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空肠营养管的护理_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指南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概念: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营养 素的方法
优点(较之肠外营养) ①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 ②维护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 ③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④减少细菌和毒素的移位 ⑤操作方便、费用较低
位置改变
●胃肠道并发症 ﹠腹泻和腹胀 ﹠便秘 ﹠ 胃潴留/恶心/呕吐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感染性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代谢性并发症 ﹠腹泻和腹胀 ﹠高(低)血钾 ﹠高(低)血钠 ﹠高(低)血糖 ﹠脱水、水中毒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其他 ﹠误输注 ﹠导管移位
堵管原因
•药物原因 •操作不当 •回抽胃内容物 •酸性胃液胃残留 •胆盐可以抑制制酸剂造成鼻饲管阻塞 •鼻饲管被酵母菌堵塞
﹡细管喂养 ﹡幽门后管饲
致命并发症---误入气管
年老体弱 反应性差
药物镇静、 肌松剂
未使用 金标准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选择安全的输注方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合理安置患者体位 加强管道的护理 注意速度和温度
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日常护理
掌握好“三度”
•无菌配方,浓度正确 •正确调节速度 •营养制剂温度适宜
如短肠综合症,胰腺炎等
方,加用肠外营养直至充分耐
受肠内营养
胃潴留,胃排空延缓
原因
预防和治疗
1.体位不当
2.迷走神经切断术,胃 手术后
3.药物,如鸦片类止痛 剂和抗胆碱能药物可减 慢胃排空
1.头部抬高,定时检查胃潴留 量
2.放置空肠管,考虑胃或空肠造 口术
3.输注速度由低到高改用胃动力 药
误吸的原因
重症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特别经胃)时应 采取半卧位,最好达到30-45度
经胃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胃内残 留量
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应配合强化胰岛素治 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8.3mmol/L,并应 避免低血糖发生
重症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给 予营养支持
原因
预防与治疗
1.同时进行的药物治疗如抗菌 素滥用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假膜性肠炎等
2.其他疾病如低蛋白血症(血 浆清蛋白低于30g/L),引起 肠粘膜萎缩
1.换药或停药后,该用止泻药物
2.应从小剂量及低浓度的肠内营 养液开始实施,滴速由低到高
3.胃肠道功能障碍或其它疾病, 3.必要时补充胰酶,改用要素配
预防喂养管堵塞
•喂养管输注营养液前后应冲洗导管 •经喂养管给予其他药物前后应冲洗导管 •常规8-12h冲洗一次
输注过程中患者取30-40度体位 发现有导管位置改变时,可用X-Ray检查 输注管道使用后应冲洗,24h更换一次 严密监测患者水、电解质变化 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经常评定患者营养状况 心理护理
置于冰箱内,并不得超过24小时 e. 喂养前后冲洗管道 f. 玻璃瓶最多悬挂8小时,灭菌瓶24小时
腹泻(与管饲喂养有关)
原因
预防和治疗
5.营养液配方 a. 不耐受乳糖 b. 纤维素不足 c. 脂肪吸收不良
5. a. 应用不含乳糖的配方 b. 应用含纤维配方 c. 应用低脂配方
腹泻(与管饲喂养无关)
盖后时间太长 e. 管道未定期冲洗 f. 营养液悬挂太久
预防和治疗
1.灌注速度由低到高,使用泵 2.将配方稍加温 3.用水稀释配方,灌注速度由低到高
4. a. 每24小时更换泵管 b. 检查操作步骤(如洗手,容器消毒) c. 改用液体药物或保证操作过程的卫生 d. 尽可能在瓶盖打开后立即使用,否则应将其
➢脑损伤、意识程度下降 ➢饲管错位 ➢胃残留过多、排空延缓、呕吐 ➢平躺 ➢喷门括约肌功能失调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不佳
误吸的预防
✓正确掌握适应症 • 胃排空,肠道蠕动及通畅性 ✓速度、量、浓度、渗透压、粘度 ✓连续输注、间歇输注、分次推注 ✓床头抬高>30o ✓测胃残留量100-200ml ✓促动力药 ✓高危病人:﹡空肠造瘘
防止堵管的方法
•及时冲洗管道
•药物经肠内管道鼻饲的规范化管理
•预防性使用胰腺酶可以减少鼻饲管的堵 塞
•可乐
•胰腺酶常规预防性使用碳酸氢钠防止进 食管的阻塞
腹泻(与管饲喂养有关)
原因
1.快速灌注 2.冷的配方 3.浓度太高配方 4.污染 a. 输注系统使用太久 b. 卫生措施不够 c. 粉状药物制备不卫生 d. 冰箱取出的瓶子,开
