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

Windows统计分析(第二版)》(以下称《卢书》)就是这种情 况。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错误呢?主成分分析与R一型 因子分析到底有何异同呢? 经过对一些论文和一些SPSS软件教科书仔细分析、 比较我们发现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使用者和sPSS软 件教科书作者对怎样用SPSS软件得出主成分分析与R一 型因子分析的结果掌握不全面,对主成分分析与R一型因 子分析异同的认识不透彻。 经过仔细查证出现的错误有: 使用主成分分析时:①叙述主成分分析概念出错; ②主成分E求解出错,如以=Aim石中A7。A。≠L(L为 单位矩阵,A。的意义见表1);③找不到主成分E的命名 依据,对主成分F。命名出错;④某变量五被丢失;⑤对 A。错误地进行旋转;⑥错误地进行回归求F。;⑦错误地 把因子分析法(含初始因子分析法)当作主成分分析法。
z综=∑(虬,*)Z。,Vi≠A。(判据之一)
i=I
Varz综=(∑口;),*2(旋转后因子贡献从A。变为%因
i=l
此权数应取为Vi/x),Ⅳ=P或"l+口2+…+F。。 应用上侧重 成因清晰性的综合评价。
。取初始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法。
方向不同,直接导致主成分值、因子得分值、综合评价值和 应用侧重上不同,综合评价应该分开进行,混淆在一起是 不同计量值交替错误。
XI
Z10
X5
并15
X2
X8
0.703
0.703 一O.69l 一0.685 —0.627 O.016
X9
zll
0.171
0.166 0.183 O.822
Z12
X7
X3
四、《刘文》、《卢书》正确的主成分分析
结果
经过仔细验算,《刘文》、《卢书》是将初始因子分析结 果当成了主成分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中如果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C=Im,即因 子分析无旋转过程,称其为初始因子分析。表1中主成分 分析与初始因子分析仍有方差、表达式与系数矩阵、回归 过程、标准正交性、综合评价函数及方差5项的不同,故主 成分值与初始因子得分值仍然计量不同,不能混淆。 现按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应用时一对一的正确 步骤给出《刘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卢书》的主成分分析 结果读者同理自行给出。 笔者根据《刘文》给出的数据用SPSS软件Analyze菜 单Factor过程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判断变 量间的相关性略),得出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及主成分 贡献率见表2,特征向量矩阵见表3。由于前三个主成分 包含了全部的指标所具有的信息且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SPSS实现比较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SPSS实现比较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SPSS实现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方法中关系密切的两种方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解决经济、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中的综合评价问题。

主成分分析采用降维的思想,将研究对象的多个相关变量(指标)综合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变量,反映原变量提供的主要信息。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它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它属于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

但是,在许多论文中用SPSS进行综合分析时,出现这两种方法运用混淆的错误。

比如,主成分分析中对变量进行了因子旋转,因子分析的公因子系数错误等问题。

本文就此对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异同进行比较,并在SPSS和DPS软件上如何实现给予说明。

一、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点两者的相同点:1、思想一致:都是降维的思想;2、应用范围一致:都要求变量之间具有不完全的相关性;3、数据处理过程一致:数据的无量纲化,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个数、因子个数;4、合成方法一致:都没有考虑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直接用线性关系处理变量与主成分和因子之间的关系。

两者的不同点:1、方差损失上:主成分解释了原始变量的全部方差,无方差损失;因子模型中除了有公因子外还有特殊因子,公因子只解释了部分信息,有方差损失;2、唯一性:主成分分析不存在因子旋转,主成分是唯一的;因子分析进行因子旋转,解不唯一;3、实际意义:主成分没有实际意义;公因子有实际意义;4、应用:主成分侧重信息贡献、影响力综合评价;因子分析侧重成因清晰性的综合评价。

二、SPSS上的实现1、主成分分析在SPSS上的实现(1)将原始数据无量纲化。

传统主成分分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是“中心标准化”,这在SPSS中通过Analyse-DescriptiveStatistics-Descriptive中Save standardized values as variables执行。

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

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

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是两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

尽管它们在一些方面相似,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目标、假设和应用领域。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降维技术,旨在将多个相关的变量转化为较少数量的互相无关的新变量,称为主成分。

