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工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食品工程原理的课程设计》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的总结性教学实践环节,是利用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制图和机械设计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设计一些简单的食品加工过程或食品加工设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增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食品工程原理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就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加强锻炼: 1)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的能力;2)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迅速准确地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4)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3.适应专业:适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

4.学时与学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总学时一周,共1学分。

5.先修课程:1)高等数学2)大学物理3)物理化学4)食品工程机械基础5)食品工程原理6.推荐教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写,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3,9建议参考书目:①《化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化学工程手册(2~5卷),化学工业出版社;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编写组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3册),1978;③姚玉英主编,《化工原理》(新版)(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7④杨同舟.《食品工程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⑤蒋维钧,戴献元等.化工原理(上、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⑥谭天恩,麦本熙等.化工原理(上、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6。

⑦无锡轻工业学院等,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轻工业出版社,1981,2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以学生查询大量资料并计算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副的方法。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必修课程。

本文将围绕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进行阐述,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食品工程领域有所建树。

一、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要求包括:1、熟练掌握食品化学、物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食品加工和生产的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规范等实际技能;2、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食品加工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优化;3、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和企业管理者沟通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实验和论文。

实验部分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和生产的操作实验,包括食品配方设计、工艺流程设计、设备操作和生产管理等;论文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包括原料性质和质量控制、加工过程和工艺优化、产品品质保证和营养分析等。

针对以上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程设计: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的演示,深入学生对于食品工程原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2、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操性,增加食品工程实验的内容并进行充分讲解;3、注重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安排多人分组进行课程设计;4、强调个人的分析设计能力,让学生针对食品工程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三、课程设计的评估和改进为了确保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评估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针对课程设计的评估和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学生学习成绩、课程反馈和企业反馈为主要依据;2、优化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实操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3、给予充分的团队和个人评价,分别对团队合作和个人分析设计能力进行评价;4、不断引入前沿的食品工程理论和技术,扩充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食品加工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仅限于理论,而是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为了充分发挥该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设计实际应用案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一步加深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

本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加工工程的模拟实验,进一步了解食品加工过程及其原理,掌握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技能。

以下将进一步介绍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实验准备在授课前需要进行实验准备,首先是实验装置的布局。

整个实验过程需要用到水槽、电动搅拌器、冷却水循环系统、制冰机等多个设备,因此需要将各个设备进行合理布局,使实验效果更加良好。

另外,对各个设备及试剂物料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以免影响实验的效果。

二、实验内容该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红枣酱的加工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一些基础的加工技能。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新鲜的红枣、糖、白醋。

2、对红枣进行清洗、切片去核。

3、加入适量糖和白醋,按照一定的配方要求进行混合。

4、将混合物放入电动搅拌器中进行搅拌,同时控制搅拌器的转速。

5、将搅拌至一定时间,然后加入制冰机冷却,使其达到降温效果。

6、对制成的红枣酱进行质量检测,观察其颜色、口感和细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的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加工环境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食品加工过程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加工技能。

三、实验意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的内核在于掌握基础的加工技能与探究理论知识。

通过编制并完成实验,将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应用之中,使学生在课堂外获得了更多的技能及经验。

此外,还将有机会进行实验或工作的交流与思考,培养出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体现,其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术科学能力,更注重其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交流协作、实践操作技能等,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丰富性和实践性,更能展示专业本质和应用价值。

食品工程原理第三版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第三版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第三版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介绍本课程设计是针对食品工程原理第三版的课程要求所设计的,旨在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加深学生对于食品工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本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课堂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和讲解掌握工程原理知识,第二部分为实践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仿真模拟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过程2.1 课堂理论学习本课程理论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食品工程原理概述2.食品化学与营养学基础3.生物与微生物基础4.食品传热传质与反应工程5.食品加工及贮藏工程6.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生应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堂讲解,熟练掌握以上内容,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和发现实际问题,为后续的实践设计做好准备。

2.2 实践设计本课程设计实践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食品加工工艺流程仿真设计2.食品加工过程参数优化3.食品质量控制技术应用4.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应用2.2.1 食品加工工艺流程仿真设计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先了解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掌握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然后,学生应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工艺仿真软件完成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的仿真设计。

仿真设计应包括工艺流程的选择和参数优化,以达到最佳食品加工质量。

2.2.2 食品加工过程参数优化在仿真设计基础之上,结合实验室实际操作,学生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品种和加工工艺,对加工过程中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学生应选择适当的论证方法,对优化前后的加工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2.2.3 食品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学生应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所加工的食品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学生应掌握常用的检测方法、设备和技术,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加工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2.4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应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