胃/空肠营养管的护理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 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
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B级)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 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E级)
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 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B级)
是 膳食摄入
营养管的位置确认
回抽胃液 看有无气泡溢出 听气过水声
研究认为用回抽胃内容物的方法来判断胃饲管的准 确率只为50%,使用听诊的方法的准确率为84%
饲管位置的确定
•饲管错位并使用被认为是肠内营养最 大的风险
营养管的位置确认
•放射学是确定饲管位置的最好方法
喂养方式
•间断喂养 •重力滴入 •应用营养泵
床头需要抬高30-45度
推荐意见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受损器管 的耐受能力
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应用, 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应用或应用不足, 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推荐意见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比较
优点 一次性输注 操作简单
间歇性重力 滴注
连续输注
操作简单 患者有较多的活动 时间胃源自道并发症最少 营养吸收最好缺点
适应症
胃肠道并发症 仅适用于插鼻胃管
多
和鼻造口的患者
胃肠道并发症 适用于鼻饲喂养的
仍较多
患者
活动时间少
危重病人及空肠造 口的患者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机械并发症 ﹠置管损伤 ﹠导管堵塞或
Today 对营养支持的更深刻认识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 更符合生理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临床医师的共识:
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并能安 全利用时,就用它!
If it works,use it!
管饲喂养适应症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否 肠外营养
是 膳食摄入>90%需要量
否 管饲喂养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概念: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营养 素的方法
优点(较之肠外营养) ①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 ②维护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 ③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④减少细菌和毒素的移位 ⑤操作方便、费用较低
位置改变
●胃肠道并发症 ﹠腹泻和腹胀 ﹠便秘 ﹠ 胃潴留/恶心/呕吐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感染性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代谢性并发症 ﹠腹泻和腹胀 ﹠高(低)血钾 ﹠高(低)血钠 ﹠高(低)血糖 ﹠脱水、水中毒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其他 ﹠误输注 ﹠导管移位
堵管原因
•药物原因 •操作不当 •回抽胃内容物 •酸性胃液胃残留 •胆盐可以抑制制酸剂造成鼻饲管阻塞 •鼻饲管被酵母菌堵塞
﹡细管喂养 ﹡幽门后管饲
致命并发症---误入气管
年老体弱 反应性差
药物镇静、 肌松剂
未使用 金标准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选择安全的输注方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合理安置患者体位 加强管道的护理 注意速度和温度
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日常护理
掌握好“三度”
•无菌配方,浓度正确 •正确调节速度 •营养制剂温度适宜
如短肠综合症,胰腺炎等
方,加用肠外营养直至充分耐
受肠内营养
胃潴留,胃排空延缓
原因
预防和治疗
1.体位不当
2.迷走神经切断术,胃 手术后
3.药物,如鸦片类止痛 剂和抗胆碱能药物可减 慢胃排空
1.头部抬高,定时检查胃潴留 量
2.放置空肠管,考虑胃或空肠造 口术
3.输注速度由低到高改用胃动力 药
误吸的原因
重症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特别经胃)时应 采取半卧位,最好达到30-45度
经胃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胃内残 留量
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应配合强化胰岛素治 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8.3mmol/L,并应 避免低血糖发生