主成分是原始变量线性组合的结果,它们按照方差的大小递减排序,第一个主成分解释了尽可能多的方差,第二个主成分解释了剩余的方差,依此类推。

主成分分析的目标是找到最重要的成分,以减少数据维度并保留尽可能多的信息。

因子分析(FA)是一种探索性分析方法,旨在找到观察到的变量背后潜在的隐藏因子及其之间的关系。

它假设每个观察到的变量受到几个潜在因子的影响,并通过解释方差-共方差矩阵来确定这些因子。

因子分析的目标是解释数据的系统结构,并识别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

下面是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几个区别:1.假设:主成分分析假设所有的变量都是线性相关的,而因子分析假设变量之间存在潜在的隐藏因子。

2.目标:主成分分析的目标是减少数据的维度,使用少量的主成分来解释尽可能多的方差。

因子分析的目标是找出潜在因子,并解释数据的结构。

3.变量解释:在主成分分析中,每个主成分解释了数据中的方差,而在因子分析中,每个因子代表了一个潜在原因,描述了观察到的变量之间的共同性。

4.变换:在主成分分析中,通过线性组合原始变量来创建主成分。

在因子分析中,每个观察到的变量都被假设为由潜在因子和特定的误差项组合而成。

5.前提要求:主成分分析对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没有特定的要求,可以处理混合类型的数据。

因子分析假设线性关系是必需的,且数据应满足正态分布。

尽管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一些方面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它们都可以用于数据降维和构建新的变量,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数据。

此外,它们都是无监督学习方法,不需要以前的假设。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主成分分析还是因子分析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标和数据属性。

【精品论文】基于SPSS的阜平县旅游游客满意度因子分析

【精品论文】基于SPSS的阜平县旅游游客满意度因子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基于SPSS的阜平县旅游游客满意度因子分析李莉 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2008级硕士 300071一、引言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西部的阜平县西部的高中山区,距县城西约25公里。

植被覆盖率95%以上,同时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享有“五台东门户,京津西花园。

华北古基石,绿水济平川”的盛名。

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集地质、地貌、泉水资源、生态系统、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融为一体,它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保护示范价值。

然而,与河北省许多旅游城市相比,阜平县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滞后的。

加强对阜平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有利于系统了解阜平县旅游市场的游客构成、选择偏好和消费行为,也有利于全面掌握阜平县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更好地做好阜平县旅游市场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及市场营销工作,最终促成阜平县良好旅游环境的建设和良好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

二、研究综述马秋芳、杨新军、康俊香等选取西安欧美客源为研究对象,运用期望差异模型,对入境旅游游客满意度作出测定和比较;涂玮、任黎秀、吴兰桂、谢雯等在游客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模型计算了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游客满意度并对满意度计算结果给予验证和分析,提出了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措施;王群、丁祖荣、章锦河等运用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从环境感知、旅游期望、游览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和游客抱怨等六大影响模块建立了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并对黄山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黄山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较高的结论;李欠强和陈秋华对满意度与游客满意度的概念进行界定,给出了游客满意度的两种表示方式,提出了研究方法,并选取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实例进行调查研究。

三、研究方法(1)数据采集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在阜平县车站、主要宾馆酒店和旅游景点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45份,回收率86.25%,其中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达到了94.20%。

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

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

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FA)作为两种重要的降维和变量整合技术,在社会科学、医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SPSS作为一款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为这两种分析方法提供了便捷的操作平台和丰富的功能支持。

然而,尽管PCA和FA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的核心理念、适用场景、解释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辨析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不同点,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提取信息、简化数据结构,并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首先将对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它们各自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

随后,将重点分析这两种方法在SPSS软件中的实现过程,包括数据准备、参数设置、结果解读等关键步骤。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详细比较PCA和FA在SPSS应用中的不同点,包括适用范围、前提条件、分析结果解释等方面。

本文还将结合实例分析,展示如何在具体研究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有效解读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辨析和讨论,期望能够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SPSS中的应用方法,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有力的统计工具和方法支持。

二、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多元统计方法,其目标是通过降维技术来揭示数据中的内部结构。

PCA通过将多个原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数据中的变异信息,并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

PCA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原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一系列的主成分。

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其权重由特征向量决定。

SPSS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SPSS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实验课:因子分析实验目的理解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SPSS中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及其主要应用。

