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
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新闻学:新闻学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
它涵盖了新闻报道的原则、新闻写作的技巧、新闻伦理与法规等内容。
同时,也包括了对不同类型新闻报道的研究,如消息、特写、新闻评论等。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传播学不仅关注信息传递的过程,还关注这个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
3. 媒体学:媒体学主要研究媒体的内容、形式、技术和影响。
它涉及到对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的研究,包括它们的运作方式、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
4. 广告学: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的理论和实践。
它涉及到广告策略的制定、广告创意的设计、广告媒介的选择以及广告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5. 公关学:公关学主要研究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它涉及到如何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
6. 数字媒体与社交媒体:随着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与社交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学的重要领域。
它涉及到数字媒体的原理、社交媒体的运行机制、数字内容的创作与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7. 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主要研究信息的跨国流动和文化多样性。
它涉及到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策略等内容。
8.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主要研究传媒产业的经济活动和规律。
它涉及到传媒企业的运营管理、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等内容。
9. 传媒法与伦理:传媒法与伦理主要研究传媒行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涉及到对各种传媒内容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规范等内容。
10.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是新闻传播学的实践应用之一,它涉及到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传播效果,以及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163课程名称: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考核方式:分散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过程与⽣法,重点介绍新闻传播实证研究中的量化和质化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所涉及的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调查实验法等等。
学生将学习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的逻辑、伦理困境、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呈现研究结果等。
本课程通过深化学生对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特点,使学生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民生、强化责任担当,具有写作符合学术规范、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能力。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用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并掌握如何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变成可行的研究课题,如何设计出一套研究方案并实施,如何写出一份规范的研究计划书,以及如何撰写展示自己成果的研究报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针对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该专业学生了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类别、研究设计等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初步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系列相关知识,例如框架分析等、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测量等等。
通过学习,学生要基本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流程,掌握写作的规范,能够读懂相关的研究文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解读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内涵,为之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和意识的传播现象。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传播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正文:一、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1. 传播学的起源和背景2. 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3. 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在社会文化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5. 当前传播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与理论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媒介、受众2. 传播效果理论:以言说人理论、两步流理论为例3. 传播行为理论:犯罪媒体效应理论、媒介多元化理论4. 传播伦理与道德:公共关系伦理、媒体伦理5. 传播策略与战略:宣传理论、公关理论三、媒介与传播内容1. 媒介与传播技术: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网络新媒体2. 媒介产业与政策:传媒经济、传媒监管3. 媒介素养与传播职业:媒介写作、摄影摄像技巧、编辑设计基础4. 传媒创新与传播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传播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1. 传播研究方法概述: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 媒介内容分析方法: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3. 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实验设计、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4. 传播策略与传播评价:媒介计划、广告效果测评5. 传播实践:公关策划与执行、媒体管理与运营五、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发展1. 传播学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学挑战与机遇3. 传播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4. 传播学与跨文化交流5. 传播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教学大纲对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理论、媒介与传播内容、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以及传播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在传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65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1实验(上机)学时:11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名称)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传播学学生专业必修课。
