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2 0 1 5年 6 月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d. 3l No . 3
J u n . 2 0 1 5
在 中国传统文化 的价值取 向 中, “ 公义战胜私欲 ”
基金项 目: 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项 目“ 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的价值” ( 2 0 1 4 一 G H 一 2 0 8 )
作者简介 : 张 阳( 1 9 6 4 一) , 女, 河 南永城人 , 中州大学德 育教 学部副教授 。
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
、
中华优 秀 传 统 文化 是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的不 竭源 泉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 , 源远 流长 , 蕴含着 丰富 的哲 理 , 涌现出众多道德楷模和典范事例 。 拥有旺 盛 的生命力 、 感染力 和震撼力 , 是 中华 民族宝 贵 的精 神财富 ,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的不竭源泉。
一
深深地植根于我 国优秀传统文 化之中 , 是 中华 民族能
够 比肩 于世界优 秀 民族 的强大 的精 神力量 。古往 今 来, 爱国之情 , 报 国之志 , 写满 了中华 民族 的史册 。曹
植的 “ 捐躯赴 国难 , 视死忽 如归 ” , 苏轼 的 “ 报 国之心 ,
死而后 已” , 表达 了报效祖 国生死不渝 的豪情 壮志 ; 陆 游的“ 位卑未敢忘忧 国” , 文天祥 的“ 人 生 自古 谁无死 , 留取丹心 照汗青 ” , 林则 徐 的“ 苟 利 国家 生死 以 , 岂因 祸福避趋 之” , 顾炎 武的“ 天下兴亡 , 匹夫有 ” , 体现 了 民族利 益至上 , 以天下为 己任 的社会责任感 。以及 中 华 民族历史 上屈原 、 岳飞 、 辛 弃疾 、 戚 继光 、 郑 成功 等 民族英雄 的爱 国故事 , 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 育的重要史料 。以 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 的爱 国意识 , 引导他们对 中华民族 的 自豪 感 , 引导他们将个人 的发 展与 国家 的兴盛联 系起来 , 将 个人的理想与 国家 的需 要联 系起来 , 将 个人 的梦想 与中国梦联 系起来 , 为 中 华腾飞而读 书 , 把学 到的知识转化为实现 “ 中国梦 ” 的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意义及对策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意义及对策中国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根基,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我们积极采取对策来加以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开始,探讨对策以及未来的展望。
1.历史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这些文化遗产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风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2.精神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如孝道、礼仪、仁爱、道德、孔孟之道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道德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源泉。
3.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资源,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民间文化等,这些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1. 现代化冲击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受到了冲击,一些传统文化形式逐渐式微。
2.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降,甚至出现了遗忘的现象。
3. 教育体系的变迁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一些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中的传承受到了冲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普遍较低。
1. 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被越来越多地重视和应用。
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教育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时俱进。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当代教育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瑰宝,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支撑。
其中孔子、老子、荀子、庄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深入了解和应用,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还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人的发展理解,这也是传统文化思想所强调的。
例如,孔子提倡的“以人为本”,其实现是通过教育来实现个体的人格发展。
传统文化思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应用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教育相结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理解。
传统文化思想应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例如礼仪、道德伦理、忠诚、孝道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精神,能够在教育课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在历史课程中,切实地将传统文化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在文学课程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经典名著来启发学生的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理科课程中,可以引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自然观念,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三、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的意义举办一些传统文化类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各种文化活动从方方面面突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例如,通过书法比赛,让学生在锤炼写字技能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髓;举办古装秀,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组织茶道活动,让学生品味中国传统文化饮食的精髓。
这种方式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主动了解和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精华。
四、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引领者。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价值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代前人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社会意义。
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被边缘化和遗忘的危机。
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价值,并讨论如何更好地发展与传承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1. 历史记忆的传递: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者。
它记录了民族的起源、发展和经验积累,是一种宝贵的历史遗产。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让后代了解和感受到祖先们的智慧与努力,有助于形成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道德伦理的引导: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
这些价值观念包括孝悌忠信、诚实守信、谦逊尊重等等,对于培养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3. 文化独特性的维护: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
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保持文化的独特性,防止文化同质化的趋势。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 人文关怀与社会和谐: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提倡尊重他人、关怀弱者、注重情感交流等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关系的改善与社会和谐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影响。
2. 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一种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源泉。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3. 艺术审美与心灵寄托: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如音乐、绘画、舞蹈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为人们寄托情感、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快节奏化,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西方化。
然而,我们应该铭记的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一、开拓思想视野历史上,中国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文学语言、书法艺术、音乐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表明了中国人的宽宏、深邃、细致、克己等美德。
它们都反映了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取向和生命观念,在当今社会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开拓思想视野。
例如,《道德经》中提到“自然之道”,告诉我们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这一点在现代经济、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方面仍然非常重要。
此外,儒家思想中重视“仁爱”、“忠诚”、“恭敬”等品质,也极具现代社会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迷失了自己的信仰,失去了思想自由,传统文化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社会和人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二、传承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又一重要价值。
中国是文化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精神内涵丰富、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学说和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是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全球化的潮流也会带来一定的文化冲击。
传统文化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时刻记得我们的历史渊源,不忘民族根柢。
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三、启迪人文精神传统文化是人文精神的卡方宝库。
人文精神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基于道德、宗教、艺术、知识、教育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人的创造和精神追求的综合体现,是中华民族文明开花结果的最高体现之一。