因子分析一、基础理论知识1 概念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从数学角度来看,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降维处理技术。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因子分析的一个特例,是使用最多的因子提取方法。

它通过坐标变换手段,将原有的多个相关变量,做线性变化,转换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变量。

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这样达到了因子分析较少变量个数的目的,同时又能与较少的变量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的信息。

两者关系:主成分分析(PCA)和因子分析(FA)是两种把变量维数降低以便于描述、理解和分析的方法,而实际上主成分分析可以说是因子分析的一个特例。

2 特点(1)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因而对因子变量的分析能够减少分析中的工作量。

(2)因子变量不是对原始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构,它能够反映原有变量大部分的信息。

(3)因子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对变量的分析比较方便,但原始部分变量之间多存在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4)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和反映。

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即通过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

显然,在一个低维空间解释系统要比在高维系统容易的多。

3 类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因子分析分为R 型和Q 型两种。

当研究对象是变量时,属于R 型因子分析; 当研究对象是样品时,属于Q 型因子分析。

但有的因子分析方法兼有R 型和Q 型因子分析的一些特点,如因子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方法,有的学者称之为双重型因子分析,以示与其他两类的区别。

实验:SPSS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实验:SPSS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实验:SPSS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实验:SPSS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确定主成分的个数;2、熟练解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载荷矩阵、共同度、方差贡献率等;3、掌握应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降维和综合评价的方法。

4、了解因子分析法的应用条件5、掌握因子分析法的应用;6、掌握因子分析法输出结果的解释。

实验内容:1、(主成分分析)P253见实验数据8-1 PCA20.sav某公司有20个工厂,现在要对每个工厂作经济效益分析。

从所取得的生产成果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比率等指标中,选取5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

X1——固定资产的产值率;X2——净产值的劳动生产率;X3——百元产值的流动资金占用率;X4——百元产值的利润率;X5——百元资金的利润率。

现在对这20个工厂同时按照这5项指标收集数据,然后找出1个综合指标对它们的经济效益进行排序,找出经济效益较高的工厂。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要求主成分只要能够反映出全部信息的85%就可以了。

2、(主成分分析)实验数据8-2 给出了中国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2005-2012)。

试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提取主成分并写出提取的主成分与这些指标之间的表达式。

3、(因子分析)P281见实验数据8-3 cereals.sav 某市场调查项目需要了解消费者是否偏爱某个谷物品牌。

现有117个受访者对12个销量比较好的谷物产品的25个属性进行评分。

现在用因子分析法对消费者的偏好习惯进行分析。

哪些品牌的谷物产品易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喜欢哪些属性?这些属性之间有什么关系?4、(因子分析)见实验数据8-4给出了中国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2004-2012)。

试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些指标提取公因子并写出提取的公因子与这些指标之间的表达式。

实验要求:题目1写一份实验报告;题目3写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见实验八数据文件夹实验步骤、结论:学生填写实验成绩:教师填写。

的应用统计学因子分析报告与主成分分析报告案例解析汇报+SPSS操作分析报告[1]001

的应用统计学因子分析报告与主成分分析报告案例解析汇报+SPSS操作分析报告[1]001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摘要:通过搜集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对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开展根本情况的八项指标进展分析。

具体采用的指标只有:GDP、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平均工资、货物周转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总产值。

这是一个综合分析问题,八项指标较多,用主成分分析法进展综合评价。

关键词:由于样本数比拟多,这里不再给出,可参见factor1.sav文件引言:因子分析是寻找潜在的起支配作用的因子模型的方法。

因子分析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的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每组变量代表一个根本结构,这个根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

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通过因子分析得来的新变量是对每个原始变量进展内部剖析。

因子分析不是对原始变量的重新组合,而是对原始变量进展分解,分解为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两局部。

具体地说,就是要找出某个问题中可直接测量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诸指标,如何受少数几个在专业中有意义、又不可直接测量到、且相对独立的因子支配的规律,从而可用各指标的测定来间接确定各因子的状态。