课程主要围绕新闻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系列方法,系统介绍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分析、理解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让学生了解社会(传播)研究的基本思维;•使学生掌握社会(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方法课程打下基础;追求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普及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及一般步骤、研究问题选取、研究方案设计、概念测量与操作化、抽样原理与方法、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达等传播学研究中一些常用而成熟的方法。
课程重点对问卷设计、调查执行、资料搜集和录入、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
本课程将采用老师专题主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专题研讨和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提升学生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项目以及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导论第一节研究方法重要性1.四个案例2.讨论对于一些传播现象,如何开展分析3.讨论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失4.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期待第二节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第三节介绍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第四节介绍教学方式和课堂规则第五节介绍参考文献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复习思考题:1.作为传播学系学生,你们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有哪些困惑?2.你们认为信息传播过程中,哪些因素最重要?第二章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第一节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1.为什么要研究2.研究遵循的途径第二节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特点2.逻辑过程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比4.社会科学研究难点第三节社会科学中的差异取向第四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第五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特点2.两者差别与比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理解科学研究飞方法体系;掌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特点和差别。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021年春季学期主讲:戴佳Email:开放时间:周二下午2:20-4:55,六教6A215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传播研究方法的入门课,重点介绍基础的传播研究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教学教材:《传播研究方法》(美)琼恩·基顿著,邓建国,张国良等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参:1. 周翔著,《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 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3. 约翰·雷纳德著,李本乾等译, 《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安德斯·汉森等著,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5. 费雷德里克·威廉姆斯著,《传播统计法-定量研究操作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6. 威廉·劳伦斯·纽曼著,郝大海译,《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人民大学出版社7. Lindlof, T. R., & Taylor, B. C. (2002). Qual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 Sage.8. Frey, L. R., Botan, C. H., & Kreps, G. L. (2000). 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9. Booth, W., Colomb, G., & Williams, J.(2021).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0. Williams, F., & Monge, P. (2000). Reasoning with statistics: How to read quantitative research (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11. Rubin, R.B., Rubin, A.M., & Piele, L.J. (1999).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sources. Belmont, CA: Wadsworth.备注:相关读物(如期刊论文,案例资料等)通过email 等形式课前布置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1教材
现在,不同学科不同方法之间的交叉已经主流趋势 传播学主要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但中国的传播学却扎根于人文科学的土壤
所以,在方法论上显得比较单薄 推荐阅读: 汪丁丁《复杂思维为何艰难》 链接 赵鼎新《社会科学研究的困境:从与自然科学的区别谈起》 链接
7
人文科学
什么是真实?
前现代的观点:眼见为实 现代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学安排
大致内容安排如下:
3-4.方法论 5.概念化 考核方式: 6-7. 抽样 8-9. 问卷设计 平时成绩30%(课堂发言、考勤、作业) 10-11.实验法 期末考试70% 12.内容分析法 13-14.统计学原理 15-17. 统计学实践 18.期末随堂闭卷考试(包括统计学上机考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开幕大拷问
4、遵循科学:to discover truth through objective evaluations of data
12
科学研究的特征
与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相比,科学的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1.公开的(public VS. private)
2.客观的 (objective VS. subjective) 3.以实证为基础(empirical VS. speculative) 4.经过系统的积累(systematic and cumulative VS. anecdotal) 5.具有一定的预测性(predictive VS. ad hoc)