古代诗词、剧本、曲艺、绘画都得以经久不衰。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所寄托,追逐物质的过程中忽略了文化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在不断地被重视和发扬。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应用被体现在了各个方面,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1.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对很多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既是人际关系的准则,又是社会道德的标准。
道家思想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提倡“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佛家思想则强调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内心的平静。
这些思想都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中,推动我们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遵循良好的道德标准,平静的待待生活的起伏。
2.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也带有一种文化自信,引导我们对文化和民族的自豪感。
在当代世界,文化自信对于身为中华民族的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民族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以此激发我们对于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感,增强我们与世界的互动和交流。
3.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思考自己历史文化的途径。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能代表着一段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继承和发扬这些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坚守,也是传递优秀文化向未来的重要方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1.教育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们接触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出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读经、斋戒、音乐、礼仪教育等等。
这些教育方式不仅能在知识上提升,同时也能在德育和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
2.社会生活传统文化也深入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比如传统的风水、中医、饮食文化等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都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而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教育经验和涵义,应用在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社会文化发展中都有很大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化的结晶,其历史悠久、深厚
庞大,长期以来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既在传统教育中起着根本的作用,也
在当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素养、学术水平和
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如下:
1、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格正直。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讲义气、重
礼仪,强调社会责任感和行为廉洁,弘扬公德和仁爱,护持家风和传统美德,使广大学子能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和社会观念,营造一种正面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
2、可以丰富思想内涵,开阔眼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哲理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内涵,开阔思想视野,使学生在学习中把握到更多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社会变革的脉搏,形成正确的文化观点,
增强求知欲望。
3、可以弘扬传统美德与优良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深刻理解人文精神,还可以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首先探究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思想,分析了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探讨了传统文化如何在研究生课程设计中发挥作用,并提出了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设计方案。
文章还探讨了推动传统文化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实践路径探索与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强调了传统文化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之路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思想、综合素质培养、课程设计、应用、实践路径、案例分析、促进作用、中国国情、教育之路。
1. 引言1.1 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综合素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人文素质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良好社会公民的基础。
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综合素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研究生拓展视野,增强综合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升研究生的人文修养。
传统的人文素质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优秀研究生。
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自信、自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意义及对策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意义及对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思想、道德、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我们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和对策。
1.维护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力量。
2.对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如礼、信、孝、忠、信、勤、和、谐等等,这些价值观念能够赋予人们理智、胸怀和节制等优秀的品质,能够对当代人的思想品格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有益地推动当代社会的发展。
3.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保护其文化遗产,更是为了使它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
传承需要创新,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概念和方法,注重与时俱进,使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社会所用,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增添独特的智慧和精神内涵。
1.培育和引导新一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
新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养。
学校、家庭、媒体等渠道要在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阐释,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崇尚传统文化,懂得自己的文化根源。
2.加强对古籍典籍的研究和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在于经典,如《易经》、《论语》、《道德经》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要想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必须要进行对古籍典籍的细致研究和传承。
政府部门和学术界要加强经典的整理、翻译、解读等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推广和传承经典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的价值及如何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的价值及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首先,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具有价值的方面是其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如中国画、戏曲、书法等,秉承了博大精深、自然美感的理念。
这种独特的审美标准对于发展现代艺术和设计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
许多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传统元素,以此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并且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其次,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可以为人们提供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
在现代社会的高压力环境下,人们普遍感受到焦虑和压力。
而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给予人们智慧和力量,帮助人们调整心态,理解生活的本质,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例如,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爱”、“和谐”等理念可以引导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此外,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典文化作品中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权利和责任的关系,在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四书五经》中强调的“中庸之道”、“仁爱无敌”等观念,可以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诚信守信的习惯。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环境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将传统文化的课程纳入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现代科技和社交网络。
通过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数据库,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拥有着极高的价值与应用。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思和生动的艺术形式,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也包容了各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的道德、社会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1、道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理念,如诚信、礼仪、廉洁、孝敬等,这些道德理念与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当代社会中,一些人的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也导致了一些不道德现象日益增多,传统文化的弘扬则有助于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