根本步骤:在SPSS中进展因子分析的步骤如下:选择“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在弹出的对话框里〔1〕描述---系数、KMO与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2〕抽取---碎石图、未旋转的因子解〔3〕旋转---最大方差法、旋转解、载荷图〔4〕得分---保存为变量、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5〕选项---按大小排序点击确定得到如下各图图3-1相关矩阵GDP 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平均工资货物周转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价格指数工业总产值相关GDP 1.000 .267 .951 .187 .617 -.273 -.264 .874 居民消费水平.267 1.000 .426 .716 -.151 -.235 -.593 .363 固定资产投资.951 .426 1.000 .396 .431 -.280 -.359 .792 职工平均工资.187 .716 .396 1.000 -.357 -.145 -.543 .099 货物周转量.617 -.151 .431 -.357 1.000 -.253 .022 .65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73 -.235 -.280 -.145 -.253 1.000 .763 -.125 商品价格指数-.264 -.593 -.359 -.543 .022 .763 1.000 -.192 工业总产值.874 .363 .792 .099 .659 -.125 -.192 1.000图3-2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运用spss做因子解析与主成分解析 (一)

运用spss做因子解析与主成分解析 (一)

主成分分析




当坐标轴和椭圆的长短轴平行,那么代表 长轴的变量就描述了数据的主要变化,而 代表短轴的变量就描述了数据的次要变化。 但是,坐标轴通常并不和椭圆的长短轴平 行。因此,需要寻找椭圆的长短轴,并进 行变换,使得新变量和椭圆的长短轴平行。 如果长轴变量代表了数据包含的大部分信 息,就用该变量代替原先的两个变量(舍 去次要的一维),降维就完成了。 椭圆(球)的长短轴相差得越大,降维也 越有道理。
R= 1.0000 0.4463 -0.7540 -0.3471 0.5624 0.4463 1.0000 -0.4578 0.4170 -0.3471 0.4170 0.3644 1.0000
i i i i
0.7179 0.4948 1.0000
-0.7540 -0.4578 1.0000 0.3644 -0.4170
因子分析(m<p)
f1 11x1 12 x2 f2 21x1 22 x2 fm m1x1 m2 x2
1p xp 2 p xp mp xp
因子得分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一些注意事项




可以看出,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依赖于原始 变量,也只能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所以原始变 量的选择很重要。 (因子要相关,不能完全独立)另外,如果原始 变量都本质上独立,那么降维就可能失败,这是 因为很难把很多独立变量用少数综合的变量概括。 数据越相关,降维效果就越好。 在得到分析的结果时,并不一定会都得到如我们 例子那样清楚的结果。这与问题的性质,选取的 原始变量以及数据的质量等都有关系 在用因子得分进行排序时要特别小心,特别是对 于敏感问题。由于原始变量不同,因子的选取不 同,排序可以很不一样。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实验报告--SPSS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实验报告--SPSS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实验报告--SPSS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实验报告SPSS一、实验目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旨在简化数据结构、提取主要信息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 SPSS 软件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深入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比较它们的结果和差异。

二、实验原理(一)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相关变量转换为一组较少的不相关综合变量(即主成分)的方法。

这些主成分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按照方差递减的顺序排列。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在保留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减少变量的数量,从而简化数据分析和解释。

(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则是一种探索潜在结构的方法,它假设观测变量是由少数几个不可观测的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线性组合而成。

公共因子解释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特殊因子则代表了每个变量特有的部分。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找出这些公共因子,并估计它们对观测变量的影响程度。

三、实验数据本次实验使用了一份包含多个变量的数据集,这些变量涵盖了不同的领域和特征。

数据集中的变量包括具体变量 1、具体变量 2、具体变量 3等,共X个观测样本。

四、实验步骤(一)主成分分析1、打开 SPSS 软件,导入数据集。

2、选择“分析”>“降维”>“主成分分析”。

3、将需要分析的变量选入“变量”框。

4、在“抽取”选项中,选择主成分的提取方法,如基于特征值大于1 或指定提取的主成分个数。

5、点击“确定”,运行主成分分析。

(二)因子分析1、同样在 SPSS 中,选择“分析”>“降维”>“因子分析”。

2、选入变量。

3、在“描述”选项中,选择相关统计量,如 KMO 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4、在“抽取”选项中,选择因子提取方法,如主成分法或主轴因子法。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实验报告SPSS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实验报告SPSS