3. 解释性研究(Explanation): 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回答 why 4. 解读性研究(Interpretation):在特定文化语境下诠释社会意义 不同类型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理论,仅以媒介使用研究为例 Empirical theories: Media Choices/Program Choices Media richness theory Normative theories: 使用与满足理论(U&G)/Play theory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传播学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播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大纲以五个主要部分为基础,涵盖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
每个主要部分又以五至九个小点展开,详细讨论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
正文:一、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模型:介绍传统线性模型、交际模型和媒体效果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2. 传播的效果:探讨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行为改变。
3. 社会认知理论:分析观众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解读方式。
4.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文化研究理论:理解媒体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1. 新闻报道原则:传达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2. 媒体伦理:探讨新闻报道和媒体操纵行为中的道德问题。
3. 媒体政治经济学:分析媒体所有权和政治经济背景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4. 社会舆论:评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5. 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在舆论传播和个人互动中的重要性。
三、广告与公关:1. 广告传播理论:介绍广告的构建、营销和影响因素。
2. 广告策略和创意:探讨广告设计和创意表现的重要性。
3. 公关原理和实践:解析公关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
4. 品牌管理:研究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策略和方法。
5. 数字营销:讨论数字媒体在广告和公关中的应用和效果。
四、传播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介绍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技术。
2. 实验研究:探讨实验设计、因果推断和实施过程。
3. 访谈和观察:分析访谈和观察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内容分析:研究文本和图像在传播中的语境和意义。
5. 数量和质性研究:比较数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五、国际传播研究:1. 全球传播流动:探讨跨国媒体和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跨文化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接收和解读差异。
3. 发展传媒:研究发展中国家媒体的现状和挑战。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课程编号120105030001 课程负责人刘九洲教学团队成员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 2 学时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24 8 0 0 0 0 0【教学目的及要求】1、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经典的新闻传播理论;2、阅读并研讨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传播理论书籍和论文;3、初步具备进行理论引导性研究的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专题一:理论建构与学术研究社会科学的理论建构;新闻理论建构的缺失。
专题二:西方新闻传播批判学派的研究批判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历史背景;传播学批判学的主要研究视角;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
专题三: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判理论大众媒介传播与文化工业理论;大众传播与“公共领域”理论。
专题四:政治经济学的媒介批判理论媒介企业成为二十世纪的新兴大工业;政府成为消费者;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业已形成。
专题五:符号学媒介批判理论对符号学的历史认识;符号学产生的学科渊源及研究状况;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媒介批判学者对符号学理论的应用;符号学媒介批判的研究方法。
专题六: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产生的背景;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派别;霍尔的社会理论与文化理论。
专题七: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理论女性主义的含义;女性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女性主义思潮的主要派别;女性注意媒介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思维方法及研究方法。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参考书目1、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4年。
2、黄新生,《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
3、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重庆出版社,1993年。
4、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5、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年。
新闻传播学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01002021 学分:2.0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新闻传播学》为通识教育课。
【教学目的】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新闻传播学,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
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绍切忌片面。
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
《传播研究方法》第一讲
质性研究
探索主观经验,深入理解现象。
数据收集方法
1
问卷调查
收集大量数据,量化分析。
2
访谈
深入了解个体经验和观点,质性分析。
3
观察
直接观察行为和环境,描述性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
使用统计方法,量化数据分 析。
定性分析
使用主观解释方法,质性数 据分析。
内容分析
对文本和媒体Biblioteka 行系统分类 和统计分析。社会构建主义
2
测量的研究结果。
认为研究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构建过程,
关注研究者的主观解释。
3
批判理论
关注社会权力关系和结构,挑战现存的 社会制度和结构。
研究感性理论
符号互动主义
认为现实是通过符号和交互建构的,注重对话和符号意义的解释。
文化研究