学生应结合国内外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对所加工的食品产品进行安全控制。

哈尔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哈尔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哈尔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食品工程基本原理,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2. 使学生了解哈尔滨食品工程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 帮助学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对食品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食品工艺设计和优化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食品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食品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使学生在掌握食品工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食品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食品工程原理概述:介绍食品工程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让学生对食品工程有整体的认识。

教材章节:《食品工程原理》第一章内容列举:食品工程定义、发展简史、食品加工基本原理。

2. 食品加工技术:讲解常见的食品加工技术及其原理,包括腌制、烘焙、发酵、冷冻等。

教材章节:《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章内容列举:腌制技术、烘焙技术、发酵技术、冷冻技术。

3. 食品质量与安全: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控制方法,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食品工程原理》第三章内容列举: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管理、食品检测技术。

4. 食品工程设计:讲解食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优化方案的能力。

教材章节:《食品工程原理》第四章内容列举:食品工艺设计原则、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

5. 哈尔滨食品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哈尔滨地区食品工程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大学食工原理课程设计

大学食工原理课程设计

大学食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食物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食品的物性变化、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保留与损失。

2. 掌握食品加工中常见的工程技术及其应用,如干燥、冷藏、加热、无菌包装等。

3. 了解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控制方法,以及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并提出优化方案。

2. 能够设计简单的食品加工流程,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食品加工相关的信息,对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初步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食品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食品加工技术与创新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食品加工对公共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伦理观念,使其在实践中能够考虑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设计针对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的前序知识基础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设定了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同时培养其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为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涉及食品物性变化、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质构与感官评价等,对应教材第1章至第3章。

2. 常见食品加工技术:包括干燥、冷藏、加热、无菌包装、发酵等,对应教材第4章至第7章。

3. 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涉及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等,对应教材第8章至第10章。

4. 食品标准与法规:介绍国内外食品标准、法规体系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11章。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 前两周:重点讲解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油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油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食品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食品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

(2)掌握食品原料的选择、处理和加工方法。

(3)熟悉食品工程的质量控制、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

(4)了解食品工程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食品原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2)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设计食品加工工艺流程。

(3)能够进行食品工程的生产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4)具备食品工程项目的管理和评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食品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食品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

2.食品原料的选择、处理和加工方法。

3.食品工程的质量控制、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

4.食品工程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

5.食品工程项目的管理和评估。

具体到教材的章节,包括:1.绪论:食品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趋势。

2.食品原料:食品原料的种类、特性和选择。

3.食品加工:食品加工方法、原理和工艺。

4.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控制方法、体系和认证。

5.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和措施。

6.环境保护:食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

7.生产设备:食品生产设备的选择和应用。

8.技术工艺: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优化。

9.项目管理:食品工程项目的管理和评估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食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食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设计设计任务书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将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如F-22、氨等)过热蒸汽冷却、冷凝为过冷液体,送去冷库蒸发器使用。

三、设计条件:1.冷库冷负荷Q=学生学号最后2位数×100(kw);2.高温库,工作温度0~4℃,采用回热循环。

3.冷凝器用河水为冷却剂,每班分别可取进口水温度:21~25℃(1班)、6~10℃(2班)、11~15℃(3班)、16~20℃(4班)、1~5℃(5班)。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四、设计要求:1.对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论述;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3. 确定管壳式冷凝器的主要结构尺寸;4. 计算阻力;5. 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任务书);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包括校核);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6. 绘制工艺流程图、管壳式冷凝器的结构图(3号图纸)、及花板布置图(3号或4号图纸)。

目 录1 前言 (3)1.1 设计意义 (3)1.2 文献综述 (3)2 工艺说明及流程示意图 (3)2.1 工艺说明 (3)2.2 流程示意图 (3)3 设计方案的确定 (4)3.1 制冷剂的选择 (4)3.2 冷却剂的选择 (4)3.3 液体流入冷凝器空间的选择 (4)3.4 液速的选择 (4)3.5 冷却剂适宜出口温度的确定 (5)3.6 蒸发温度、冷库温度、制冷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确定 (5)4 设计计算及说明 (5)4.1 冷凝器型式的选择 (5)4.2 冷凝器的选型计算 (6)4.2.1 冷凝器的热负荷 (6)4.2.2 冷凝器的传热面积计算 (6)4.2.3 冷凝器冷却水用量 (7)4.3 管数、管程数和管束的分程、管子的排列 (7)4.3.1 管数 (7)4.3.2 管程数 (7)4.3.3 管束的分程、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8)4.3.4 管心距及偏转角 (8)4.4 壳体直径、壳体厚度计算 (8)4.4.1 壳体直径 (8)4.4.2 壳体厚度的计算 (8)4.5 计算校核 (9)4.5.1 实际流速 (9)4.5.2流体雷诺数及流体类型 (9)4.5.3传热系数K (9)4.5.3.1 管内冷却水的传热系数)(i a (9)4.5.3.2 管外制冷剂冷凝膜系数)(0a (10)4.5.3.3 以管内表面积为基准的Ki (10)4.5.4 传热面积计算及安全系数计算 (11)4.5.5 冷凝器的阻力 (11)4.4.6 回热的判断及热量衡算 (12)5 设计结果概要表 (13)6 设计评价及问题讨论 (13)6.1 设计评价 (13)6.2 设计问题及讨论 (14)6.2.1 设计问题 (14)6.2.2 问题讨论 (14)参 考 文 献 (15)附录 (15)1 前言1.1 设计意义食品工程原理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学生要非常熟悉,并掌握其中的原理及懂得如何应用。