主成分分析、因⼦分析实验报告SPSS⼀、实验⽬的及要求:1、⽬的⽤SPSS软件实现主成分分析、因⼦分析及其应⽤。

2、内容及要求⽤SPSS对2009年我国88个房地产上市公司做因⼦分析,并做出相关解释。

⼆、仪器⽤具:三、实验⽅法与步骤:准备⼯作:把实验所⽤数据从Word⽂档复制到Excel,并进⼀步导⼊到SPSS 数据⽂件中,以备后续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在因⼦分析的SPSS操作中所⽤到的部分选项的设置如下⾯四个图所⽰,其余为软件默认的选项,因此不再列⽰,具体的分析如这些表之后所⽰。

图⼀图⼆图三图四分析结果:由表1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98.287,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于显著性⽔平 (取0.05),所以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

同时,KMO值为0.637,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0.9以上表⽰⾮常适合;0.8表⽰适合;0.7表⽰⼀般;0.6表⽰不太适合;0.5以下表⽰极不适合)可知原有变量不算特别适合进⾏因⼦分析。

表2为公因⼦⽅差,即因⼦分析的初始解,显⽰了所有变量的共同度数据。

第⼀列是因⼦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它表明,对原有10个变量如果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所有特征根(10个),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差都可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原有变量标准化后的⽅差为1)。

事实上,因⼦个数⼩于原有变量的个数才是因⼦分析的⽬标,所以不可提取全部特征根;第⼆列是在按指定提取条件(这⾥为特征根⼤于1)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

可以看到,总资产报酬率、成交量、流通市值、总市值的绝⼤部分信息可被因⼦解释,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

但⽑利率这⼀变量的信息丢失相当严重(近70%),净资产收益率、应收应付⽐率两个变量的信息丢失较为严重(近40%)。

因此本次因⼦提取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表3展⽰了特征根及累积贡献率情况,按照特征根⼤于1的原则,选⼊了4个公共因⼦,其累积⽅差贡献率为72.343%,同时也可以看出,因⼦旋转后,累计⽅差⽐并没有改变,也就是没有影响原有变量的共同度,但却重新分配了各个因⼦解释原有变量的⽅差,改变了各因⼦的⽅差贡献,使各因⼦更易于解释。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一、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是通过线性组合原始变量来构建新的变量,以实现降维的目标。

它们都可以用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结构,但其目标和原理有所不同。

1. 目标不同主成分分析的目标是将原始变量线性组合成少数几个互相无关的主成分,以尽可能保留原始数据的信息,并在缩减变量数目标同时实现数据降维。

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数据可视化、分类和猜测等领域。

因子分析的目标是确定观测变量背后的不行观测的潜在因子,并通过因子与变量之间的相干系数来诠释数据变异。

因子分析常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用于构建心理特质、社会经济指标等。

2. 原理不同主成分分析是基于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进行计算的,通过寻找数据变异最大的新方向(主成分),依次确定其他主成分,来实现数据的最大可诠释性。

因子分析则是通过最大似然预估或主成分法进行计算的,假设观测变量是由潜在因子和随机误差共同决定的,因子分析的目标是推断出潜在因子及其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干系。

3. 适用场景不同主成分分析适用于观测变量之间具有强相关性的状况,可以用于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信号处理等方面。

主成分分析对数据的线性性假设较强,对离群点比较敏感。

因子分析适用于观测变量之间存在潜在因子的状况,可以用于构建潜在因子模型、测量潜在心理特质等。

因子分析对数据的线性性假设较弱,对离群点相对不敏感。

4. 结果诠释不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以诠释为数据中的主题或模式,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程度可以用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度来衡量。

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诠释为观测变量与潜在因子之间的干系,各个因子的诠释程度可以用因子载荷和共方差贡献度来衡量。

二、SPSS软件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中的应用SPSS是一款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简便的操作界面,可以便利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1. 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操作步骤为:点击“分析”菜单下的“降维”选项,选择“主成分...”进入主成分分析对话框。

SPS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论文精选文档

SPS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论文精选文档

S P S 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论文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摘要:选取了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10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计算,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了这31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排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排在前5位,是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排在后5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较为客观反映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主成分法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

本文从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用以说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

由于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故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个指标。

二、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的选取本文运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选取了10项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X1);第二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增加值(X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5);固定资产投资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货物进出口总额(X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10)。

