,类星体的光学辐射常有变化,光变是类星体的普遍特征,而且光变并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有的是几年,有的却只有几天,而且发射线的强度和轮廓也经常发生变化。红移指的是物体(这里指的是类星体)的电磁辐射由于某种原因波长增加的现象,在可见光波段,表现为光谱的谱线朝红端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称之为红移。类星体所有的发射线发生红移现象,而且非常大,红移是类星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河外天体的光谱都有红移,但类星体的红移是最大的,但每条发射线的红移量都相同;最后就是类星体相对与其他的天体来说亮度很大,这也可以成为观测类星体的一个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