2、历史价值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中国文明的中流砥柱。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古代历史,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底蕴,也可以探讨与借鉴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意义。
3、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于它的深邃、博大、雅致、高洁,从古至今始终贯穿着美学精髓,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当代社会,不但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感受到美的内涵,也可以将其发扬光大,用以创造更多的艺术精品。
4、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具有承载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特殊意义。
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和传承,推动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应用1、教育应用传统文化可以用于教育领域,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从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化自信。
2、社会应用传统文化在社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
例如,在传统节日、庆典和迎宾活动中使用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可以表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向外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在当代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应用传统文化于教育中。
一、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诚实守信等。
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形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2.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思考方式,如古代文人的哲学思辨、诗词歌赋的艺术表达等。
这些智慧启迪了古人的智慧结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智慧的光芒。
3.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文化认同感是人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它能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深深地热爱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1.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体验到古人的智慧和美感;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学习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在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校园艺术节、传统手工制作、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阐释和体现的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阐释和体现的方面【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也在不断进行着现代化的阐释和体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阐释和体现的方面,从多个角度解析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文】一、教育领域的现代阐释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注重德育,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价值观仍然深植于现代社会。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传承,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艺术与文学领域的现代阐释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艺术和文学积淀,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源泉。
中国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观念。
现代艺术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将其与当代艺术的创新相结合,创作出富有独特韵味的作品。
传统文学也为现代文学提供了无穷的题材和灵感。
当代作家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故事和意象,创作出具有现代特色和内涵的文学作品,丰富了当代文学的面貌。
三、价值观与道德领域的现代阐释和体现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困境和选择,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与道德准则对于引导社会风气、规范人们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强调诚信、敬老、尊师、孝道等价值观念,这些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现代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也应秉持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底线,保持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塑造。
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和体现,不仅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够引导社会向更加文明和向善的方向发展。
四、文化习俗与诞生节日的现代阐释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习俗和诞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和传统习惯。
传统的婚嫁、丧葬、饮食等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个人家庭的价值观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内涵、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出发,探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逻辑。
在现实路径方面,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传播,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结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
这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认同,也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未来需要关注如何更好地结合现代社会需求,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永续发展和创新传承。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理论逻辑、现实路径、教育体系、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传播、重要性、未来工作重点、全球化发展。
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些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传统医药、戏曲艺术、书法绘画等,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支柱。
这些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和声誉,还可以为中国的文化输出和文化交流提供有力支撑。
1.2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更是对自身文化根基的坚守和强化。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路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路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与消亡的风险。
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当代发展需求的传承之路,并发掘其当代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形成的中国特有的哲学、艺术、文学、礼仪等各个方面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对于塑造国家认同、培养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传递,是对人类智慧的珍视,是对精神世界的尊重。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承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整理和推广。
例如,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或应用程序,收集整理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音乐、戏曲等,并提供在线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将传统文化与时下热门话题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第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养。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参与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大学应该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对传统文化有专业追求的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机会。
通过教育的力量,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情,增强其传承意识和自觉性。
另外,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机构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机构的投入,为其提供充足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承担文物修复、传统技艺保护、艺术展览举办等工作,同时也能成为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培训和交流平台。
通过建设统一的机构和平台,促进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形式。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意义及对策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意义及对策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1. 历史记忆的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记忆,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有助于凝聚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人文精神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括孝道、礼法、仁爱等。
这些精神价值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积累的智慧结晶,对于引导人们秉持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具有巨大意义。
3. 社会治理的参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社会治理及国家治理有着独特的启迪作用。
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方法,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4. 文化自信的塑造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塑造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拥有自身文化底蕴的国家文化自信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传统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挑战1. 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冲击。