应用统计学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案例解析+SPSS操作分析[1]--001

应用统计学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案例解析+SPSS操作分析[1]--001

应用统计学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案例解析+SPSS操作分析[1]--001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摘要:通过搜集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对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八项指标进行分析。

具体采用的指标只有:GDP、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平均工资、货物周转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总产值。

这是一个综合分析问题,八项指标较多,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由于样本数比较多,这里不再给出,可参见factor1.sav文件引言:因子分析是寻找潜在的起支配作用的因子模型的方法。

因子分析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的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

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通过因子分析得来的新变量是对每个原始变量进行内部剖析。

因子分析不是对原始变量的重新组合,而是对原始变量进行分解,分解为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两部分。

具体地说,就是要找出某个问题中可直接测量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诸指标,如何受少数几个在专业中有意义、又不可直接测量到、且相对独立的因子支配的规律,从而可用各指标的测定来间接确定各因子的状态。

基本步骤:在SPSS中进行因子分析的步骤如下:选择“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在弹出的对话框里(1)描述---系数、KMO 与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2)抽取---碎石图、未旋转的因子解(3)旋转---最大方差法、旋转解、载荷图(4)得分---保存为变量、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5)选项---按大小排序 点击确定得到如下各图图3-1图3-2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620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 231.285df 28 Sig..000图3-3公因子方差初始 提取 GDP1.000 .945 居民消费水平 1.000 .799 固定资产投资 1.000 .902 职工平均工资 1.000 .873 货物周转量 1.000 .85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0.957相关矩阵GDP 居民消 费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 职工平均工资 货物周转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价格指数 工业总产值相关GDP1.000.267.951 .187 .617 -.273 -.264 .874 居民消费水平 .267 1.000 .426.716 -.151 -.235 -.593 .363 固定资产投资 .951 .426 1.000 .396.431 -.280 -.359 .792 职工平均工资 .187.716.396 1.000 -.357 -.145 -.543 .099 货物周转量 .617 -.151.431 -.3571.000 -.253 .022.65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73 -.235 -.280 -.145 -.253 1.000.763 -.125商品价格指数 -.264 -.593 -.359 -.543 .022 .763 1.000 -.192 工业总产值.874.363.792.099.659-.125 -.192 1.000商品价格指数 1.000 .928工业总产值 1.000 .904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spss因子分析论文

spss因子分析论文

因子分析法在城市市政设施评价方面的应用刘建红(华北科技学院基础部计算B091)摘要:本论文主要说明主因子分析在城市市政设施评价方面的应用,运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简化计算方法,通过输入数据来源,得出各个评价图表,来分析在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方面哪些因子更重要。

本文引入31个地区的城市市政设施的六项指标,年末实有道路长度(km),年末实有道路面积(万平方米),城市桥梁(座),城市排水管道长度(km),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万平方米),城市路灯(盏)。

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得到在市政设施各个指标的相关性表,主成分表,及因子负荷矩阵,来反映各个因子的相关性,各个变量的变异可以由哪些因子解释。

通过因子的所占比重,可以看出城市市政设施哪些指标更重要。

关键字:因子分析法,SPSS,数据分析,相关性1、背景论述因子分析法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很长历史了,最早应用于研究解决心理学和教育方面的问题,目前这一方法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在经济学、社会学、考古学、生物学、医学、地质学,以及体育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因此,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来处理这些城市市政设施的各项指标,就可以快速、准确得到主要因子,从而简化了人工计算的繁琐,使得因子分析法在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推广。

2、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因子分析的核心思想指通过建立一个从高维空间到低维空间的线性映射, 使该映射保持样本点在高维空间中的某些结构, 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少数几个不可测的综合指标通常被称为公共因子,因子分析是根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原始变量分组, 使组内变量相关性较高, 组间变量相关性较低。

其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公共因子, 它反映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维度。

进而利用几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来构造综合评价函数, 简化众多原始变量、有效处理指标间的重复信息。

但若求出的各公共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很突出, 则应通过适当方法进行因子旋转, 以求能较好的解释公共因子,常用正交旋转来解释公共因子。

《2024年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范文

《2024年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范文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篇一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及其在SPSS软件中的应用一、引言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是两种在统计学中广泛使用的降维方法,常用于数据分析中以揭示潜在的结构和模式。

尽管这两种方法具有相似的目标,但在具体应用和理论基础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并在SPSS软件中进行实例操作,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的研究成果进行商榷。