研究特定文化组的价值观、社会行为和符号系统。
叙事研究
关注叙事结构和意义,通过故事理解人类经验的构建。
变量的分类
1 自变量
能够独立改变的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
2 因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变量。
3 中介变量
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中介过程。
4 调节变量
改变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强度或方向的 变量。
研究设计的类型
实验设计
控制自变量,确定因果关系。
调查设计
收集大量数据,了解群体特征和 态度。
《传播研究方法》第一讲
欢迎来到《传播研究方法》第一讲!本课程将带领您深入了解研究方法的定 义、研究范式、研究感性理论、变量的分类、研究设计的类型、数据收集方 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方法的定义
研究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和程序,旨在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术和工具。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案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案教案标题: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常见技术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新闻传播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教学内容:1.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概述a. 新闻传播研究的定义和意义b.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分类和特点2. 定性研究方法a. 访谈法b. 观察法c. 文本分析法3. 定量研究方法a. 问卷调查法b. 实验法c. 统计分析法4. 混合研究方法a. 跨学科研究方法b. 多方法研究设计5.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景。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研究方法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特定的新闻传播问题,并讨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方法选择和理由,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价。
6.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研究方法选择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研究设计。
7. 练习与评估: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例如设计问卷、分析实验结果等,以检验学生对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材料,包括新闻传播领域的典型研究案例。
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并展开讨论。
4. 练习题目和评估标准,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传播研究方法1
传播研究方法讲课提纲1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柯惠新2006年3月第一讲科学的原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二讲测量量表的编制和问卷的设计第三讲抽样原理和方法第四讲探索性研究的常用方法第五讲描述性研究的常用方法第六讲因果关系研究的常用方法第七讲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报告的撰写第八讲网络调查方法简介主要参考文献《大众媒体研究》,李天任等译,亚太图书出版社,1997 *《大众传播研究》,刘燕南翻译,华夏出版社,2000 *《传播研究方法总论》,杨孝潆,三民书局印行,1977《传播研究调查法》,苏蘅,三民书局印行,1985《民意调查实务》,柯惠新、刘红鹰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范伟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社会研究方法》,爱尔•巴比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 **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著,教育出版社,2000《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编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柯惠新、王宁译,新华出版社,2004 《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第2版)》,柯惠新、沈浩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北京奥申篇)》,柯惠新等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讲科学的原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一部分科学的原理、科学和科学研究一、一个实际的应用问题:奥运申办媒介传播效果问题的提出:关于申办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们可以进行哪些研究?------ 媒介的传播效果?是否支持北京申办奥运?申办奥运对我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弊相当?申办奥运对北京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弊相当?申办奥运对我们个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弊相当?媒介宣传在申办过程中能否起到一定的作用?媒介宣传在哪些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何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关于媒介的传播效果有哪些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中国是否适用?如何测量媒介的传播效果?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帮助媒介提高宣传效果?讨论:你将如何帮助媒介(可以选择一种,或全部)研究奥运申办的媒介传播效果?讨论:大众媒体研究和新媒体研究中还有哪些基本的研究问题,类似奥运申办的媒介传播效果,试列举一些你们认为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可以集中谈某一种媒介,如电视或报纸听众为什么选择这个台而不是另一个?人们最常看报纸的哪一部分内容?什么样的广告最吸引观众?什么样的广告最能说服消费者?如何正确地选择媒体和分配广告时间?新闻传播对人的现代化观念的形成有无效果?等等问题1:寻求问题答案有哪些主要方法?试举例说明。
《新闻传播学》教案
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新闻传播策略。如针对不同年 龄段的受众,选择不同的新闻传播媒介和平台;针对重大新闻事件,采 用全媒体传播策略等。
06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新闻传播伦理概述
新闻传播伦理的定义
探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以确保新闻传 播的公正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摄影与摄像
新闻摄影的基本技巧
01
02
03
构图技巧
运用三分法、黄金分割等 构图原则,使图片内容更 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光线运用
合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 ,塑造被摄对象的形态和 质感,营造氛围。
瞬间捕捉
通过预判和快速反应,捕 捉新闻事件中的决定性瞬 间。
新闻摄像的基本操作
摄像机操作
熟练掌握摄像机的各项功 能,如推、拉、摇、移等 镜头运动。
个人或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新闻信息,具有内容多样、观点 多元的特点。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策略
