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结构及特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骨组织
• 猪骨约占胴体的5%~9%,牛占15%~20%. • 骨由骨膜、骨质及骨髓构成。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 髓。红骨髓细胞较多,为造血器官,幼龄动物含多 . • 骨的化学成分,水分约占40%~50% ,胶原蛋白 约占20%~30% ,无机质约占20%。无机质的成 分主要是钙和磷。 • 将骨骼粉碎可以制成骨粉,作为饲料添加剂,此外 还可熬出甘油和骨胶。利用超微粒粉碎机制成件泥, 是肉制品的良好添加剂,也可用作其他食品以强化 钙和磷。
(5)肌原(钙)蛋白(Troponin)
肌钙蛋白对Ca2+有很高的敏感性,每一个蛋白分子具有4个
Ca2+结合位点。肌钙蛋白沿着细丝以38.5nm的周期结合在原肌
球蛋白分子上。有三个亚基,钙结合亚基(Tn C),是Ca2+的 结合部位;抑制亚基(Tn I),能高度抑制肌球蛋白中ATP酶的活 性,从而阻止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 (Tn T),能结合原肌球蛋白,起联接的作用。 M-蛋白、C-蛋白、I-蛋白、α 、β 、γ -肌动素、联结蛋白、 肌间蛋白、N-蛋白等。
(三)肌纤维的类型
根据肌纤维外观和代谢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红肌
纤维(Red muscle) 、白肌纤维(White muscle)和 中间型纤维(intermediate muscle)三类。红肌纤维 纤细,毛细血管网丰富发达,主要利用有氧代谢, 所以耐力好,适合长距离的慢速运动,动物中的典
型代表是鸽子;而白肌纤维较粗大,兴奋性较高,
(1)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呈白色,
故称白纤维,分布广泛,其化学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纤维韧 性强,弹性差。 胶原蛋白质地坚韧,不易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所消化, 但可被胃蛋白酶及胶原蛋白酶所消化。80℃水中长时间加热, 则形成明胶。 (2)弹性纤维 弹性纤维色黄,又称黄纤维,由弹性蛋白构
支、两端逐渐尖细,长度由数毫米到20厘米,直径
只有10~100微米。肌纤维主要由肌原纤维、肌浆、
细胞核、肌鞘(肌膜)构成。
肌浆
肌纤维的细胞质称为肌浆,填充于肌原纤维间和 核的周围,是细胞内的胶体物质,含水分75%~80%。 肌浆内富含肌红蛋白、酶、肌糖原及其代谢产物和无 机盐类等。骨骼肌的肌浆内有发达的线粒体分布,说 明骨骼肌的代谢十分旺盛,习惯上把肌纤维内的线粒 体称为“肌粒”。 肌浆中还有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叫溶酶体 (Lysosomes),它是一种小胞体,内含有多种能消 化细胞和细胞内容物的酶。在这种酶系中,能分解蛋 白质的酶称之为组织蛋白酶(Cathepsin),有几种组 织蛋白酶均对某些肌肉蛋白质有分解作用,它们对肉 的成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 .基质蛋白质
基质蛋白质亦称间质蛋白质,是指肌肉组织磨碎之后在高浓度的中性
溶液中充分抽提之后的残渣部分。 基质蛋白质是构成肌内膜、肌束膜、肌
外膜和腱的主要成分,包括有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白及粘蛋白等, 存在于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基质中,它们均属于硬蛋白类。
主要利用无氧代谢,所以速度快、爆发力强,如那
凶猛的老虎、狮子,以及青蛙。红肌发达的称“慢
红”型,白肌发达的称“快白”型。
二、 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
以脂肪细胞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
二、 脂肪组织
• 脂肪在肉中的含量变化较大,约15%~45%,取 决于动物种类。 • 脂肪的构造单位是脂肪细胞,它是动物体内最大的 细胞,直径为30~120 μ m,最大可达250μ m . • 脂肪细胞大、脂肪滴多,出油率高。脂肪在体内的 蓄积,依动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在肌肉中,肉呈 大理石状,肉质较好。 • 猪:皮下、肾周围、大网膜 羊:尾根(大尾绵羊)、肋间 牛:肌肉内 鸡:皮下、腹腔、肠胃周围
肌肉对此类水的保持能力。
自由水(free water) 自由水指能自由流动的水,存在于细胞间隙及组织间, 约占总水量的15% .
