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afe3b2482fb4daa48d4b83.png)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吧!(表格归纳)(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下面是张军同学整理的表格,请你填写空白部分的内容。
(图说历史)材料一自从15世纪早期殖民主义窜入非洲以来,非洲就一直遭受着殖民奴役,成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人民奋起抗争,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浪潮。
(2)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
年被称为“非洲年”。
(文汇说史)材料二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万隆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
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4)万隆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亚非国家和地区如何继承和发扬“万隆精神”。
【答案】(1)①1990年②纳赛尔③卡斯特罗(2)上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阿尔及利亚、埃及。
下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纳米比亚、南非。
1960。
(3)原因:二战后,亚非新独立国家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4)意义: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秉承亚非国家和地区应该加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4f5c8fb7360b4c2f3f644e.png)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
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1)材料中的“这一地区”指的是哪一个地区?(2)该地区的人们现在生活在和平之中了吗?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是什么?(3)巴以冲突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并向下一代灌输民族复仇主义思想,你认为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觉得应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答案】(1)中东地区(2)没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战火频仍,人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中。
(3)后果:给双方人民带去更大灾难,只能是两败俱伤;双方都做出让步,坐下来谈,以一种宽容之心,去解决现实问题。
为了共同的利益,要和谈,不要战争。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不仅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
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一地区”指的是中东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地区的人们现在还没有生活在和平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战火频仍,人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中。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
大国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
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题干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不可能解决问题,能是给双方人民带去更大灾难,只能是两败俱伤。
所以要想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双方就必须都做出让步,坐下来谈。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c4c47c102de2bd97058887.png)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力量,还拥有原子弹。
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大,战斗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1945年,苏联坦克和飞机的年产量仅次于美国。
作为战胜纳粹德国的主要力量,苏联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1)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是二战后大国间哪一政策的表现?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
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提示:需要答对4个成因)【答案】(1)冷战;德国分裂(2)美苏:原因:美国实力增强:苏联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英法等实力削弱:二战中美苏发挥了重大作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未发挥积极作用等【解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是二战后大国间冷战政策的表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局面形成。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冷战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是美苏;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力量,还拥有原子弹。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b30d9cb8f67c1cfad6b8c9.png)
第十二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
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公布《临时约法》D.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A.制定第—个五年计划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4.(2018·吉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5.(2018·河池)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而出兵抗击侵略者的军事行动是()A.甲午中日战争 B.抗美援朝C.第二次鸦片战争 D.抗日战争6.(2018·南充)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王进喜④焦裕禄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2018·河池)“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
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8.(2018·德州)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9.1950年辽宁金县经过土地改革后,三十里堡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造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3e364cd5bbfd0a7856738d.png)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下,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b094b05727a5e9846a6189.png)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除这项“计划”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一社会变革?(3)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变化。
请写出这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可知:这表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知:这个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还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36c89590c69ec3d4bb751e.png)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题。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d2b76e04a1b0717fd5ddca.png)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
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
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
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
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
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
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
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
人教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
![人教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c8de6df8a45177232e60a282.png)
人教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1)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关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欧盟的成立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72年,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材料三中,此时的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怎样的经济地位?材料三表明日本、欧共体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目的:提高国际地位。
影响: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原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提供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等。
(3)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美国、欧共体、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4)西欧、日本的崛起,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ca5a7a81c758f5f61f67aa.png)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a3d29abb68a98271fefaf5.png)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组织的旗帜?该组织何时成立?(2)该组织成立后起到什么重要作用?(3)该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请举一事例说明。
【答案】(1)欧洲联盟;1993年(2)欧盟成立后,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3)欧盟各国都可以使用欧元;欧盟各国的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欧盟各国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生活、学习;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答任何一点都可得分)【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欧盟的旗帜,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2.史料实证史料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上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史料反映的是苏联的哪次改革?改革导致了怎样的结果?【答案】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结果:导致苏联解体。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635c883d049649b6658e0.png)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1)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想进行了哪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是什么?(4)我国在这一重大举措中的伟大创举是什么?【答案】(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手工业:参加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赎买政策。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完成。
所以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的道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因此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
(3)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4cafa7f111f18582d05a83.png)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fc96826edb6f1afe001f5b.png)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图表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二概括其原因。