食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

食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

食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食品工程中吸收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解物质的扩散、对流传质等基本过程;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描述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吸收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 引导学生掌握吸收过程中影响传质效率的因素,如吸收剂的选择、浓度、温度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吸收原理分析和解决食品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吸收过程中传质速率和效率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等方法,观察吸收现象,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食品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学科知识的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3. 引导学生认识到食品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树立食品安全和质量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吸收原理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食品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吸收原理应用于食品工程领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吸收原理概述:介绍吸收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2. 传质过程与速率:讲解扩散、对流传质等基本传质过程,分析影响传质速率的因素。

教材章节:第二章3. 吸收设备与操作:介绍常用的吸收设备(如填料塔、喷淋塔等)及其工作原理,分析操作条件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4. 吸收剂的选择与评价:探讨吸收剂的选择原则,以及评价吸收剂性能的指标。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5. 吸收过程的计算与优化:讲解吸收过程中传质系数、传质速率等参数的计算方法,探讨优化吸收过程的策略。

食品工厂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厂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厂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工厂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1.了解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食品工厂的主要设备和操作原理。

3.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要求。

4.能够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5.能够设计简单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

6.能够进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食品工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1.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食品工厂的主要设备和操作原理。

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要求。

4.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5.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

6.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流程。

2.讨论法:用于探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4.实验法:进行食品加工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食品加工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食品工厂原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地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篇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果汁加工线的奇妙冒险》嘿,同学们!咱们这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那可就像是一场充满挑战又趣味十足的冒险,我就拿设计一条果汁加工线这事给你们唠唠。

我有个发小,他家就是开果汁厂的。

以前我去他家玩儿,一进那厂房,好家伙,那阵仗可不小。

一台台机器轰隆隆响着,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大力士在干活儿。

水果从一个个大箱子里被倒进输送带,那画面就跟流水似的,特别壮观。

咱这课程设计的果汁加工线,第一步得把水果洗干净啊。

就说那一堆堆红彤彤的苹果吧,得把它们丢进专门的清洗池里,就跟给它们洗泡泡浴似的。

那清洗池里的水啊,扑哧扑哧冒着小泡泡,把苹果身上的脏东西都给赶跑了。

洗干净的苹果还得晾干呢,要不然带着水珠进下一步加工,那果汁得稀成啥样啊!接着就是榨汁这一步。

我记得当时在我发小那厂里,那榨汁机就像个大力怪兽,苹果进去,汁水就咕噜咕噜流出来。

咱在设计的时候,可得考虑清楚这榨汁效率得高,不然一会儿产量跟不上,那可就麻烦啦。

榨出来的果汁还得过滤,把那些残渣啥的都给挡在外面,就像给果汁安了一道安检门似的,只让纯净的果汁通过。

然后就是杀菌和包装环节。

杀菌可不能马虎,不然喝了果汁闹肚子可咋办。

包装也重要啊,得把那新鲜美味的果汁装得漂漂亮亮的,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想买。

就像给果汁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套,让它们精神抖擞地去市场上溜达。

咱这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就好比给这果汁加工线画画像、定章程,让每一步都顺顺当当,最终生产出美味又放心的果汁。

通过这次设计,咱也能对食品工程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感觉就像自己也参与了一场奇妙的果汁生产大冒险,倒也挺有意思的。

篇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酸奶制作的那些事儿》嘿,说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那酸奶制作这块可有不少有趣的事儿可以分享。

我啊,以前特别喜欢喝酸奶,还自己在家瞎鼓捣着做过。

有一回,我兴致勃勃地买齐了材料,准备大干一场。

我按照网上找的教程,把牛奶倒进锅里煮,那牛奶在锅里咕嘟咕嘟冒泡,就跟要开会似的,那场面还挺热闹。

食品工程课程设计讲稿与教案 精品

食品工程课程设计讲稿与教案 精品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讲稿与教案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性质、内容和任务食品工程原理所研究的是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常用设备的设计计算的方法。

