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学习障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技术: 刺激形成(stimulus shaping) : 指教师通过控制刺激的呈现来诱导儿童做出正 确的反应。 如:用儿童喜欢的颜色写生词,以引起其注意。
反应形成(response shaping) : 指在教学中使儿童的反应逐步精确化。 如:对“鲸鱼”的完整、精确定义的逐步深入
3. 学习障碍儿童个性、社会性特征
学习障碍儿童在自我概念、归因、社会信息 知觉等方面均存在消极倾向。 学习障碍儿童在社会知识上不一定存在缺陷, 但是在如何实际运用社会知识上却表现出一 定的缺陷。
社交技能上存在多方面的缺陷。
4. 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 活动异常、分心、动作笨拙、冲动、自伤、 攻击性强
3.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 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 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育迟缓的结果,也 不是后天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它来源于儿 童知识处理过程的异常,是由一组障碍所构 成的,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 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伤。
理解要点2:
学习障碍是一组症候群,在界定概念时应考虑其全 面性。
学习障碍是通过儿童对不同学科的学习问题表现出 来的,但不能因此将儿童在具体学科领域的表现作 为学习障碍的全部表现。
学习障碍研究的本意仍然在于帮助儿童解决学习问 题,因此不应过份强调学习障碍与明显的身心障碍 的区别及其他不利外在环境的影响。
标准分比较模式 首先将所有测验分数转换为标准分,再进行 比较
回归方程模式 仍然采用“预期与实际间差异比较”的基本 思路,但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更精细化地进 行统计和分析
(2)尺度参照测评(Criterion- Referenced Testing) 基本思路: 教师或学习障碍研究专家先为儿童定出一个 学习水平的尺度,然后评价儿童是否达到了 该水平尺度。
学习障碍=“学习落后”吗?
学习落后的三种情况
第一类:不良的家庭环境、情绪障碍、人格问 题引起的学习问题; 第二类:因智力落后而引起的学习成绩差; 第三类:因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问题 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良。
“三个差生的比较”
(二)关于学习能力
1. 学习障碍的实质: 学习能力的缺损与失调 2. 何谓学习能力? 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力,最大限度地 领会和掌握学习材料,使掌握知识简单化、 快速化的活动方式。这一活动方式具有概括 化、熟练化等特点,能有效促进学习的效果 和进度。
第十二章 学习障碍
鉴别与矫正
本讲内容:
学习障碍概述
阅读障碍 数学障碍 写作障碍
一、学习障碍概述
(一)学习障碍的含义 所谓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表现 为学生在某种特殊的学习能力或多种学习能力 方面的缺损,主要指在获得和应用听、说、读、 写、运算能力及推理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 学习障碍是个体内在的、固有的基本心理过程 的缺损,一般被假定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有某 种关系。
学习障碍是特殊现象,与平时所说的不用功、没有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不是一回事。 学习障碍常与智力低下属于共生现象,但智力落后 并不一定就是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一般不包括那些因家庭原因而导致的学习 成绩下降。因为后者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通常是暂 时性的。 学习障碍不包括因情绪障碍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 人格问题或情绪障碍不属于学习能力的损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认知策略训练
基本程序: 对干预对象现有策略水平进行测评,确立基线和干 预目标; 向被干预者解释目标策略; 示范目标策略的使用; 让被干预者进行言语预演(verbal rehearsal); 提供低难度材料以供练习; 提供与被干预者所在年级平均水平相似的练习,并 给予反馈; 后测并进一步给予反馈; 迁移训练。
“工具强化”(Instrumental Enrichment) 训练 一种系统化的认知策略训练模式
(2)自我监控训练 目的: 改善被干预者的“任务指向性行为”(On -task behavior)
认知-行为训练模式的突出特点: 尽量引导儿童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者; 重视示范目标策略、方法的运用; 以儿童的外部言语为中介; 教师和学校心理学家起辅助作用; 注重环境变式的运用,以促进迁移。
(4)学生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特征
1. 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系统特征 (1)脑结构轻度异常 皮质异位、对称性改变等…… (2)脑机能异常 脑波问题、机能一侧化出现问题等……
2. 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智力)特征
(1)感知觉失调——如视觉障碍 (2)认知加工速度——显著缓慢 (3)记忆障碍——多方面的落后 (4)元认知发展滞后——多功能水平低 (5)认知风格以分析型和冲动型为主 (6)智力结构存在显著的不平衡
使用须知: 首先,要对行为产生的前因后果进行仔细分 析,通常以直接观察作为依据;
确定并创造出那些稳定的、结构化的、能引 起或强化特定行为反应的干预环境; 对被干预的学习障碍儿童所提的要求,一段 时间内应少而明确,并保证随时提醒和反馈。
2. 认知-行为干预模式
基本思路:
个体自身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行为的出 现并不单纯取决于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而受 其自身元认知系统的影响。 强调学习障碍儿童自己形成主动的、自我调控 型的学习风格。 潜能与实际表现间的差异,原因在于学习消极 被动,不会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高中阶段
2.5年或以上
评价: 最简便易行,解释最为简便 过于笼统,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差异不 敏感 未考虑如智力、心理发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忽略学校间、班级间的差异 很难及早发现和鉴别学习障碍儿童
期望函数模式 以公式的形式将差异比较的双方预先进行量化 EA=(MA+CA+GA) LQ=AA/EA*100% EA:预期学业成就年龄 AA:实际学业成就年龄 如果LQ低于90,则判断该儿童为学习障碍儿童
问题: 学习障碍与儿童由于其他方面的落后而导致 的学习成绩落后是一回事吗?