01
媒介融合
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与合作,形成互补优势,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如报
纸与网络的融合,形成电子报纸、网络新闻等。
02 03
全媒体传播
综合运用各种新闻传播媒介和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格 局。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传播同一新闻事件 。
案例介绍
对所选案例进行详细介绍, 包括背景、经过、结果及影 响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 解案例。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 析,探讨新闻传播策略、技 巧及创新点,提高学生的新 闻传播素养。
案例启示
总结案例的启示意义,引导 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新闻传播工作中,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
《新闻传播学原理》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新闻传播学原理是新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新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法规和政策、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
二、教学要求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新闻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该课程宜与新闻事业史课程同步开设,或在新闻事业史课程之后开设,以便学生结合具体新闻史和新闻实践掌握新闻传播原理。
这门课对其它新闻业务课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四、建议教材以文字教材为主要依据,适当组织面授辅导。
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经常关注各种新闻现象,结合实际理解新闻传播理论。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本课程的课内学时为54学时,3 学分。
二、本课程音像教材包括27节录音课和2 节录像课(期末复习指导)。
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导教材。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情况大致如下:见《课程实施计划》,此次略。
第三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新闻传播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意义,掌握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二、市场经济与中国新闻事业新变动三、积极审慎的新闻改革第二节掌握新闻规律,推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一、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二、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意义三、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方法上新闻传播编第二章新闻传播的起源[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掌握新闻起源和本源问题的唯物史观,大致了解中外不同新闻定义,理解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完整word)《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播学研究方法》是介绍传播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课程,针对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共20学时。
通过该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及几种主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二)目的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
2、掌握一种传播学研究方法
3、建立系统的思维体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专题一绪论
知识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的性质与类别、概率与取样
专题二测量程序与工具
知识点:测量的基础、信度与效度、量度化方法、问卷设计、测验的编制、态度量表的建立
专题三搜集资料的方法
知识点:调查访问法、语义分析法
专题四资料分析
知识点: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专题五研究报告撰写
知识点:研究报告撰写步骤、导言、方法、结果、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四、考核
各小组形成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评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下),杨国枢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一、前言根据笼统的概括方式来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往往被大众分为两种研究形式,一种是定性研究,另一种则是定量研究。
但是实际上这种概括的方法太过粗糙、太过简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仅用这两种形式来概括,未免显得不太合适。
因为在现实研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两种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存在着功能和内容上的交叉重复。
因此,为了顺应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需要,当前学界普遍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调查研究法;二、内容分析法;三、控制实验法;四、个案研究,共四个维度。
调查研究法实质上就是采取客观的学术态度和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中存在的某一种现象。
在一个相对确定的概括范围内所进行的实地考察研究。
并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出有效结论的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
而新闻传播学中的内容分析法是文献研究中的一种类型。
它其实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以及电视等大众的传播媒介中显性的所有内容所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
本方案大概结构如下:1、前言;2、课题名称;3、课题界定;4、研究目的与意义;5、研究方法;6、研究假设;7、研究步骤;8、预计成果。
二、课题界定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实质上就是新闻传播研究的工具。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使用是否合理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所要研究的课题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
不过需要说的是,目前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专项研究并不多见,对国外所运用的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研究更是寥寥可数。
因此本文提出疑问: 国外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如何?数年来国外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有哪些变化?影响国外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一研究对我国新闻传播的研究方法有何借鉴?这一系列问题当前学界未有结论。