不仅要求同学们学会和掌握这些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实验、习题、课程设计都是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有效实践过程,但是,课程设计和习题等有不同之处:1、课程设计不仅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而且还要确定工艺流程,确定保证工艺过程正常进行的措施,确定对过程进行检查和调节的方法,此外,还须对设备的结构进行安排和计算,并且用工整的图形把这些结果表达出来,设计的全过程是一个进行充分分析、论证的过程,设计结束要编写出有计算、有论述的技术文件—说明书。

2、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数据与习题相比是不充分的,不完全的,某些数据要同学们自己确定或通过查资料、手册获得。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任务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应该具备这样三个基本的能力:综合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同学们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同学们利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工程技术观念。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食品工程设计的面非常广泛,包括了工艺、机械、自动控制、电气运输、土建、给排水、采暖通风、三废处理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等,但食品工程设计的核心是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完成食品工艺设计中的部分内容。

(包括五个方面)。

(一)、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任务是确定生产方法及生产流程,是全部工艺设计的基础。

借鉴有关设计文件,拟定一个流程方案,然后进行定量的工程计算、比较、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流程,确定主体设备的及其主要元件、布置流程图。

方案设计时应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一个最佳设计方案的标准是:设计成果符合优质、高产、安全、低消耗的原则,即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最佳,尽量采用新科技。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概述本次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增强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课程设计主要涉及食品工程领域的基础实验内容,包括影响食品品质的一些因素以及食品加工中所采用的一些常见工艺和设备。

希望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流程,提高食品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设计内容实验1:蔬菜加工技术实验1.实验目的:学生通过研究蔬菜加工的技术及参数等因素来掌握蔬菜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评价蔬菜产品的质量指标。

2.实验器材:切菜机、清洗机、称量仪器、烘干箱、显微镜等。

3.实验步骤:•选择新鲜的蔬菜,进行清洗、削皮、去污和切碎。

•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如烫熟、烤干、烘干等),制备出不同口感、色泽和品质的蔬菜产品。

•对不同工艺所制备的样品进行比较,评价其质量指标,如含水率、维生素含量和质感等。

实验2:调味品制备与评价实验1.实验目的:学生通过制备不同调味品配方,掌握调味品制备的方法和工艺流程,评价不同配方所制备出的调味品口感和品质指标。

2.实验器材:计量仪器、研磨机、电磁炉、调味品容器等。

3.实验步骤:•根据不同调味品的配方要求,精确称量原料,制备出不同口感、味道、香气和色泽的调味品。

•对不同配方所制备出的调味品进行口感评价和质量指标测定,如酸值、氨基酸含量、色泽等。

实验3:果蔬加工设备操作实验1.实验目的: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果蔬加工设备,掌握不同加工设备的特点、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对生产设备的了解和使用能力。

2.实验器材:水果切割机、果汁机、糖化罐等果蔬加工设备。

3.实验步骤:•操作不同的果蔬加工设备,制备出不同口感、颜色和质感的产品。

•对设备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排除常见故障,以免导致生产中断或质量问题。

•维护保养设备,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结语本次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内容涉及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实验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入了解食品加工中的关键技术和流程。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食品工程原理》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机械制图》、《物理化学》等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完成某一个单元操作的设计任务,从而得到食品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它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不仅为《毕业设计》后继课程或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是实践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化工、生化、环保等生产过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及操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给定的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独立、正确地完成以某项单元操作为主的设计任务。

(2) 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食品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选用公式,搜集数据的能力;迅速准确地进行工程计算及应用计算机编程计算的能力;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结果的能力。

(3)通过设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由吸收系统设计、精馏系统设计、干燥系统设计、多效蒸发系统设计和列管换热器设计五大部分组成。

根据实际情况由学生完成其中一种设计。

各单元操作设计基本内容如下: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设计计算,设备的结构设计计算等。

3.辅助设备的选型:典型辅助设备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设备规格型号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以单线图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流向,物流量,热流量,主要测量点。

5.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摘要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摘要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食品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 帮助学生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工程原理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让学生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食品工程案例,提高信息处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食品工程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食品工程,关注食品行业发展的积极态度。

2. 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工程原理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食品工程原理基本概念:食品加工、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等。

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程问题: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传热等。

3. 食品加工技术:干燥、杀菌、冷藏、包装等。

4.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法规等。

5. 食品工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工厂布局等。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第1周:食品工程原理基本概念,引入食品加工、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等内容。

2. 第2-3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分析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传热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3. 第4-5周:食品加工技术,学习干燥、杀菌、冷藏、包装等技术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4. 第6-7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了解HACCP、ISO22000等管理体系,掌握食品安全法规。