二、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一)异处1. 理论基础: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基于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通过创建新的正交变量(即主成分)来解释原始数据中的方差。

而因子分析(FA)则是通过提取潜在因子来解释原始变量间的相关性。

2. 目的:主成分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简化数据结构,减少变量的数量,同时保留原始数据中的主要信息。

而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的因素或结构,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3. 实施方法: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无约束的降维方法,不依赖于特定的假设或模型。

而因子分析则需要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模型,如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的存在。

(二)同处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降维,即减少变量的数量,同时保留原始数据中的主要信息。

此外,它们都可以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以揭示数据中的潜在结构和模式。

三、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SPSS是一款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提供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功能。

在SPSS中,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这两种分析,并获取详细的结果。

以下是在SPSS中进行这两种分析的一般步骤:1. 主成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将数据导入SPSS,然后选择“分析”菜单中的“降维”选项,再选择“主成分”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要提取的主成分数量,并设置其他参数。

完成后,SPSS将生成主成分载荷、解释的方差等信息。

2. 因子分析:在SPSS中,我们同样需要导入数据,然后选择“分析”菜单中的“降维”选项,再选择“因子”进行分析。

(仅供参考)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仅供参考)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及SPSS实现(一):原理与方法一、主成分分析(1)问题提出在问题研究中,为了不遗漏和准确起见,往往会面面俱到,取得大量的指标来进行分析。

比如为了研究某种疾病的影响因素,我们可能会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史、体征、化验检查等等数十项指标。

如果将这些指标直接纳入多元统计分析,不仅会使模型变得复杂不稳定,而且还有可能因为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引起较大的误差。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对信息进行浓缩,减少变量的个数,同时消除多重共线性?这时,主成分分析隆重登场。

(2)主成分分析的原理主成分分析的本质是坐标的旋转变换,将原始的n个变量进行重新的线性组合,生成n个新的变量,他们之间互不相关,称为n个“成分”。

同时按照方差最大化的原则,保证第一个成分的方差最大,然后依次递减。

这n个成分是按照方差从大到小排列的,其中前m个成分可能就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方差(及变异信息)。

那么这m个成分就成为原始变量的“主成分”,他们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注意得到的主成分不是原始变量筛选后的剩余变量,而是原始变量经过重新组合后的“综合变量”。

我们以最简单的二维数据来直观的解释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假设现在有两个变量X1、X2,在坐标上画出散点图如下:可见,他们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如果我们将坐标轴整体逆时针旋转45°,变成新的坐标系Y1、Y2,如下图:根据坐标变化的原理,我们可以算出:Y1 = sqrt(2)/2 * X1 + sqrt(2)/2 * X2Y2 = sqrt(2)/2 * X1 - sqrt(2)/2 * X2其中sqrt(x)为x的平方根。

通过对X1、X2的重新进行线性组合,得到了两个新的变量Y1、Y2。

此时,Y1、Y2变得不再相关,而且Y1方向变异(方差)较大,Y2方向的变异(方差)较小,这时我们可以提取Y1作为X1、X2的主成分,参与后续的统计分析,因为它携带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至此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降维和消除共线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P S 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论文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摘要:选取了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10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计算,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了这31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排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排在前5位,是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排在后5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较为客观反映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主成分法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

本文从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用以说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

由于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故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个指标。

二、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的选取本文运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选取了10项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X1);第二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增加值(X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5);固定资产投资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货物进出口总额(X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10)。

X2,X3,X4 反映的是经济总量中构成三大产业的不同增加值;X5,X6 反映的是地方财政预算收支;X7 反映的是居民的购买能力;X8反映的是对外贸易;X9,X10反映的是居民的收入与储蓄。

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

三、数据分析过程(一)相关性分析用数据处理系统将10项经济指标处理后,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

根据表2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均大于,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Bartlett检验的F值等于,F值显着,Sig.(显着性)小于,表明所取的数据满足正态总体分布;KMO值等于,大于,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被其他变量解释,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提取主因子根据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选取大于1的特征值,得出公因子差和分析结果如下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10个变量的共同度基本都在80%以上,即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变量都能被因子解释,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

一般情况下,确定因子个数时,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本文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值,得到2个主因子代替原来的10 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因此取出的2个主因子基本上包括了X1~X10的大量信息。

