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意识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10级一班

学生姓名:张旅

学号: 10205023 指导教师:王绍成

2013年5月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意识

人文社科学院 10汉语言学一班张旅学号:10205023

摘要:通过这篇论文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创作有着深刻的现代意识与联系,其现代性的意识主要集中在对于都市人格的解读。而张爱玲小说中的创作手法,即意识流、蒙太奇、反讽等写作手法的运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现代文学史上的另一个高峰——现代意识。这次的论文从文学写作的角度分析了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的写作特征, 即古今结合、中西杂揉, 融古典于现代之中, 由此呈现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

前言

张爱玲的小说,主要是以上海及香港为场景,以一枝生花妙笔写活了挣扎于生活及情感之中的小人物,写尽了人情的世故与冷漠,也仔细的描绘了上海及香港这两个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现今,她的小说曾多次被搬上舞台及荧光幕上,感动了不少的观众。

张爱玲的作品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中国生活形态的富于现代感的表述。早期作品, 以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都市为背景, 以男女关系为观察视角, 运用调侃反讽的笔调和繁复丰富的语象, 通过参差对照的结构方法描写了光怪陆离的洋场生活及封建遗老遗少的没落历史, 表现了糟粕文化同流合污的情形和苍凉的时代氛围。杨义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 对张爱玲作品审美感受力诸方面作了极为精彩的分析, 他把张爱玲称为“洋场社会的仕女画家。认为从古老的典故和小说、戏曲名词中点化出现代性的新意, 是张爱玲命名小说集和单篇时常用的手法” , 其“给人一种古今交接, 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而“言情”, 或描写两性关系、婚姻关系, 是张爱玲发掘人性和洋场社会情调的基本审美视角, 这一切最突出地表现在《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作品中。而对于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意识,我个人的观点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张爱玲一方面受中国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的熏染,另一方面有较早的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的教育,这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化素质。他的小说既有传统小说叙事的痕迹,

又有现代派的味道,诸如注重写人物意识的流动,注意暗示与象征,善用联想,特别是对人物病态心理的描写与揭示等等,都显示出这一特点。张爱玲具有清晰的时代感与精细的把握能力,甚至通过对衣饰与环境的描写,也能将时代社会的变化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它们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意蕴。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雅俗融会的特征,也即所谓的“新旧文学界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她对于人生之世俗层面的饮食男女、衣食住行投以极大的关注,同时对于人物的深层意识、人性予以分析。从叙事看,张爱玲的小说大抵是讲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故事结构完整,但又与传统小说大异其趣。她的故事是以对人性的探索(他们的人生与情欲、嫉妒、虚荣、疯狂)为中心的,具有充分的现代小说特征。张爱玲的小说中有繁复、丰富的意象,这些异响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中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清界限。”“第一次见到香港的海的时候,联想到明信片上一抹色的死蓝的海。”这生动的说明了她作为一个都市中人的感觉、联想习惯:自然成了本体,人工物品成了喻体,自然人工化,环境物品化,世界装饰化。比如“天完全黑了,整个世界像一张灰色的圣诞卡,一切都是影影绰绰”。这些为张爱玲的小说带来独特的韵味。

二、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所表现的现代意识

被傅雷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金锁记》是备受读者关注的一篇小说。文章围绕姜公馆二奶奶曹七巧被金钱的贪欲打造的金锁围困的三十年展开情节,七巧用自己的青春,用受尽大家庭的欺侮,最终换取了一副沉重的金锁,这金锁压制了她的情爱,泯灭了她的人性。别人毁掉了她的一生,她又变本加厉地毁掉了儿女长白、长安的一生,最后在所有人的愤恨哀怨中孤单地死去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作家所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没落贵族的家庭日常生活,无论是构造故事、运用语言还是设置人物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极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而其小说的现代意义也体现在《金锁记》的主题人物、艺术结构、叙述技巧的各个方面。

在艺术表现上,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则体现的更加充分。首先从故事的结构来看,《金锁记》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三十年前,一个有月亮的晚上......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

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类似这样的开场白在她的小说中还有许多,从形式上看,类似中国旧小说的入话,是导入故事的套语。而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它的叙述功能远不止于此。古典小说的开场白常常是要交待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等内容,而张爱玲小说的开头更主要的是要营造一种气氛,要让我们进入她小说的氛围。在小说的结尾,曹七巧在对往事苍凉的回忆中死去,小说是以这样的一段文字结束全篇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让人回味无穷的结尾,也引人深思,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大团圆的结局模式。

在故事的进展中,张爱玲还运用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使她的故事叙述得更加流畅、紧凑。最典型的是故事中对十年光阴流逝的交代“风从窗子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和一幅金绿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色了,金绿山水换了一张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傅雷先生指出:“这是电影的手法:空间与时间,模模糊糊淡下去了,又隐隐约约浮上来了。巧妙的转调技术! ”

中国传统小说往往是以情节取胜,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稍显逊色一些,不足之处在于很少深入到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去探究深幽细微的心理变化,而张爱玲却能够把古典叙事和现代叙述的各自优长汇于一身。她的小说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同时在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细节处理时又注意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的心理刻画,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呈现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可以说具有“情节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二者的长处,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时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艺术手法:首先是叙述过程中叙述角度的转换:由全知视角的叙述转换成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叙述,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人物内心状态的表现,主要是意识的直接呈现,是典型的“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这也是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金锁记》中就有一段以主人公曹七巧的视角叙述的精彩段落,七巧熬到分家另过之后,有一天当她爱着的小叔子姜季泽专程跑来向她示爱时,“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 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 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