食工原理课程设计致谢

食工原理课程设计致谢

食工原理课程设计致谢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食品保藏、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 使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加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3. 帮助学生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食品加工原理,设计简单食品加工工艺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教授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食品加工原理:包括食品保藏方法(如冷冻、罐藏、脱水等)、食品加工技术(如烹饪、烘焙、发酵等)以及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如高压加工、超声波加工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食品加工概述,第二节 食品加工技术。

2. 食品营养与加工: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探讨如何通过加工技术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食品营养与加工,第一节 食品加工与营养。

3.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介绍食品安全知识,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卫生问题,探讨质量控制措施。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第一节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4. 食品加工工艺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教授学生如何设计简单食品加工工艺,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要点等。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总体要求1.通过完成某一工程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食品工程原理》及相关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要求学生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涉及食品工程单元项目的设计任务。

3.课程设计不像平时做的练习题有一个共同的答案。

设计本意上应含有创作的思维成分。

4.课程设计任务书不像习题题目那样给出充分的条件和依据。

5.设计计算中的很多数据往往需要设计者查阅相关手册和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分析、比较和选用。

二、食工过程及装置设计简介1.食品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过程大致四个阶段:(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行政与技术部门全面评价(2)工程设计阶段:工程主管部门下达设计任务,由设计部门负责。

(3)项目施工阶段:由施工部门负责(4)项目的开展、考核及验收2.单位过程及设备设计任何食工过程和装置都是由不同的单元过程设备以一定的序列组合而成的整体。

单元过程及设备设计的基本原则:(1)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2)过程的经济性(3)过程的安全性(4)清洁生产(5)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3.单元过程和设备设计的基本过程(1)过程的方案设计(2)工艺流程设计(3)单元过程模拟计算(4)单元设备的工艺设计(5)绘制单元过程流程图(6)工艺设计的技术文件(7)详细设计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设计方案的简介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3.主要设备的结构设计与机械设计4.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5.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6.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7.主要设备的总装配图8.编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表、工艺设计计算、机械设计计算、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设计结果一览表、设计评述、工艺流程图、设备工艺条件图与总装配图、参考资料和主要符号说明。

四、工艺流程图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提供图样也不同1.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需要提供全厂(车间、总装置)方块物料流程图和方案流程图。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日记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日记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日记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食品工程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工程原理,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传质学等基础知识;理解并能够描述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掌握食品工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工程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设计简单的食品加工流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如CAD等)绘制食品工艺流程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食品工程学科的兴趣和认识,激发他们探索食品科学领域的热情;培养学生具备食品安全和质量意识,认识到食品工程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健康生活方面的社会责任。

分析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今后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考虑到学生为高中二年级理科生,已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课程目标设定在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在此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具体分解为以下学习成果:1. 能够准确解释食品工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概念。

2. 能够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食品加工流程设计和专业软件操作。

4. 能够表达对食品工程学科的兴趣,以及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食品工程基本原理:涵盖热力学、流体力学、传质学等基础知识,对应教材第1章至第3章,介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物料流动和物质传递等现象。

2. 食品加工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问题,如温度控制、湿度调节、流体流动等,参考教材第4章至第6章,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3. 食品工厂设计和操作原则:讲解食品工厂设计的基本原则、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对应教材第7章至第9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食品工程应用实践:开展食品加工流程设计和专业软件操作训练,以教材第10章为参考,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水连续精馏塔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座乙醇-水连续精馏塔,要求日产纯度为99%的乙醇24吨,塔顶馏出液中含乙醇不得高于1%原料中含乙醇25%(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1.塔顶压强:常压2.进料热状态:过冷液进料3.回流比:R=10.628*1.2=12.7544.塔底加热蒸汽压强:169 kPa(表压)5.单板压降≯0.7kPa三、设备型式设备型式为筛板塔四、设备工作日每年330天,每天24小时五、厂址杨凌地区六、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的说明2.塔的工艺计算3.塔和塔板主要尺寸的设计(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说明(2)塔的工艺计算(3)塔高、塔径及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4)实际结果概要或设计一览表(5)精馏塔的工作图(6)对本设计的评述或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4.设计一览表5.辅助设备选型及计算6.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图7.对本设计的评论及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七、设计基础数据附表1 常压下乙醇-水的气液平衡数据目录1.精馏流程的确定 (3)2.塔的物料恒算 (3)2.1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数 (3)2.2 平均摩尔质量 (3)2.3 物料恒算 (3)3.塔板数的确定 (4)3.1理论塔板数的求取 (4)3.1.1 求最小回流比、操作回流比 (4)3.1.12求理论塔板数(逐板计算法) (4)3.3实际塔板数 (7)4.塔的工艺条件及物性数据计算 (8)4.1操作压力 (8).2温度 (8)4.3平均摩尔质量 (9)4.4平均密度 (9)4.5液体表面张力 (11)4.6液体黏度 (12)5.精馏段气液负荷计算 (12)5.1精馏段气液负荷计算 (12)5.2提馏段气液负荷计算 (13)6.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13)6.1塔径 (13)6.2溢流装置 (13)6.2.1溢流堰长度 (14)6.2.2出口堰高度 (14)6.2.3降液管宽度和面积 (14)6.2.4降液管底隙高度 (14)6.3塔板布置 (15)6.4筛孔数与开孔率 (15)6.5塔的有效高度 (16)6.6塔高计算 (16)8.塔板负荷性能图 (17)依据数表做出雾沫夹带线 (18)(二)液泛线 (18)9.筛板塔的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总表 (21)9.附图 (22)10.设计说明与设计评论 (22)11.参考文献 (23)12.符号说明 (23)1.精馏流程的确定本设计要分离乙醇-水二元混合物,采用连续精馏板式塔进行分离。

