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
题目:浅谈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4)
一、高起点抓好总体规划建设,促进城市扩容和素质提升 (5)
二、高眼界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实现立体发展 (5)
三、高品位搞好旧城区改造,使城市更靓丽 (5)
四、高速度推进以城带乡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 (6)
五、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 (6)
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城市建设是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

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积极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这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外向度的正确选择,是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建设合理规划可持续发展
浅谈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

但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与发展经济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让城市建设走上一条现代化发展之路成为一个有效的措施。

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可
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

具有指导和规X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城市建设是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

城市设施在规划、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方能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

确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情、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城市规划,这是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的前提,这就要为城市进行功能定位。

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

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有的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斩的城市规划方法,如英国在1968年用新的结构规划和局部规划的两阶段规划方法代替原有的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

在规划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还增加了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以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因此成为多目标、多方面的更为综合的规划。

这种规划方法仍在发展中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位结构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
贯的综合研究”。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X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世纪之交的我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人们通常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

国内外经验证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

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

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

城市规划工作从
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因此,我认为要搞好城市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要抓好如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高起点抓好总体规划建设,促进城市扩容和素质提升
塑造好现代化城市形象,增强经济竞争能力,更大X围地“引进来”与“走出去”,是适应入世的必然选择,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为此,首先必须高起点搞好城市扩容,当务之急是搞好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对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规划是“龙头”。

要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综合布局,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真正为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着想,坚持不乱上项目,不盲目攀比,不一味追求高档豪华和所谓“第一”。

要建立高效合理的交通体系,放手走出母城区,形成放射状的城市圈,围绕周边的高速公路进行交通整合,做好“联网”文章,完善各种交通配套设施。

二、高眼界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实现立体发展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关系国家战备利益,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是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条件下增强城市防护功能、保持城市稳定的长远之策,国内外有识之士对此十分关注。

地下空间开发,可节约地皮,缓解地面空间利用的紧X度;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果;可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之苦;可发展仓储业,有效增添绿地面积等等。

可以说城市地下空间具有得天独厚之利,开发势在必行。

要以高远的眼界和超前的意识,充分考虑地下空
间的逐步配套开发,把增强防护功能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

要着手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法规,明确地下空间所有权、开发权、使用权、管理权等,制定开发和管理的实施细则和有利于地下空间开发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企业、部门或个人参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分阶段建设地下城、地下交通网、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及开辟商贸服务、娱乐、医疗、体育、会议场所等。

三、高品位搞好旧城区改造,使城市更靓丽
现在,有不少城市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历史积淀不深,城市缺乏意境和特色景观,缺乏“引进来”的魅力。

因此,在进行城市外延扩X的同时,必须加紧做好旧城区的改造和美化工作。

城市改造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兼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以宽敞亮丽为目标,改造主要街道,让条条道路宽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使整个城市繁华似锦、夜色如画。

要以清新秀美为目标,注重园林绿化建设,努力建设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要以整洁有序为目标,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抓好城市环境管理。

四、高速度推进以城带乡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大中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镇,增强区域城市体系的经济联系与功能配合效能,有利于扩大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周边乡村的城镇化,使其成为工业化拓展的基地、城乡物资交流的场所、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要着力城乡主导产业的关联带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在壮大支柱工业的过程中,可在城郊择址开辟工业园区,充分利用土地级差收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区街集体企业实施易地搬迁改造,促进企业转产、改建、技术改造,提高其技术
水平和产品档次;可建立和扩大各类大型专业市场,并在周边农村培育一批特色生产、加工基地,扶持一批连接市场与基地的公司,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与互惠;可立足近郊、面向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把城里人的消费引向周边乡村。

要着力探索城镇带动农村的新路子,以城区为依托,在周边建立各有侧重、大中小有机结合的城镇群,把城市的先进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向农村扩散,与农村丰富的资源结合起来;加快城市大工业的辅助生产和一部分小型工业向农村转移,把城市工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

要着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尽快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五、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及城市的资源供给力,则要求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据此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得出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再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比较,直至满足为止。

这种城市规划新思路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综合需要与可能,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 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将城市的资源环境
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

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了两个决策作用点: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

城市环境承载力即城市环境对污染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即城市的资源(包括土地、淡水、森林、能源等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

对于任何区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的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思路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

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

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

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显然上述规划思路充分考虑到客观条件对城市发展的约束及科技进步对城市发展的能动作用,以之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将有助于从规划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的内涵型、集约式发展以及“科教兴市”战略的贯彻实施。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高等教育,2001.
[2] 赵民,何丹.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J].城市规划汇刊,2000,
[3] 赵燕菁.制度经济学视觉下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5,6.
[4] 陈建元.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产权结构和土地使用制度之间的关系:私有制、国有制还是其他[J],国际城市规划,2007.
XX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写作过程记录表(此页由学生填写)
XX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评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