研究生教学大纲 新媒体传播研究
《新媒体传播研究》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媒体传播研究Teaching(Course)Outline of:New media communication research课程代码:316307开课学院:艺术学院授课对象: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任课教师学时:32 学分:2课程类型:选修课开课学期:第3学期考核方式:考查预修课程:面向学科: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课程简介:《新媒体传播研究》以新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为基础,结合典型的新媒体传播案例,培养学生对新媒体新闻、新媒体传播、新媒体营销、新媒体文化、新媒体用户、新媒体媒介素养、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法律法规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新媒体传播研究》从新媒体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出发,在探讨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形式、内容、传播、技术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
本课程重视多元观点与宽阔视野,重点以鲜活的案例进行引入和探讨,并超越简单现象,力求学生能全面洞悉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发展、内容生产、受众特点,提升自己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介素养和生存能力,帮助大学生理性地认识新媒体、理解新媒体、探索新媒体、反思新媒体与应用新媒体,最终在新媒体社会中智慧生存,成为信息社会具备批判力、竞争力和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 课程主要内容:探讨对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充分理解新传播革命的变化和本质。
梳理新媒体技术变迁的脉络,了解数字技术对互联网普及的推动作用。
辨识互联网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的身份转变,掌握新媒体用户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特点。
比较数字化、可视化、社会化媒体、大数据、AI新闻等各种新兴新型信息生产加工方式,掌握新媒体信息生产传播的新特点。
比较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了解新媒体文化及其影响。
利用对网络问政、网络舆情、意见领袖、互联网社会思潮的学习,了解互联网和社会发展的相关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毕秋灵编写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806 目录前言 (807)第一章如何选题 (808)一、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 (808)二、选题的标准 (808)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808)第二章研究设计的框架 (809)第一节研究三要素 (809)第二节研究的三种路径 (810)一、定量研究 (810)二、定性研究 (810)三、混合研究 (810)四、选择研究路径的标准 (811)第三章文献综述 (812)一、文献综述的作用 (812)二、文献综述的方法 (812)第四章目标陈述 (814)一、定性目标陈述 (814)二、定量目标陈述 (814)三、混合研究目标陈述 (814)第五章理论运用 (816)一、定量研究中的理论运用 (816)二、定性研究中的理论运用 (816)第六章定量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818)一、调查方法计划的构成要求 (818)二、实验方法计划的构成要素 (818)第七章定性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819)一、定性研究的特征 (819)二、研究策略 (819)数据收集步骤 (819)第八章混合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821)一、混合研究步骤的基本要素 (821)二、策略选择的标准 (821)三、选择性策略和可视模型 (821)四、数据收集步骤 (821)五、数据分析和确认步骤 (822)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前言本课程围绕新闻传播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理论讲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讲授学位论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学术资料的能力、把握科研选题的能力、实施科研试验的能力、分析实验与调查资料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和开展科研创新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分八章:如何选题、研究设计的框架、文献综述、目标陈述、理论运用、定量研究的路径与方法、定性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混合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加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三年级学生。
本课程共计36课时。
807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808第一章如何选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选题的标准,并能够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逐步明确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
课时分配:2课时一、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在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研究问题。
对于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说,必须在众多可能性面前进行选择。
社会研究作为人们了解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的一项认识活动,不是笼统或者漫无边际的,而是十分具体、明确、有针对性的。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是如此。
每一项研究,都是针对新闻传播领域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的。
并非对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进行或者值得进行科学研究,也就是说,所有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1)可以由科学研究来回答的(2)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二、选题的标准1. 理论意义2. 应用价值3. 创新性4. 可行性5. 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研究问题的明确化课题的明确化,指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1)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最好运用变量的语言,且采用提问的形式。
(2)除了单纯的描述研究外,问题的陈述必须至少包括两个变量。
(3)问题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设计的框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路径和选择路径的标准。
课时分配:2课时在论文写作之前,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来确定研究框架。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三种研究路径: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