乙醇-水混合料液经原料加热器加热至泡点后,送入精馏塔。

塔顶上升蒸汽采用全凝器冷凝后,一部分作为回流,其余为塔顶产品经冷却器冷却后送至贮槽。

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向再沸器供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入贮槽。

2.塔的物料恒算2.1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数115.018/7546/2546/25=+=x F975.018/146/9946/99=+=x D00039.018/9.9946/1.046/1.0=+=x w2.2 平均摩尔质量加料板 MF=46×0.115+18×(1-0.115)=21.22 kg/kmol 塔 顶 MD=46×0.975+18×(1-0.975)=45.3 kg/kmol塔 底MW=46×0.00039+18×(1-0.00039)=18.01 kg/kmol2.3 物料恒算总物料衡算乙醇物料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联立以上二式解得:hkg W h kg D hkg F /7504/1000/8504===3.塔板数的确定3.1理论塔板数的求取3.1.1 求最小回流比、操作回流比因过冷液进料(q=1.2),可得q 线方程575.06-=x y又7.1=α,可得平衡线方程为xxy 7.017.1+=联立两式可得x=0.2018;y=0.129 又975.0==yxDD由斜率公式 )/()(x y k x yD D--=可得68.10min=R取操作回流比 7536.1268.102.12.1min =⨯=⨯=R R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12 求理论塔板数(逐板计算法)精馏段操作线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75.0754.131754.3754.12⋅+=x y =0.927x+0.071平衡线方程为: xxy 7.017.1+=975.01==yxD根据平衡线方程可得958.01=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再根据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可得959.02=y依次带入两方程继续进行逐板计算, 求得x xF <=076.016可知此处进料,然后换提馏段操作线方程000189.0486.11-=+x ym m与平衡线方程结合继续逐板计算求解 求得x xW <=000321.050由上述求解过程可知理论板数为50层,其中精馏段理论板数为16层,提留段为34层(不包括釜),第16层为加料板。

