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理论原理:分解的数理方法

用Translog生产函数计算狭义技术进步率 一个好的生产函数应该符合如下标准: 能够表示偏性技术进步; 函数形式简单,易于估算。 由L. Christensen、D. Jorgenson和Lau(1973提出的 超越对数(Trancendental Logarithmic,Translog) 生产函数就是符合上述标准的一种可行的函数设定。
课题成果

研究报告名称: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测算及其分解(1985~2005) ——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

发表论文:
1、以《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回顾与评析 》为题发表于 《技术经济》杂志2008年第2期 2、运用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提出了一套验证林 毅夫《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农业危机》中两种竞争性假说的方 法,论文发表于《农业技术经济》杂志2008年第2期 3、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论文发表 于《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2期
主要研究成果报告
1、问题的提出

Robea M. Solow(1957)认为:工业革命以来,长期的经 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通过“既定生产函 数任何一种形式的变动”表现出来,其中主要包括资本质量 的改善或新资本中所蕴含的技术成果、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等。根据上述表述,通过数学推导给出了著名的Solow残 值公式,开创了定量分析技术进步作用的先河。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
报告人:赵芝俊
2008.08.5
课题任务完成情况报告
课题目标
总目标:
——探索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完成从广义到狭义的发展与探索
具体目标:
——梳理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理论与方法 ——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解构农业技术进步率 ——测算并分解过去20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分析测算结果,给出政策建议
1、问题的提出
:农业技术进步与总产出增长因素
要素投入增长贡献
总产出增长
1、问题的提出
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理论上解构是哪些技术进步因素促进了经济增长? 如何通过现代经济学和计量学方法把其影响分离出来?
意义:
——明晰构成 ——把握趋势 ——服务决策
' A Y K L N P= TF K L N A Y K L N
1、问题的提出
技术进步 增长贡献 要素投入 增长贡献
产出增长率
Solow 余值的不足:
1、根据广义技术进步的定义,总产出增长率减去要素投入增长的贡 献作用就是最广义的技术进步作用。然而,这其中包含了一些与农业 生产关系特别密切的特定因素,如自然灾害、区域因素等,从实际出 发,这些因素不适宜纳入技术进步的范畴,必须加以剔除。 2、是那些技术进步因素导致了经济增长?
lnY lnF(ln Xi,t) (0 1t 2t ) (i Ait) ln Xi
1 2 2 i1 3 1 2

i1 j1
3
3
ij
lnXi ln X j u
注:构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是为了表示偏性技术进步,反映狭义技术进步 和要素弹性的时间变动趋势以及要素间的交互作用。
2、理论原理:分解的数理方法
2 1 lnY ln F(lnXi, t) (0 1t 1 t ) ( t ) ln X i Ai i 2 ij lnXi lnXj u 2 2 1 i 1 j 1 i 3 3 3


Xi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生产要素, i、i、 Ai、ij 为待估参数, 且 ij ji 。由上式可看出,Translog生产函数形式上采取简单的对 数线性形式,大大简便了参数的估算。
产出 F F’
产出 F
E
要素投入
要素投入
2、理论原理:技术进步率的分解


规模报酬递增收益
规模报酬不变是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生产函数的假设。在实际中 则可能存在规模报酬递减和递增的情形。


要素配置提高
指的是对于一定量的总要素投入水平,通过在不同地域、品种 间投入量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水平。研究工作 中,在微观层面上,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求解的方法求出最优配 置水平;但在宏观层面(比如整个中国农业),数学规划的方 法就没法处理了,只有借助经济学理论对要素配置效率从总体 上加以估算。

在Translog生产函数中,狭义技术进步率的计算公式为:
3 ln (ln , ) d ln X i F X t i P T (1 2 t ) Ai dt t i 1


狭义技术进步率可以分解为用 (1 2t) 表示的中性技术进步和对单个 d ln X 投入要素发挥作用的偏性技术进步 dt 之和。Translog生产函 数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它是从一个抽象生产函数推导而来,在 这个抽象函数中,随时间变化的技术被视为一种与各生产要素地位完 全平等的投入集而进入函数关系。
2、理论原理:技术进步率的分解


E. Denison的贡献
借助于Solow残值这一革命性的概念,E. Denison上世纪60年代的一 系列工作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技术进步作用的认识。他认为,经济增 长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资本在数量上的增加;劳动力在数量上的 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改善;生产规模效益;知识进展和它 在生产上的应用。其中知识进展和它在生产上的应用就是技术进步,它 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但却无法将它对增长的贡献直接估算出来, 只能把它作为Solow残值来处理。 Denison的贡献:它首次提出了要素配置的改善和生产规模效益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对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可以说,上述上述结论性意见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分析框架。


2、理论原理:技术进步率的分解


狭义技术进步
所谓新的生产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抬高了生产前沿面(即理论上的最高 产出水平。它是广义技术进步的经济贡献中最核心的部分。


技术效率提高
技术效率是实际产出与理论上的前沿面产出之间的比值。 技术效率提高与狭义技术进步的界限在于:前者是当期既有技术更高 效地应用对产出的贡献,而狭义技术进步专指当期出现的新技术(发 明和改进)对产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