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有所下降。
2. 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现代生活节奏快、信息多,人们往往更加倾向于接受外来文化,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尤为普遍,他们更喜欢追求时尚、新潮,传统文化的魅力被忽视。
3. 传统文化传承机构的不足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有一系列的教育、研究、传播和体验机构来进行支持,但目前这方面的机构相对不足,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受到了制约。
1. 增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使之成为学生的文化基础和道德养分。
2. 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等新技术手段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增加传承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途径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途径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内涵。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塑造国家的文化自信,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本文将探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提出一些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 保护和传承传统智慧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的结晶,积淀着多年的经验和理论。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这些智慧得以保护和传承,使后代能够从中受益。
例如,中医药和太极拳等传统医疗和健身方法,源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对于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丰富文化内涵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文化内涵得到延续和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
例如,传统的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传达着深厚的情感和思想,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
3. 塑造国家文化自信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提高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维护国家文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4.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符号和象征,它能够让国民更好地认同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
此外,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可以共同参与文化活动,增强社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1. 教育与研究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使其融入学校课程和教育体系,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此外,建立相关研究机构和培训中心,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2. 文化活动和节庆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节庆,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举办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当代教育中,传承与创新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对历史经验、知识和智慧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系统的教育安排和有效的教学手段。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推出相关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艺术等,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传统文化节、书法比赛等,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园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需要通过家庭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通过讲故事、编脚本、传唱传统曲艺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创新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僵化和停滞不前,而是要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结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和趋势。
首先,教师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课外参观等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应该适应当代社会和学生需求,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的智慧。
例如,可以将古代经典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涵和智慧。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育意义和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引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智慧精髓。
其教育价值在当代社会依然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智慧。
一、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品德修养和道德道德规范,对个人行为与社会关系有着明确的要求。
通过在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直、勤奋、宽容、谦虚、孝顺等优秀品质。
例如,从小学习《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孝经》中的“孝悌忠信”等经典,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如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诗词,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不仅能够借鉴传统的审美标准,还可以将其应用于当代艺术领域,培养创新的审美思维。
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身份认同,通过教育传承,我们能够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这有助于建立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并在面临国际交流时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文化魅力。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如经济、政治、科技、农业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些领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论和商业道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商业素养。
学习古代科技发明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古代政治制度,可以拓宽学生的政治视野和法律意识。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审美能力、文化认同和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与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与当代价值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后代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资源。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愈发凸显,其传承和弘扬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及当代价值。
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1.1 培养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源泉,通过传承和学习传统文化,人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所属民族的历史演进和文化积淀,培养起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这种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有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1.2 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仁爱、忠诚、孝顺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接受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这种教育意义在当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可以引导人们摆脱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困扰,追求真善美,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1.3 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化创造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形式和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起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对古人经验的总结和传承,为当代社会的创新和文化创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1 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凝聚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日益普遍。
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思想资源,有助于增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所属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有助于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独立性和个体身份的认可。
2.2 培养和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交流传统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精神纽带和文化桥梁。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文化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黄丽媛刘占才李立勋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养性、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圣外王,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教育。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界定,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
