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成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

①背景

产生于16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是欧洲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广大劳动群众从人身依附的封建关系中走出来,但又陷入资本主义新的剥削之中。

②阶段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1602年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太阳城》;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法国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和马布利的《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c.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③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但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2)科学社会主义

①条件

a.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

b.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并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从自发走向自觉,表现出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巨大力量。这些新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提供了社会需要和客观条件。

②思想来源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③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1)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①第一国际

a.1848年欧洲革命后,资本主义在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b.到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各国工人运动重新活跃起来,并表现出加强国际联系的愿望。

c.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d.第一国际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日益扩大。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②巴黎公社

a.起义爆发。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政权建设。巴黎人民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资产阶级议会制,成立了新的国家机关——巴黎公社。

(2)十月革命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①理论探索

列宁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俄国实际,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革命胜利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③历史影响

a.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实现了千百年来先进思想家和劳动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

b.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在它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革命高潮。

c.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d.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许多国家纷纷成立共产党,世界社会主义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1)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①列宁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a.经历阶段

第一,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第二,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余粮收集制和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第三,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其内容是: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采取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发展生产。

b.列宁对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

第一,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第二,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第三,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第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②斯大林时期

a.苏联模式的形成和确立

苏联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新宪法的通过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b.苏联模式的弊端和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全民(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其中全民(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并被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级形式,集体所有制被看作是低级形式,所有制形式单一,而且明显脱离生产力发展实际,经济缺乏活力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