它们包含了作为知识观的哲学假设、研究策略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三要素克罗蒂(1998)提出,在研究方案中,需要考虑四个问题:1、什么样的认识论——理论视角中的知识论——贯穿于本研究之中(如客观主义、主观主义等)?2、什么样的理论视角——哲学立场——潜藏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之中(如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等)?3、什么样的方法论——联系着方法和结论之间的行动计划或策略——主导者我们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民族志研究等)?4、什么样的方法——技巧和步骤——是我们打算使用的(如问卷法、访谈法、小组访谈等)?这四个问题体现出研究设计过程中与决策有关的思维层次。
不仅如此,明确了这些方面还能确保从复杂的哲学假设中选择出来的方法被贯彻始终,它能使在资料收集与分析时所作出的决策更具有可操作性。
照此思路,我们可把克罗蒂模式概念化于下列三个关于研究设计的核心问题中:1、研究者运用什么样的知识观(包括理论视角)?2、什么样的研究策略将贯穿整个研究步骤?3、将使用什么研究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1、可供选择的知识观知识观陈述是指在研究期间,研究者着手一个研究项目时所带有的关于要获得什么以及如何获得的某种假设。
这种知识观可以叫做范式,亦或被视为研究方法论。
(1)后实证主义知识观后实证主义主张一种决定论哲学,在这种哲学中,他们认为原因很可能影响结果,因此,就像实验中的结果检验那样,后实证主义在研究中往往需要检查影响结果的原因。
(2)社会建构性知识观在研究中,社会建构性知识观所持的假设是个体知识来源于他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个体对自己的经历形成了一些直接指向确定事物的主观性的意义。
研究的目标应尽可能地向参与者对所研究的情境的看法靠近。
(3)辩护/参与式知识观辩护/参与式知识观认为,后实证主义者并不符合边缘个体或群体,或者并不足以表达社会正义之诉求的那些结构法则和理论强加在研究之中。
(4)实用主义知识观他们认为,知识观源于行动、情境和结果,而不是源于后实证主义者认为的那种先行条件。
他们关注实用——“什么有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2、研究策略809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810 (1)与定量研究相关的策略z实验法:实验环境中随即选择被试的真实验和非随机性设计的准实验,准实验设计中包括单一被试设计。
z调查法:为收集数据而实用问卷法和结构访谈法的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其目的是从样本中推导总体的情况。
(2)与定性研究相关的策略z民族志研究z扎根理论z个案研究z现象学研究z叙事研究(3)与混合研究相关的策略z顺序法:研究者尽量用某种方法来详细阐述和说明用另一种方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
z并行法:研究者为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把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综合起来实用。
z转换法:研究者把一种理论视角视为“最佳视角”,这种视角为研究中的一些有趣的主题提供了框架,为资料收集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预期的结果及其变化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
(4)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混合研究预设问题呈现方法既有预设法又有呈现法基于问题的工具开放式问题既有开放式问题又有封闭式问题行为数据、态度数据、观察数据、普查数据访谈资料、观察资料、文献资料、视听资料源于所有可能的多重数据形式统计分析文本和图像分析统计和文本分析第二节研究的三种路径一、定量研究研究者主要运用后实证主义知识观来建构知识(如因果联想、具体变量、假设和问题的简化、测量和观察的运用以及理论检测),实用诸如实验调查等研究的策略以及用事先确定好的工具收集统计数据。
二、定性研究研究者通过基于建构主义的视角(即个体经历多重意义,意义的社会性建构或历史性建构,建构理论或形式理论模式的意图)来建构知识观,或用辩护/参与式视角(即政治的。
观念趋向、集体主义、变化适应性)来建构知识观,或二者兼而有之。
三、混合研究研究者以实用主义为基础(如效用倾向性、问题中心主义和多元化)建构知识观。
它运用顺序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法或并行法等资料收集方法为研究策略,以能最好地理解所研究的问题为目标,资料收集包含数量信息和文本信息两方面。
四、选择研究路径的标准1、与问题匹配2、个体经历3、受众811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812第三章文献综述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查找文献、阅读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课时分配:4课时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对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所具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2、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以往的研究者在探索该问题领域时采取的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策略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这些都为我们自己在进行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
3、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别人的研究成果是什么,与自己的研究结论有何区别,你是验证了别人的结论还是推翻了别人的结论。
二、文献综述的方法1、如何查找相关文献相关著作、相关论文、相关统计资料和档案资料○1英文: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也是十分重要的论文索引工具。
Social Science Index(社会科学索引,简称SSI):收录了全世界最重要的英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题目。
○2中文中国知网:主题、关键词、题目、摘要、发表时间○3国家有关部门出版的各种统计资料和年鉴《中国报业年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年鉴~传媒调查卷》2、如何选择阅读的文献(1)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来选择(2)根据发表的时间来选择:在其他方面的情况差不多时,时间越近的研究越有用。
这些研究应该是已经考虑了比其更早一些的研究成果。
(3)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确定。
知名学者可能做的是研究质量更高的论文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1)每一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即了解各个不同的研究分别是从哪一点出发的,它们各自的目标是什么(2)该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抽样设计、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方法等(3)该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它在讨论部分所提出的观点,所作的推论等(4)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
这种评价既包括研究者所认为的该研究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也应包括研究者所认为的该研究所存在的主要不足,特别是在方法上、研究效度或信度上的不足。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4、文献综述的内容(1) 陈述研究的中心目的或焦点(2) 简略陈述关于样本、总体或参与者的信息(3) 综述与研究相关的关键成果(4) 根据这种综述是否是方法论综述,指出研究者存在的技术和方法论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