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PPT材料之甲午战争-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 开始走上日本明治天皇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 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 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 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 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 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 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 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 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 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 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 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 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 标的实现。
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以史为鉴
振兴中华
课件目录
一、战争概述 二、战争背景 三、敌我力量对比 四、战争的爆发 五、战争的过程 六、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七、失败的原因分析 八、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九、以史为鉴 振兴中华 十、甲午战争纪念馆 十一、甲午战争相关影视作品
一段悲壮的抗争史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满纸心酸泪
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 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 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 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甲午战争,是中国 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 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 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 争”。1894年7月25日,日舰袭击中国船舰,甲午 战争爆发。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甲午战 争全面爆发。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 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 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 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 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 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 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
战争起因
————日本妄图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 甲午战争前,朝鲜仍是中国的附庸国。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 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力争 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独立国”。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 争之际,驻朝公使竹添策动亲日的“开化党”政变,12月4日一夜间推翻了 保守派政权。次日,国王下诏革新政治,建立了开化党政府。保守派连忙请 求清军支援,于是,袁世凯以保护朝鲜政府为名,率兵二千声讨乱党,12月 6日攻入王宫。竹添寡不敌众,自焚使馆,连夜潜逃。动乱中开化党首相、 大臣及三十多日本人被杀。 1885年春,日本派伊藤博文为特派全权大使,到中国谈判朝鲜问题。谈 判中伊藤每每以回国相要挟,后来李鸿章大怒道:“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 其错处全在竹添;若因此决裂,我惟预备打仗耳!”尽管这样,纠缠多日后签订 的《天津条约》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 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
欧美方面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 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 强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 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 本侵略中国。
概述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 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 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 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 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 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 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 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 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 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 得以跻身列强。
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 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 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 利条件。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
战前冲突
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早在1867 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 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 张。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 好条规》,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 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 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1]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 约。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这一条约,而是开始积极向中国 扩张。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 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1874年,发生了琉球漂民被台湾 高山族杀死的事件,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以琉球 是日本属邦为借口大举进攻台湾岛,这是近代史上日本 第一次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但当时日本和中国实力悬殊, 加上水土不服,日军失利。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 日本向清朝勒索白银50万两,并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 是“保民义举”(即间接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才 从台湾撤军。后来,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1879 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
清朝方面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 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 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 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 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 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 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 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 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 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