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解释的总方差成份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旋转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的 %累积 %合计方差的 %累积 %合计方差的 %累积 %123.3974.2915.1226.074.7437.049.4858.032.3239.008.07810.004.044由表5可知,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献率已达到>85%,即前两个公共因子已代表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在因子旋转后总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改变,没有影响到原有变量的共同度,但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更易于理解。

图1图1中,横坐标为因子数目,纵坐标为特征值。

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较高,对解释变量的贡献最大;第三个以后的因子特征值都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已经成为可被忽略的“高山脚下的碎石”,因此提取两个因子适合的。

(三)因子旋转及公因子命名因为因子意义不明显,对初始因子进行旋转。

本文采用旋转因子模型的方法是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旋转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见表6)。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1主因子第二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增加值(X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货物进出口总额(X8)、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10)这7个指标上的载荷较大,集中反映了第二、三产业、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货物进出口、城乡居民储蓄这7个方面,因此将其定义为Fac1。

第2主因子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9)这个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因此,第2因子可定义为在岗职工工资Fac2。

这2个主因子的性质及其顺序较好地体现了影响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另外还可以看到:这两个因子的实际含义比较模糊。

表6 旋转后因子模型成份1 2 X1 .362 .798 X2 .815 .402 X3 .978 .051 X4 .989 X5 .923 .267 X6 .754 .591 X7 .957 .239 X8 .876 X9 .880 X10.970.060(四)计算因子得分为了考察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由系数矩阵将2个主因子表示为10项指标的线性组合。

因子得分的函数为:2个主因子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但单独使某一主因子并不能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因此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统计量为:1098765432110987654321060.0880.0346.0239.0591.0267.0062.0051.0402.0798.02970.0261.0876.0957.0754.0923.0989.03978.0815.0362.01X X X X X X X X X X Fac X X X X X X X X X X Fac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并对各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排序(见表7)。

21218.0684.0Fac Fac Fac +=从上述因子分析看第二、三产业、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货物进出口、城乡居民储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成为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2013年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解释成分,从统计意义上看,它们解释了这种差异%的程度。

深入分析还可以得出因子中的第一产业、外贸是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展的前提条件,反映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可以理解国家、地方实施西部大开策略的资金投入力度。

表7是由加权的最后因子得分表达式计算出的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综合因子得分,从结果看,还是符合我国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

第一主因子反映第二、三产业、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货物进出口、城乡居民储蓄方面,广东、江苏、山东排在前3位;第二主因子反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方面,山东、河南、河北排在前3位。

2个主要因子的综合因子得分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排在前5位,这也是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第二、第三产业发达,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货物进出口、城乡居民储蓄都相对较高;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排在后5位,这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相应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进出口贸易不是很发达,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及建议本文通过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因子分析。

证实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因素主要有2大类, 分别是第二、三产业、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货物进出口与城乡居民储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方面。

这2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

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差异也有相似性,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最高,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的经济发展状况已经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差异已经相当显着,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可能继续扩大,可以从第二、三产业、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货物进出口方面寻求突破,通过具体的针对性措施刺激第二、三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为外商提供较多的优惠政策。

同时,政府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支出,推动我国经济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1]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07 -121.[2]于秀林, 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171 -184.[3]Johnson.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88 -425.[4]刘新华.因子分析中数据正向化处理的必要性及其软件实现[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3(9):152 -155.[5]刘照德.因子分析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3(2):75 -89.[6]韩芳艳, 张孝友.重庆市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基于21家公司2007年财务数据的因子分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 25(2):110 -113.[7]聂勇.因子分析在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中的应用[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1):35 -38.[8]叶宗文.重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子分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1(4):71 -73.[9]刁英, 王亚慧.基于因子分析的陕西省各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9, 28 (9):116-119.[10] 陈超, 邹滢.SPSS中文版常用功能与应用实例精讲[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316 -317.[11] 王志勇, 冯杰.基于灰色聚类的海上目标威胁等级评估[J] .四川兵工学报, 2009, 30(3):46 -49.[12] 吕佳.基于动态隧道系统的K-means聚类算法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6(1):73 -77.[13] 李小亮, 刘新平.基于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的旅游动机行为模式[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5(4):350 -3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