计算过程数据如下表:3.3实际塔板数已知全塔效率52.0=ET所以 实际板数9752.050=÷=÷=E N N T T P实际塔板数为97 层,其中精馏段为31层,提馏段为66层4.塔的工艺条件及物性数据计算4.1操作压力由设计任务书中知,塔顶压强为常压(101.325 kPa ),单板压降≯0.7kPa ,则取单板压降为0.7塔顶压强 P D=101.325 kPa,进料板压强 pF=101.325+30×0.7=123.025 kPa塔底压强PW=101.325+96×0.7=189.225 kPa精馏段平均操作压力为 P m )(精=2025.123325.101+=112.175kPa提馏段平均操作压力为Pm )(提=2225.189025.123+=146.125kPa.2温度根据安托尼方程 )/(lg t C B A P +-= 其中A=10.446 B=1718.1 C=27.53在80℃下,KpaKpaAPp B 379.4752.13100===,此时P=131.52*0.975+47.379*0.025=129.38Kpa>101.3 Kpa在75℃下,KpaKpa PP B A 551.389.8800==,此时P=88.9*0.975+38.551*0.025=87.64Kpa<101.3 Kpa 利用试差法计算 可得64.76=tD℃ 同理 根据试差法试得t F =102.29℃tW=98.66℃精馏段平均温度t精=(76.64+102.29)/2=89.46℃提馏段平均温度t提=(102.29+98.66)/2=100.48℃4.3平均摩尔质量塔 顶x D=y 1=0.975 958.01=xMVDm=0.975⨯46+(1-0.975)⨯18=45.3kmol kg824.4418)958.01(46958.0=⨯-+⨯=MLDmkmol kg加料板xF=0.076123.0=yFMVFm=0.123⨯46+(1-0.123)⨯18=21.444kmol kg128.2018)076.01(46076.0=⨯-+⨯=MLFmkmol kg塔 底xW=0.000321yw=0.000546MVWm=0.000546⨯46+(1-0.000546)⨯18=18.015kmol kg00.1818)000321.01(46000321.0=⨯-+⨯=MLWmkmol kg精馏段平均摩尔质量 MVm )(精=(45.3+21.444)/2=33.372kmol kgMLm )(精 =(44.824+20.128)/2=32.476kmol kg提馏段平均摩尔质量 MVm )(提=(18.015+21.444)/2=19.73kmol kgMLm )(提=(20.128+18.00)/2=19.064kmol kg4.4平均密度1.液相密度Lm ρ据温度查有机液体的相对密度图得:塔 顶 乙醇液体密度ρLA=7403m kg ,水液体密度ρLB=9743m kg加料板 乙醇液体密度ρLA=7153m kg ,水液体密度ρLB=9573m kg 塔 底 乙醇液体密度ρLA=7163m kg ,水液体密度ρLB=9583m kg依下式Lmρ1=LAAρα+LB Bρα(α为质量分数)计算:塔 顶 AD α=0.98LmFρ1=74099.0+97401.0 LmD ρ=675.6763m kg进料板 由加料板液相组成,AF x =0.115AF α=18)115.01(46115.046115.0⨯-+⨯⨯=0.323LmFρ1=713323.0+960323.01- LmF ρ=632.93m kg塔 底 由塔底液相组成,AW x =0.000321AW α=18)000321.01(46000321.046000321.0⨯-+⨯⨯=0.0008LmFρ1=7130008.0+9600008.01- LmF ρ=959.73m kg)(Lm 精ρ=2632.9+675.676=6543m kg提馏段平均液相密度)(提Lm ρ=2959.7+632.9=796.33m kg2.气相密度mV ρ 精馏段平均气相密度)(m 精V ρ=)(精精精RT MP Vm =)1.27389.46(314.8372.3312.1751+⨯⨯=1.2423m kg提馏段平均气相密度)(m 提V ρ=提提提RT MP Vm )(=)1.27348.100(314.873.19125.146+⨯⨯=0.9283m kg4.5液体表面张力据温度查液体表面张力共线图得:塔 顶 乙醇的表面张力A σ=17.5m mN ,水的表面张力B σ=63m mN 进料板 乙醇的表面张力A σ=15m mN ,水的表面张力B σ=58.5m mN 塔 底 乙醇的表面张力A σ=15.3m mN ,水的表面张力B σ=59m mN由式Lm σ=∑=ni ii x 1σ得塔顶液体表面张力 LmD σ=0.975⨯17.5+(1-0.975)⨯63=18.64m mN 进料板液体表面张力 LmF σ=0.076⨯15+(1-0.076)⨯58.5=55.19m mN 塔底液体表面张力 LmF σ=0.000321⨯15.3+(1-0.000321)⨯59=58.98m mN精)(Lm σ=255.1918.64+=36.92m mN精馏段平均表面张力为提)(Lm σ=258.9855.19+=57.08m mN4.6液体黏度已知:BAT A -=1lg μ 乙醇的A=686.64 B=300.88 塔顶 88.30064.68664.761.27364.686lg -+=乙μ 482.0=乙μs a m ⋅P 水的黏度65.358064.7665.3565.318090--=--水μ 370.0=水μs a m ⋅P进料板 88.30064.68629.1021.27364.686lg -+=乙μ 355.0=乙μs a m ⋅P 水的黏度65.3110029.10265.3138.28100110--=--水μ 309.0=水μs a m ⋅P∑==ni ii Lm x 1μμ479.0370.0975.01482.0975.0(=⨯-+⨯=)(顶)L μs a m ⋅P 314.0309.0115.01355.0115.0(=⨯-+⨯=)(进)L μs a m ⋅P 则精馏段平均液相黏度为396.02314.0479.0(=+=精)Lm μs a m ⋅P5.