二、蛋白质
• 肌肉蛋白质的组成,依其构成的位置和在盐溶液中
溶解性,分三种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占50%,
肌浆中蛋白质约30%,基质蛋白质约20%。
1 .肌原纤维蛋白质
具有ATP酶的活性和与肌动蛋白结合的特点, HMMS2则是惰性的。
约400个肌球蛋白分子构成一条粗丝,尾部重叠,头 部伸出呈规则排列。相邻一对肌球蛋白头部距离为 14.3nm,每三对为一重复单位,即每隔42.9nm出现一 重复结构。
(2)肌动蛋白(Actin)
也称肌纤蛋白,约占肌原纤维蛋白的20%,是构成细丝 的主要成分。肌动蛋白能溶于水及稀的盐溶液中,等电点4.7。 球状肌动蛋白(G) 磷酸盐 纤维状肌动蛋白(F),
• 脂肪蓄积 幼龄和非役用家畜:肌肉中,腹腔、皮下少 老龄和役用尤其马和牛:腹腔和皮下 没有去势的种公畜蓄积少,去势的多,所以去势育 肥 • 脂肪的功能 保护、保温 、供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 D、E、K的吸收 。 • 脂肪组织组成:脂肪约87%~92%,水分6~ 10%,蛋白质1.3%~1.8%. 另还有少量的 酶、色素及维生素等。
是构成肌原纤维的蛋白质,支撑着肌纤维的形状,因此 也称为结构蛋白或不溶性蛋白质。主要包括肌球蛋白、肌动 蛋白、肌动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等。
(1) 肌球蛋白(Myosin) 是含量最高最重要的蛋白质,占肌肉总蛋白质的三分之
一,粗丝的主要成分,构成A带,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溶
于离子强度为0.3以上的中性盐溶液中,溶液具有较高的黏性 ,是肌肉持水性、黏结性起决定作用的物质。该蛋白质对热 不稳定,受热易变性,50~55℃发生凝固,等电点5.4。两 个重要特性:肌球蛋白的头部有ATP酶活性(Ca2+激活、
第一章 肉的结构及特性
第一节 肉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肉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肉的食用品质及评定
一、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有三种: •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如肾脏、胃、肝 等由平滑肌构成。不随意肌。 •心肌:心脏的肌肉。半不随意肌 •横纹肌: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是食用和肉 制品加工的主要原料,约占动物肌 体的30~40%。随意肌。 心肌和横纹肌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暗相间 的条纹,称横纹肌,横纹肌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两者的复合物。天然提取的肌动球蛋白常混有少量的 肌球蛋白,呈肌球蛋白B,纯净的呈肌球蛋白A。
性质:有流动双折射现象;黏度很高,能形成热诱导 凝胶;具有ATP酶活性,Ca2+Mg2+都能激活。
(4)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原肌球蛋白,杆状、细条形,1分子的原肌球蛋白 结合7分子的G-肌动蛋白,还结合一个肌钙蛋白(肌原 蛋白)
Mg2+抑制),可以分解ATP,并可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
球蛋白,与肌肉的收缩直接有关。
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肌球蛋白裂解为二个部分,即由头部和一部
分尾部构成的重酶解肌球蛋白(Heavy meromyosin,HMM)和尾部的
轻酶解肌球蛋白(Light meromyosin, LMM)。重酶解肌球蛋白在木瓜 蛋白酶的作用下再裂解成两个碎片,即HMMS1和HMMS2, HMMS1仍
成。弹性蛋白在很多组织中与胶原蛋白共存,在韧带与血管
(特别是大动脉管壁)中含量最多。弹性蛋白的弹性较强,化 学上很稳定,不溶于水,即使在水中煮沸以后,亦不能水解成明 胶。
(3)网状纤维
很细、分支多互相连结成网。网状纤维主要分
布在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交界处,如基膜的网板、毛细血管、
平滑肌细胞的周围。还构成某些实质性器官的细胞外支架(如
第二节
肉的化学组成
• 肉主要成份是水,其次有蛋白质、浸出物、
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等。
•这些成份因动物的种类、品种、性别、年龄
、季节、饲料,使役程度,营养和健康状态 等不同而有所差别。
畜禽肉的化学组成
表3.1
不同肉的化学成份
第二节
肉的化学组成
一、水 二、蛋白质 三、脂肪 四、浸出物 五、矿物质 六、维生素
较厚的结缔组织称为肌外膜
(epimysium)。这些分布在肌肉中的结