1. 美国“公共法案”的定义
学习障碍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 或几种基本心理过程上的障碍,这使得个体 可能表现出听、说、读、拼写、思考或数学 运算能力的缺陷。
2. 美国“全国学习障碍协会”的定义
学习障碍是一个统称,用于指称一个具有很 大内部差异的特殊症候群,它通常表现为儿 童在获得与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及数 学运算能力上的显著困难。
主要实施者: 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与教育 工作者 主要手段: 儿童的自我报告、家长与教师的观察、测量法等
(1)神经系统检查 主要以医学诊断模式进行 如:CT、脑电图、双耳分听等
“软性神经系统检查” 实体觉试验 指鼻实验 两臂伸展实验……
(2)了解个人既往史 家庭环境、 孕产史 学会坐、立、走、说话、独立大小便时间… 病史 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社交史 学习经历……
(3)行为观察法
行为评定表法——用途广泛 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干预方案的制定具有 特殊意义
(4)标准化量表测验法
智力测验 成绩/学业成就测验 心理过程测量 动作测验 社会成熟测验
(5)任务分析法和错误分析法 前者: 从行为主义出发,关注儿童的具体任务表现,通过 分解任务本身,考察儿童失误或失败在哪一步上。
理论基础: “技能缺陷”观点
评价: 所提供信息的形式不是具体数据,而是有关 儿童学习水平的描述信息,往往成为辅导训 练工作的基础。
重点不在筛选,而在于确定教学目的与进程。 水平尺度的确定是最重要的、最有难度的
(3)以课程为基础的测评(Curriculum- Based Assessment) 在尺度参照测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测 评模式
基本思路: 以儿童对日常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基 础,每日或每周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直接观察与分析学生的学习环境 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诊断分析
该模式代表了学习障碍诊断的发展方向
4. 诊断的主要方法
本质: 收集与学习障碍有关的信息的手段与来源
心理健康方面: 高焦虑 抑郁 问题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善
5. 理解要点
学习障碍是身心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各种主要特征并不是每一个学习障碍儿童都 必然全部具有的 通常儿童只表现某一种特征 一旦儿童出现一种特征,都需要家长、教师 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学习障碍的诊断
1. 诊断的目的 (1)筛选 指从一个儿童总体中选出所有学习障碍儿童 或特定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 是学习障碍诊断最基本的目的。 同时可以确定研究对象以及干预计划的实施 对象。
常用的具体模式: 年级水平偏离模式 以儿童所在年级的平均学业成就水平为标准, 将个体学业成就水平与之对比,用后者相对 于前者的滞后年级数表示偏离水平,如超过 预先设定的临界值,则可将该儿童定为学习 障碍儿童。
各年级段不同的滞后年级临界值参考
年级 小学1~3年级 小学4~6年级 初中阶段 滞后年级临界值 1年或以上 1.5年或以上 2年或以上
后者: 判断重心从任务转移到儿童自身,着重分析儿童的 失误,辨析儿童易犯的错误类型,进一步有针对性 地检查儿童的错误。
评价:
当前最具有实际价值的学习障碍诊断方法 具体而有针对性,有助于判断和评价 费时费力,仅适合于个别辅导,不适合于团 体培训
(五)学习障碍的矫治
1. 行为干预模式
(2)分类或分班 指对已知学习障碍群体的进一步划分,作为 有针对性研究与干预工作的依据。 同时更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3)干预计划设计 初步诊断的结果可以作为干预计划的内容。
(4)干预计划评价 干预计划实施后,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估, 可知干预计划的有效性程度。
(5)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进步 对学习障碍儿童本身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 事后诊断进行监控,以了解其发展情况。
2. 诊断的原则——“多”字原则
多方法、多途径测评
多指标考察 多方面人员共同商议作出决定
多次诊断,多点观测
3. 诊断的基本模式
(1)常模参照测评(Norm-Referenced Testing) 实质:强调潜能与实际表现的差距。 基本思路: 将儿童当前学业表现所得的标准化测评分数 与常模对比,考察对比差异是否达到显著水 平。
三个定义的共同之处:
首先,都强调学习障碍儿童在心理过程上存在 问题; 其次,个体自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是学习 障碍的病因; 再次,学习障碍不是明显的身心障碍及不利的 外在环境的直接后果; 最后,均以个体的智力与其学习成绩之间的差 距作为鉴定学习障碍的最直接指标。
理解要点1:
3. 学习能力的构成
(1)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初级学习能力 的体现 (2)理解与记忆——学习知识的基础
(3)学习策略——高级学习能力的体现 (4)学习操作能力——综合活动、应用能力 的体现
4. 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
(1)感官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发展
(2)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理论基础:强化学说
两种基本模式: (1)直接针对儿童学习困难问题本身的干预模式 包括代币制、行为偶联契约、“冷板凳”、反 应代价等
(2)对特定教师的一些特别教学程序模式
常见教学法: 精确教学法(Precision Teaching)、直接指 导法(Direct Instruction)、无误过程法 (Errorless Procedures)等 教学法举例: 无误过程法(Errorless Procedures)认为: 如果可以恰当地安排教学进程,避免错误的发 生,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会迅速而有效。主要 适用于对识字和阅读有障碍的儿童。