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 公共收入规模与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公共收入规模与结构
一、重要概念
1. 预算(内)收入(budget revenue)
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形式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专项收入和其他收入。
其中,专项收入包括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其他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2. 预算外收入(extra-budget revenue)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的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主要包括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基金性收入和附加收入等。
3. 行政性收费(administrative charge)
国家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在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向单位和个人收取的费用。
4. 事业性收费(charges of non-profit-making service)
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特定服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向服务对象收取的补偿性费用。
5. 使用费(user charges)
政府对特定服务或特许权收取的价格,用于支付提供这些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成本。
使用费类似于市场价格,因为使用者要获得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就要付费。
但使用费又明显不同于市场价格,一是使用费通常弥补不了所提供物品或服务的全部成本;二是政府一般不能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其物品和服务的价格。
6. 内债(internal debt )和外债(external debt)
公债可以划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简称为内债和外债。
内债是指由本国公民持有的政府债券,外债则是指由外国公民持有的本国政府的债券。
内债一般不存在本国资源向国外转移问题,不影响国内资源总量。
外债在还本付息时意味着本国资源转移到国外,而且如果外债发行过多,可能引起本国国际收支失衡。
7. 税收弹性(tax elasticity)
e)税收弹性可分为税收的税率弹性和税收的(国民)收入弹性。
税收的税率弹性(
t
指税收收入(T)变动的百分比与税率(t)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衡量的是税率
变动后税收收入的反应程度,说明的是税率极限或最适税率问题。
用公式可表示为: t
t
T T e Y ∆∆= 税收收入弹性(Y e )指在现行的税率或税法情况下,税收收入(T)变动的百分比与国民收入(Y)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衡量的是国民收入变动后税收收入的反应程度,说明的是税制结构与税率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用公式可表示为:
Y Y
T T
e Y ∆∆= 或 GDP
GDP T T e Y ∆∆= 把税收的收入弹性大于1的税制称为弹性税制。
这种税制表明,当国民收入增加时, 税收收入的增速高于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二、重要问题
1. 与其他公共收入形式相比,税收具有哪些特性? (1) 同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相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征税权力或许是政府强制权力的最明显的表现。
政府运用税收参与这种分配,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任何形式的抗税行为都构成违法行为。
(3)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4)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课征标准。
一般说来,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收入,发生了应该纳税的行为,拥有了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不得违反。
同样,政府也只能按预先的规定征税,不得随意更改。
(5)对税收“三性”的理解不能绝对化,它们都是相对的。
2. 使用费与税收有哪些主要区别?一国选择征税还是收费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从理论上看,使用费与一般性税收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付费与获得服务之间具有直接联系,而在以一般性税收为公共服务融资的情况下,纳税与获得服务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②使用费的收入一般用于特定用途,即专费专用,而征税的收入是一般性收入,用于政府一般性职能的实现。
③从某种程度上说,使用费是自愿缴纳的,因为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它们的行为可以影响使用费的支付,但是,税收则是非自愿的。
当然,在实践中,这种区别并非一成不变。
④根据意图来区分使用费和税收。
如果引入某种财政手段的意图是取得一般性收入,这种手段通常被视为税收;如果其意图是把所提供的特定物品或服务在相互竞争的使用者之间分配,这种手段就被视为使用费。
(2)一国选择征税还是收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①如果使用费不能统一征收,那么,使用费的配置影响不一定合意。
拿道路收费来说,如果不是所有道路都收费,只对某些道路收费就会导致经济上的次优替代,即经济主体选择不收费的道路,即使这种道路绕远或行使缓慢。
在这种情况下,对燃油征收消费税可能更有效率。
②使用费与税收所遵循的公平标准不同。
如果以受益原则衡量公平,那么,使用费是更为适当的财政手段。
如果以支付能力衡量公平,那么,税收是更为合适的手段。
③倘若使用费的管理太复杂或需要的资源过多,那么,就可以用尽可能与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密切相关的税收取而代之。
④如果对某些经济活动的征税已经很高,对用于这些活动的投入(物品或服务)再征收使用费可能会恶化而不是改善整个经济配置。
⑤如果政府为了防止在财政调整时期过度地削减某些必要的预算支出,那么,利用使用费比征税更可取,因为使用费通常为特定项目或部门筹措资金。
3. 同税收融资、货币创造融资相比,债务融资具有哪些特点?
(1)同税收融资相比,债务融资的特点有:
①税收融资具有强制性,而债务融资具有自愿性。
②尽管税收融资和债务融资都可能减少私人消费和储蓄,但债务融资并不减少人们的总资产。
③税收增加在客观上受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制约,如果强行提高税率实现税收快速增长,就会影响经济发展,使财源枯竭,结果是得不偿失;同时,改变税制又要受立法程序的制约,也不易为广大纳税人所接受。
(2)同货币创造相比,债务融资的特点有:
①货币创造会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而债务融资一般不会增加货币供给。
货
②货币创造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而债务融资一般不会产生这种压力。
4. 谈谈我国公共收入规模变化的决定因素。
(1)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从长期来看,以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的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公共收入规模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可供政府动员的资源越多。
②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和个人是政府公共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在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下,来自个人(家庭)的公共收入比重不足10%。
在企业当中,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共收入的规模。
(2)制度因素
①包干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企业与国家间的利润分配上,我国实行了企业上缴利润包干;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上,实行了财政包干。
企业上缴利润包干制度的后果是大大减少了公共收入中的“企业收入”。
“地方财政大包干”制度给地方政府留下了较大的政策空间和财力空间,相对减少了税收收入,导致这一时期的公共收入比率下滑。
②税制弹性。
税收的收入弹性大于1的税制称为弹性税制。
这种税制表明,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收入的增速高于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1996年以前的十年间我国税收制度属于典型的无弹性税制,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逐年下降。
而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税收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公共收入比率逐年上升。
(3)管理因素
①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几年里,由于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管理人员,无论在理财的理念上还是素质上都没有适应新的形势,税务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措施和手段等都非常落后,再加上纳税人的法制观念不强、纳税意识不高,逃税现象严重,成为公共收入比率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不论是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明显感受到税收征管力度在不断地加强。
一是国税局和地税局分设,二是税收信息化建设加强,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都得到明显提高,成为公共收入比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5. 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比重?
(1)非税收入是指政府在税收、债务收入以外取得的财政资金,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和发行费、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
(2)1996年以前,我国税收收入比重虽然总的趋势是在不断提高,但起伏波动较大。
此后,税收收入比重逐年较为平稳地上升,从1997年的63%上升到2007年的66%。
显然,
税收是我国政府筹措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
(3)从国际比较来看,税收收入(含社会保障缴款)的比重与非税收入比重的情况是:高收入国家平均值分别为87%和13%,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值分别为86.7%和13.3%,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值分别为68.8%和31.2%,而我国平均值分别为81%左右和19%左右。
可见,我国虽然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但从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的比重来看,其特征更接近于上中等收入国家。
当然,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土地出让收入,我国作为下中等收入国家,除了捐赠收入比重没那么大之外,与人均收入水平相当的同类国家基本相同的就不仅仅是公共收入比率了,还有公共收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