(2)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的推动。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解析】【分析】【详解】(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趋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可知,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可知,这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2.材料: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材料二:他出生于贵族,一生积极探索人生意义。
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材料一中的话是谁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什么?②材料二说的是哪一位作家?请你至少列举出他的两部不朽名作。
③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有什么共同点?【答案】①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②托尔斯泰;写出两部名作。
③反映社会题材(或者来源于社会现实)【解析】【分析】【详解】①材料一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②依据材料二“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历史】人教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历史】人教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34abaa7f111f18582d05a86.png)
【历史】人教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下面是一份还没有最终完成的历史小报。
请你再次编辑,完成设计。
名称:栏目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中国、朝鲜、越南等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栏目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②”1990年③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的枷锁。
栏目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请回答:(1)把栏目二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②③④(2)依据所学,仿写栏目三(举出一例即可)。
(3)结合小报内容,给它取一个恰当的名称。
请以“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斗争”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①纳赛尔②非洲年③纳米比亚④殖民主义(2)栏目三: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举出一例,符合要求即可)(3)小报名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等符合小报主题即可。
略。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纳赛尔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②非洲年”,1990年③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殖民主义的枷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0948d3a8956bec0875e387.png)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
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
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三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
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没有走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
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
【答案】(1)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或者战争的威胁)(2)迅速发展。
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招聘技术专家。
【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可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7f5497964bcf84b9d57bc7.png)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材料二:到1956年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材料三: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哪两方面的探索?(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方面的探索之间的联系。
(3)据材料三,谈谈这一时期党和政府的探索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1)问题:新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探索: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或:三大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对“一五”计划的完成起了推动作用。
(3)“一五”计划的完成,是我国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可知,体现新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为了改变状况,1953年-1957年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对“一五”计划的完成起了推动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图片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的完成,是我国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b4a4e91711cc7930b71637.png)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
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观察和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注: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教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而这些发明又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他们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人们看到了科技所蕴藏的巨大动力,由此焕发了他们学习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热情。
(1851)年英国为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了水晶宫。
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根据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有何影响?(不得摘抄原文,答出四点,材料二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
这年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引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答案】(1)工厂制出现;女性经济独立或提高了妇女地位或解放了妇女;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每点,任意4点得,不得摘抄原文。
)(2)环境污染【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泰晤士河,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立足于材料,联系所学分析出各题的答案,如抓住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联系所学分析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即可回答,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分析材料二时抓住“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这些关键信息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世界文明史》(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哪两个国家展开?(2)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用角度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3)“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
根据所学知识,绘一个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三项发明。
(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答案】(1)美国,德国(2)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3)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必须时间,事件相对应)(4)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走在前面的国家。
(2)依据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可知,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可知,材料二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依据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到19世纪,英国有钱人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成为一种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喷发出呛人的浓烟。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四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图1采用了什么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推动了哪一能源工业的发展?(2)材料二揭示了英国在19世纪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感受。
【答案】(1)图1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图2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图1的动力装置是内燃机,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2)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经验教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作为学生应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观念等。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人们开始设法利用蒸汽机推动交通工具。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飞机以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2)根据题中所给材料:蒸汽轮船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都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带来了负面影响,使自然环境不断的恶化。
从中我们应该树立起环保意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技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应该和平利用科技成果,来推动社会进步,尽量避免科技带来的负面问题,让科技为人民服务。
4.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材料二: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1)举出两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取得哪些成就?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哪些影响?(3)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两个新时代,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①爱迪生法拉第本次莱特兄弟。
②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器产品深入到生活诸多领域,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内燃机的发明,汽车和飞机的研制使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更大发展。
③科学技术是巨大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等。
(任意两点)【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德国人卡尔本次发明了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等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标志:1866年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产生了垄断,使资本主义国家步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所以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等等。
5.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
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中产阶级。
——摘编自麦克莱伦第三等《世界科学技术通史》材料二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悉尼0.8222.548.2材料三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