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的发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内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教育价值;实现途径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孺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从字面含义上说,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起来并且渗透于民族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世代代传递、流动的最具生命活力的东西。
文化的民族性、国度性决定了在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中,都有根植于本民族沃壤中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指根植于中华大地肥沃土壤之中,成长起来、经过千百年封建社会积淀起来的长期流传的观念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所有文化现象中的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其内涵同样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精辟地概括和总结,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关系何为文化?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石中英教授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就是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而表现和传承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知识系统的整体。
它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基础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变现时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符号以及知识系统。
究其文化与教育的关系,《辞海》为“文化”做了这样一条注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
南宋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教育即文化,文化即教育。
“教育”与“文化”词源上的同义性,反映了教育与文化关系的密切性。
在中文中,“文化”一词由“人文化成”简化而来。
文化,其基本含义是通过文治教化把人培养成有教养人的过程,即“教化”的意思。
教育是属于文化范畴的,教育本身是起源于文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追根溯源,自从进入奴隶社会,中国的传统原典文化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公所著的《易经》,算是中华文化早期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此时社会“礼崩乐坏”,战乱频繁,但是当时以孔子、老子和墨子等为代表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开办大量的私学,来宣扬自己学派的思想和治国安邦之道。
当时许多学派相互之间的争辩促成了中国历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也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
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自此之后,儒家经典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兼容其它各家文化精华的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传承了几千年,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封建社会,而且传至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甚至对于现当代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社会发展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传统文化并非是一种闭塞僵化的文化,而是一种开放的、具有极大包容性的“和”的文化,儒家文化在得到自身发展和传承的同时,注重和其它学派交流融合,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三大思想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援道入儒,促进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到了宋朝之后,儒家文化又积极吸纳佛家的思想,援释入儒,形成了宋明理学,使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更加具有思辨的哲学特色;近代的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强势地进入到中国,面对如此汹涌的文化侵略,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被吞噬,而是与之相交融,形成了新儒学,以旺盛的生命力发展着。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文化与教育的密切关系使得中国的传统教育——以儒家传统伦理本位道德教育就成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注重“天人合一”、“文以载道”、“以义导利”、“知行合一”、“内圣外王”、“师道尊严”这些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道出了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道德修养过程中体悟到的做人和为人处世的真谛所在,这些道德智慧和哲学思想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之奇葩,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中国的传统教育既不同于西方的基督教宗教教育,也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然科学教育,而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思孟学派为主导,以关注一种人们思想行为规范的伦理道德教育。
自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开始注重用儒家思想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通过修身养性来使人的精神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的传统教育分为小学(也称为“蒙学”)和大学两种,小学教育的主要职责是教给孩子洒扫、礼仪应退之节,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而中国传统的大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内圣外王的治国、平天下之才,而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儒家的传世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即《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
我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黄济教授把“价值”定义为事物对于人的有用性。
而人是最经济的动物,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当人们在思考和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受到某种价值观的支配,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不是价值无涉的。
那么,在新时期,中国人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国学,如何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得以传承,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教育来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使人们形成高尚的价值观,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新时期亟需深入探讨的一系列的课题。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国际交流的增多,外国的一些价值观念、文化和教育思想通过种种途径进入到中国,特别是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以及后现代哲学思潮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虽然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中、在新世纪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不会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潘晓”们的关于人生之路越走越窄的困惑,但是当代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在面临多元的文化特别是多元的价值观念选择的时候,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措,把握不住中国文化之根,思想之源,未来的前进之路。
做出选择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但是同样也是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在这种迷茫和困惑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中,人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文化的价值性就极大地凸现出来:《易经》教育我们应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以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来服务于国家,有益于人民,通过读圣贤书来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孟子》启迪我们人生的智慧,使人们明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论语》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当今的社会,工具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日益充斥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追逐利益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价值取向,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人们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以权谋私、损人利己、背信弃义,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许多人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成为了利欲的奴仆,传统的义利观被颠覆,人性的遮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漠。
宋明理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虽然这句话成为束缚了许多代中国人,给古代的中国人束缚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但是从另一方面也给予了我们做人的启迪,做人应该学会去克制自己的欲望,在利欲熏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内心的理,提高自己的修养,以理克欲,以求达到“慎独”的境界,使自己的心灵处于超脱外界欲望的乌托邦,这是多么高的人生境界和追求。
我国著名的现当代文学大家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为人,是应该具有超越物质的文化追求的。
”人的幸福感应该是体现在超越物欲的精神层面的,是形而上的,并非是搭建在物质和利益基础之上所谓的物欲追求。
西方一些学者持有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害怕中国强大了对自己国家产生威胁。
其实中国威胁论是荒谬的,没有任何道理的,他们不了解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仔细研读过《四书》、《五经》。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通过内心的修养和境界的提高,使自己具有崇高的人生境界和价值观,服务于社会,奋斗于全人类的幸福事业,就像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映射出了一个古代知识分子豪迈的胸襟和伟大的志向,这是一种超越了历史和时空的气魄,而张载的话其实也反映了从古至今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宏大气魄和宽厚的胸襟,这种气魄超越了狭隘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界限,追求全人类的“大同”。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和”的文化,《中庸》思想的精髓就在于强调不偏不倚,防止矫枉过正,以和谐为本,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寻求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