重症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给 予营养支持
原因
预防与治疗
1.同时进行的药物治疗如抗菌 素滥用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假膜性肠炎等
2.其他疾病如低蛋白血症(血 浆清蛋白低于30g/L),引起 肠粘膜萎缩
1.换药或停药后,该用止泻药物
2.应从小剂量及低浓度的肠内营 养液开始实施,滴速由低到高
3.胃肠道功能障碍或其它疾病, 3.必要时补充胰酶,改用要素配
预防喂养管堵塞
•喂养管输注营养液前后应冲洗导管 •经喂养管给予其他药物前后应冲洗导管 •常规8-12h冲洗一次
输注过程中患者取30-40度体位 发现有导管位置改变时,可用X-Ray检查 输注管道使用后应冲洗,24h更换一次 严密监测患者水、电解质变化 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经常评定患者营养状况 心理护理
置于冰箱内,并不得超过24小时 e. 喂养前后冲洗管道 f. 玻璃瓶最多悬挂8小时,灭菌瓶24小时
腹泻(与管饲喂养有关)
原因
预防和治疗
5.营养液配方 a. 不耐受乳糖 b. 纤维素不足 c. 脂肪吸收不良
5. a. 应用不含乳糖的配方 b. 应用含纤维配方 c. 应用低脂配方
腹泻(与管饲喂养无关)
盖后时间太长 e. 管道未定期冲洗 f. 营养液悬挂太久
预防和治疗
1.灌注速度由低到高,使用泵 2.将配方稍加温 3.用水稀释配方,灌注速度由低到高
4. a. 每24小时更换泵管 b. 检查操作步骤(如洗手,容器消毒) c. 改用液体药物或保证操作过程的卫生 d. 尽可能在瓶盖打开后立即使用,否则应将其
➢脑损伤、意识程度下降 ➢饲管错位 ➢胃残留过多、排空延缓、呕吐 ➢平躺 ➢喷门括约肌功能失调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不佳
误吸的预防
✓正确掌握适应症 • 胃排空,肠道蠕动及通畅性 ✓速度、量、浓度、渗透压、粘度 ✓连续输注、间歇输注、分次推注 ✓床头抬高>30o ✓测胃残留量100-200ml ✓促动力药 ✓高危病人:﹡空肠造瘘
防止堵管的方法
•及时冲洗管道
•药物经肠内管道鼻饲的规范化管理
•预防性使用胰腺酶可以减少鼻饲管的堵 塞
•可乐
•胰腺酶常规预防性使用碳酸氢钠防止进 食管的阻塞
腹泻(与管饲喂养有关)
原因
1.快速灌注 2.冷的配方 3.浓度太高配方 4.污染 a. 输注系统使用太久 b. 卫生措施不够 c. 粉状药物制备不卫生 d. 冰箱取出的瓶子,开
胃/空肠营养管的护理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 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
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B级)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 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E级)
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 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B级)
是 膳食摄入
营养管的位置确认
回抽胃液 看有无气泡溢出 听气过水声
研究认为用回抽胃内容物的方法来判断胃饲管的准 确率只为50%,使用听诊的方法的准确率为84%
饲管位置的确定
•饲管错位并使用被认为是肠内营养最 大的风险
营养管的位置确认
•放射学是确定饲管位置的最好方法
喂养方式
•间断喂养 •重力滴入 •应用营养泵
床头需要抬高30-45度
推荐意见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受损器管 的耐受能力
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应用, 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应用或应用不足, 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推荐意见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比较
优点 一次性输注 操作简单
间歇性重力 滴注
连续输注
操作简单 患者有较多的活动 时间胃源自道并发症最少 营养吸收最好缺点
适应症
胃肠道并发症 仅适用于插鼻胃管
多
和鼻造口的患者
胃肠道并发症 适用于鼻饲喂养的
仍较多
患者
活动时间少
危重病人及空肠造 口的患者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机械并发症 ﹠置管损伤 ﹠导管堵塞或
Today 对营养支持的更深刻认识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 更符合生理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临床医师的共识:
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并能安 全利用时,就用它!
If it works,use it!
管饲喂养适应症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否 肠外营养
是 膳食摄入>90%需要量
否 管饲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