精馏段气液负荷计算5.1精馏段气液负荷计算V =13.75h ts V =)(Vm 36001000精ρV =242.1360075.131000⨯⨯=3.075s m 3L =12.75t/hs L =)(Lm 36001000精ρL =654360075.121000⨯⨯=0.0054s m 3h L =19.44h m 35.2提馏段气液负荷计算'V =-V-0.2F=14.451t/h's V =)(Vm 3600'1000提ρV =632.9113600451.141000⨯⨯=0.00634s m 3'L =L +q F =12.75+1.2*8.504=22.95t/h's L =)(Lm 3600'1000提ρL =632.911360022.951000⨯⨯=0.01s m 3'h L =36h m 36.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6.1塔径精馏段因为s V =3.075m3故精馏段塔径DD =u V s π4=79.0375.34⨯⨯π=2.2m 提馏段因为体积流量s V ’=V ’/提v ρ=14.451*1000/0.928/3600=4.32s /m 3故提馏段塔径'D'D =''4u V s π=79.032.44⨯⨯π=2.4m 按标准取提馏段和精馏段塔径大的,取2.4m ,空塔气速为0.79s m6.2溢流装置采用单溢流、弓形降液管、平行受液盘及平行溢流堰,不设进口堰6.2.1溢流堰长度取堰长W l 为0.6D ,即W l =0.6⨯2.4=1.44m6.2.2出口堰高度参考板间距和塔径关系表粗选板间距为T H =0.4m ,取板上液层高度L h =0.06m ,故T H -L h =0.4-0.06=0.34m出口堰高W h =L h -OW h由Dl W =4.244.1=0.6,L w /D=1.44/2.4=0.65.2'W h l L =3600*0.0054/1.445.2=7.831m ,查液流收缩系数计算图得液流收缩系数E 为1.03,依下式得堰上液层高度OW hOW h =32)'(100084.2Wh l L E =32)44.10054.03600(03.1100084.2⨯⨯⨯=0.0029m 因为:0.05﹣OW h ≤W h ≤0.10﹣OW h 所以 W h =0.06-0.025=0.031m6.2.3降液管宽度和面积由D l W =0.6查弓形降液管的宽度与面积图,得D W d =0.1,T f A A =0.055,故d W =0.1D =0.1⨯2.4=0.24mf A =0.055⨯24D π=0.055⨯0.785⨯24.2=0.2492m由下式计算液体在降液管中的停留时间以检验浆液管面积,即τ='s T f L H A =310540.0249.0-⨯⨯=19.9s >5s 符合要求 6.2.4降液管底隙高度取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0u 为0.10s m (一般的降液管底隙的流速'0u 可取范围为0、07~0、25s m )依下式计算降液管底隙高度0h ,即0h =''0u l L W s =10.044.110103⨯⨯-=0.069m6.3塔板布置(1)取边缘区宽度c W =0.040m ,安定区宽度s W =0.080m (s W =70~100mm ) (2)依下式计算开孔区面积a A =2(R x R x R x 1222sin 180-+-π) =2(16.188.0sin 16.118088.016.188.01222-⨯+-π) =4.8762m其中 x =)(2s d W W D+-=)080.024.0(2.1+-=0.88m R =c W D-2=040.02.1-=1.16m6.4筛孔数与开孔率取筛孔的孔径0d 为5mm (范围3~8mm ),正三角形排列,一般碳钢的板厚δ为3~4mm ,0d t =3.0~4.0,取碳钢的板厚δ为4mm ,0d t =4.0, 故孔中心矩t =0.50.4⨯=20mm 依下式计算塔板上的筛孔数n ,即n =a A t )(23101158⨯=876.42010115823⨯⨯=14116孔 依下式计算塔板上开孔区的开孔率ϕ,即ϕ=%0aA A =%)(907.020d t =%0.4907.02=5.67% 每层塔板上的开孔面积0A 为0A =a A ϕ=0.0567⨯4.876=0.2762m气体通过筛孔的气速0u =s V A ==276.03.075=11.14s m6.5塔的有效高度精馏段有效高度)(精Z =(31-1) ⨯0.4=12m提馏段有效高度)(提Z =(66-1)⨯0.4=26m全塔有效高度Z =(31+66-1)⨯0.4=38.4m6.6塔高计算塔高=N P *H T =0.4*97=39m·7.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7.1气体通过筛板压强降相当的液柱高度依式:h p=h c+h 1+h δ·7.1.1干板压强降相当的液柱高度hc 依0d /δ=5/4=1.25, 查图得Co=0.78由式hc=0.0512)U (Coo()(m 精V ρ/)(Lm 精ρ)=0.0197m ·7.1.2气流穿过板上液层压强降相当的液柱高度h 1 735.00=εFa=ua)(m 精V ρ=0.801 查的充气系数=0.735所以h 1 =εo L h =εo (W h +OW h )=0.735*0.06=0.0441m·7.1.3克服液体表面张力压强降相当的液柱高度h б h б=4б/)(Lm 精ρg 0d =4*0.03692/654/9.8/0.005=0.0046mh p=h c+h 1+h δ==0.0197+0.0441+0.0046=0.0684mm单板压强降△P= h p )(Lm 精ρg=0.0684*654*9.8=438.4kPa ≯0.7kPa(在设计允许范围内)·7.2雾沫夹带量ev 的验算 Ev=5.7*10(-6)/б(hf -Ht au )2/3=0.0045<0.1kg 液/kg 气所以设计符合不会发生过量雾沫夹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