缔组织膜既起着支架的作用,又起着保 护作用,血管、神经通过三层膜穿行其 中,深入到肌纤维的表面,以提供营养 和传导神经冲动。此外,还有脂肪沉积 其中,使肌肉断面呈现大理石样纹理。
(二)肌肉的微观结构
肌纤维也叫肌纤维细胞,呈细长圆筒状,不分
三、 结缔组织
• 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极广,肉中的腱、韧带、肌束之 间的纤维膜、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均属结缔组织。它 是肌体的保护组织,并使肌体有一定的韧性和伸缩能力。 是由细胞、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一般占肌肉组织的 9.7%~12.4%。 • 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三 种,但以前二者为主。
(1)肌溶蛋白(myogen)
肌溶蛋白是一种清蛋白,存在于肌原纤维间,因溶于水, 故容易从肌肉中分离出来,肌溶蛋白在52℃即凝固。不稳 定,易沉淀,沉淀部分呈为肌溶蛋白B,不沉淀部分呈为肌 溶蛋白A。
(2)肌红蛋白(myoglobin Mb)
肌红蛋白(Myoglobin) 肌红蛋白是一种复合性的色 素蛋白质,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一个血色素结合而成,为 肌肉呈现红色的主要成分,分子量17,000,等电点6.78, 关于此蛋白的结构和性能在本篇第五章将有详细叙述。
(一)肌肉的宏观结构
肌肉的基本构成单位是
肌纤维,肌纤维的细胞膜称
肌膜(sarcolemma),分布 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 缔组织为肌内膜 (endomysium);每50~150
根肌纤维集聚成束,称为初
始肌束。
由数十条初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并由
较厚的结缔组织膜包围就形成次级肌束 或二级肌束,包围肌束的膜称肌束膜 (perimysium)。由许多二级肌束集 结在一起即形成肌肉块,外面包有一层
ATP F与原肌球蛋白等结合成细丝,参与肌肉的收缩。肌动 蛋白不具备形成凝胶的能力。
大约300~400个G-肌动蛋白形成一个纤维状结构,两条 纤维状结构的肌动蛋白相互纽合成聚合物为F-肌动蛋白。细 丝是两条F-肌动蛋白与13个G-肌动蛋白而扭转一周的螺旋结 构。
(3)肌动球蛋白(Actomyosin)
2 .肌浆蛋白质
肌浆是指在肌纤维中环绕并渗透到肌原纤维的液体和悬 浮于其中的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亚细胞结构的细胞器等。 通常把肌肉磨碎压榨便可挤出肌浆,其中主要包括肌溶蛋白、 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球蛋白X(Globulin X)、肌粒 蛋白(Granule protein)和肌浆酶等。肌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是参与肌细胞中的物质代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水
肌肉含水约70~80%,皮肤为60~70%,骨 骼为12~15%。 A:畜禽肥,水分的含量愈少; B:老年动物比幼年动物含量少。
肉中的水分存在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
结合水(bond water) 指在蛋白质等分子周围,借助分子表面分布的极性基团
与水分子之
间的静电引力而形成的一薄层水分。它的蒸汽压极低,冰点约
肝、肾和一些内分泌腺)。由网状蛋白构成,性质稳定,耐酸、 碱、酶的作用,经常与脂类、糖类结合存在。 结缔组织的含量取决于畜禽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运动 等因素。老畜、公畜、消瘦及使役的动物,结缔组织发达。同
一动物不同部位其含量也不同。一般地讲,前躯由于支持沉重
的头部,结缔组织较后肢发达,下躯较上躯发达。结缔组织为 非全价蛋白,不易消化吸收,如牛肉结缔组织的吸收率仅为2 5% .
为-40℃,不能作为其他物质的溶剂,在施加外力条件下,也不能改变其
与蛋白质分子紧密结合的状态。肉中结合水的含量,大约占全部水量的15 %~25%。通常这部分水在肌肉的细胞内部。
不易流动的水(准结合水,immobilized water ) 存在于纤丝、肌原纤维及膜之
间的一部分水。肉中的水大部分以这种形式存在,约占总水分的60%~70%。 这些水能溶解盐及其他物质,并可在0 ℃稍下结冰。肉的保水性主要取决于
(3)肌浆酶
肌浆中还存在大量可溶性肌浆酶,其中糖酵解酶占2/3 以上。白肌纤维中糖酵解酶含量比红肌纤维多5倍,这是 因为白肌纤维主要依靠无氧的糖酵解产生能量,而红肌纤 维则以氧化产生能量,所以红肌纤维糖酵解酶含量少,而 红肌纤维中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含量高。 其他还有肌质网蛋白、球蛋白X、肌粒中的蛋白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