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毕秋灵编写
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06 目录
前言 (807)
第一章如何选题 (808)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 (808)
二、选题的标准 (808)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808)
第二章研究设计的框架 (809)
第一节研究三要素 (809)
第二节研究的三种路径 (810)
一、定量研究 (810)
二、定性研究 (810)
三、混合研究 (810)
四、选择研究路径的标准 (811)
第三章文献综述 (812)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 (812)
二、文献综述的方法 (812)
第四章目标陈述 (814)
一、定性目标陈述 (814)
二、定量目标陈述 (814)
三、混合研究目标陈述 (814)
第五章理论运用 (816)
一、定量研究中的理论运用 (816)
二、定性研究中的理论运用 (816)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818)
一、调查方法计划的构成要求 (818)
二、实验方法计划的构成要素 (818)
第七章定性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819)
一、定性研究的特征 (819)
二、研究策略 (819)
数据收集步骤 (819)
第八章混合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821)
一、混合研究步骤的基本要素 (821)
二、策略选择的标准 (821)
三、选择性策略和可视模型 (821)
四、数据收集步骤 (821)
五、数据分析和确认步骤 (822)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前言
本课程围绕新闻传播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理论讲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讲授学位论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学术资料的能力、把握科研选题的能力、实施科研试验的能力、分析实验与调查资料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和开展科研创新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分八章:如何选题、研究设计的框架、文献综述、目标陈述、理论运用、定量研究的路径与方法、定性研究的路径与方法。混合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加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三年级学生。
本课程共计36课时。
807
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08
第一章如何选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选题的标准,并能够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逐步明确适合自己的研究
问题。
课时分配:2课时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在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研究问题。对于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说,必须在众多可能性面前进行选择。社会研究作为人们了解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的一项认识活动,不是笼统或者漫无边际的,而是十分具体、明确、有针对性的。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是如此。每一项研究,都是针对新闻传播领域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的。
并非对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进行或者值得进行科学研究,也就是说,所有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1)可以由科学研究来回答的
(2)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选题的标准
1. 理论意义
2. 应用价值
3. 创新性
4. 可行性
5. 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课题的明确化,指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1)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最好运用变量的语言,且采用提问的形式。
(2)除了单纯的描述研究外,问题的陈述必须至少包括两个变量。
(3)问题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研究设计的框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路径和选择路径的标准。
课时分配:2课时
在论文写作之前,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来确定研究框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三种研究路径: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它们包含了作为知识观的哲学假设、研究策略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三要素
克罗蒂(1998)提出,在研究方案中,需要考虑四个问题:
1、什么样的认识论——理论视角中的知识论——贯穿于本研究之中(如客观主义、主观主义等)?
2、什么样的理论视角——哲学立场——潜藏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之中(如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等)?
3、什么样的方法论——联系着方法和结论之间的行动计划或策略——主导者我们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民族志研究等)?
4、什么样的方法——技巧和步骤——是我们打算使用的(如问卷法、访谈法、小组访谈等)?
这四个问题体现出研究设计过程中与决策有关的思维层次。不仅如此,明确了这些方面还能确保从复杂的哲学假设中选择出来的方法被贯彻始终,它能使在资料收集与分析时所作出的决策更具有可操作性。
照此思路,我们可把克罗蒂模式概念化于下列三个关于研究设计的核心问题中:
1、研究者运用什么样的知识观(包括理论视角)?
2、什么样的研究策略将贯穿整个研究步骤?
3、将使用什么研究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1、可供选择的知识观
知识观陈述是指在研究期间,研究者着手一个研究项目时所带有的关于要获得什么以及如何获得的某种假设。这种知识观可以叫做范式,亦或被视为研究方法论。
(1)后实证主义知识观
后实证主义主张一种决定论哲学,在这种哲学中,他们认为原因很可能影响结果,因此,就像实验中的结果检验那样,后实证主义在研究中往往需要检查影响结果的原因。
(2)社会建构性知识观
在研究中,社会建构性知识观所持的假设是个体知识来源于他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个体对自己的经历形成了一些直接指向确定事物的主观性的意义。研究的目标应尽可能地向参与者对所研究的情境的看法靠近。
(3)辩护/参与式知识观
辩护/参与式知识观认为,后实证主义者并不符合边缘个体或群体,或者并不足以表达社会正义之诉求的那些结构法则和理论强加在研究之中。
(4)实用主义知识观
他们认为,知识观源于行动、情境和结果,而不是源于后实证主义者认为的那种先行条件。他们关注实用——“什么有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2、研究策略
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